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东盟经济战略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新动向

二、建立官民并举 的摄助框 架
长期以来,日本对东盟援助主要体现在 官方性质的政府发展援助 ( D 上 。 O A) 但东 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 东盟国家面临许多新 的课题, 如处理不 良债权 、 进行结构改革等 ,
2 世纪 8 年代以来 ,日 0 0 本为改变 自身 国际形象 . 推动国家战略转换, 对外经济发
的国家的援助,其实施 的 O A实际金额达 D 到 16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 1. 尽 0. 8 4% 2
展援助 ( D O A)增长十分迅速 。整个 8 0年 代 ,在 O C 开发援助委员会 ( A )主 ED D C
要 成 员 国 中,只有 日本 ODA 比重 不 断 提
高,并于 18 99年成为世界 O A第一大国。 D 而东盟是 E O A的重点地区,比例占 日 l 本 D
本 O A总量的 6 %以上 , D 0 其中印度尼西亚 、 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是 日 ( A 的主 本 ] i D 要受援国。日 本对东盟提供巨额援助除政治 动机 以外 ,也有经济动机 ,即以 O A带动 D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 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新动向
尹 国 俊 田成 立
( 苏 州 大 学 财 经 学 院 ,江苏 苏州 250 10 6 东北讧券有限责任舟 司,吉林 长春 10 1 ) 30 2
摘要 :东南亚垒 融危机 以后 ,受国际环境 变化和 自身经济发展迟缓 的影 响,日奉对 东盟的 经济发展援助 出现 许 多新情况,集 中 现为援助形式的多样 化和援助 内容的浑八化 .这种 变 必将 对 日 经济未来发展 厦构建 表 化 奉
东盟的新型 国际经济关 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量词 :经济援 助;新动 向; 多近援 助
中田分类号 :F l. 一直是 日 本对外经 济发展援助的重点。 为扩大对这一地区的影 响,日 本对该地区的援助一直是以政府发展 援助 ( D 为中心实行双边援助 。 O A) 援助领 域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 、 资源开发和环 保项 目上, 其援助主要是为推行 “ 雁行模式 ” 服务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 美国加强了
东盟的对外战略

机 。同时 , 国并 未放弃亚太地 区 , 图继续 美 企 控制 和 主导 亚 太 地 区事 务 的发 展 进 程 ; 中、 日、 、 印 俄等地 区力量 加强 了在本地 区的外交 活动 , 各大 国 间的博 弈使 大 国关 系在 这一 地 区存在着 明显 的复 杂性 和不 确 定性 , 使这 一
中国共 同反对 大 国霸权 主 义 和强权 政 治 , 在
盖整个 东南 亚地 区 的战略构 想 。另一 方 面 , 东盟加 紧深化合作 与一 体化进程 。19 94年 5 月 , 东盟 的主导 下 , 南亚 1 在 东 O国在 马尼 拉 召开非 正式会 议 , 正式 提 出建 立东 南亚 共 同 体 的主张 , 加强 和深化东 南亚 国家 间在 经济 、 政 治和安全 等方 面 的合 作 , 为实 现东 南亚 的 完 全一体 化 准 备 条件 。20 0 3年 第 9次 东 盟
的挑战 。一方 面 , 全球 化 的加 速 发展 和 地 区
一
界 ” 战 略蓝 图。在这 一 目标 指 导 下 , 盟 的 东
迅速 调整 了对外政策 。 1 .实施 “ 大东盟 ” 战略 , 强东盟 的整体 增 实力 , 主导东南 亚 事务 。扩 大和 深化 东南 亚
体化趋 势使 东 盟 的整 体 利 益 受 到 强 烈 冲
地 区问题 上赞 同 中 国发挥 建设 性作 用 , 同 但 时又对 中国 日益增强 的军事 实力和政治影 响 力感 到担心 , 特别 在南 中 国海 主权 归属 问题 上对 我存 在较 强 的戒 心 。近年 来 , 东盟 还 积 极发 展 同印度 、 俄罗斯 的关 系 , 希望借助更多
的力量牵制 美 国、 日本 和 中国在本 地 区 的外
一
东盟难 以实 现发 展 目标 。冷 战结束后 , 太 亚
岸田政权东盟政策新趋势

东北亚学刊Journal of Notheast Asia Studies 2023年第6期(总第71期)岸田政权东盟政策新趋势常思纯内容提要:2023年是日本与东盟开展合作50周年。
日本计划以此为契机,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确定日本与东盟未来50年合作新愿景。
岸田文雄任首相后,伴随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援助政策的重大转变,日本更加积极参与地区安全秩序塑造,以促进安全对话与合作的机制化、助力东盟各国提升军队能力建设、加强舰机停靠及联合军演等防卫交流,强化安全合作。
经济合作仍是日本与东盟合作的重中之重。
岸田政府将东盟视为加强多层次“连接性”及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的重点承接地区,试图通过深化与东盟经济合作,在新兴合作领域掌握亚洲地区规则制定主导权。
日本正积极打造将中国排斥在外的“全球南方”语境,并试图促使东盟在“一带一路”与“印太战略”的竞争中偏向后者,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
关键词:印太构想日本与东盟能力建设供应链韧性印太经济框架作者简介:常思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邮编:100007)中图分类号:D831.3文献标识码:ADOI:10.19498/ki.dbyxk.2023.06.009文章编号:2095-3453(2023)06-0110-122023年是日本与东盟开展合作50周年。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日本与东盟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邀请东盟成员国首脑于同年12月16—18日赴东京参加特别首脑峰会,计划确定双方未来50年合作新愿景,为推进双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岸田政府加强“印太”布局,大力拉拢东盟国家的背景下,日本加大对东盟的整体外交投入,不仅继续深耕东盟各国市场,以联通东南亚为战略重心,加强对该110岸田政权东盟政策新趋势地区的经济合作,还积极拓展与东盟重点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将东盟视为协同美国加强对华竞争的重要外交舞台。
一、日本“印太构想”对东盟的定位东盟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从海陆两方面来看,都是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东盟-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概要及与日马EPA的比较

I‘ _ I .. . L一
-.
刖 吾
20 年 4 1 08 月 4日,开始谈判后约经过 3 年时间,终于签署 了 “ 东盟一 日本全面经济 伙 伴关系协定 ”( 以下简称 “J I ”。A CP对 日本来说 ,是第一个以地 区集团为对象的 ACP ) JI 多国间经济合作协定 ( P ) EA ,可以补充迄今为止进行 的与东盟各 国之间的双边 ET P .同时 也是两者的经济关系趋于密切的重要的、划时代的协定。 对 日本来说 , 东盟是仅次于中国、美国 , 与欧盟持平 的贸易对象 , 是很多 日 本企业重 要 的投资对象 。而且 ,东盟拥有超过 5 的人 口, 亿 今后也是可望成为起到世界经济发展中 心作用的地 区。 J E 将成为东盟与 日 A CP 本进一步密切经济关系、 尝试构筑完善市场 的基础 , 可 以在制度上保障以往以市场为主导取得进展的 日 本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而且 , 近年来
一
.
A C P概 要 JE
1 、协定的构成
A C P由序言和 l 章正文及 5 JE 0 个附件构成, 包括物资贸易及服务贸易、 投资和经济合
作等领域的全面的形式 ( 1o与 日 表 ) 本迄今签署 的双边 EA P 相比,A CP J E 中没有人员的 自 然移动及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商业环境的完善等章节。但在 “ 经济合作”中包括
加工后又出 口到其他东盟各国 ( 例如泰国 ) ,通常课 以最惠国待遇关税。这时 ,为了得 时 到减免关税 的恩惠, 有必要在对方 国家进行充分的加工 ,以达到 A T 原产地规则的要求 。 FA 日 本产品为高 附加值产品时 ,就不太容易了。但是 ,如果通过 A C P J E 承认区域内原产 ,只 要 日本原产部分与东盟原产部分综合起来达到 A T 原产地规则 ( FA 附加值标准 4 % ) 0 就行 了。因此,使用 日本制造的高附加值零件在东盟各国生产的产品在东盟区域 内流通时 ,可
桃园三结义——中、日、东盟三方博弈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1562012年7月 桃园三结义——中、日、东盟三方博弈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丁贇摘 要: 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日本和东盟,谁更有优势获得亚洲经济的主导权? 本文运用“双层次博弈”理论,认为该博弈是由国际博弈和国内博弈相互交织、互动进行,在国际博弈中从三国的国家关系与利益层面分析东盟的大国平衡策略,在国内博弈中运用Grossman和 Helpman的“保护待售”模型分析各国对外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中国 日本 东盟 双层次博弈 保护待售模型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c)-156-0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快,在亚洲,中国、日本、东盟都在追逐亚洲经济的主导权。
逐鹿天下,到底谁能问鼎其中?学者对国际政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时,习惯将三个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称为“三边关系”,构成三边关系的主体一般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心,每一对双边关系都会对第三方产生影响,三方在互相制衡和影响中维持一种稳定的发展状态。
在亚洲,中国、日本和东盟属于发展迅猛、经济水平较高并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三者之间复杂的战略互动关系影响和决定着东亚国际关系的基本走向。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日本和东盟的互相牵涉使得三边关系向着良性互动方向发展,表现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促进日本与东盟保持积极关系,同时中国与日本的沟通合作的深化也加速了东盟的重构。
在国际谈判形成区域合作过程中,谈判的结果不仅受到国际关系和各国经济实力与战略意图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各国内部的政治势力与利益团体的牵制。
本文认为,在国际谈判的问题上,“双层次博弈”不同于国际制度理论探讨的合作机制的形成问题,而是考虑了现实性和多样性,将国际间的合作与国内的形势做了很好地融合,为国际关系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1 双层次博弈理论学者对国际关系问题的研究中,曾经面临一个问题:在国际关系的研究中是否要加入国内政治的因素?如果考虑国内的政治因素,对于国际关系问题的研究又有何意义?1988年,罗伯特·普特南(Putnam)在《国际组织》上发表了《外交和国内政治:双层次博弈的逻辑》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互动的关系,为研究国家之间的谈判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趋势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趋势21 世纪之前,欧洲、美洲、非洲区域一体化已取得一定成就。
进入 21 世纪以来,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更受关注,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合作架构加速形成,“东盟 + X”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合作程度日益加深,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全球金融危机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TPP) 、“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 TTIP) 等“大区域”经济整合势不可挡,东盟对自身战略地位下滑的忧虑上升,为大国博弈所累的担心日盛。
在此背景下,东盟积极推进经济共同体建设,对内可增强凝聚力,对外可提升地缘战略地位。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 成立于 1967 年,当时的成员只有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五国。
东南亚国家素以政经、文化多样性为突出特点,它们之间的联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东盟的宗旨最初是抱团防御外部安全威胁,以及与西方保持战略联系。
在之后的逐步扩容过程中,由于国家间差异,东盟成员国曾对一体化产生过怀疑甚至抵触情绪。
冷战结束是个重要时间节点,东盟关注重点回归自身,开始转向其组织建设、成员国长远发展以及对外发挥作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国家真正认识到,在当今和平、发展的国际大势下,只有加强一体化、联合对外,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发展机遇,在国际上发挥应有作用。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由此从设想进入实践,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 1991 -1997 年) : “东盟经济共同体”概念产生。
冷战结束打破了两个阵营的藩篱,原先受意识形态差异束缚的东盟得以大展拳脚。
一方面,东盟吸纳文莱、越南、老挝、缅甸等“专制国家”加入,提升了整体实力和影响力,而且更加显现出多样性特征。
另一方面,东盟借冷战冰雪消融之机,创设了与中、日、韩等国的“东盟 +1”合作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之前难以想象的“东盟 + 中日韩合作”( 即“10+3”) 机制。
从此东盟开始灵活“卡位”,以四两拨千斤之灵活性在区域乃至更广泛的国际范围内谋求更大利益,使东盟国家尝到了“1 +1 >2”的合作甜头。
东盟金融的发展

东盟金融的发展一导言东盟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89年和1990年甚至超过了著名的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
这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一系列外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从外部来说,198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经历的经济周期高峰造成了对东盟出口制成品的强烈需求。
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日本和亚洲四个新兴工业经济体货币的相对升值也导致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大量外流,为的是寻求能提供为生产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所需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地点。
从内部来说,东盟各国,尤其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其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它们不再继续依赖农业、初级商品和进口替代工业,不再把这些方面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鼓励在很大程度上由外国直接投资提供资金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
结果,东盟国家有能力利用世界经济的有利环境,使198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10%。
附件A简短地叙述了80年代后半期东盟地区的主要经济变革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过去几年里人们时常把东盟各国实际经济(译注1)取得的迅速发展,归功于这的它们的实际经济改革计划。
然而,金融改革和不断金融革新几乎总是与实际经济的改革齐头并进地完成的。
由此而导致的金融业的成长,使得东盟各国能够有效地把日益增多的本国储蓄和外国流入的资金引向为这些国家有生气的实际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并起到了中间媒介的作用。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要强调东盟金融业的发展,阐述它在80年代后半期所发生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2]。
我们通过文献中的国别分析,描绘出了东盟国家存在的三种情景:①从80年代早期以来,印度尼西业和泰国所进行的金融改革导致了这两个国家金融的大大深化,使得随后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能够有效地得到筹措。
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原先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里流行自由放任的统治哲学。
一开始它们的经济就比较开放,金融体系在60年代和70年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

浅析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关键词: 政治大国战略每一个国家都随着国情变动战略,而所有战略都根源于国家利益需要。
二战中,日本认为自己需要的是土地,资源,而这些为的是让日本成为领土意义的大国,战败后,日本战略转向经济,认为自己需要的是经济繁荣,成为经济大国,80年代, 日本认为自己需要的是成为政治大国.一、政治大国战略提出的背景1945年,日本战败,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其后,在以美国为主的外力下,日本开始了国家改造和经济复苏。
经济恢复期(1945—1955年)。
1949年基本稳定了通货膨胀,经济开始恢复,1953年接近战前水平。
1960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高速增长期(1955—1973年)。
1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9.8%。
1966年追超英国,1967年追超法国,1968年追超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成为亚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经济界的注目,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
1974—1991年中速增长期。
受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
靠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被迫加快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重化工结构转向知识密集型产品结构。
1982年11月当选为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于翌年接连发表了关于争当政治大国的言论。
1983年7月,中曾根康弘说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这是日本首相首次用“政治大国”的概念代替“国际地位”的提法。
目前是世界经济大国。
受到企业效益恢复的刺激,设备投资逐渐复苏,雇佣及收入环境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由于企业的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前景越来越明朗。
1999年8月,执政的自由党党首小泽一公布了其《日本宪法改正案试案》,对第九条增加"不妨碍日本对第三国的武力攻击先例自卫权及其为此保持战斗能力"的内容。
二、政治大国战略的表现1.政治表现——以修改宪法为重点,突破战败国的法律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邦集团总部 服务热线
086-010-56763000 086-010-56763028
日本的东盟经济战略
李志良1
自从日本首相安倍近三上台以来,各国媒体都把安倍作为日本对华采取强硬 姿态的主要因素。无可否认,安倍政权在外交上的确发出很多不利于中日关系和 该地区的稳定秩序,不过,如果过于专注于这种“安倍因素”的论述,将在很大 程度上简化日本的整体战略,不利于形成对日本战略的客观判断。对于日本的东 盟经济战略也是如此。马来安邦2的研究显示,日本的东盟经济战略布局由来已 久,而不是现在的安倍 2.0 政权的所为。如何从各领域“解剖”日本的东盟经济 战略?中国应该关注其中的什么动态?日本的东盟经济战略有什么可借鉴之 处?本报告将从宏观角度解答这几个问题。
第 373 期 2013/12/03
战略观察是基于安邦集团对现实社会和经济环境 分析和预测基础上,有关中国未来政策的信息分析系 列研究报告。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 有效的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此来解析各种战略 问题和政策方向。而各种潜在的变化趋势,是我们最 为基本的研究重点。
如 需 要 更 多 的 信 息 , 请 联 系 安 邦 集 团 。 E-mail: hejun@
2
为此,小泉在 2002 年提出相当全面的五项倡议,其中打造日本-东盟全面经济伙 伴关系是最为引人关注的7 ;与越南达成共识建立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就是该倡 议的重要成果。
虽然小泉政府并未落实全部的倡议,但该倡议对日本东盟战略的贡献是不能 忽视的。它不但延续和调整了日本七十年代以来的基本东盟战略(运用了福田的 “将心比心”外交原则并在各领域上面创造新项目),还考虑到了日本对东盟的 未来十年大计。从二战后到冷战后,日本不停地根据大环境的变化竖立自己的角 色。这样不但让日本继续维持它在该地区的重要性,还有利于保持该国多年来在 东盟地区建立的根基。
目前日本的东盟经济战略:两大支柱
整体来说,日本-东盟经济合作主要是依赖两个方面:一是日本对东盟国的 官方发展援助,二是日本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
一、日本对东盟的官方发展援助 在发展援助的层面,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基金援助已不如七十年代到九十年 代那么的广泛。由于东盟各国有了中国这个新经济援助来源和日本国内财政不 佳,日方已开始调整它的官方发展援助政策(ODA policy)。如果以往日本的资金 援助遍布各东盟国和各行业,尤其是基础设施,那么目前的政策并没有延续这一 套方针。撇开日本国内的财政状况,这样的政策有利于把该国的有限资金投资在 几个被认为有战略价值或长远发展意义的国家、行业和项目上。这种选择性的发 展资金投入,不但维持了日本的整个发展援助政策,而且更有利于保持日本的主 导地位。在某一个程度上,这种模式也是双边经济合作深化的体现。 在东盟国家当中,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是日本近年来协助最多的国家。 如图 1 显示,印度尼西亚是日本从 2007 年倒 2011 年协助最多的国家。如日本 官方发展援助 1999 年年度报告(后来成为白皮书)所指出,印度尼西亚之所以 受到重视是因为该国是日方的石油、天然气和其它资源的供应国。当然,作为一
3
个处于重要海上通道的国家,印尼对于日本的战略意义就更加明显了。8 就项目而言,日方以贷款援助的方式参与了各种行业的发展。如万隆技术学
院的发展,雅加达大众捷运工程的建设,气候变化贷款项目,南苏拉威西的区域 固体废物管理和世界一流大学计划都是其中的重要项目。与此同时,日本也通过 无偿援助的方式提供了资金援助给印尼的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发展奖学金,草 根文化项目、草根人类安全项目、弱势农民计划等等。随着这些项目的技术需要, 日本政府也通过另外一个组织——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来提供有关的 援助。9
10 日本外务省, 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国家数据,http://www.mofa.go.jp/policy/oda/data/pdfs/vietnam.pdf 5
投资市场。除了市场巨大潜力以外,印尼作为资源丰富的国家也肯定有关系。再 说,与位于海上要道的印度尼西亚合作也对日本的经济安全取得一定的作用。所 以,印度尼西亚符合了这些有利条件。因此,日本作为印尼的第二外资来源国 (2012 年)11,也证明了日方对该国的重视。
在世界都陷入“反恐战争”声浪时,小泉政府也没有对东盟放松重视和警惕。 小泉内阁认为东盟是日本必须维持关系的重要伙伴。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与东盟的 第一轮经济“蜜月期”,而面临中国崛起的日本必须加强它与各东盟国的关系。
4 在印度尼西亚,该事件被称为“115 事件”。 5 Tang Siew Mun, “The Fukuda Doctrine: Historical Relic or Enduring Wisdom?,” Japanese Relations with ASEAN since the Fukuda Doctrine (吉隆坡:马大出版局, 2009) 6 日本外务省,日本官方发展援助 1998 年年度报告, http://www.mofa.go.jp/policy/oda/summary/1998/3.html
8 日本外务省,日本官方发展援助 1999 年年度报 告,http://www.mofa.go.jp/policy/oda/summary/1999/ref3_01.html 9 日本外务省, 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国家数据, http://www.mofa.go.jp/policy/oda/data/pdfs/indonesia.pdf
然而,日本的经济外交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经济和政治动机,实用主义意图非 常明显,此举不仅伤害了受援国的经济利益和民族感情, 也使其经济外交的效果 大打了折扣。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对东南亚国家通过战争赔偿开展的经济外
1 作者是马来西亚安邦研究中心的兼职研究人员。 2 马来西亚安邦研究中心(简称“马来安邦”)是安邦集团在马来西亚设立的独立研究机构,也是迄今中国 首家走出去的独立智库。马来安邦设立的战略意义就更加明显了。 从具体的项目来看,日方向越南增加了发展贷款,而这些贷款都用在基础设
施的建设,(如南北高速公路,东西高速公路,河内市马路建设,河内铁路,河 内排水渠工程,河内水环境改造工程,全国公路网络提升等等),扶贫支持信贷 和气候变化贷款项目。与印尼的例子一样,日本也以无偿援助的方式提供了资金 给驻越的日本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发展奖学金,草根文化项目,草根人类安全 项目,森林预订项目,弱势农民计划,改进中央医院的妇产科设备等等。有关的 技术需要也同样地通过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来处理。10
7 日本外务省, Speech by Prime Minister Junichiro Koizumi – Japan and ASEAN in East Asia: A Sincere and Open Partnership, 2002-1-14, http://www.mofa.go.jp/region/asia-paci/pmv0201/speech.html
图 1:日本对东盟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2007-2011)
贷款援助 无偿援助 技术合作援助
发 展 援 助 额
年
来源:日本外务省
如果我们把印尼对日本尚未还清的贷款排除在外,我们又看到另外一个趋 势。以年度来看,越南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日本援助紧缩所影响的国家。同样的时 期,日本对越南的每年援助都保持正面增加。如图 2 显示,这种趋势依然从 2007 年延续到 2011 年,而日本对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发展援助都不但没有正面增 加,反而还有下降的现象。如果我们把这个态势与越南作为南海争议的一方联系
冷战结束后,东盟国家陷入了 1997 年的金融危机。而这一次,日本也毫不 犹豫地向东盟各国提供财政援助。通过“宫泽倡议”,“小渊倡议”和亚洲银行 (ADB),日方总共提供了 430 亿美元给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来应对资金短缺的问 题。6 同时,日本也通过清迈倡议(Chiang Mai Initiative)与印尼、菲律宾、泰 国、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直到目前,日方的财政贡献已 高达 384 亿美元,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贡献平起平坐。
日本的东盟经济战略
战略观察 第 373 期
摘要:日本有意识地经营东盟国家已经 50 多年了。马来安邦的研究人员的显示,日 本的东盟经济战略布局由来已久,而不是现在的安倍 2.0 政权的所为。如何从各领域“解 剖”日本的东盟经济战略?中国应该关注其中的什么动态?日本的东盟经济战略有什么 可借鉴之处?都是值得中国关注的问题。
1
交,最主要目的是通过赔偿开拓出口新市场,推动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建立日本 海外原料市场。日本赤裸裸的商业主义行为,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普遍不满。由 于日本政府和企业在与当地企业的合作项目当中进行了高压手段,并且双边经济 合作也培养了一定的腐败问题和既得利益者,1974 年,印尼学生乘日本首相田 中角荣来访之机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运动4 。在这次事件当中,一百多辆日本汽 车被毁,日本商店也遭到被掠夺的命运,给田中角荣的行程蒙上了阴影,也使得 日本的国际形象大受影响。为了应对印尼以及东盟民间的反日情绪,日本政府不 得不重新检讨它的“经济”外交。日本舆论认为,东南亚反日运动的主要原因就 是 60 年代日本经济对东南亚的进出方式,被东南亚人看做是一种经济侵略。
图 3:日本在东盟五国的投资(1997-2012)
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日本在越南的投资趋向。2012 年,日本在越南 的投资已占了后者的 20.25%国内生产总值12 。此外,日本目前是越南最大的外 资来源国,远远超越排名第 13 的中国(表 1),也是日本在东盟的第二大投资输 入国,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过去几年的日资大幅度增长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也不 是能用市场吸引力来解答的。随着该国对日本的战略意义加深,尤其是当中国在 东盟的影响力加大和南海争议继续成为烫手的问题,估计越南将继续成为日方主 要拉拢的对象。为此,日企在越南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该国与日本的经济战车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