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考地理测试卷】地理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单元训练A卷含解析 13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行星地球A卷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行星地球A卷

其次单元行星地球A卷新题基础练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我国东部四城市日照时数(曲线)和降水量的年变更图。

完成1~2题。

1.图中四城市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A.丙甲乙丁 B.乙丙丁甲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2.5月份,丙地日照时数大于丁地的主要缘由是()A.太阳辐射强度大B.正午太阳高度大C.受低气压限制D.白昼时间长且多晴天北京时间2024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胜利着陆于火星。

火星表面寒冷干燥,温度变更范围为-123℃至-33℃,大气压仅为地球的百分之一,其表面形成大规模的风成地貌和积累大量的食盐、石膏。

据此完成3~4题。

3.“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时,国际标准时间为()A.5月15日23时18分B.5月15日23时42分C.5月14日23时18分D.5月14日23时42分4.若在我国建立火星探讨基地,最适合的地点是()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柴达木盆地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探讨性学习小组发觉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肯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5~7题。

5.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A.昼夜长短变更规律B.正午太阳高度变更规律C.地球公转速度变更规律D.地球自转速度变更规律6.假如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须要改进的是()A.增加竹竿的长度B.变更竹竿与皮尺的角度C.增加皮尺的长度D.变更竹竿与皮尺的方位7.假如图中乙为二分日时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A.竿长与影长相等B.竿长小于影长C.竿长大于影长D.无法推断七夕节是以中国古代神话传闻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蓝本设定的节日,其中男主角所寓意的牛郎星是七夕节天空中特别刺眼的星座,七夕节时,我国很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

下图示意某年七夕节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训练卷 A卷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训练卷 A卷

2021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卷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口径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一片天然喀斯特洼地中。

2017年3月开始开放免费参观,但为保证天眼正常工作,日接待规模控制在2000人以内。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引起世界关注。

图a 为天眼俯拍图,图b 为天体系统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平塘县大窝凼建设“中国天眼”的自然优势之一是A .地势较高,与天体距离更近B .纬度较高,观测星空范围大C .喀斯特地貌,储水条件良好D .盆状地形,便于望远镜建设 2.“中国天眼”发现的两颗新脉冲星所属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3.“中国天眼”建成后,当地受益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A .工业B .农业C .旅游D .通讯北京时间 2018 年 2 月 7 日凌晨,美国马斯克的 SpaceX 公司旗下猎鹰重型火箭首飞成功。

伴随“猎鹰重型”火箭一同进入太空的,还有一辆红色特斯拉,以及车上乘载的一位假人航天员。

顺利升空后,该火箭将在绕着地球和火星的循环运行轨道上,停留超过10亿年时光。

4.猎鹰重型火箭在飞行的过程中接触到最多的宇宙天体是 A .小行星 B .流星 C .行星 D .行星际物质 5.目前还没在火星上发现生命,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火星距日近,表面温度较高B .火星体积质量小,大气层较薄且不适宜生物呼吸C .火星上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有液态水存在D .火星上没有昼夜更替现象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

广西专用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检测行星地球含解析新人教版

广西专用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检测行星地球含解析新人教版

其次章检测行星地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广西钦州测试)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到的小行星2009ES,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逼的近地小行星之一。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 )A.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B.地月系C.河外星系D.土星和木星轨道之间2.2009ES小行星四周没有气体聚集,其缘由是2009ES小行星( )A.温度高B.自转速度快C.距太阳较远D.质量和体积过小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3日5时41分,伊朗(30.8°N,57.25°E)发生里氏6.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改变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B.下地幔C.外核D.岩石圈4.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为莫霍界面B.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C.丁为古登堡界面D.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中国学生小李参与国际夏令营活动时,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时间和日期。

小李乘飞机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报时为11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8时。

据此完成第5~6题。

5.小李到达地点的经度可能为( )A.160°WB.160°EC.80°WD.150°E6.该日,小李到达的目的地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时间约有( )A.3小时B.8小时C.19小时D.21小时小明利用一天的时间对我国海河流域某山地进行了徒步考察,下图为该山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小明的考察路途。

据此完成第7~9题。

7.小明考察的日期最有可能在( )B.6月份C.9月份D.12月份8.小明记录图中信息时所在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9.正午时小明在山顶所测得的太阳高度最接近( )A.47°B.67°C.73°D.89°(2024广西桂林测试)2024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放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升空,探测器顺当进入预定轨道。

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行星地球(解析版)

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行星地球(解析版)

五年(2018-2022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行星地球〖2022年高考真题〗(2022年新高考广东卷)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

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地球的公转】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A.B.C.D.8.【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持续不断变大D.始终保持不变【答案】7.A 8.D【解析】7.空间站绕地球在绕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

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选A。

8.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值,在航天员驻留期间,两地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点的以北,则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始终一致,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一致,保持不变,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为两地纬度之差。

故选D。

【点睛】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2022年1月浙江卷)【地球的运动】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

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9.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右中的()A.①B.②C.③D.④20.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A.1:1B.1:5C.2:5D.3:5【答案】19.B 20.D【解析】19.阅读图文材料,结合知识,K日前后八天太阳位置重合,证明K日处于中间,能拍摄这种现象只能是在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前后,但是材料中显示拍摄的是西北方向,故太阳直射的是北半球,因此K日应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日,为夏至日;观察右图,①处于近日点1月初,对应的②③之间为远日点7月初,结合地球公转方向,②为夏至日,故选择B。

高中地理--《行星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行星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15.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B.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有极昼现象
C.济宁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
16.据数九歌谣推断,其流传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西南地区B.青藏地区C.华南地区D.华北地区
17.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3)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为_____,全球各地______(填昼夜状况)。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征是______。
29.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的位置示意图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在图中的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____。
(2)右图所示的光照情况对应左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字母)位置,其节气为__________。
(4)如果B地的日期为12月22日,那么此时刻C地的时间是________,全球日期与B地相同的范围与C地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D 6.D 7.C 8.C 9.A 10.A 11.A 12.B 13.C 14.D 15.C 16.D 17.C 18.A 19.C 20.D 21.A 22.D 23.D 24.C 25.B
22.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是
A.沼气 B.煤炭 C.石油 D.核能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的9月7日前后。白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大,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在湿润地区尤为显著。读“中国白露至秋分期间平均气温日较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3.白露至秋分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8.春分晨BF>C>E125赤道(0°)昼夜等长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单元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单元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第二章行星地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天津河东模拟)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如图所示①地)顺利发射升空。

据此完成第1~3题。

1.“天舟一号”在什么情况下属于天体( )A.在发射架上时B.发射后在大气层中上升时C.发射成功后在太空正常运行时D.任务完成返回地面后2.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选择①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A.土地成本较低B.晴朗天气较多C.发射纬度较低D.航天基础较好3.可能对卫星电视信号传输产生干扰的是( )A.地球运动B.太阳辐射C.太阳活动D.月球引力(2018·湖北襄阳模拟)读图,完成第4~5题。

4.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的多,其主要原因是M地( )A.纬度较低B.地势较高C.气候干旱D.白昼较长5.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的丰富,其主要原因是N地( )A.地势高,大气稀薄B.海拔高,多冰雪C.纬度低,太阳高度大D.气候干旱,光照强(2018·福建三明模拟)2017年3月16日,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大量的岩浆顺山坡流下,景象蔚为壮观。

据此完成第6~7题。

6.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其岩浆来源于( )A.岩石圈B.地壳C.软流层D.下地幔7.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流凝固后位于( )A.地球的外部圈层B.上地幔C.下地幔D.岩石圈(2018·天津宝坻模拟)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00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北京时间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

据此完成第8~9题。

8.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 )A.向西北B.向东北C.向西南D.向东南9.又经过15天,研究小组到达新营地,小组成员推测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B.北半球的昼与夜比值变小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D.新露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

高中地理--《行星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行星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26.62223°26′N,45°W15312远日慢A、H、B、D
27.(1)① ②
(2)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活跃或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地震波
(4)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准备防灾减灾应急包;掌握防灾减灾方法和技巧,如:不要慌乱,注意观察情况;尽可能关闭电源、煤气等;强震时就近躲避在坚固物体下或靠近墙角,注意保护好头部;就近选择躲避在卫生间等较小空间等。
11.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90°E,23.5°S)B.(90°E,23.5°N)
C.(90°W,23.5°S)D.(90°W,23.5°N)
12.该日,重庆(106°30′E,29°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84°B.37°C.47°D.53°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3.如图,若以中心圆圈代表太阳,甲为某行星,则该天体系统不属于( )
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
20.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
A.30°~40°B.45°~55°
C.5°~l5°D.60°~70°
21.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
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D.4月、5时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昼渐短
B.南极点附近极夜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C.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2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出现白露现象最典型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
C.大兴安岭D.长江中下游地区
25.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单元质检卷-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单元质检卷-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第二章行星地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2018某某三钉教育4月选考模拟)2017年4月,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发现了一颗距离太阳约39光年的“超级地球”(行星LHS1140b),该行星与主星(LHS1140)的距离、岩石构成以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

据此完成1~2题。

1.从天体类型上判断,主星(LHS 1140)属于( )A.恒星B.行星C.星云D.彗星2.称“超级地球”是“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主要的依据是该行星( )A.受主星辐射强B.绕主星运行C.离太阳较近D.温度适中答案1.A 2.D解析第1题,“超级地球”是绕主星(LHS1140)运行的,是主星的行星,所以主星是一颗恒星。

第2题,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是有适宜的温度、可呼吸的大气及液态的水;“超级地球”与主星,即恒星的距离,是决定其表面温度适宜于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有无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

(2019某某某某第一次调研)我国最早以冬至日不少于两小时的日照标准对住宅建筑间距进行了规X,但有些地区达到要求难度较大,后来修订使用了冬至日和大寒日(1月20日前后)两级标准,部分城市也改成了以大寒日为标准规划住宅间距。

有学者提出可结合不同地区住宅的垂直墙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作为住宅规划的参考依据。

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大寒日南墙面直接辐射最大2小时辐射量。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表中某某到某某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B.云量C.日照时间D.地形4.表中某某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天气晴朗B.太阳高度角大C.大气透明度高D.墙体颜色深答案3.A 4.C解析第3题,大寒日太阳仍然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

某某到某某纬度逐渐升高,太阳高度角减小,故影响表中某某到某某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优质资料请关注公众号:诗酒叙华年
更多优质资料请关注公众号:诗酒叙华年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A )
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时间7月15日23:00决赛开始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 .3°S, 45°W
B .18°S, 38°E
C .3°N, 38°E
D .18°N, 45°W 2.“世界杯”期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北京昼长逐渐增大
B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 .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D .亚平宁半岛高温干燥
据报道,美国航母战斗群于当地时间2018年4月11日18时30分离开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36°54′N ,76°18′W ),经大西洋前往欧洲和地中海执行部署任务,24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航母战斗群出发时,北京时间为
A .11日5:30
B .12日5:30
C .11日7:30
D .12日7:30 4.航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白昼长度逐渐变短
B .船员看到太阳从东北方海面升起
C .济宁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D .船员经历的一个昼夜长度大于24小时
读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①纬度较低 ②距海远,降水少
③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黑子
B .耀斑
C .极光
D .极昼
每年冬至前后,落日的光辉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全部桥洞,俗称“金光穿洞”。

下图为某游客拍摄的“金光穿洞”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据图可知( )
A .桥体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
B .拍摄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8:00
C .拍摄照片之时,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 ,77°07′E)为黑夜
D .在整个可拍摄该景观的日子里,北京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8.“金光穿洞”景观( )
A .属于水域风光类型
B .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C .受天气状况影响小
D .应选择特定的位置观赏
下图中 ABC 是纬线,BE 是昏线,E 地所在纬线圈正处于极昼,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卷只装订不
密封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9.图中字母代表的各地
A.此时 E 地的地方时为 12 点
B.此时 E 地的太阳高度为 90°
C.该日 A 地的昼长比 D 地短 12 小时
D.该日 A 地日出时间比 B 地晚约 2 小时
10.图示季节,下列各地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地中海沿岸国家河流处于枯水期B.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巴西高原上的热带草原一片葱绿D.我国新疆棉花开始进入采拾季节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题。

1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1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海口 B.拉萨 C.合肥 D.北京
14.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3时20分 B.15时20分
C.2时 D.14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推测材料中的“非洲某地”最可能在图中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16.不考虑天气因素情况下,李老师家阳台上引种的多肉植物在2019年3月20日接受第一缕阳光时,墙上挂钟时间是
A.10 点B.9 点
C.7点D.6点
下图为我国南岭附近某区域地形河流示意图。

某学习小组测得某日P城的昼长是12小时24分钟,PM、PN为太阳出没方向,且日落时正值北京时间18时44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P城所在的经度为( )
A.106°E B.112°E
C.120°E D.128°E
18.上图中河流的干流流向大致为( )
A.东南流向西北B.西南流向东北
C.西北流向东南D.东北流向西南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下图所示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

当日远在纽约(西五区)的乔虹同学十分自豪地看完了央视国际频道的发射直播。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