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浅析

合集下载

个旧锡矿老厂矿田接触带锡铜矿化特征及成矿预测

个旧锡矿老厂矿田接触带锡铜矿化特征及成矿预测

收稿日期:2020-01-16 作者简介:李 彬(1966~),男,云南个旧市人,地质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矿产勘探及研究。

个旧锡矿老厂矿田接触带锡铜矿化特征及成矿预测李 彬,谢小明,魏 超(云南锡业股份老厂分公司,云南个旧661000) 摘 要::个旧锡矿老厂锡矿田是中国著名的铜锡多金属矿产地,其锡矿达到特大型,伴生的铜、铅达到中型规模。

经过数十年大规模的开采,赋存于浅部的矿体已基本告罄,深、边部找矿勘查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运用Dimine和Surfer软件技术,对个旧老厂矿田深部花岗岩体接触带的生产探矿过程中积累的原始钻探、构造-蚀变和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数学处理。

结合老厂矿田已知控矿地质特征,建立了三维可视模型、隐伏花岗岩体侵入形态和锡、铜矿化强度模型,为矿山生产找矿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成矿预测;矿化强度;花岗岩形态;老厂矿田;云南个旧中图分类号:P618 4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2020)2-216-8老厂矿田为个旧锡矿五大矿田之一,该矿田经过数十年大规模的开采,赋存于浅部的矿体已基本告罄,深边部找矿勘查已成当务之急。

并且老厂矿田有近百年的建矿历史,矿区历经多次整合,基础地质资料零散,制约着进一步的地质综合分析及找矿研究。

本次研究运用Dimine和Surfer软件技术,对老厂矿田积累的接触带钻探数据资料进行系统的全面整理、开发和利用,建立了完整的矿山原始资料数据库,对这些资料进行数字化和数学处理,并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建立了锡铜矿化强度模型,对下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个旧锡矿位于扬子克拉通、华南褶皱系、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的交汇处,主要受控于滨太平洋构造域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共同作用。

该区地层系统主要包括震旦纪主要形成类复理石建造,寒武纪至中奥陶世形成厚层泥砂质和碳酸盐岩建造;晚奥陶世-志留纪因加里东期区域构造活动隆起剥蚀区缺失地层记录;自泥盆纪至早二叠世广泛沉积了陆相碎屑-海相碳酸盐岩建造,晚二叠世至晚三叠世部分地区沉积了巨厚的复理石建造、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晚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使区域褶皱隆起成为剥蚀区而缺失沉积。

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浅析

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浅析

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浅析本文通过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实施勘查获得的认识,以及各研究机构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就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粗浅的分析,供同行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批正。

标签: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理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右江裂谷与红河裂陷槽交汇处,构造及岩浆活动强烈,处在两个环球巨型锡矿带,即特提斯巨型锡矿带和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西带的交汇点,是云南省滇东南锡矿带上的最主要矿区之一,它不仅是一个超大型的锡矿区,同时也是大型的铜、铅、锌、钨和银多金属矿区。

个旧矿区是一个百年老矿区,探、采历史悠久,勘查及研究程度很高,曾经历了砂矿、层间矿、接触带和凹陷带矽卡矿的找矿过程,总结出了“三楼一梯”的成矿模式,即:上楼为地表砂矿,中楼有层间氧化矿,下楼是花岗岩接触带矽卡岩型锡铜多金属矿床,一梯是指沿高角度深大断裂分布的脉状矿体。

一直以来,对局部发现的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体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穿过花岗岩接触带矽卡岩进入到花岗岩边缘不远即终止找矿工作。

近年来,随着西部凹陷带找矿工作的深入,在花岗岩体内发现了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体的存在。

经坑道和钻孔验证,在花岗岩内蚀变带揭露了厚度大、品位高的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体。

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与勘查对在个旧矿区花岗岩岩体内部找矿评价,扩大找矿远景和增加接替资源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矿床地质特征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属于燕山中晚期的产物,为壳幔混熔型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莫国培,2006年),岩体沿NNE向五子山复背斜轴部侵入,多隐伏于地下,岩体与锡、铜、铅、锌、银、钨等矿床关系十分密切,是个旧矿区锡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已探明的绝大多数金属矿床均分布于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和上部围岩中。

1.1矿化带特征多年来,由于勘查和研究程度不够,一直认为新发现的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是呈似层状、透镜状以多层大致平行排列的矿体产出,其产状和形态与花岗岩表面起伏形态大体一致。

关于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的思考

关于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的思考

关于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的思考摘要云南个旧是我国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田。

如何发挥云南个旧锡矿田成矿的作用是矿产资源研究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云南个旧东区为例,对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进行了相关思考。

在阐述云南个旧东区成矿地址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云南个旧东区矿床地址特征,探讨了云南个旧东区矿床成矿条件,旨在了解矿床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说明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的重要性,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1云南个旧东区成矿地质背景要了解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了解云南个旧东区成矿地质背景是关键。

关于云南个旧东区成矿地质背景,我们可以从大地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两个方面来了解,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1大地构造背景大地构造主要是指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运动变形和发展规律。

从云南个旧东区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上看,该区域为东南地洼区滇桂地洼系个旧地穹列的西南隅。

个旧锡矿地处华南地槽褶皱区右江地槽褶皱带西缘,同时也是多个洼区的交汇部位。

从板块分布上看,位于华南及东南亚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交接部位附近.北西侧大致以师宗—弥勒深大断裂为界与云贵地洼区的滇东地穹列及南北地洼区的康滇地穹列相邻,再往西为印度板块;南部以红河断裂为界,临菲律宾海板块,其东侧毗邻东西向展布的个旧地穹列的文山—西畴地穹及黔桂地洼列的南盘江地洼。

1.2矿区地质特征云南个旧东区矿区地质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地层;二是构造;三是岩浆岩。

具体说来,云南个旧东区矿区地层方面的特点主要为三叠系,局部出露有第三系及第四系。

矿区外围出露的三叠系是一套陆相沉积,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主要为个旧组(T2g),从上至下分为白泥洞段、马拉格段及卡房段。

从岩石所反应的属性上看,该矿区地质所属灰岩、白云岩。

而云南个旧东区矿区在构造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则为褶皱构造,该褶皱构造属五子山复式背斜上的次级褶皱。

另外,云南个旧东区矿床在岩浆岩方面的特点与灰岩产状一致,次要矿物为榍石、斜长石、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

云南个旧矿集区东部变质火山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云南个旧矿集区东部变质火山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云南个旧矿集区东部变质火山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段永生
【期刊名称】《矿床地质》
【年(卷),期】2010(0)S1
【摘要】1矿集区东部地质简况个旧矿集区东部位于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个旧断裂以东,受控于五字山复式背斜,是目前已知锡铜多金属矿床分部的集中区,而已知的火山岩铜矿则分布于卡房矿田及老厂矿田的老卡隐伏花岗岩两侧的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卡房段下段碳酸盐所夹的变质火山岩中呈似层状分布(如图1)。

【总页数】2页(P179-180)
【关键词】火山岩层;火山岩铜矿;变质火山岩;矿集区;成矿模式;磁黄铁矿;隐伏花岗岩;三叠系;云南个旧;金云母
【作者】段永生
【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八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相关文献】
1.云南省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高松矿田构造体系与热液脉型锡矿床成矿关系分析[J], 宋学旺
2.吉林东部地区与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金(铜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模式 [J], 牟云
3.铜陵矿集区清水塘铜矿成矿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蔡杨;杜建国;施珂;万秋;董婷婷
4.小秦岭金钼多金属矿集区西部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J], 王瑞廷;秦西社;袁海潮;丁坤;王磊;毛景文
5.论云南个旧锡铜钨三稀金属矿集区叠加成矿系统与垂向构造岩相学结构的关系[J], 方维萱;郭玉乾;贾润幸;童祥;马振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成矿条件分析发表时间:2014-11-21T16:14:01.21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5月上旬供稿作者:张裔可[导读] 该矿区的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此外,局部出露有第三系及第四系。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 about a Tin-copper-lead Deposits in Eastern Gejiu,Yunnan 张裔可 ZHANG Yi-ke;黎应书 LI Ying-shu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00)(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00,China)摘要:通过分析云南省个旧市东区老厂东地段锡铜铅矿区区域及矿床地质特征,确定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和接触带交代的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并分析出矿区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和深部隐伏有燕山期花岗岩、印支期变玄武岩控制。

Abstract: Mineral region of tin-copper-lead and geological features of mineral deposit are analyzed in east area of Lao Chang, Gejiu, Yunnan province.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mineral deposit is identified as later hydrothermal of magma period and skarn type of sulfide among contact zone. Also mineralization of mineral area is in the charge of faulted structure, deep concealed of granite in Yanshan epoch and basalts of Indosinian epoch.关键词:成矿条件;锡铜铅矿床;云南个旧Key words: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tin-copper-lead deposits;Gejiu,Yunnan 中图分类号:P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3-0299-030 引言个旧矿区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开采的老矿区之一,有很多著名的地质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过长期系统的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著[1-5],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研,通过分析云南个旧市东区老厂东地段锡铜铅矿床成矿条件,可以正确认识个旧市东区老厂东地段锡铜铅矿床的形成过程,查明矿床的成因,揭示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特征,从而了解矿床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以便预测在相似地质环境中,可以期望找到同种类型的矿产和矿床。

云南个旧市风流山锡铜多金属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云南个旧市风流山锡铜多金属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个旧组下段第五层 ( T 2 g ) :厚度 > 3 6 0 m,为浅灰色 、灰色中厚层状大理岩 ,含泥量较高 ,部分为浅 黄色含泥质灰岩 。中部夹 5 0 m一 6 0 m的浅灰色大理岩与灰岩 、浅红色灰质 白云岩 的互层带 。对矿体 的空间
云南个 旧东 区风流山蚀变花岗岩型锡 、铜 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 的矿床,属新的成矿类型。 自 2 0 0 5年以来随着勘探力度的加大,在黄茅山断裂 、兰蛇硐断裂等附近探获 了大量 的蚀变花 岗岩含矿矿床 和多处矿点。各种地质调查和勘探资料显示 ,风流山蚀变花 岗岩型锡铜多金属矿床具有一定的成矿规律, 蚀变花 岗岩型锡 、铜多金属矿脉产于花岗岩冷凝产生 的原生节理中,并严格受岩浆岩体形态与扎根于岩浆 岩体上 的成矿构造联合控制。
( 2 )个旧组 中段 ( T 2 g : ) :为中至厚状 白云岩与灰质 白云岩夹石灰岩。矿 区内个 旧组中段可进一步细
分 为 四层 。从 上往 下为 : 个旧组中段第 四层 ( T 2 ) :厚度 2 1 m~ 2 3 3 m,为灰色、灰 白色 中厚层夹薄层及厚层状灰 质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与石灰岩互层 ,局部具少量纹理结构 , 底部灰岩开始增多。 个旧组中段第三层 ( T 2 g ) :厚度 1 3 2 m~ 5 5 8 m,为深灰 、灰色中厚至厚层白云岩。
如下 :
( 1 )个旧组上段 ( T 2 g , ) :为 中厚 至厚层状石 灰岩。矿段 内出露个 旧组上 段第 一层 ( T : g ) ,厚度 2 9 m~ l 1 5 m,为浅灰色 、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石灰岩 ,夹少量条带状 、瘤状、透镜状 、团块状灰质 白云岩 ,
分 布较少 。
质 白云 岩和灰 岩互 层 ,厚 0 m一 2 6 m。

02-云南个旧锡矿预测

02-云南个旧锡矿预测
矿区一级构造是由海西-印支期特别是印支期拉张裂陷而 成的北东向个旧-开远构造-岩浆裂陷盆地(裂陷槽)、区域 性的北东向弥勒-师宗断裂和近南北向小江段裂带经过矿 区的断裂——个旧断裂及呷界山断裂。前者包容了整个矿 区,而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区和西区,岬界山断裂是目 前矿区的东部边界,个旧大断裂和呷界山断裂在基底断裂 之上形成了大型张裂带。东区又被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 和褶皱构造分为北东向的多个构造-岩浆-成矿带。
研 究 区 赋 矿 地 层 与 矿 体 分 布 图
(2)地层信息图层
——地层组合熵
赵鹏大、裴荣富、季克剑等学者认为,一些矿床如金矿床的形成与 区域地质作用过程的复杂程度相关。即一个地区的地质条件越复杂,对 区域成矿作用越有利。特定空间部位出露的地质体类型的相对多少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部位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在统计学上,可以用熵 值来衡量一个地区不同空间位置地质条件的相对复杂程度。
个旧组下段卡房段 (T2g1 )
本段主要岩性为灰岩、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与灰质白云 岩、灰岩互层,中下部含泥质较多,厚954-2054m。从新而老 可细分以下6层: T2g16、 T2g15、 T2g14、T2g13、 T2g12、 T2g11
矿区构造
区内地壳活动强烈,经历了长期的构造运动,呈明显多期 次性,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褶皱、断裂纵横交错,节理、 裂隙较为发育。
以个旧断裂为界,岩浆岩大片出露于西区,东区主要为隐伏 岩体,地表只有零星出露。岩浆岩类型繁多,既有火山岩, 也有侵入岩。花岗岩类具多期多阶段的活动特点 ,成份较 单一,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矿区矿床地质
矿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及卡房等5个矿 田,矿床成因类型或组合特征各异,地质研究程度较 高,是目前矿山集中开采区。研究区以锡为主,共 (伴)生有多种有用金属。区内矿床类型众多,成矿作 用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因复成特征。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简要综述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简要综述

矿床地质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简要综述*卢汉堤1,覃鹏1,黄永平1,武俊德2(1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2 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个旧矿集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行政区划属于云南省个旧市。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东西纬向构造带与川滇南北经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欧亚板块同印度板块碰撞的接合部位,属于全球规模的两个巨型成矿带,即特提斯巨型锡矿带和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的交汇区。

同时,个旧超大型矿床距离中越边境呈北西西向的哀牢山变质成矿带距离较近。

它不但是一个超大型的锡矿床,同时也是大型的铜、铅、锌、钨和银矿床,此外还伴生众多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

按地质条件预测个旧矿区的锡矿资源储量可占世界锡矿资源量的10%以上。

1 沉积岩地层1.1地层岩性特征在个旧矿集区内,出露的地层以三叠系为主,其中中三叠统个旧组地层是区内主要赋矿层位。

中三叠统个旧组(T2g)在矿区内广泛出露,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其下部夹火山岩及泥质灰岩,总厚度达4000 m。

根据个旧组地层不同层位的岩性特征,个旧组可分为3段13层,包括下段层位卡房段(T2g1,细分为T2g11~T2g16),中段层位马拉格段(T2g2,细分为T2g21~T2g25),以及上段层位白泥洞段(T2g3,细分为T2g31~T2g32)。

中三叠统法郎组(T2f),主要为泥岩、页岩、板岩、灰岩、白云岩等,局部夹有较厚基性火山岩。

上三叠统主要为砂质页岩、粉砂岩夹泥岩,以及灰黑色板岩、砂岩、碳质页岩夹硅质砾岩层及煤层。

1.2地层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从个旧组地层中主要金属成矿元素丰度来看,Sn在个旧组各段地层中的含量普遍高于世界碳酸盐岩丰度,其中卡房段和马拉格段层位中Sn丰度大于世界碳酸盐岩丰度4倍,大于地壳中Sn丰度的2倍;个旧组各段地层中的Pb和Mo含量均在世界碳酸盐岩丰度2倍以上,多数层位Zn含量略高于世界碳酸盐岩丰度;个旧组地层Cu和W的丰度与世界碳酸盐岩丰度相差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
浅析
本文通过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实施勘查获得的认识,以及各研究机构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就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粗浅的分析,供同行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批正。

标签: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理
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右江裂谷与红河裂陷槽交汇处,构造及岩浆活动强烈,处在两个环球巨型锡矿带,即特提斯巨型锡矿带和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西带的交汇点,是云南省滇东南锡矿带上的最主要矿区之一,它不仅是一个超大型的锡矿区,同时也是大型的铜、铅、锌、钨和银多金属矿区。

个旧矿区是一个百年老矿区,探、采历史悠久,勘查及研究程度很高,曾经历了砂矿、层间矿、接触带和凹陷带矽卡矿的找矿过程,总结出了“三楼一梯”的成矿模式,即:上楼为地表砂矿,中楼有层间氧化矿,下楼是花岗岩接触带矽卡岩型锡铜多金属矿床,一梯是指沿高角度深大断裂分布的脉状矿体。

一直以来,对局部发现的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体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穿过花岗岩接触带矽卡岩进入到花岗岩边缘不远即终止找矿工作。

近年来,随着西部凹陷带找矿工作的深入,在花岗岩体内发现了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体的存在。

经坑道和钻孔验证,在花岗岩内蚀变带揭露了厚度大、品位高的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体。

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与勘查对在个旧矿区花岗岩岩体内部找矿评价,扩大找矿远景和增加接替资源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矿床地质特征
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属于燕山中晚期的产物,为壳幔混熔型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莫国培,2006年),岩体沿NNE向五子山复背斜轴部侵入,多隐伏于地下,岩体与锡、铜、铅、锌、银、钨等矿床关系十分密切,是个旧矿区锡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已探明的绝大多数金属矿床均分布于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和上部围岩中。

1.1矿化带特征
多年来,由于勘查和研究程度不够,一直认为新发现的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是呈似层状、透镜状以多层大致平行排列的矿体产出,其产状和形态与花岗岩表面起伏形态大体一致。

随后的勘查工作均以此思路来布置和实施,致使绝大多数勘查工程均未能有效的揭露和控制矿体(矿化带),地质找矿效果不好。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1~2013年,随着对该矿床勘查工作的正式启动和大
量坑道、钻探工程实施的结果,对该矿床及矿体特征重新得了认知。

经坑道和钻孔揭露显示,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老卡岩体西侧凹陷带花岗岩体的边缘相,主要受垂直花岗岩表面的节理、裂隙控制,在近花岗岩内蚀变带一定范围内以蚀变带(矿化带)的形式产出,而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普遍存在的矽卡岩及矽卡型矿体,在该地段则不发育。

矿化和蚀变发育程度以及矿化带规模明显受构造~岩体空间形态、产状的复合控制,在断裂构造的扎根部位,花岗岩体空间上转向和由缓变陡的地段,蚀变分带明显而发育,矿脉或电气石脉分布较密,矿化较好,矿化带规模也相对较大(图1)。

矿化带主要产于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界面以下10~60米的花岗岩内蚀变带中,向花岗岩体内部超过60米,蚀变明显减弱,矿脉或电气石密度明显降低,由于单条矿脉走向延伸不大,且矿脉厚度较小,向岩体超过60米的花岗岩内蚀变带找矿意义不大。

1.2矿体特征
矿化带内一系列大致相互平行的矿脉或电气石脉密集分布,带内矿脉及电气石脉与花岗岩接触面大体垂直,以近东西走向产出,倾向南,倾角70~85°,矿脉宽度0.4米~1.5米,一般超过1米宽度的矿脉数为1条/10米,密集处1条/5米。

根据37个揭露到内蚀变带锡铜矿体的钻孔资料统计,单样品位:锡0.10%~16.60%,最高达30.44%,铜0.20%~7.56%;在不剔除夹石的情况下,勘查副产矿综合品位Sn:0.653%,Cu:0.487%,在一定范围内矿化带整体开发已具工业意义。

1.3矿石物征
矿化带内矿石的结构、构造保留了花岗岩的原有的特征,以中粗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为主。

金属矿物多以星点状、脉状、裂隙网脉状、斑状充填分布于蚀变花岗岩中。

通过对钻孔岩芯观察和电子探针、环境扫描电镜微区分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和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锡石、黝铜矿、黝锡矿、白钨矿、黑钨矿、毒砂、硫砷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锡矿、锌黄锡矿等10余种。

脉石矿物主要有长石、石英,其次为萤石、电气石、云母、绿泥石、绿帘石以及微量磷灰石、黝帘石等。

锡、铜、钨多金属富集与花岗岩中的钾长石、正长岩、正长条纹长石(蚀变)、电气石化、萤石化等蚀变关系最为密切。

1.4主要成矿元素的赋存特征
现阶段工业可利用的主要元素有锡、铜、钨。

锡主要以锡石、黄锡矿出现;铜主要以黄铜矿、砷硫铜矿形式存在;钨主要为白钨矿。

其余铋、钼、银、钴、铟等元素亦可综合利用。

2花岗岩蚀变类型与成矿关系
花岗岩内蚀变锡铜多金属矿床主要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萤石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等。

其中,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萤石化及黄铁矿化与成矿富集关系最为密切。

矿化带内按蚀变组合大体可以分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钾长石化-电气石化-萤石化带,钾化-绿帘石化带,各蚀变带之间并无明显界线,多为逐渐过渡,且常呈交织叠加状态。

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矿床主要产于钾长石化-电气石化-萤石化带中,其次为钾长石化-绿帘石化带。

根据花岗岩内蚀变带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定量研究结果(李培,邓小虎,陈守余,2011年),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产于富碱,氧化环境,上述蚀变带的交替出现,呈交织叠加状态,说明岩浆期后热液的多期(次)性。

其中的红色钾长石化是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3成矿机理浅析
(1)花岗岩体侵入的前期阶段,由于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扎根此处(黄芧山断裂?),受其影响,花岗岩侵入在平面上由北东向沿断裂转为北北西向,在垂向上沿断裂向上侵入形成了此处类似岩墙的突然陡立(图2)。

(2)花岗岩侵入后冷凝阶段的后期,由于断裂带的存在,使其处于一个较其它地段相对开放的状态,应力释放和热液、热源散失相较其它部位更为快速,快带的冷凝和收缩,导致花岗岩体边缘一带产生了一系列的张性节理、裂隙,相对开放、热液和热源缺失的环境,也导致了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附近交代作用减弱,少有矽卡岩及矽卡型矿体形成。

(3)多期(次)岩浆期后热液沿张性节理、裂隙贯入,在花岗岩体内发生广泛的交代作用,产生多种蚀变矿物及蚀变分带,锡、铜等多属元素富集成矿。

其成矿作用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陈守余,赵鹏大,童祥,武俊德,莫国培,陈兴寿,2011):在钾化阶段,交代原生的斜长石、黑云母以及早期的钾长石矿物,生成以正条纹长石为主的钾长石;在硫化物、氟化物阶段,生成萤石、电气石等氟化物及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而在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队段,则形成不同程度的绿帘石、绢云母及碳酸盐矿物,黑云母常蚀变为绿泥石和白云母。

4结论
(1)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产于断裂扎根致使花岗岩形态在空间上突然转向和变陡的部位,赋存于距花岗岩体接触界面10~60米的花岗岩内蚀变带中,并非以单个矿体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矿化带的形式产出,矿化带内一系列大致相互平行的矿脉或电气石脉密集分布,矿脉或电气石脉的产状与花岗岩接触面的形态呈大致垂直;(2)坑道和钻孔揭示的矿化和蚀变规律,含矿蚀变花岗岩以强富钾为主要特征,锡、铜多金属元素富集与钾长石化、电气石化、萤石化关系最为密切,富矿体明显的受偏碱性岩的控制。

钾长石化是其最直接的找矿标志;(3)根据上述矿化蚀变及矿物组合特征分析认为,花岗岩内蚀
变带锡铜多金属矿的成因,属于氧化环境中,富碱性岩体中的中~高温岩浆期后气成热液锡铜多金属矿床。

构造~岩体复合关系,以及偏碱性岩体的产状、侵入期次、空间形态变化对成矿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