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成先生应用意符
汉字性质研究综述_唐剑锋

DOI:10.3969/j.issn.1008-3499.2010.09.016汉字性质研究综述唐剑锋(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7)摘要:关于汉字的性质历来说法各异,概括起来,大体分为表意文字、语素文字和表音节的表音文字三大类。
依据汉字发展到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可将其归结为一种表意性的记号文字。
关键词:汉字;性质;表意;表音;语素中图分类号:H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499(2010)09-0053-04收稿日期:2010-06-28;修订日期:2010-08-13作者简介:唐剑锋(1970-),男,湖南新宁人,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tangjianfeng70@126.com 。
一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它是世界上留存至今一种独特的方块形制文字。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该文字的性质,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各种著述蜂出。
时至今日,也尚未得出一个一致的意见。
那到底该怎样来考察和研究汉字的性质呢?1988年,裘锡圭先生在他的《文字学概要》里曾作了这样的分析说明:“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
”这也正是西方拼音文字与汉字的根本区别,也是汉字独特属性的由来。
西方拼音文字是由音符构成的,它不含意符,纯粹是记音表义,因此,西方拼音文字就不能像汉字那样从字形上对文字作过多地分析。
而汉字的字符包含意符,音符和记号,具有表义性,属于形音意文字。
它可以根据字形分析、说解字义,进而推求出该字所记录词的词义。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把世界文字明确分为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两类。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他说:“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
汉字的结构理论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顶—颠
陈—阵;荼—茶; 史—吏;享—亨
二、陈梦家的“三书说” 象形、假借、形声
三、唐兰的“三书说” 象形,象意,形声
四、裘锡圭的“三书说” 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 五、王宁的汉字构形学 构件:表形、表义、示音、标示
六、苏培成先生的现代汉字新六书说
现代汉字从内部结构说,是由意符、音 符和记号构成的,这三类字符搭配使用, 构成了现代汉字的六种类型。为了和传 统六书相联系,我们叫做现代汉字的新 六书。
四、半意符半记号字
布:从巾父声,音符“父”已经不易识别,成为 了记号。
霜:从雨相声,表示天象的字多从雨,现在 霜不读相。相是记号字。
有些是由于汉字简化,使得音符不再表音, 例如:
灿:繁体是燦,从火粲声。简化字中粲变成 了山,山是记号。
灯:繁体是燈,从火登声。简化字中登变成 了丁,丁是记号。
有些是从古代的象形字变化而成, 一半是意符,一半是记号。
二、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构成的。 比如:伐(泛指砍)
劣(引申为恶、不好) 尖(上小下大,指的是上端的细小部分) 嵩(从山从高,指的是山的高大) 擤(xing三声,从手从鼻,用手捏住鼻子, 排出鼻涕) 吠(从口从犬,表示狗叫)
有的会意字是重叠同一个意符构成的, 比如: 矗(三个直重叠在一起,表示高耸) 晶(三个日重叠,形容光亮) 磊(三个石表示石头多) 森(表示树木众多)、林(表示树木 丛生)、炎(表示火焰升腾)
提交
主要内容
字理识字法4
奇特联想法
启发学生通过汉字部件的特点进行联想, 尽量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不过这种 联系一般是没有汉字理据的。
课堂活动设计案例 看图猜字。汉字知识重点总结篇 Nhomakorabea考研重点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函授作业《古代汉语基础》附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函授作业《古代汉语基础》附答案陕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古代汉语基础》暑假作业一、名词解释:《说文解字》:缩写《说道文》,东汉许慎著。
就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后汉字为540部,缔造了为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撰法,收字以小篆居多。
《说文解字诂林》:丁福保所编,是一部古文字学大型资料性辞书。
全书正编采集有关著作182种,汇为1036卷,总字数达一千几百万字,装订成12函66册。
书成之后,作者又仰取俯拾,编成《说文解字诂林补遗》。
《说文解字诂林》包罗宏富,博大渊深,集万卷于一体,是历代对《说文解字》注释的总汇。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序,分为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后十二集,每一集分后上中下三卷。
司法院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惹来古书为证。
其注音使用四声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有说道、排序和古备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经籍纂诂》:清代阮元编成,成书于庆历三年,就是一部专门搜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字典。
在选曲上使用韵目排序法,以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一韵为一卷。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助字辨略》:清代刘淇着,出版发行于1711年。
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序。
贴近生活从先秦至元代,内容包含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多样。
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内部体例也不值严格。
《佩文韵府》:清代张玉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
它主要用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
先列单字,略加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用双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词诠的》:将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搜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表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惹来书证。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形声字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形声字作者:张潇来源:《好日子(下旬)》2017年第11期摘要:从古至今,形声字都是汉字构形中最主要的部分。
本文通过对形声字从古至今的发展介绍、形声字的形旁、声旁的发展变化以及形声字的研究意义的分析,揭示了形声字在汉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形声字;形旁;声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世界上的文字众多,但就从文字的性质来看,主要分为表音体系的文字和表意体系的文字。
一般来说,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而汉字则是表意文字。
汉字的发展最初来源于图画,先人们通过画图来表示一定意义的内容,因此字形结构和它所表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表意字不带表音成分,不能很好的适应语言文字的日益发展,所以既能表意又能表音的形声字就应运而生了。
一、传统形声字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形声字是我国汉字构形的六书之一。
《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以六艺教国子,六书是六艺之一。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艺,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后有郑众注《周礼》,以为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以为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以后我们大致采用了许慎的六书说法。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说明了形声字是合体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成分,是声旁和形旁的拼合。
当然,在古代汉语中还有特殊的形声字:一种是省形省声字,如“弑”字,它本应写作“殺式”,但是为了用字时的方便省去了中间的一部分;另一种是亦声字,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把某类字分析为“从某从某,某亦声”,总体来看,就是某字的一部分既可以表音又可以表意,这种字称为亦声字,比如“娶”字,从取从女,取亦声,便是这样的亦声字。
文字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产物,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在古代汉语中,形声字大概占了汉字的90%以上,但是据统计,汉字发展到现在,在现代汉语中7000个通用字中形声字有3975个,只占56.7%。
汉字概说-04汉字形声字分析(1)

形声字和声符的数量
• 李燕、康加深(1993)建立了“现代汉语形声字 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中的7000通用汉字,数据库的字段有:汉字字形、 汉字的结构、形声结构读音、声符、声符读音、 表音和繁简汉字等信息。根据作者的统计,7000 常用字中,形声结构共有5631个,占通用字总数 的80.44%。他们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 析: • (1)声符。5631个形声字中,使用了1325个不 同的声符,其中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成字 的有1119个,占声符总数的84%。声符的构字从 1到23不等,平均每个声符的构字量为4.25个。
声旁的规则性
• 规则性效应(regularity effect)是指能够用 规则推导的语言属性。例如“青”构成的 形声字“清”,两个字的读音一致,我们 在读这个字的时候,只要读声旁的读音就 读对了,这样的特点可以推导到同一声旁 类似的形声字中,比如“蜻”,学习者利 用“青”的读音来推导“蜻”的读音,这 就是规则性在起作用,一般把这样的作用 就叫做声旁规则性效应。
第四讲 汉字形声字分析
2014.10.21
汉字的构字法
按照意符、音符和记号在汉字中的组合情况,苏培成将现代 汉字的构字法分为以下6种: (1)会意字,由意符和意符构成,如“从”、“伐”、 “炎”、“尖”等。 (2)形声字,由音符和意符构成,如:“澳”、“吧”、 “搬”、“苞”等。 (3)半意符半记号,由意符和记号构成,如“布”、“蛇” 等。 (4)半音符半记号,由音符和记号构成,如“球”、“诛” 等。这两类基本都是古形声字,只是读音或意义发生变化 后,音符和意符变成记号了。 (5)独体记号字。如“山”、“日”等,就是古代的象形 字。 (6)合体记号字。如“角”、“龟”、“鹿”、“马”等, 这些字是古代的象形字,由于字形的演变,这些字不再象 形了。
裘锡圭先生“语素—音节文字说”献疑

裘锡圭先生“语素—音节文字说”献疑作者:韩传瑜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7期内容摘要:裘锡圭先生的大著《文字学概要》一书对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影响巨大。
其中在“汉字的性质”一节中,裘先生指出“汉字不应该简单地称为“语素文字”,而应该被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文章先介绍学界确定汉字性质的两种标准及其代表观点,再详细阐述裘先生的“语素—音节文字说”,并对“语素—音节文字说”提出三点疑问。
关键词:汉字的性质语素—音节文字《文字学概要》裘锡圭一.确定汉字性质的两种标准及其代表观点汉字的性质问题曾经是我国语文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目前学界关于确定汉字性质的标准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有代表性的意见:1.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1994):“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要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
确定文字性质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这种文字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2015):“讨论汉字性质的时候,如果不把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性质,跟文字本身所用的字符的性质明确区分开来,就会引起逻辑上的混乱。
”依据这两种确定汉字性质的标准。
苏培成先生持“语素文字说”的观点。
裘锡圭先生则提出了“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
(一)语素文字说苏培成先生(1994)认为汉字属于语素文字。
理由是看到了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语素。
他指出“汉字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人们常说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例如“日”“打”“美”等,一个字表示一个语素。
但是汉字与语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些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往往由两个甚至多个没有意义的音节组成词后,整体才有意义,才是一个语素。
而组成多音节词的一个个成分也是由汉字表示。
这种情况下,单个汉字记录的就不是语素,而是没有意义的音节。
苏先生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指出“有些汉字不记录语素,只记录语素的一部分,这样的汉字只有形体和读音,没有意义,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如:‘葡’‘萄’‘徘’‘徊’‘蟋’‘蟀’等。
异体字、俗字与讹字的关系之探析

异体字、俗字与讹字的关系之探析摘要:汉字里存在大量的异体字,异形现象贯穿于整个汉字发展的历史。
由于异体字的大量存在,对汉字的使用造成极大的不便,促使人们不得不对异体字的整理规范。
这就是我国古代正字法的盛行的最重要的原因,一些用于正字的专著辞书收录了大量的俗字、讹字,这对我国文字学的发展做了重大贡献。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做了大量异体字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俗字、讹字的研究同异体字的研究密不可分。
关键词:异体字俗字讹字一、异体字的概念及研究现状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异体字,文字异形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汉字发展的历史,而且越是早期文字,异体字越多。
比如有学者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出“马”字的甲骨文就有五十个异体字,金文有四十四个异体字。
汉字异形的问题错综复杂,关于异体字的定义,较为通用的解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异体字也被称为或体、重文、俗字,或体,重文,俗字,都是我国古代语言学术语,可见异体字从古至今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对象。
现代学者对异体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刘又辛先生认为用两个或多个文字符号记录同一个词的一组字都叫做异体字。
王力先生认为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刘志基认为异体字是文字形体的异构,“独体字造型的变异,合体字部件的增减、更替及位置的变化。
如果一个字仅仅因为书体的不同(如篆体和隶体、隶体和楷体之类的差别)而形成某些写法上的差异,那就不能视之为异体”。
[1]苏培成则说“异体字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相同的字,几个字互为异体;另一个是与正体相对而言的,异体与正体只是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相同。
尚未整理的异体字取前一个含义,对于已经整理的异体字取后一个含义”。
[2] 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给异体字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其中他把狭义异体字分为八类:1、加不加偏旁的不同;2、表意、形声等结构性质上的不同;3、同为表意字而偏旁不同;4、同为形声字而偏旁不同;5、偏旁相同但配置方式不同;6、省略字形一部分跟不省略的不同;7、某些比较特殊的简体跟繁体的不同;8、写法略有出入或因讹变而造成不同。
独体字是记号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独体字是记号吗?谢泽荣(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重庆400047)摘要:从字符功能而论,今独体字不是记号---不表音义的符号;从字形不象形而言,今独体字是记号---不象形的符号。
不象形的记号并非不表音义,只是所表音义不是显性的即字形本身象形而显示出来的,而是隐性的即社会约定俗成的。
按字符功能划分,今汉字的构字单位有四种:音符、义符、标符、词符。
音符、义符、标符是合体字的构字单位,词符是独体字的构字单位。
关键词:记号;构字单位;符号体系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29(2005)04-0104-04上海师大中文系钱乃荣教授说:“某一个字符属于哪一类,要根据所构成字中的作用来确定。
也就是说,很可能它在这个字中属于这一类,在那个字中又属于那一类。
例如:‘日、心、虫、山、门、土’,‘晴、意、蚁、屹、闪、尘’。
前6个字是一个字符构成一个字,字符形体跟字的音义都无关系,是记号。
这些字符在后6个字里成了义符”,“独体字都是记号字”。
[1](P562-563)北京大学中文系苏培成教授也说:“独体记号字主要来自古代的象形字。
由于形体的演变,古代的许多象形字已经不再象形。
例如:日、月、山、水、木、心、子、女、弓、矢、戈、户、舟。
我们说这些字变成了记号,是说从楷书形体上已经看不出所象为何物,也看不出该怎么读音……独体记号字被当作字符进入了合体字,可以充当义符、音符或记号。
例如‘木’在‘松、柏、杨、柳’中是义符;在‘沐’中是音符;在‘极、楂、杰、柒’中是记号……我们说‘木’是记号,是说它现在的形体看不出它象树木。
但是‘木’作为一个字,有音有义。
用作偏旁时保留了它的音义。
”[2](P93-100)苏培成说独体字是“记号”的理由自相矛盾:A.说“松、柏、杨、柳,沐”是形声字的理由是“‘木’作为一个字,有音有义。
用作偏旁时保留了它的音义”,那么前面说“木”作为一个独体字时,怎么没保留它的音义而成了记号呢?B.说“木”是记号的理由“是说它现在的形体看不出它象树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培成先生应用意符、音符和记号对现代汉字的形体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七种构字类型:
1、独体表意字由单独一个意符构成的字,这一类大体相当于传统文字学中的“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指事字,从形体上大体能知道它的意义。
这类字在现代汉字中很少。
如:“一、二、三、口、凹、凸、丫”。
2、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组成,以形会意或以义会意。
主要来自古代的会意字。
如:休从人从木,指人在树下休息。
掰从两手从分,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有的是由古代形声字简化而成的简化字。
如:
灶竃的简化字。
灶,从火从土,砌灶用土,灶中生火。
宝寳的简化字。
宝,从宀从玉,指房子里有美玉。
3、形声字由意符和音符构成,其中的音符是表音成分。
如:“期、阶、根、油、府、论、住、指、任、记”。
要区分两种形声字,一种是造字法上的形声字,指的是字源上的形声字,如:“江、河、湖、馆”;另一种是构字法上的形声字,指的是现代汉字中意符表意、音符表音的形声字,“湖、馆”属于这一类,而“江、河”就不属于这一类。
从造字的角度说,汉字中形声字所占比重很大,有人统计高达90%。
但从构字法的角度说,形声字所占比重要少得多。
据统计,在7000 个通用字中,有形声字3975 个,只占56.7%。
4、半意符半记号字这类字中有不少本来是古代的形声字,由于音符不能准确表音,而字义古今没有很大的变化,就成了半意符半记号字。
如:“布、急、蛇、霜”;有的是由于汉字简化,使得音符不再表音,如:“灿、灯、炉”。
5、半音符半记号字这一类主要来自古代的形声字,由于意符不再表意
而形成的。
例如:球《说文》:“球,玉也。
从玉求声。
”后世用球表示毬,王(玉)成了记号。
物《说文》:“物,万物也。
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
”即使《说文》讲的是对的,可是现代人眼里,牛只是记号。
极繁体作極。
《说文》:“極,栋也。
从木亟声。
”极,现在表示顶端、最高点。
及是声旁,木是记号。
6、独体记号字这类字主要来自古代的象形字,由于形体的演变,古代的许多象形字已经不再象形。
如:“日、月、山、水、木、心”。
这些字用做构字成分进入了合体字时,就具备了意义。
如:“日”在“晴、明、昏、暗”中作为意符表示这些字和日光、明暗有关。
7、合体记号字古代有象形字,经过变化不再象形,成为合体记号字。
如:“它、燕”;有些古代的形声字,当这些字的意符和音符都失去了作用时,就成为合体记号字,如:“骗、特”;有的是简化字,如“听、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