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待机诶下)【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2019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成为大众常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成为国际共识。

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会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着重培养自食其力的本领、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劳动创造的精神。

显然,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运用知识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教育实践,可以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为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培养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

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会百业分工和个人职业倾向,明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有意义,都很光荣。

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实践,是了解与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是强国富民的大事。

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侧重技能培养,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体脑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劳育、把握劳育、实现劳育。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它关系到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有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健体、育美作用。

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价值,生活劳动着重解决个人自理问题,生产劳动侧重解决物质财富创造问题,服务劳动侧重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载体价值,五育并举,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3月份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解析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3月份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解析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3月份综合素质检测语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石人赵本夫通常,奉天镇街上的店铺不是很忙。

街上有人喊:“石人来啦!”奉天镇就乱了。

大伙纷纷拥出来接车接货。

石人出山,奉天镇的人当然高兴,可以补充货源了。

奉天镇地方有些偏僻,东边是平原地带,人烟稠密。

紧靠西边就是大别山,深山老林,人烟稀少。

大别山里石料丰富。

山里有一支奇人,历代以雕石为生,雕功绝伦,却不谙世事。

每隔一段日子。

他们便把石雕运到奉天镇来,由人给钱,从不讨价。

镇上人称他们为石人,领头的叫大石头。

大石头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浓眉、大耳、厚唇、虎背熊腰,表情却有些腼腆。

镇上人指着一座石狮,说这个给八十块。

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这只石羊给三十块。

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你们明天就回山里?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日本人要来了。

大石头和同伴们有些诧异,不知说什么好。

镇上人就很来火,你们真是些石头人哇?日本人要来啦!日本人知道不?杀人不眨眼,奸淫妇女,烧杀抢掠,我们准备抵抗!懂吗?抵抗!算了,我看你们在深山里住傻了,什么都不懂。

好了好了,你们回山里去。

大石头带上他的人,第二天就回大别山了。

大石头带人再来奉天镇,是三个月以后的事。

奉天镇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

大石头问镇上人,说你们没抵抗啊?那人叹口气,说本来要抵抗的,可日本人离镇子还有三里路,镇长鲁老爷就打着白旗迎上去了。

大石头说投降啊?那人说鲁老爷不让抵抗,鲁老爷说平原上凡是抵抗的村庄,都被烧得精光,尸陈遍野。

镇长说打个白旗晃晃,就保护了一镇子人。

大石头听说正进行一场围棋赛,由鲁老爷对阵日军中队长伊腾。

说这盘棋已经下了三天,今天就要决出胜负。

镇上人对鲁老爷充满信心。

鲁老爷似乎更想赢。

他着法十分凶狠,这和他一贯飘逸的棋风大不一样。

第三天,对局已进入鱼死网破的境地。

鲁老爷杀死大龙,棋局结束,大胜。

鲁老爷杀不死大龙,棋局也结束,大败。

大石头就是这时候赶到的。

鲁老爷几次身体打晃,又顽强地坐直了身子。

2019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2019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2019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徽派建筑的宗法意识韩文杰在封建宗法制度阴影的笼罩下,徽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规范化、系统化,具体表现为:一、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

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

二、无论宗族人丁多寡,象征宗法势力的祠堂,展现宗族荣耀的水口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三、讲究群体布局,即以封建“风水”术为理论依据,在封建族权的制约下强调宗族建筑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

如不符合要求,则需设法修改或弥补。

站远了看,徽派建筑总体布局与封建城池模式如出一辙: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的民居群类似于拱卫内城的外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具有抵御外族入侵的防卫功能;被民居众星拱月般团团簇拥着的祠堂则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表明了宗法势力的至高无上,不容侵犯,也便于在此召集宗族成员议事、祠祭,公布村规民约,行使族权。

祠堂在徽派建筑中的地位'也体现在其建筑规模上。

词堂的外观形象、内部设施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经济实力,是宗族间相互攀比争雄的首要内容。

各族各姓对祠堂建设毫不含糊,尽力而为,从族产收入,挨家摊派到主动捐赠,族人有钱出钱,没钱交粮卖力,修得高大雄伟,壮观亮堂。

囿于族权的约束,徽派民居的地势、规模均不得超过祠堂,且不能遮挡与其遥相辉映的山峰河流,影响风水,妨碍宗族的繁荣昌盛。

民居外廓大,住房多,却井然有序,有回廊彼此连通,按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主人住正(厢)房,佃仆散居四周,缜密繁杂,等级森严,堪称封建王室寝宫位序结构的翻版。

水口是走官道进村的必经之地。

学子赶考,高官归省,巨贾还乡,族人在此迎来送往,举行欢庆仪式。

显示族威荣耀,宗族凝聚力的同时,觋身说法,教育族中晚辈笃学敬业,勤勉执著,将来光宗耀祖。

宗族的荣誉和荫护使族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对水口建设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贾更是慷慨解囊,._掷千金,支持家乡的水口建设:育林、砌桥、修亭、刻碑、撰联……大力弘扬水口文化,以协调宗族内部关系,淡化阶级矛盾。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2019.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成为大众常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成为国际共识。

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会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着重培养自食其力的本领、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劳动创造的精神。

显然,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运用知识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教育实践,可以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为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培养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

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会百业分工和个人职业倾向,明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有意义,都很光荣。

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实践,是了解与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是强国富民的大事。

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侧重技能培养,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体脑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劳育、把握劳育、实现劳育。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姓名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同时,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

现在,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

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长期以来,西方形成了一套文明理论,我们要加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选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材料二:中国考古学如要真正达到国史重建的目标,首先需要更新范式,为科技方法进入考古学形成的学科交叉提供问题导向。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源代码’,按老子的理解,应该就是指天地,指时空”,知名学者余世存日前在解读自己的作品《老子传》时作出上述表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然而对于这部经典的解读一直以来却颇多分歧,任继愈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人说,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究竟是写给弱者的“心灵鸡汤”,还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正统的老子的传记,就是司马迁寥寥一些字,很少。

司马迁也没有拿出来单独作传,把他写得神龙不见首尾。

要拼凑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只能在有限的史料里找一坐我们觉得可信的东西。

余世存的《老子传》,用老子的生平,立体地阐述了《道德经》,以第一、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

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交待得合理而平常,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等,探寻了《道德经》思想的源起。

《老子传》中力求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老子,希望以它来拉近现代读者与这位历史人物的距离,更帮助读者消除与《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

他认为不是老子故意要给后人一个迷魂罩,就像我们今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样,也会想一些名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种虚构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生、对社会一些很真实的看法。

从老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他对人世的一种观念,甚至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确实不如孔子那么积极。

对于《道德经》中的大众熟知然而又对其意义争论颇多的“道”,余世存认为,“我觉得其实就是一个源代码。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

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

这种误解,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就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

没有文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

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就必然导致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汉字的消亡,中华文明的繁衍就会遇到问题。

由此而言,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当代书法是建立在当代美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尝试,也是东西方艺术相互碰撞的结果。

现代社会大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字的要求大大降低。

真正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

眼下人们基本上连硬笔字都很少写了.更不用说练书法,我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

在当代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文字”两者间的关系呢?显然,既不能以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完全覆盖纯艺术的观念,也不能完全用艺术的观念来覆盖我们文字的传承。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这观点没错,但当下的现实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

书法界有一种怪象:如果你跟古人写得相似,似乎就不叫创新。

其实古人早就讲过:“如将不尽,与古为新”o这很有道理。

就当下社会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我们不应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的瑰宝,这其实是对书法的低估。

2019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2019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2019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成为大众常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成为国际共识。

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会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着重培养自食其力的本领、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劳动创造的精神。

显然,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运用知识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教育实践,可以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为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培养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

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会百业分工和个人职业倾向,明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有意义,都很光荣。

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实践,是了解与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是强国富民的大事。

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侧重技能培养,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体脑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劳育、把握劳育、实现劳育。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它关系到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健体、育美作用。

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价值,生活劳动着重解决个人自理问题,生产劳动侧重解决物质财富创造问题,服务劳动侧重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载体价值,五育并举,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安徽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待机诶下)【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

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

这种误解,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就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

没有文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

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就必然导致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汉字的消亡,中华文明的繁衍就会遇到问题。

由此而言,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当代书法是建立在当代美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尝试,也是东西方艺术相互碰撞的结果。

现代社会大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字的要求大大降低。

真正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

眼下人们基本上连硬笔字都很少写了.更不用说练书法,我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

在当代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文字”两者间的关系呢?显然,既不能以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完全覆盖纯艺术的观念,也不能完全用艺术的观念来覆盖我们文字的传承。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这观点没错,但当下的现实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

书法界有一种怪象:如果你跟古人写得相似,似乎就不叫创新。

其实古人早就讲过:“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这很有道理。

就当下社会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我们不应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的瑰宝,这其实是对书法的低估。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有标志性的符号。

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铸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汉字写好。

就中华文明而言,汉字对于我们民族性格塑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西汉杨雄也曾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平时的为人,最后都能通过字体现出来。

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气、风度、品行的重要标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放弃过对书法的要求,这种标准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有效提炼出书法与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活力。

书法的教育,书法的传播,要接地气,要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空间,要结合当下的文化和社会现实。

如果我们现在还仅仅只是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聊书法,仅仅是局限在一种所谓的书法“界”,局限在文人趣味、展厅效应,那是狭隘的。

(节选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在书法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的今天,很多人对书法产生了误解,把它理解成了脱离书写[内涵的纯艺术。

B.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史论中有完整、缜密的审美评判标准。

今天,中文系继承了对这些审美评判标准的研究。

C.人们对书法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的方式在今天的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

D.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能不能把握好汉字的内涵,关系到能不能弘扬好“中国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___ )A.文字是诗歌、历史、哲学的载体,从这个角度说,在文化的传承中,汉字的书写内涵比其书写艺术更重要。

B.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这阻碍了当今的书法教学。

C.当代书法,要处理好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汉字”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应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

D.把书法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对书法的低估,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需要人们认识到书法是民族文化的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对中国书法,我们可以形象地说,丈字为“皮”,艺术为“毛”,如果丢掉了文字的内涵,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传统书法的传承不仅关系到审美艺术,而且关系到中华文明的繁衍,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C.古人常有通过书法衡量一个人的学识、风度、品行的做法,所以说汉字在民族性格的塑造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D.当下,书法教育存在着局限在书法“ 界”、局限在展厅效应的现象,这不仅是狭隘的.而且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

嘉靖十七年进士。

历知益都、余姚二县。

擢御史,巡按宣、大。

三十三年,出按浙江。

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

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

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

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

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激于五岛,邀使见直。

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

洲等谕宗宪指。

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

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

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

”因留洲而遣激等护可愿归。

宗宪厚遇激,令立功。

激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

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

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

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

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

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

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

所司论其欺诞。

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

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________ 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

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擢是提拔的意思。

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等,贬官常用“贬、谪、左迁”等。

C.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

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

D.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

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

七庙”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

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迸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 2 )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三、诗歌鉴赏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菩萨蛮【宋】谢逸暄风迟日春光闹。

葡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苹烟低。

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

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

红添酒面潮。

1. 这首词上阕写景很有特色,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这是一首春闺怨词,女主人公的情绪有一个变化过程,请具体分析。

四、名句名篇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文中用“ ,”写出了生活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 2 )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3 )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概。

五、现代文阅读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浪子【美】华·欧文现在,美丽温柔的陶洛丽斯的脸上布满忧愁,就像空中的一片乌云,那真是一场灾难,而这一切正发生在阿尔罕伯拉宫里面。

这位小姑娘喜欢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阿尔罕伯拉宫有一座废弃的宫殿,那里是她和小动物的天堂。

那只雍容华贵的孔雀和它的配偶似乎已经成为了那里的王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统治着爱炫耀的火鸡、性子暴躁的珠鸟和一大群乱七八糟的普通的鸡种。

但是有一个时期,陶洛丽斯的宠爱完全集中在一对最近婚配的小鸽子身上,这使她无法挤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其它可爱的小动物。

她做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小房子来作为这对新人的爱巢。

这对新人幸福地住在里面,对房子外面晴空万里的天空一无所知,也许也从未想过要飞到城市上空去和高大的山峰一争高低。

下面的故事就要谈谈我们美丽的女主人为何这般不快乐了。

这天清早,陶洛丽斯正在喂公鸽子,她忽然想到要使它瞧瞧这个伟大的世界。

于是,她打开了俯瞰达罗山谷的那扇窗户,一下子把它扔到阿尔罕伯拉宫的墙外面。

当时,这只受惊的小鸟有生以来头一次被逼得非把全部力量使出来不可。

它在空中来来去去,自由翻腾,它从来没飞得这么高过,当然也就没体验过这样飞行的乐趣。

这时,它就像一个极度贫穷的人一下予拥有了百万产业不知如何挥霍一般,被面前突然呈现的那片无边无际的可以施展身手的天空,搞得眼花缭乱了。

这一整天,它一直在尽情地飞翔,到处盘旋,由这座高搂飞到那座高楼,由这个树梢飞到那个树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