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理财教育从压岁钱开始
理财,从压岁钱开始

春节过后 , 是各家保险公 司少儿险 的销售 旺季 , 有些保险公 司还会
⑤
一
推出一些营销 优惠活动 , 利用压岁钱买 上一份 “ 育保 险金 ”既 与银行 教 ,
储蓄一样 有保证 , 又附加 了保 障功 能 , 还能额外增值 , 是个比较理想的理
开设银行账户 。 培养储蓄意识——
可以从教育储蓄人 手 , 首先要熟悉储蓄 的有关知识 , 如储蓄的方法 、
o
杜 : 央
种类 、 率等 。 利 然后去银行开设储蓄账户进行存钱 、 取钱 、 用钱 , 增强 与银 行交往的意识。 如果中途再有什么奖金之类 的收入 , 也可存到此账户中。
定时定额投资基金 。 树立投资观念——
可先 由自己的压岁钱支付 , 由父母继续 定期缴 纳 , 之后 作为储蓄 的
教育基金, 几年下来, 压岁钱可能会增值不少。
曩冒啼 潮隧蠲圈 … … 一 一一 9… …… . … … …一 … 3 一 一 …… … … …… …
3— 。 5… —
春 后久一初的主说经不 节 孩子的压 岁钱却没见一点儿紧缩。济 过不,位中班任:我带 的班上有个男孩 “ 但
,为 重 要 来自0 儿, 亲友给 的压岁钱 是 9 0元 。开学后 , 9 他用三天时间就花光了 , 全在网 吧 玩儿掉了 。还有一 个男孩儿 , 家里 的经济条件 比较好 , 从大年初 一开
财思路。
.
参与收藏 , 提高文化素养——
春节期间 ,有时会收到一些值得收藏 的物品 ,如小面额人民 币、 外
币、 纪念币 、 旅游门票 、 奇特精致 的玩具等 , 可以收藏起来 , 小培 养 自己 从 的收藏意识 。也可用压岁钱订购一套邮票之类 的藏 品, 既可以从中获得 知识 , 又可作为收藏 品, 是一种较好 的知识加投资的思路 。
如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小宝宝对金钱的爱好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儿童树立一个正确主动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与技巧有着不行估量的潜在作用。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钱在对宝宝进行金钱教育时,首先要关心他们树立几个重要的观念:●金钱来之不易(告知孩子要有打算地慎重理财)。
●金钱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全部东西(提示孩子不要一味地沉迷于金钱世界)。
●付出才会有收获(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懒散思想)。
●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任何对金钱的滥用都可能影响全家人的生活(培育孩子的责任心)。
●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勒索的对象(教育孩子“钱不露白”的道理)。
理财训练把各种大小不同、面值不等的钱币摆在宝宝面前,逐一地告知他,这是多少钱,那是多少钱?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制造出来的?有什么特殊的缘由或故事?讲解完后,可以挑几种钱币,看看小宝宝是否记得它们各自的价值。
我们可以讲诸如《金钱岛》、《索罗门的宝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故事激发宝宝对金钱的爱好;也可以通过《苏秦列传》(选自《史记》)等故事告知孩子金钱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世间的人情冷暖;还可以讲解并描述宝宝身边的故事,不失时机地对宝宝进行金钱教育。
问与答●“我们家很有钱吗?(我们家很穷吗?)”无论事实上你有多富或相对较穷,只要告知宝宝“中等”就可以了,并可以稍加解释:“我们有足够的钱买食物、衣服和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
”美国儿童财经教育学家曾这样告诫父母们:即使你家产丰厚,也不必让孩子以为他们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或以此向左邻右舍去吹嘘。
●“你挣多少钱?”回答中不应当提及详细数目,由于不管你说个怎样的数字,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难免会以为你富得不得了。
简洁地告知他,你挣的钱足够养活他并能得到很多他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钱从哪里来?”要明确地告知宝宝,钱是通过劳动付出取得的酬劳,不付出是不会有收获的。
以此消退宝宝以为钱是“机器(ATM)里生出来的”等错误概念。
压岁钱的理财方案

压岁钱的理财方案简介在中国,压岁钱是一种传统的习俗,通常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一笔钱作为祝福和祝福。
然而,对于许多收到压岁钱的人来说,如何合理利用这笔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理财方案,帮助您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压岁钱。
1. 存入银行定期存款银行定期存款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投资方式。
您可以将压岁钱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账户中,选择合适的存期和利率。
通常来说,存期越长,利率越高。
定期存款的优势是风险较低,收益稳定。
然而,定期存款的缺点是流动性较差,一旦存入,您需要等到存期结束才能取出。
2. 投资股票或基金如果您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考虑将压岁钱投资于股票或基金市场。
股票和基金的收益潜力较大,但也伴随着相对较高的风险。
在选择具体的股票或基金时,建议您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有潜力的投资标的。
此外,您也可以考虑选择定投的方式,定期投入一定的金额,以分散投资风险。
3. 开设教育基金如果您是一位家长,拥有未成年子女,您可以考虑将压岁钱用于开设教育基金。
教育基金是为孩子的教育和未来规划而设立的基金。
您可以选择将压岁钱存入教育基金,用于支付孩子的学费、书籍费、培训费等。
通过提前储备教育基金,可以为孩子的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4. 低风险投资产品除了银行定期存款外,还有其他一些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可供选择。
例如,国债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投资工具,由于具备国家信用背书,风险相对较低。
您可以考虑将压岁钱投资于国债市场,以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
其他低风险投资产品还包括保险产品、债券等。
5. 存入亲属信托如果您有亲属信托的机会,可以考虑将压岁钱存入亲属信托中。
亲属信托是一种通过设立信托机构,将资产转移到信托中,由信托机构管理和运营的方式。
亲属信托相对于其他投资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隐私性。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在亲属信托中进行理财投资。
6. 创业投资如果您对创业有兴趣,有一定的投资能力和创业经验,可以考虑将压岁钱用于创业投资。
压岁钱存款倡议书(2篇)

压岁钱存款倡议书尊敬的各位家长、亲朋好友们:大家好!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年味渐浓。
在这个传统的喜庆时刻,我们都会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爱。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压岁钱逐渐成为了一种过度消费的倾向,加剧了童年物质化的现象。
我们急需倡导一个理性消费和储蓄的文化,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懂得理财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特发起这项“压岁钱存款”倡议书,希望大家共同参与其中,一起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出努力。
首先,我们要提醒大家压岁钱的本质是对孩子们的爱的表达,而不仅仅是金钱的交流。
我们不能将压岁钱仅仅看作是给孩子过年时的零花钱,而忽略了教育孩子理财的机会。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们和亲朋好友们在给孩子们压岁钱时,务必加强教育与引导,让孩子们明白钱的来源和用途,学会正确使用和储蓄压岁钱。
其次,我们鼓励孩子们将部分压岁钱进行存款。
储蓄是最基本的理财方式,也是孩子们开始培养理财意识的好方法。
我们建议家长们带领孩子到银行开设储蓄账户,并定期将一部分压岁钱存入其中。
孩子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懂得长期积累与储蓄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自律能力。
此外,我们鼓励家长们和亲朋好友们以身作则。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积极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储蓄观念。
在给孩子们压岁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理财行为。
合理的消费、理性的投资、勤俭持家,这些都是教育孩子理财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和储蓄观念,让他们从小就明白金钱的价值和用途。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压岁钱存款”倡议书,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共识。
同时,我们鼓励在教育领域以及金融机构方面加大力度,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理财的机会和平台。
同时,我们也呼吁媒体、学校和社区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理财教育的推广,使理财观念深入人心。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为孩子们的未来财富和幸福奠定基础。
让他们从小学会理财,掌握金钱的正确使用,培养节俭和储蓄的习惯,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可持续的基础。
小学生压岁钱使用方案

小学生压岁钱使用方案每年到了除夕,老少都会依循着老传统,小孩子们会收到压岁钱,这些压岁钱可以激发小孩子们的节俭意识,也是让他们学习开支理财的有力财政资源,因此,有必要拟出一套适应小学生压岁钱使用的方案。
一、压岁钱的使用原则1、勤俭节约。
小孩子们要学会懂得珍惜自己的压岁钱,要懂得节俭节约、合理利用,不要挥霍无度;2、有目的性。
压岁钱不能任意乱用,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用于满足孩子实际需要,比如学习、工具买买买等;3、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使用压岁钱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试着沟通和协商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的观念,实现自觉消费;4、遵守法律法规。
使用压岁钱时,任何行为都不能越过法律法规,家长必须仔细教育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5、适当进行引导。
学习做有效的消费管理工作,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把消费管理当成孩子的一部分,给孩子正确引导。
二、压岁钱的计划使用1、存入存款。
家长可以采取一种“压岁钱存入存款”的方式,将小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存入银行,以便慢慢积累,激发孩子的节俭意识,孩子也可以学会如何管理家庭财务;2、增强自信心。
用压岁钱购买孩子喜欢的书籍、游戏、智力娱乐用品等,让孩子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3、资购买。
家长可以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投资购买一些比较稳健的投资产品,让孩子学会如何投资理财,锻炼孩子的投资理财能力;4、持学习和社交活动。
利用压岁钱可以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如校服、书包等,以免孩子因经济问题而影响学习;还可以购买一些社交用品,如游戏玩具、乐器等,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社交乐趣。
三、压岁钱的使用管理1、尊重孩子的意见。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帮助他们对压岁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2、教学生理财方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孩子们可以根据压岁钱金额适当开立一张储蓄卡,学习自己管理储蓄,从中熟悉银行行业;3、提高消费效能。
从消费决策开始,让孩子熟悉常识性的消费方式,比如消费的过程中要考虑消费的必要性和价位,避免挥霍无度;4、督管理。
怎么培养出高财商的孩子

怎么培养出高财商的孩子怎么培养出高财商的孩子按三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理财专家指出,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可以分成三个年龄阶段,即7岁前、7岁到12岁和13岁到18岁。
学龄前的孩子,主要是让他们慢慢学习有关金钱的概念,此时孩子还不具备理财的能力,因此利是钱需要家长代为管理。
7到12岁的孩子,对理财开始形成自己的概念,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在银行开一个活期储蓄账户,让孩子自己去支配,并且进一步向孩子解释有关理财的基本常识,例如银行是什么,如何制定消费计划等。
13岁到18岁时,孩子对理财基本有比较成熟的认识。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元化地运用手头的资金,尝试用投资的手段使财富增值。
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已开始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有强烈的自尊心,情绪起伏也比较大,而且喜欢反抗纪律和权威。
因此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应当尽量以朋友的姿态给。
建议避免以权威压人。
教会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教会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是引导孩子养成储蓄习惯的关键。
“需要”是解决基本的需求,在一般正常生活水平下“需要”的东西,例如衣食住行等。
对于学龄孩子而言,交通费、上学吃饭的费用、上补习班的费用、购买课外书的费用等都属于“需要”层面。
而“想要”则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可以提高幸福感,但又并非必需。
对孩子而言,类似零食、漂亮的运动鞋(衣服)、玩具和游戏机等,都是“想要”的范畴。
“需要”和“想要”,前者可以近乎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后者则应当引导孩子进行取舍。
在取舍的过程中,小孩会学会控制支出,逐渐养成储蓄的习惯。
零用钱额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可根据孩子的消费状况,计算出“需要”部分的金额,比如每周10元到20元,让孩子自行支配。
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最好的时机就是当孩子想买一件特别的东西,但能力又不够时,父母可通过引导,让这一目标成为孩子储蓄的强大动力。
向孩子推荐基金股票等投资方式在孩子懂得储蓄后,家长可以逐渐向孩子输入投资理念。
首先,要让孩子对资金的回报率变得敏感,为其建立一个银行账户。
理财意识在幼儿时期就要抓起论文

理财意识在幼儿时期就要抓起摘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要从幼儿园就要抓起,让他们从小了解消费是怎么一回事,从小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与生存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时期;理财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ts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11-001春节过后,幼儿园的学生高高兴的入学了,在上课时,我对学生的压岁钱进行了调查,他们大多有自己的压岁钱,但有一小朋友的情况让我印象深刻,他今年不到5岁,他告诉我说他没有压岁钱,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原来,奶奶给他的压岁钱被妈妈给“要”去了。
于是,我与这位妈妈取得了联系,妈妈说,孩子还小,这么一张大钱如果不没收可能就会丢掉,或者就是乱买不该买的东西,总的来说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这位小朋友不仅在妈妈没收的时候哭了一场,而且在班里当我问起的时候也觉得没有面子,自己不如别人一样有钱。
一、我的思考通过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低估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拥有自己的金钱是件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家长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孩子金钱支配能力?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观念没有更新,这本身是家长对金钱意识的淡薄与理财能力不高的表现。
在我们中国,人们有一种思想,那就是存钱,认为这是一种节俭的美德,而且也教育孩子把不该花的钱要存起来,甚至不让他们保管金钱。
久而久之,孩子很少接触金钱,更没有金钱方面的教育,理财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从小不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那么,等他上了小学、中学,甚至步入社会以后,他们的理财能力还是很差,比如乱花钱、不会有计划的花、不会投资等等问题,对理财方面甚至一窍不通。
即使他们手里有了钱,也是死钱,不会让自己的钱流通增值,没有经济意识,接下来,他们还是扮演了他们父母理财式挣钱、储蓄,如此循环。
但是,当今是经济时代,经济的竞争非常激烈,高超的理财能力是现代社会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他关系到自己的生存,自己的幸福,也关系到其他人。
家长应教给孩子的十大理财原则

家长应教给孩子的十大理财原则美国商业巨子洛克菲勒认为,学会理财是孩子以后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
而父母是孩子财商教育最好的老师。
根据美国信贷咨询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4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金钱观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是孩子财商教育最好的老师。
美国商业巨子洛克菲勒认为,学会理财是孩子以后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
良好的财商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技巧和本领,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细数父母传给子女十大错误理财观在实际生活中,被子女所信赖的父母们却往往犯着这样一些致命的理财错误。
一、不谈钱理财顾问表示,一个最大的理财错误就是父母们对钱的话题退避三舍。
每次外出,父母可能会反复叮嘱孩子过马路要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但就是从来不和他们谈钱的话题。
在很多家庭,父母不向子女解释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不告诉他们钱到底有什么用。
有些家长甚至告诉孩子谈钱是一件很粗俗的事。
二、神奇的信用卡第二大错误就是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使用信用卡,却从来不告诉他们信用卡的工作原理。
孩子们看到的是一张能满足自己欲望的神奇的卡片。
这难保他们长大成人后不滥用信用卡。
理财顾问建议父母们至少应该向孩子解释一下使用信用卡月底是会产生账单的。
还应该逐步教授子女什么情况下以及为什么使用信用卡是有利可图的,还应该教他们建立良好的信用。
三、百依百顺第三大错误就是父母对子女的任何需求都来者不拒。
他们会满足子女的所有心愿,即使在违背自己的消费原则或打乱预算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如此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愿望必须瞬间满足的人。
理财顾问建议,如果子女提出的要求不在预算之列,就应该向他们解释"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告诉他们应该量入为出,并且学会为特殊的事情攒钱。
四、在钱的问题上撒谎有调查发现,有31%的成年人会在钱的问题上对伴侣撒谎。
当母亲对孩子说:"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或者"不要告诉爸爸",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在钱的问题上也不必全部诚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的理财教育从压岁钱开始文/陈禾“阿公,新年快乐!”在老家过年,元旦拜年是老传统。
身为长辈,总要预先准备好一尺高的红包,一大清早,小辈一个个来献橘子,说吉利话,领了红包,听了勉励的话,就蹦蹦跳跳出门拜年去了。
我们老人就坐守大本营,等候亲戚朋友家孩子、孙子们来拜年。
说“新年快乐”一点儿没错,平日里的烦心事儿早在除夕围炉时一一屏蔽,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你就只有快乐,也只允许你快乐。
今年一切如常。
大清早,小民和小敏就穿得整齐亮丽,手捧着一对大橘子,站在面前。
发红包是当然的,顺便也要逗他们两句:“你们说说,这红包钱打算怎样花啊?”“怎样花?这钱又不是我的——阿公,您还是送给我故事书吧,吃的也行!”小民嘟着嘴,看来这红包对他没有吸引力。
“阿公,哥和妈妈顶牛呢!”小敏比小民小一岁,但已经很懂事,跟在哥哥身边,总是在必要的时候帮他解解围,仿佛成了哥哥的私人秘书。
我瞪着小民,小敏连忙解释:“这怪不得哥哥,这红包我们只能看一眼,待会儿妈妈就来接管了!”好家伙,小敏近来特爱阅读,说话时总是少不了现学现卖的新词汇。
我明白了。
女儿总是担心孩子乱花钱,除了每天发放的零用钱,孩子们的额外收入,像压岁钱、红包钱,总是全数没收,然后替他们存放在各自的银行账号里。
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我给她提过一些别的建议,但她总觉得不能让孩子养成浪费金钱的习惯,理由很充分啊,我还能说什么呢?但小民和小敏的话和夹带的不满情绪却引起我的一番思考。
压岁钱、红包钱,既然给了孩子,就是他们的私房钱了,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自主管理的机会?为什么不提供他们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相反,不少家长总是以“爱”为借口,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上烙下一个“被藐视”、“被剥削”、“不受尊重”、“不被信任”的“弱势群体”的创伤呢?从社会上既成事实的一些现象,看看妈妈们的做法究竟有没有依据?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孩子身上带着钱,不是丢失,就是被骗、被抢,很不安全。
孩子的零用钱总是很快花光,不分开天天发,他就会经常没钱用。
孩子只要手上有钱,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养成了浪费的习惯。
许多离校青年毕业后没工作或不工作,成了啃老族,不给他先存些钱,行吗?许多青年尽管工作了,有收入,但却成了“月光族”,总是在“钱不够用”中过日子。
关键在“理财能力”妈妈们的担心,其实只是一句话:“孩子没有理财能力。
”因为没有理财能力,就不让他持有钱财,学习自己管理钱财。
举个妈妈们最熟悉的例子:婴儿站不起来,不会走路,于是天天抱着他,背着他。
试问:你能背他一辈子吗?这样做固然展现了你对孩子的爱,但是,你封杀了他的正常成长,也就毁了他的一生。
或者,你让他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地学走路;他摔倒了,挺多哭一阵子,然后在你的鼓励下又站了起来。
终于,他会走路了;不久以后,他会跑了。
他渐渐懂得怎样走路、怎样奔跑不会再摔跤。
妈妈出于保护孩子的本能,怎样做都没错!可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与发展,你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给予的生存及发展的条件,不然,孩子错过了学习与生活磨炼的良好时机,将来再来后悔或内疚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妈妈们必须认识并接受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
在可预见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孩子面对的是与你完全不同的生存条件: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都将成为历史,现在已经开始的“知识经济时代”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那么,你就应该也必须更新自己的生活理念,为孩子的将来采取明确可行的教养策略。
1.“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战略是“知识管理”,经济实力是“财务管理”和“融资”的能力,而不是“节俭”及“储蓄”。
懂得管理钱财、有计划有远见的应用钱财,远比手中紧握钱财更为重要,也更有保障。
2.“养儿防老”的愿望已经变得不实际,也几乎不可能。
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他的未来除了必须保证自己的小家庭能够应付日益高涨的生活与住房的开支以外,还要面对寿比南山的四老、六老,甚至可能多达八老的赡养需要,这个重担他可能挑不起,也就只好不挑了。
3.“不差钱”的概念不再体现在手握现金或存折,而是良好的理财规划。
什么时候该买什么?该怎么买?花多少钱买?用现金、贷款还是分期付款购买?这是生活消费的战略。
而在生活保障方面,他需要研究的是孩子的教育保险、健康及意外保险,自己两夫妻的职业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一连串的休闲与娱乐、消费品之类的会员优惠组织,哪些应参与?哪些应购买?这些理财项目,既是投资,也是消费。
更好地利用这些机制远比手握现金更为有效,也才能实现“不差钱”的愿望。
4.“竞争力”取决于“理财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是极其激烈的。
没有足够“管理能力”的人,想凭劳动、苦干过日子,他将陷在社会底层,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分子。
这些改变是肯定的,它不会因为你不了解,不参与,就能置身事外。
除非命运之神永远眷顾,让你的孩子每年至少中一次彩票大奖,否则,不管他如何努力去工作赚钱,也只能是个永远的“月光族”。
“理财能力”必须从小开始训练理财能力不能依靠教,而要在实践中逐步磨炼出来。
而最有效的训练,就是家长逐步放手,最终成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管理钱财的行动能力。
我在接受家长咨询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两个问题:1.“钱从哪里来?”尽管孩子经常看到钱,拿着钱,但大多数孩子到了十岁,还没弄懂这个问题。
他们只知道买东西要用到钱,那时候,爸爸的手伸入裤袋就会摸出一把钱来,或妈妈打开钱包,里头就有一叠钱。
再进一步,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去上班,所以就可以得到钱。
上班了为什么人家就会给你钱呢?你如果给他解释:“因为我给人家工作,人家就给我钱。
”这样回答还是很空洞,孩子领会不了。
一位妈妈告诉我她设计的一次体验式教育:假期里,妈妈带着6岁的孩子到临近一个小县城去找朋友,谁知在镇上迷了路,找到中午,孩子喊饿,妈妈一摸钱包,没了!怎么办呢?吃饭,回城的车费都没着落。
于是妈妈带着孩子到街口一家餐馆,要求老板给她们一些临时性工作。
那时,老板正因为两位助手都感冒了没来上班,一个人忙得团团转,立刻说:“好吧,你招呼客人,点菜、上菜,你的孩子,就到哪儿刷碗吧!”就这样,母子两人忙了两个小时,等客人都散了,老板招呼她们一起吃饭,还给了三十元。
回家的时候,妈妈问孩子为什么老板要给钱,孩子说:“我知道了,我们给老板做工,我们帮他赚到了钱,所以他就分给我们一份!”这位妈妈真聪明,通过一次活动,就让孩子明白了“工作创造价值,所以得到回报”这么深奥的道理。
2.“钱该怎样用?”这个问题无论怎样教,让孩子把教条背得滚瓜烂熟也不管用,按照规划用钱需要有行动力。
一位家长告诉我他改变儿子用钱习惯的体验过程:这位爸爸入息不错,但总觉得念中二的儿子挥霍成性,老是向他要钱,于是硬起心肠,改成每周发一次给他300元,声明所有他个人的需要,包括吃喝玩乐和购买非常规性的物品,都由他自己开销,决不再给。
结果,孩子两天就把钱花光,他任由孩子哀求和埋怨,一概不理。
接下来几周,他观察到孩子逐渐学会了规划,拿到钱后,就分成7份,每天只用一份。
第五周,他把孩子带到银行,给他办了一个账号,存进500元,告诉他:“你已经懂得按照预算用钱,很好,奖你2百元。
以后我每周把钱转到你的账号,你要用多少钱,就自己刷卡取钱。
”这样又过了一个月,他发现孩子的账号里居然还存有5百元。
于是改为每月给他存进2千元,鼓励他按照规划用钱,尽可能储蓄一些。
他发现孩子放学后不再和同学到处遛跶,也很少买回来一些时髦的小玩意儿,读书比以前更专心了,对于妈妈给他买的衣服,不但不再挑剔,还怪妈妈买得太贵,浪费金钱。
这位爸爸是企业经理,有管理员工的经验,所以用在引导孩子管理钱财,只是牛刀小试。
但大多数妈妈可能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千万别让孩子养成浪费习惯以后才来改造他,不然你到那个时候可能会有心无力。
所以,培养孩子钱财管理能力必须从小开始。
怎样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有多位爸爸、妈妈对我说:“我很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啊!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在银行开了账号,他的压岁钱和红包钱,我都给他存进去,并经常给他灌输储蓄的意义,要他养成储蓄的习惯。
”这话听起来怪别扭——“把他的钱存入银行”和“ 给他灌输储蓄的意义”就能“养成储蓄的习惯”吗?再说,“理财能力”是生活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包括了处理钱财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仅仅是储蓄而已吗?压岁钱和红包钱是孩子们收获的第一笔资产,是属于他的钱财,所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应该从孩子的压岁钱和红包钱的管理开始。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1.妈妈代管阶段:在襁褓时期,孩子完全没有钱的概念,把钱交给他,他会当作玩具,所以这时期妈妈不必和孩子商量(事实上也无从商量),直接以第一监护人的身份代为接收和保管。
其他属于孩子的财物,例如家人和亲友送的金银首饰等祝福品,也一样由妈妈管理,这是毋庸置疑的。
2.妈妈和孩子共同管理阶段:孩子三岁开始,就应该逐步引导他体验钱财的价值,了解钱财的来源和使用方法,建议家长实行下列做法:(1)和孩子共同管理钱财:家长将代为管理的所有钱财摊开,让孩子知道他拥有哪些财产?了解这些钱财是如何得来的?然后和孩子商量怎样管理。
例如:现金全部存入银行,存折或银行卡怕有闪失,所以委托妈妈保管,但现金的存取,妈妈必须和孩子一同处理,不能背着孩子独自进行;财物必须委托妈妈收藏,但孩子有权利知道这些财物的存放位置和存在情况。
让孩子知道,他是钱财的主人,但因为自己还没有独立管理能力,所以由“最可信赖”的人帮他掌管。
这样做,既是培养孩子对钱财管理的初步概念,同时也发展他的自主意识,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十分重要。
(2)让孩子参与家庭消费规划:家庭的日常消费行为,例如买菜、购买生活用品等和孩子直接相关的消费行为,事先和孩子讨论,让他参与规划和预算,例如买菜,预算花20元,那么买哪些菜呢?在购买时,也尽量带着孩子一同去选购。
这样做,一方面是引导孩子认识“钱的价值”,另一方面,是提供一个体验学习的机会,培养孩子预先规划,并按照预算使用金钱的习惯。
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行动,才能提高并巩固孩子的管理能力。
(3)区分个人消费和家庭消费:引导孩子建立个人消费行为和家庭消费行为的认定,例如:购买玩具、零食或娱乐活动,除了家人的赠送或奖赏之外,自己主动要购买的,属于个人消费行为,必须动用自己的钱来支付。
而日常的衣食住行消费,以及教育费、医药费、保险费、休闲旅游等费用,都属于家庭开销,由家长支付。
这样的划分很有意义,并且将建立孩子的家庭认同与责任感。
家长抚养孩子,是一种血缘认同和应尽责任,将来老了,孩子是家长,同样在血缘认同下负责赡养父母,把这种相互关系确定在“责任”,而不是“恩惠”或“良心”,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家庭伦理问题。
这个阶段的培养和训练,除了第一项的钱财管理权应在十岁完全归还之外,其余两项可继续执行,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扩大范围,增加他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