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中药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昆虫类中药材

昆虫类中药材中草药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养生保健、医疗美容等方面。
其中,昆虫类中药材作为一类特殊的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
一、昆虫类中药材的历史渊源昆虫类中药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柞蚕、蜜蜂等昆虫的记载。
在古代医学经典中,昆虫类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昆虫类中药材常常被用于疗法组方,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二、昆虫类中药材的功效与应用1. 桑螟蛾:桑螟蛾是桑叶的害虫,在中药材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桑螟蛾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可以调理肝脏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2. 蜂蜡:蜂蜡是蜜蜂分泌的一种物质,具有止咳平喘、消肿止痛、润肺祛痰的功效。
蜂蜡中富含蜂胶、蜂王浆等成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 蟑螂:虽然蟑螂在生活中被认为是卫生问题的源头,但在中药材中,蟑螂却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
蟑螂体内富含活性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菌消炎等作用。
在传统医学中,蟑螂常被用来治疗喉炎、湿疹等疾病。
4. 蜂胶: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蕊和树汁后分泌的一种物质。
蜂胶具有抗菌、防炎、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等多种功效。
在中药材中,蜂胶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口腔保健、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三、昆虫类中药材的现代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类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医疗应用价值。
例如,蟑螂体内的抗菌肽被发现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生理活性。
蜂胶中的活性成分被用于改善人体免疫系统、预防和治疗感染病等方面。
昆虫类中药材的现代研究还包括对其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例如,科学家通过对蟑螂体内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有益成分,为其药理活性的解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语昆虫类中药材是中国独特的中药资源,在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昆虫类中药材

昆虫类中药材昆虫类中药材是中医药中一类特殊的药材,它们通常是由昆虫的身体部分或其生活痕迹制成的。
在中药中,昆虫类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是一些关于昆虫类中药材的参考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蜂蜜:蜜蜂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类中药材生产者,蜂蜜是其所产下的宝贵产品。
蜂蜜具有滋养、润燥、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
同时,蜂蜜还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2. 蚕蛹:蚕蛹是由家蚕蛾幼虫蜕变而来的幼虫,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昆虫类中药材。
蚕蛹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益气、补血、生津等功效。
在中医药中,蚕蛹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久病体虚、发育迟缓等症状。
3. 蜂胶:蜂胶是蜜蜂采集花粉和树脂后所制成的一种物质,也是昆虫类中药材的一种。
蜂胶具有抗菌、抗炎、消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皮肤炎症、消化道溃疡等症状。
此外,蜂胶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4. 白蚁:白蚁酒是由白蚁的干燥体部制成的一种中药酒,是一种具有草药和动物药的复方制剂。
白蚁具有消积、活血、祛风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等疾病。
白蚁酒在中医药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外源性营养补充品。
5. 蝎子:蝎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利湿、止痛、镇惊等功效。
蝎子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不过,蝎子具有毒性,使用时需根据医嘱合理使用,并注意剂量控制,避免过度使用。
6. 蚂蚁: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类中药材,常用于治疗风湿疼痛、肿痛等症状。
蚂蚁主要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可用于腰腿疼痛、筋骨疼痛等疾病的治疗。
蚂蚁药物制剂多种多样,如蚂蚁酊、蚂蚁丹、蚂蚁油等。
总结起来,昆虫类中药材有着丰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包括蜂蜜、蚕蛹、蜂胶、白蚁、蝎子和蚂蚁等。
尽管昆虫类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但其使用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昆虫类中药使用历史及发展前景

)#
李岗生等: 昆虫类中药使用历史及发展前景
# $"$ &
第)期
已使 #"" 多万人 死亡, !""" 多人, $%%& 年 全 世界因各种传染病死亡的人数达 $’"" 多万, 其中 %"" 多万是儿童。二十世纪末, 人们吃 惊地发现, 我们不仅对艾滋病、 疯牛病等病毒 束手无策, 而且青霉素、 链霉素、 利福平、 甲氧 苯青霉素等抗生素纷纷被病菌所治服。最后 的救星万古霉素如被病菌攻其独特的诊治 方式, 从调理人体防御和免疫机能入手, 结合 对病菌的抑制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这一 东方的医疗方式, 正让世界上许多国家越来 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尤其是近 年来, 昆虫类中药在抗病毒、 抗菌及抗癌领域 被研究、 实验应用, 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使 得昆虫类中药在食用保健和医疗效果上具有 西药所不可取代的突出优点, 可以相信, 昆虫 类中药一定会被世界上更多的人们所喜爱和 接受, 成为人们生命的保护神。时代赋予了 我国中医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传统中医药 一定能走出国门, 为世界医药宝库增添新的 光彩。而昆虫类中医药也一定随着祖国的中 医药一起腾飞于世界医药之林。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年 第 #$ 卷 第 ! 期 第 !!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两种虫子,大自然中很常见,中医常用它来抗肿瘤,只因这种功效

这两种虫子,大自然中很常见,中医常用它来抗肿瘤,只因这种功效中药材一直有其独特性,有很多都是自然界的植物、或者动物的某个部位,甚至是自然界中的虫子也会被中医当做中药材。
虫类药在中医治疗疾病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相对应的疗效也非常显著,尤其是在抗肿瘤上的运用,效果也非常明显。
“壁虎”和“地龙”这两种虫类药,经常出现在中医抗肿瘤中的中药药方中,这是为什么?只因为这两种虫类药,具有以下的功效。
壁虎壁虎是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给一些类型的肿瘤患者重用的一种方法,壁虎的外貌导致很多人都会排斥,但是中医运用它在治疗肿瘤方面作用非常不错。
壁虎可以解毒定惊、散结通络止痛,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用水煎了之后的水溶液,有助于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再加上含有的维生素F,这种物质存在抗癌活性,中医也常用来它治疗肺癌,进入到人体之后,就会发挥它的粘稠、粘附的作用,剔除体内的痰浊淤血、从根源上抑制肿瘤形成的治病因素,所以这是中医抗肿瘤中经常运用的一类药物。
蜈蚣蜈蚣在自然界也非常常见,主要功效为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中医治疗癌症主要用于治疗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子宫癌和皮肤癌等,现代研究也表明,蜈蚣具有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的功效,还可以增强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提高免疫功能,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其自身就具备了扶正、祛邪的双重功效。
蜈蚣不仅是中医用来抗肿瘤的药材,还可用于其它类型的疾病,类似于半身不遂、癗疠、结合等,药用价值非常高。
中药一直在为疾病的治疗做着巨大的贡献,但是仍然会有很多人质疑中药的选材,尤其是比较特殊的动物药、虫类药等,随着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这些药物作用的有效性,也已经被证实了,尤其是在抗癌的贡献上,也让许多癌症患者多了一项选择,增添了一份希望。
中药雄蚕蛾现代新用途,补睾增肌

中药雄蚕蛾现代新用途,补睾增肌
中药蚕蛾是蚕科动物家蚕雄虫的全体。
明朝李时珍对雄蚕蛾有非常高的评价,其在《本草纲目》中称雄蚕蛾为神虫国宝,认为此昆虫有补肝肾。
传统中医认为雄蚕蛾有补肾壮羊,涩精,止血的功效与作用。
其性味咸,温。
归肝、肾经。
主治阳W,遗J,白浊,血淋,金疮出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冻疮,蛇伤。
传统中药配伍应用有:1、雄蚕蛾配黄芪:原蚕蛾补而不助火,黄芪的功效与作用补气升阳。
两药同用,可增强疗效,用治肾虚羊痿。
2.雄蚕蛾配益智仁:原蚕蛾既补,又涩。
益智仁的功效与作用温肾缩尿固J。
两药相伍,共奏涩精止遗。
3.治血J,雄蚕蛾可与玄参同用。
.雄蚕蛾蚕蛾现代研究:其化学成分含蛋白质和游离氮基酸。
又含脂肪油、细胞色素C、维生素B12、烟酸。
药理作用能抑制人和动物T 细胞中DNA的合成,激话人体补体旁路途径,降低人血HC50。
能强壮肌体,延缓衰老。
比较重要的是雄蚕蛾按较高比例雄激素,能直接补充人体所需。
故,中药雄蚕蛾今可用于补睾增肌,辅助健身增肌所需。
但与我上篇文章中提到的中药白蒺藜的区别是白蒺藜不直接补充雄激素,而是促睾增肌。
因此,我认为在短期大运量量的训练中,可以短期服用雄蚕蛾。
长期常规训练中,可以服用白蒺藜。
个人观点,供同道讨论。
(有错别字)。
浅谈虫类药物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浅谈虫类药物的功效和临床应用虫类药是动物药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某些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以及小型爬行类脊椎动物等。
它在临床应用上,往往有独到之处。
是祖国医学值得发掘研究的一个领域。
虫类药物作为中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人民大众的保健治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
国内外加大了对虫类药的研究力度:从药理、药效学及药物的有效成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从而为虫类药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笔者根据临床将虫类药物的功效和应用概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疏风清热、解表散邪:虫喜透达走窜、散邪外出。
如僵蚕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之功,治疗风热或肝经邪热所致头痛、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等;蝉衣、蜂房治风热瘾疹、皮肤瘙痒、牛皮癣、荨麻疹。
2 宣肺平喘、明目退翳:用地龙、蝉衣可止咳平喘以疗哮喘、气管炎、肺气肿等;蝉衣明目退翳治疗角膜翳障、角膜白斑、玻璃体混浊等。
3 利尿通便、逐水消肿:蜣螂虫可治大便不通;蝼蛄、蜣螂虫治小便不利、水肿;蝼蛄、蟋蟀治肝硬化腹水、肝肾综合征和恶性肿瘤引起的顽固性胸腹水等。
4 搜风通络、舒筋止痛:虫性善行走攻窜,通达经络,搜风透骨。
其搜剔骨节筋肉间风湿之性胜草木之性。
如全虫、蜈蚣、白花蛇、地龙、乌蛇之类,可用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不举、筋骨挛痛等证,常用于治风湿性、类风湿性、退行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病。
5 解毒疗疮、消肿散痈:虫类药大多有毒,可用其毒以解毒散痈。
如全虫、蜈蚣和守宫均可治结核(肺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肾结核)、肺痈、乳痈、体表疮疡肿毒;竹蜂、萤火虫、石蟹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震惊安神、生肌消痈等功用,为临床所常用。
6 熄风定惊、解痉止抽:眩晕、震颤、动摇抽搐、角弓反张、口眼歪斜,痛胀麻痒等均可因风邪所致(包括内风和外风)。
风主动、善行数变;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盛则肿或痒。
全虫、蜈蚣治破伤风口噤不开,足弓反张;白僵蚕、地龙治口眼歪斜;蜈蚣、全虫治惊风抽搐;蝎尾、乌蛇治惊痫抽动等。
【虫类中药】虫药总动员

【虫类中药】虫药总动员《养生堂》虫药总动员2011-11-26 23:15:38| 分类:养生堂|字号订阅北京台又播放了后三集,共六集,现在补齐了,请朋友们观阅。
《虫药总动员》1 --以毒攻毒有类中药很传奇,很多影视作品尤其是武侠电影中都出现过它们的名字,而在现实生活中,它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非常顽固的疾病,比如痛风、关节炎、湿疹、结核、肿瘤等等,就是虫类药物。
其实虫类药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多数人可能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蜈蚣、蛇、蝎子、蚂蚁等,其实,虫类药物远远不止这些。
其实古代的“虫”泛指所有动物药,比如牡蛎、珍珠、麝香这些都算虫药的范畴,不仅仅是指虫子。
当然现在有一些是保护动物,不允许使用了,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说说狭义的虫药,也就是蝎子、蜈蚣这一类虫药。
中医是一门自然科学,利用药物的寒热温凉来平衡人体阴阳,达到治病的效果,所用的药物也都来自然界,对虫类药的认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谋求生存而与自然斗争,曾经“饮血茹毛”,“山居则食鸟兽”,“近水则食鱼鳖螺蛤”,逐步发现了一些有治疗作用的虫类,认识了虫类药物,奠定了虫类药学理论和应用的基础。
中医使用虫类药治病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
《神农本草经》中,共载录了365种中药,其中动物药67种,包括水蛭、僵蚕、地龙等虫类药28种,对其应用及功效都有明确的叙述。
如水蛭,书中认为其有“治恶血、瘀血、经闭”的作用。
虫类药的种类很多,所以作用不尽相同,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8个方面:1.攻坚破积2.活血祛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6.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痈散肿。
谈起“五毒”,可能大家都能说出一、二,所谓“五毒”就是我们常说的全蝎、蜈蚣、守宫、蟾蜍、蛇等5种虫类药物。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以毒攻毒”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出于《辍耕录》,最早是一个医学术语。
“以毒攻毒”是指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
中药虫类药的应用拾辑

2.全蝎 <药性>辛,平;有毒。归肝经。
疮疡肿毒、瘰疠结核。《本草纲目》澹寮 方;《经验方》小金散:全蝎、马钱子、 半夏、五灵脂研粉成片剂; 风湿顽痹,《仁斋直指方》全蝎末 顽固性头痛 天麻、蜈蚣、川芎为末
3.地龙
<药性>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清热定惊, 通络,平喘,利尿。
3.地龙
入院复查肝功能试验结果:ALT16,AST28,TP77.2, ALB35.0,GLOB42.2,A∕G=0.8,腹部CT结:果肝脏 略缩小,肝裂增宽,肝后密度均匀,脾脏体积明显增大。 胃周围静脉增多,增粗,迂曲。腹腔可见大量积液,右 侧肾盂肾盏及右输尿管上段增宽。西医诊断:1,肝硬 化伴门静脉高压症,2.脾大。3.肾积水。4.糖尿病。予 保肝,抗感染,利尿。先后多次使用人血白蛋白及血浆。 注射“门冬胰岛素30”降血糖。
《脑心通胶囊》黄芪为 君,水蛭、地龙、全蝎
为臣。 普济方《接火 龙骨丹》、济生方《 夺命散》; 《通塞脉 片》;水蛭的超微结 构。
2.全蝎 <药性>辛,平;有毒。归肝经。
2.全蝎 <药性>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痉挛抽搐;《经验方》止痉散;《证治准 绳》摄风散;广州中医药大学:五虎追风 散;《杨氏家藏方》牵正散;重点说明禹 白附子与附子的区别。
现代药理研究
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降脂、抗血小板粘附聚集, 改变血液粘稠度,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多途径发 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不同活血药作 用于AS的不同环节,包括降脂,影响胶原代谢, 干预炎症反应,调节血管活性因子,显示出不同程 度 的稳定斑块作用。 而中药虫类药与草木活血化瘀药比较,其抗 凝血、促纤溶的作用更是具有独特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类中药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一些非常顽固的疾病,比如痛风、关节炎、湿疹、结核、肿瘤等。
虫类药的种类很多。
所以作用不尽相同.‘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8个方面:1.攻坚破积2.活血祛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6.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痛散肿。
“以毒攻毒”这个成语出于《辍耕录》,是指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
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进下,可用适量的有毒药物来治疗恶疮肿毒、疥癣、瘰疬瘿瘤、癌肿症瘕等病情较重、顽固难愈的疾病,也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免疫”治疗。
蜈蚣种类较多,分布广泛。
少棘蜈蚣系历史沿用品种,为中国药典收载。
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
‘中医认为噎嗝多为瘀毒阻于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开瘀解毒,是以能愈:将蜈蚣晒干研成末,每天服2至3条,用治食道癌、乳腺癌、皮陕癌、鼻咽癌、结肠癌、宫颈痛、肝痛筹.均取得一定疗效蜈蚣入药时不必要去其头足,否则反损药力,通常而言,认为蜈蚣的头、足、尾药性更强。
作为丸散内服,较汤剂之功为强。
剂量人煎剂不宜超过10条,散剂不趟过4克,孕妇须慎用。
蝎子义叫全蝎,是“五毒”之首。
全蝎药用历史悠久,食后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养颜健体,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等功效。
全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肺结核、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白血病、顽固性湿疹”等病。
以蝎子配伍的汤剂达100多种,全蝎配制的中药达60多种。
如“再造丸”、“大活络丹”、“跌打丸”、“救心丸”、“止痉散”、“中风回春丸”等均以全蝎为主要成分:改变“癌状态”良方——体若康在节目中中医肿瘤专家李忠教授提出了癌症冶疗新思路,即“癌状态论”,他认为“癌”既不是一种细胞,也不是痰或瘀。
“癌”应该是一种状态,称它为“癌状态”。
这是一种入与自然之间、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
根据这一思路,认为要想控制癌症就必须改变癌状态,如何改变癌状态呢?他研制了改变癌状态的良方——体若康,方选用黄芪、乌梅等多种纯天然组合配合全蝎有效成份,利用全蝎有效成份激活经气,通络散结,使气血调和,毒去正安,达到平调阴阳,养正防癌之功效。
研究显示:体若康能有效激活人体免疫修复系统,增加细胞内物质代谢速度,恢复细胞活力,从而对改善人体“癌状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质状态的逆转,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才获得了满意效果。
蝎子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油炸和泡酒。
如果采用全蝎人药时,一般认为蝎尾较全蝎功力更胜.粉剂内服较煎服为佳。
服用蝎尾时,一般l至3条,全蝎粉入药时,一般l至2克。
孕妇须用。
如果作为美食时,也不要食用太多。
土鳖虫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地鳖虫古称廑虫,俗名土鳖虫、土元;性味成寒,人心、肝、脾三经。
习惯采用雌虫人药。
是一味最平和的活血化瘀药,凡血瘀经闭,癌瘕积聚,跌打损伤,瘀血凝痛,用之均有良效。
其特点是破而不峻,能行能和。
《长沙药解》说它“善化瘀化,最补损伤”。
其善于通络理伤,对跌打损伤,具有接续筋骨的作用,故为伤科要药。
咸寒能活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瘕瘕血闭诸症。
临床常用于适用于癌症、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骨折等病症。
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腰痛的方子:土鳖虫散:将土鳖虫焙黄,以酥为度,研成末,用开水送服,每晚1次,每次3只,对外伤及肾虚腰痛有效。
守宫就是壁虎,具有祛风定惊,解毒消坚,通络起废的作用。
《本草纲目》称其:“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厉节风,及痰惊,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
”尤其善于治疗恶疽肿瘤。
现代研究显示:守宫含脂肪、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以锌含量最高,体外实验表明:其水溶液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呼吸,近代用于治疗各种癌肿,尤其以食管癌效更佳。
对结核杆菌及常见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临床上使用守宫可以治疗各类肿瘤、结核、瘘管、慢性骨髓炎。
临床上可以入煎剂或散剂,入汤剂,一般和量6至9克,散剂,一般l至2克。
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一起配合使用。
也有将活守宫放入鲜鸡蛋内,用泥裹焙熟,吃鸡蛋和守官,三天吃l次,洽疗白血病有效,还有采用守宫焙干装胶囊,治疗肺结核有效。
守宫还可以泡酒帮酰治疗含管瘴,水蛭俗称蚂蟥。
它味苦咸,性平,有小毒,人肝、膀胱二经。
《本经》说“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积聚、利水道”。
很多名方,比如仲景抵当汤、大黄廑虫丸等均嗣之,是一味活血化瘀、消癌破结的佳药。
水蛭有两大功效:第一:逐恶血、瘀血。
现代研究显示:水蛭主要含有蛋白质,其新鲜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阻碍血液凝固。
水蛭分泌的一种组织胺样物质,能扩张毛细血管,缓解小动脉痉挛。
减退血液粘着力。
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能与此药理机制有关。
由于水蛭在活血破瘀方面的作用,所以,临床还常用于冠心病、血小板增高症、跌打损伤的治疗。
第二:破帆消积。
著名医学家昊鞠通说:“无微不入,无坚不破……久病癞结不散者,非此不可。
”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癌症治疗。
水蛭人药不可去头,一般头上的吸盘药效最多。
水蛭的腥味很重,煎剂往往令人闻上去就想吐,可以隔纸烘干,但是不能油炙,否则疗效会减弱,~般临床服用时,可以研细末,装胶囊。
无瘀血停滞以及孕妇勿用,虚人慎用。
由于水蛭为活血化瘀之峻品,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日常代茶饮的小方.补血活血茶饮方:黄芪3克,红花l克,枸杞2克,枣仁2克瘀血病症虽然繁多,但其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l.疼痛:多为刺痛,疼处不移而拒按,并有昼轻夜重特征,病程较长,多由瘀血阻滞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致。
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则色青紫或青黄,在体内则为瘀积,其质较硬或有压痛,此由气血瘀结成积所致。
3.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
此由瘀血阻塞脉道,血流不通,溢于脉外所致。
4.紫绀:指口唇、面部、爪甲青紫、舌质紫。
此由瘀阻经脉,血行不畅,浊血郁滞于器官组织局部所致。
5肌肤甲错、脉细涩或结代:此由痧血积留既久,新血不生,肌肤经脉失于濡养和充盈所致。
皮肤失养则肌肤甲错,血脉失充,流行不畅,则脉细涩或结代。
6.此外,如面色黧黑,皮肤紫斑,及某些精神症状(如善忘、狂躁、昏迷)等亦称为多见。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癌症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出现的水肿。
《素问·水热穴论篇》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肾主水,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对体内水液的存留、分布与排泄作用,主要是肾的气化功能完成的,而气化作用的动力就是肾阳,还要靠肾阳和肾阴的调节作用,通常将这种调节作用比作“开”与“阖”。
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可见脾主运化水湿的作用。
水肿分为阳性水肿和阴性水肿,二者的区别可从《丹溪心法·水肿》中得到答案:“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
”“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
阳性水肿治疗对于阳性水肿,要解表利水、解毒、行气活血.以驱邪为主。
针对阳性水肿的虫药可用蝼蛄。
蝼蛄也叫喇喇姑,俗名土狗,是一种在土里钻来钻去的地下农业害虫。
将蝼蛄从中间截断,它的身子这一部分利水,上部分止大小便,下部分利大小更,这是蝼蛄非常大的特性。
对于阳性水中,临床上常以此治疗,利水通便。
对于一些腹水较重的急症,痛风、关节肿胀、红中、疼痛,用蝼蛄也能起到较好效果。
蝼蛄的服用方法:大致有两种:一个是入汤剂,二是使用变成粉入散剂。
如果是治疗水肿的时候一定要去头足翼。
焙干以后研细粉,每次2克,每日两次,开水送服。
除了利水通便之外,蝼蛄还有除肉中刺之功效。
若肉里扎到了刺,可用蝼蛄研粉和黄糖捣烂后敷在上面,3个小时以后,这个异物就可以析出来。
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以黄柏、苍术、桑枝、桂枝通经活络,再加一些川芎,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加黄苠,还可以加蝼蛄,利水通络。
阴性水肿治疗:阴性水肿是一种虚寒症,由于自身劳倦,损伤过度的劳累,造成饮食不协调,导改脾胃功能失常了,肾的气化不利,从而寻致水肿,这种水肿一般以下肢水肿为主。
对于阴性水肿,耍加强脾胃运化。
针对阴性水肿的虫药,可用蟋蟀。
蟋蟀,中医又名将军虫,性微温,味辛成。
本品不仅有较强的利尿消肿作用,对膀胱麻痹之尿闭及慢性肾炎之尿少,也都有效。
而且具有温肾壮阳的功效,对阳痿、遗尿有特殊的功效。
因其能对抗因碱性药和水分输入引起的液体潴留,所以对尿毒症也有帮助。
蟋蟀外敷消水肿:在这个方子里面把蝼蛄、蟋蟀用上了,一阴一阳,两者的作用相加起来,既去除了蝼蛄的寒性、伤人的一方面又强化了利水的效果。
用蝼蛄、蟋蟀、黄芪、肉桂、冰片,再以黄芪扶正。
将这些药物研成细粉,每次取5克到10克,可以贴敷于肚脐表面,也可以调拌一些搁在肚脐里面,外面贴一个伤势止疼膏,对于一些水肿病人能够起到温阳化气利水消肿的作用,对于改善胃肠的功能也蛤蚧是一种专补肺肾、益精血的珍贵中药,功同人参。
《本草纲目》认为蛤蚧有补肺虚劳、益阴助精的功效。
古今诸多医家认为蛤蚧常与人参配合运用,可增强益气补虚之效。
又因蛤蚧属血肉有情之物,其补精滋髓的功效十分明显。
现代中医学者常用于阳痿早泄、尿频遗精、虚寒赢瘦等肾虚病症,因而素与鹿茸齐名媲美。
蛤蚧四大功效:补肺润肾、定喘止嗽、益精助阳、温壮元阳。
历代中因临床多用蛤蚧止咳定喘,治疗“肾不纳气,肺气上逆之咳喘”,其中蛤蚧定喘丸便是古代医家治疗此类疾病的传统名方,历经数百年临床实践,疗效卓著。
延至今日,中医用于治疗老慢支咳喘病的药方依然采用蛤蚧作为主药。
现代研究:蛤蚧内的有效成分有性激素的作用、平喘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抗炎作用及其他作用。
蛤蚧可以制作药膳以食疗引补,食用比较广泛的药膳之一就是人参蛤蚧粥,适用于肺肾两虚的老慢支咳喘患者服用。
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l00: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热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哮喘宜少量短期使用,否则可能会出现性早熟和提前发育。
蛤蚧能提高性激素,因而能提高男女性功能,治疗男女性功能减退症,但较淫羊藿的作用要弱,可与之同用,也可与人参、淫羊藿、海马、仙茅、冬虫夏草等同用,研末吞服或浸酒饮服。
蛤蚧尾还含锌离子,能协助提高性功能。
人参蛤蚧酒:蛤蚧一对连尾,放火上烤熟,人参(或红参)10至20克,同浸于2000克米酒中;7日后开始饮用,每日酌量饮20至50毫升。
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作用。
适用于身体虚弱、食俗不振、失眠健忘、阳痿早泄、肺虚咳喘、夜多小便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