04 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05 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 攀爬动物 climbing benthos • 钻蚀动物 boring benthos
• 固着动物 sessile benthos • 穴居动物 burrowing benthos • 攀爬动物 climbing benthos
攀爬于底质表面或突出物(包括水草)上的,多, 门类复杂,大小差异大,运动能力和运动方式 差异也大 水底爬行的,一般个体较大,有较厚重的壳/甲 如 环棱螺、田螺,蟹、螯虾;植物上攀爬的,个 体通常小,壳薄, 昆虫 负管 负囊种类,毛翅目幼虫为主 有些,运动能力强
前47m水深处达到最大值——营养积累
4 营养程度
–正相关,esp. 磷
5 水草
–螺类↑ 攀爬基质、食物(附植藻类);但 铜锈环棱螺↓(成体底栖,底生藻类及碎屑) –双壳类↓ 穴居、滤食 –水生昆虫↑ (摇蚊,减少:泥底穴居) –寡毛类:仙女虫类↑;颤蚓↓(穴居)
•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碎屑、着生藻类、
• 固着动物 sessile benthos
水底表面或突出物上营终生或临时固着 终生固着的比海水中少,较低等的有海绵动物和 刺胞动物(辐射对称的体形以便保持在与周围环 境的平衡);永久性固着的高等动物仅有淡水壳 菜 L. lacustris。身体构造多少都有退化 常形成群体,过度滋生时有影响 临时固着的种类比较多,方式也各异,如蛭类用 吸盘,在流水中非常普遍的一些摇蚊和石蛾幼 虫则营固定于底质上的巢、管等 • 穴居动物 burrowing benthos • 攀爬动物 climbing benthos 二、底栖动物的生活类型 • 钻蚀动物 boring benthos
刮 食 者
捕 食 者
功能 主要食物 主要分类阶元 亚群 咀嚼者 新鲜微管 毛翅目(石蛾科、长角石蛾科),鳞翅目,鞘翅目(叶甲 CPOM, 刺吸者 束植物 科),双翅目(摇蚊科、水蝇科) > 1 mm 死亡微管 襀翅目(丝襀翅亚目),毛翅目(沼石蛾科、鳞石蛾科), 同上 束植物 双翅目(大蚊科、摇蚊科) 过滤收 悬浮藻类 蜉蝣目(二尾蜉科),毛翅目(等翅石蛾科、管石蛾科、短 FPOM- 集者 有机碎屑 石蛾科),鳞翅目,双翅目(蚋科、摇蚊科、蚊科) UPOM< 蜉蝣目(细蜉科、蜉蝣科、小裳蜉科、四节蜉科、小蜉科、 直接收 沉积有机 五节蜉科),半翅目(水黾科),鞘翅目(水龟甲科),双翅 1 mm 集者 碎屑 目(摇蚊科、蠓科) 生物和非 蜉蝣目(五节蜉科、四节蜉科、小蜉科),毛翅目(钩翅石 泛刮食 生物基质 上的附着 蛾科、细翅石蛾科、齿角石蛾科、瘤石蛾科),鳞翅目, 者 <1 mm 藻类等 鞘翅目(长角泥甲科、扁泥甲科),双翅目(摇蚊科、虻科) 有机刮 生物基质 蜉蝣目(细蜉科、小裳蜉科、五节蜉科、四节蜉科),半 食者 附着藻类 翅目,毛翅目(长角石蛾科),双翅目(摇蚊科) 蜻蜓目,襀翅目(鬃须襀翅亚目),广翅目,毛翅目(原 动物全部 石蛾科、多距石蛾科、纹石蛾科),鞘翅目(龙虱科、豉 吞食者 或部分 甲科),双翅目(摇蚊科) >1 mm 动物细胞 半翅目(负子蝽科、蝎蝽科、仰泳蝽科、潜水蝽科),双 刺吸者 和组织液 翅目(鹬虻科)
水生生物的摄食和食物选择

未来水生生物研究的方向
01 加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
02 关注气候变化影响
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03
未来水生生物研究的方向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服 务价值 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影响
研究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 的影响 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结语
03 食物选择策略
水生生物根据环境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分布 规律,形成了不同的食物选择策略,以维持 生存和繁衍。
● 04
第四章 水生生物的生态系 统角色
水生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关 系
水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通 过影响水质、氧气循环等方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 用,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生生物在人类资源开发 活动中面临捕捞压力和栖 息地损失等挑战,种群数 量逐渐减少。
水生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01 形态结构变化
水生生物通过长期进化,形态结构逐渐适应 水生环境的需求,如鱼类的鱼鳍、鱼鳞结构 等。
02 行为习性改变
水生生物在适应水生环境中,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行为习性,如鸟类的觅食方式、迁徙规 律等。
存和繁衍。
水生生物在人类活动下的生存挑战
污染影响
水生生物面临着各种污染 物的危害,如化学物质、 废水等,对种群健康造成 威胁。
栖息地破坏
保护措施
资源开发
人类活动导致水域栖息地 的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 空间受到严重影响,种群 数量下降。
为了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 环境,人类采取了一系列 的保护措施,包括环境保 护法规、保护区设立等。
水生生物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应对
气候变化影 响
04 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湖泊营养状态变化、鱼类摄食压力等→ 湖泊营养状态变化、鱼类摄食压力等→种类组成和 数量—e.g. 东湖,1950’’s盘肠溞科13属24种(水草多, 东湖,1950 盘肠溞科13属24种(水草多,
渔产两地),占枝角类总数44%;1980’ 中期<10种,以 渔产两地),占枝角类总数44%;1980’s中期<10种,以 透明溞和隆线溞一亚种为主;之后这两种也减少,短尾秀体 溞、微型裸腹溞明显增加
1. 分布和数量
多为世界性分布— 多为世界性分布—休眠卵传播 休眠卵萌发的雌体繁殖力特别旺盛— 休眠卵萌发的雌体繁殖力特别旺盛—休眠卵形成、萌
发机理研究,轮虫商品化生产
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多,esp水草丰茂的沿岸带 esp水草丰茂的沿岸带 一般50-1000/L,与水体营养程度及其他动物(鱼 一般50-1000/L,与水体营养程度及其他动物(鱼 类、桡足类等)的摄食压力密切相关 e.g. 富营养的
二、轮虫 rotifera
形态特殊— 形态特殊—分类上有争议:线形动物门的
一个纲 [独立的门(胚胎发生全过程和超微 结构研究)] 结构研究)] 已知的2000多种,我国已报道400多种 已知的2000多种,我国已报道400多种 95%为淡水种类 95%为淡水种类 75%为附着生活种类且分布于沿岸带,真正营 75%为附着生活种类且分布于沿岸带,真正营 浮游生活的仅100种左右 浮游生活的仅100种左右 主要形态特征:头冠、咀嚼囊和咀嚼器、原肾 管 生活史特点:有性世代、无性世代交替,孤雌 生殖为主
2. 枝角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浮游甲壳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幼鱼和许多经济 鱼类的良好饵料 海洋中桡足类的数量波动和分布可作为探索鱼群 和寻找渔场的科学依据 水生态系统中起调控作用
水生动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水生动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水生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维护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水生动物对水环境中的氮元素的影响氮元素是构成生物体中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中的氮同位素在各个组成之间的转化与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密不可分。
水生动物通过吃下其他动物或植物来获取它们身体中的氮,经过消化吸收后,将氮元素转化成自身可利用的形式,产生积累效应。
同时,水生动物身体中的氮也会在其死亡和排泄过程中循环回生态系统中。
例如,鱼类会吃掉其他鱼类或浮游生物,将它们身体中的氮元素吸收,经过代谢作用后产生氨,然后将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成为水环境中的氨源之一。
氮的生物循环不仅与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有关系,同时也关系到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水生动物对水环境中的碳元素的影响碳元素是生物体内各种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水生动物在水环境中通过摄取有机物质,将其代谢后,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有机碳等物质到水中。
另外,由于水生植物相较于陆生植物在组织结构、营养来源和气体透过性等方面有所不同,其所蓄积的有机碳排放到水环境中对于碳循环的影响较大。
水生动物在水体中的代谢也产生大量的有机碳,如腐败物、死亡和排泄产物、排污和底泥缺氧等,其中有机碳能够影响全球碳循环。
三、水生动物对水环境的元素流动影响水生动物在水环境中的生命活动不仅对水体中氮和碳元素的循环有影响,同时还对其他元素的流动和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锰、铜等金属元素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很难被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它们通常以沉积物和底泥形式储存,而在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中,这些元素可以被重新悬浮和转化。
水生动物的腐败和代谢活动导致有机物质和元素从沉积物中释放到水环境中,然后进入食物链,最终逐渐聚集和积累在水生物中。
水生态系统中水生动植物的相互作用

水生态系统中水生动植物的相互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水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水生态系统中,包含着大量的生物群落,其中水生动植物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些动植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的方式,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维系着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水生动植物的角度,探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草为水中生命的重要标志水草,是水生植物中的一种,它们的存在和繁殖,对整个水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水草的主要作用是生态修复和提供栖息地。
水草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质量,能够吸附水中营养物质,使水质得以净化,形成自然的生态过滤带,保持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温,在夏季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可以提供鱼儿们避暑的好去处。
此外,水草还能为许多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和捕食场所,从而增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鱼类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水中的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循环的关键物种,可以促进水生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同时也可以调节植物生长的密度和结构。
大多数的鱼类是食草性和杂食性,吃水生植物中的藻类、浮游生物和彩虹奇夸等浮游生物等,而另外一些鱼类则是以吃食其它鱼类为主。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生成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所以也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源之一。
藻类是水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藻类是水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藻类是一类以光合作用为主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植物。
它们是水体中生物类别和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
随着温度和光照的变化,藻类数量和种类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们生长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吞噬废物和有机质,清除污染源,维持水域的纯净。
藻类也是水生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例如,水中的小型浮游生物(桡足类、肉足类、仙女虫等)是藻类的重要消费者之一,还有许多其他水生生物如小鱼、甲壳动物等也以藻类为食。
[[水生动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水生动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紧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得以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为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水中的微小生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水中的微小生物》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2. 掌握水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理解水质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二、导学内容1. 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及特征2. 水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水质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你是否听说过水中微生物?”为引导问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导入知识:介绍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例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等,并展示图片或视频辅助学生理解。
3.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水中微生物对水生态系统有哪些作用?”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4. 拓展知识:深入讲解水中微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包括维持水质平衡、食物链中的地位等。
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水质受到污染时对微生物的影响,引导他们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
6. 知识巩固: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深对水中微生物和水生态的认识。
7.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梳理思维,加深理解。
四、导学作业1. 观看相关视频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水中微生物的知识。
2. 搜集有关水质保护的资料,写一篇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心得体会。
3. 汇总小组讨论的内容,设计一份展板或PPT,分享给全班同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水中微生物的重要性和作用,深刻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珍惜水资源,积极参与水质保护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和生态特征;2. 掌握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方法和技巧;3. 理解水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4. 提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导学内容:1. 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水中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寄生生物等;- 浮游生物主要由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浮游细菌组成;- 底栖生物生活在水底,主要有底栖藻类、底栖动物和底栖细菌;- 寄生生物以其他生物为宿主,主要有寄生虫和寄生藻等。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119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赵 爽 身份证件号: 1101031984****0043【摘 要】 水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重要的隐患问题,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
水生植物在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通过吸附和转移污染物、富营养化物质来净化和改善水质,成为城市生态水体设计中的必要元素。
本文就重点针对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及优化措施进行了探究,旨在为进一步合理地利用水生植物营造生态水景提供理论基础。
并以我近期参与的永定河孔雀城大湖项目为例,阐述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水生态修复 景观水体 净化引言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水生态系统方面存在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化肥农药的应用,以及各类废水和污水的排放,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其质量下降。
相应的修复处理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在水生态修复处理中,合理运用水生植物是比较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
应用于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水生植物既要有景观价值,又要有生态意义,如抗污染、水土保持等。
兼具景观与生态功能的水生植物材料,对形成美观且具有一定水质净化能力的水体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1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1.1物理作用物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生植物存在能够有效降低水的流速,进而也就能够有效促使水中存在的各个污染杂质能够得到较好沉降,达到水生态修复的效果;另一方面,水生植物的根系还能够较好作用于水体内的土壤,促使其得到较为理想的净化。
1.2吸收作用当前水生态系统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水质的污染,这也就需要针对这些污染成分进行有效处理,比如水体中的氮、磷、铜、铅、锌元素就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进行处理。
水生植物在正常生长过程中通过吸收氮、磷元素增强自身生长速度,同时能够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此外,在对各类可溶性金属的降低和净化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水生植物的生态重要性

水生植物的生态重要性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植物,包括水生藻类、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等。
它们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和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氧气供应、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景观美化等方面探讨水生植物的生态重要性。
一、氧气供应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水体中的生物提供氧气。
水中的氧气是水生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对于鱼类、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来说尤为重要。
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维持水体中的氧气平衡,保证水生生物的正常呼吸和生活活动。
二、水质净化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盐,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减少藻类的繁殖,维持水体的透明度。
同时,水生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可以吸附悬浮物和浮游生物,减少水体中的浑浊度,提高水质的透明度。
水生植物还可以吸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保护水生生物的健康。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植物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对于维持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水生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遮蔽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繁殖和避难的场所。
同时,水生植物的茎叶和浮游生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维持了水生食物链的稳定性。
水生植物的存在和繁殖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繁殖和生长的条件,促进了水生生物的繁衍和多样性。
四、生态景观美化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色彩,可以为水体增添美丽的景观效果。
水生植物的绿色叶片和花朵可以为水体增加色彩,提高水体的观赏价值。
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可以形成独特的水生植被景观,为水域环境增添自然的美感。
水生植物的存在和繁衍还可以吸引各种水生动物,增加水体的生态趣味性,提升水域的生态景观价值。
综上所述,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它们通过氧气供应、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景观美化等方面,维持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保护了水环境的健康,提升了水域的生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分布和数量
多为世界性分布— 多为世界性分布—休眠卵传播 休眠卵萌发的雌体繁殖力特别旺盛— 休眠卵萌发的雌体繁殖力特别旺盛—休眠卵形成、萌
发机理研究,轮虫商品化生产
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多,esp水草丰茂的沿岸带 esp水草丰茂的沿岸带 一般50-1000/L,与水体营养程度及其他动物(鱼 一般50-1000/L,与水体营养程度及其他动物(鱼 类、桡足类等)的摄食压力密切相关 e.g. 富营养的
四、桡足类 Copepoda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生活史特征:
– 雌雄异体 – 变态发育—6个无节幼体期、5-6个桡足幼 变态发育— 个无节幼体期、5 体期 – 卵胎生,或具有卵囊
1. 分布和数量
主要分布在海洋,淡水种少 猛水蚤多营底栖生活,哲水蚤浮游,剑水蚤 兼营 各类水体中都有不同种类的分布 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esp富营养型养殖水体 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esp富营养型养殖水体 中数量丰富,10-100个/L,甚至1000个 中数量丰富,10-100个/L,甚至1000个/L 以上 e.g. 养鳗池 桡足幼体、成体休眠— 桡足幼体、成体休眠—形成包囊,或直接钻 入淤泥中— 入淤泥中—鱼池注水后很快出现成熟个体
夏秋季种类和数量较高
2. 原生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连接超微饵料生物和高营养等级生物之间 的桥梁
– 大量摄食细菌、微藻、碎屑等,周转快,作 为其他水产动物的饵料
加快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通过分泌有机磷和摄食细菌提高磷的转化速 率,在有原生动物摄食时,细菌对磷的吸收 和分泌增加
水体营养状况和水质指标的指示生物 病原生物
非维管束植物 e.g. 大型藻类和苔藓类植物 低级维管束植物 e.g. 蕨类和蕨类同源(Fern ally) 蕨类和蕨类同源(Fern 植物 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 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
主要是维管束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大多数, 主要是维管束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大多数,典 型的多为单子叶纲植物
大型水生植物主要类别 生活型( 生活型(1ife form):长期生长在相似环境条 form):长期生长在相似环境条 件而在外貌上产生适应趋同的类型 植物生活型与其分类位置无关, 植物生活型与其分类位置无关 , 是环境饰变 的结果 大型水生植物, 大型水生植物, 按其对水环境的不同适应程 度和生活型,可分为4 度和生活型,可分为4类
高级水生生物学
第三讲 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3 浮游动物
Zooplankton 生态学名词 组成复杂:
无脊椎动物大部分门类都有永久性浮游性代表种 许多底栖动物、自泳动物的浮游性幼虫
重要类群
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一、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的生态研究比较薄弱 在很多湖泊和池塘水体中占优势,esp纤毛 在很多湖泊和池塘水体中占优势,esp纤毛 虫 在水体食物网和能流中有重要作用
三、枝角类 Cladocera
水溞、红虫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生活史特征:
– 世代交替 – 卵胎生 – 除薄皮溞外直接发育(无变态) – 休眠卵(冬卵)有滞育期
1. 分布和数量
主要分布在淡水,海洋及咸水水体种类少 流水水体中少—悬浮无机颗粒影响滤食<0.1个 流水水体中少—悬浮无机颗粒影响滤食<0.1个/L 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多,1-10个/L,甚至 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多,1 10个/L,甚至 100个/L, 100个/L,esp. 水草丰茂的沿岸带,种类丰富;敞水区
1. 分布和数量
许多种类为世界性分布—易传播许多种类为世界性分布—易传播-小、孢囊、
抗干燥,鸟、昆虫、风、其他动物携带
所有水体中都存在— 所有水体中都存在—繁殖快、周期短 数量波动大,一般几千个/L,与水体营养程 数量波动大,一般几千个/L,与水体营养程 度、其他动物的竞争及摄食压力密切相关
e.g. 东湖 60年代~5000/L,80年代1万/L,90 60年代~5000/L,80年代1 /L, 年代10万/L乃至50万 年代10万/L乃至50万
某些种类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3.4 水生植物
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 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 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 大型水生植物(aquatic macrophyte):除小型藻 大型水生植物(aquatic macrophyte):除小型藻 类以外所有水生植物类群 生态学范畴,由多个植物门类组成, 生态学范畴,由多个植物门类组成,包括:
种类少但数量可能很大
湖泊营养状态变化、鱼类摄食压力等→ 湖泊营养状态变化、鱼类摄食压力等→种类组成和 数量—e.g. 东湖,1950’’s盘肠溞科13属24种(水草多, 东湖,1950 盘肠溞科13属24种(水草多,
渔产两地),占枝角类总数44%;1980’ 中期<10种,以 渔产两地),占枝角类总数44%;1980’s中期<10种,以 透明溞和隆线溞一亚种为主;之后这两种也减少,短尾秀体 溞、微型裸腹溞明显增加
湖泊、池塘中,可达几万-几十万,竞争—e.g.东湖透明溞 湖泊、池塘中,可达几万-几十万,竞争—e.g.东湖透明溞 温带湖泊轮虫数量高峰一般在春夏季(水温20℃ 温带湖泊轮虫数量高峰一般在春夏季(水温20℃以上) 冷水性种类(10℃ 冷水性种类(10℃以下,冬季、早春);广温性种类 (20℃以上出现高峰,常见的许多种类);暖水性种类 20℃ (25℃以上,夏秋季) 25℃
浮叶植物:茎叶浮水、根固着或自由漂浮 的植物,有两类: 根生浮叶植物:
茎叶浮水,叶两面性强 有沉水叶柄或茎与根相连,沉水部分气道发达
自由漂浮植物
根系漂浮退化或成悬锤状 叶或茎海绵组织发达,起漂浮作用 大多数植物花色鲜艳
沉水植物:
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植株沉水生活 根生底质中 主要为单子叶植物
完全的水生植物,根茎叶因适应水生而退化
e.g. 沉水植物:当矿质营养不缺乏时, 植物体内的氮为 沉水植物:当矿质营养不缺乏时 , 13mg/g;磷为3mg/g以上。以一个面积为30km2的 13mg/g;磷为3mg/g以上。以一个面积为30km 中型湖泊为例:如果植物生物量平均为500gDW/m 中型湖泊为例:如果植物生物量平均为 500gDW/m2 , 那么正常固定的氮为195t;磷为45t 那么正常固定的氮为195t;磷为45t
2. 轮虫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经济水产动物的良好活饵料esp鱼虾蟹幼 经济水产动物的良好活饵料esp鱼虾蟹幼 苗的开口饵料(发塘、商品化轮虫生产) 水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重要环节 控制微藻— 控制微藻—水体富营养化调节 湖泊环境演替研究的资料— 湖泊环境演替研究的资料—休眠卵,底泥中
存活几年到几十年,培养萌发后可了解湖泊过 去几十年中环境演变和轮虫区系组成变化
2.矿质营养的代谢
水体中除水层和底质外第三个重要的矿质营养库, 水体中除水层和底质外第三个重要的矿质营养库, 减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速度: 水生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同化量与其生产力水平、 水生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同化量与其生产力水平、 生长速度和水体营养物水平成正比, 生长速度和水体营养物水平成正比,各生活型 水生植物对营养物的固定能力:挺水植物为最 高,浮叶植物居中,沉水植物最低 浮叶植物居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水生植被的空间结构
植被(vegetation) 植被 (vegetation) :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群落的总 和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具有不同建群种的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具有不同建群种的 相同生活型植物群丛的组合 群丛(association):层片结构相似、优势种( 群丛(association):层片结构相似、优势种(建群 种)相似的植物群落组合 层片(layer):群落中相同生活型植物的组合 层片(layer):群落中相同生活型植物的组合 水生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是层片, 水生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是层片 , 其植被的结构 为群丛和植被类型 较陆生植被简单:各层片基本不重叠, 较陆生植被简单:各层片基本不重叠 , 水生植物 群丛基本为单优势群丛或两种共同优势群丛 植被类型:沉水、浮叶根生、漂浮、挺水4 植被类型:沉水、浮叶根生、漂浮、挺水4类
3.地理分布 隐域性植被, 隐域性植被 , 由于水体对气候温变有巨大的 缓冲作用, 缓冲作用 , 其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没有 陆生植物显著, 陆生植物显著 , 水生植物的世界分布种较 普遍, 但也有一些是气候性种, 普遍 , 但也有一些是气候性种 , 地区种和 特有种
三、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根和茎中的维管束退化,减弱了根系的吸收功 能 茎中缺乏木质和纤维 叶薄,叶绿体集中于表面;裂叶和异叶现象经 常出现 营养繁殖较为普遍;有性生殖以水媒方式为主
二、水生植物的分布特点 1.植物带分布 自沿岸带向深水区作同心圆式分布: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 各生活型带间是连续的
限制因子:向内分布——深度 限制因子:向内分布——深度 向外分布——竞争 向外分布——竞争
过量吸收元素的能力:即固定超过生长所需的多 过量吸收元素的能力:即固定超过生长所需的多 余营养
2. 枝角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经济水产动物的良好活饵料 水生态系统中起调控作用e.g.东湖, e.g.东湖,
1980~1985年 1980~1985年2-5月,清澈见底—透明溞大量滤食藻类 月,清澈见底—透明溞
– 滤食:细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碎屑, 不能选择食物种类,一般滤食颗粒为1 17µ 不能选择食物种类,一般滤食颗粒为1-17µm, 峰值为2 峰值为2-5µm;一昼夜可滤食2-7万细菌/ind ;一昼夜可滤食2 万细菌/ind – 捕食:轮虫、原生动物、其他小型枝角类
2. 枝角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浮游甲壳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幼鱼和许多经济 鱼类的良好饵料 海洋中桡足类的数量波动和分布可作为探索鱼群 和寻找渔场的科学依据 水生态系统中起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