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东盟5国经济现状与展望

东盟5国经济现状与展望

( 出口额与 G P的比率)相对较低 的印尼 的贡献度也有提高,可见这些国家的外需增加 D
也拉动 了经济 增 长 。
3l
表 1 经 济增长 率 预测 值 的变 化
( 位 :%) 单
印尼
2 1 01 2 1 02
泰 国
2 l 0】 2 1 O2
菲律 宾
2 l 01 2 2 01
63 -
70 .
68 .
53 I
55 .
52 .
52 l
2 1 年 9月 01 A 2 1 年 7月 DB 0 1 2 1 年 9月 01 21年 1 01 2月
64 . 64 . 66 . 66 .
63 _ 6 . 7 6 . 8 65 .
21年 2 O2 期 ( 第 16期 ) 总 8
南 洋 资 料 译 丛
S U H A T A IN T D E O T E S S A S U I S
N . 2 1 o2 02
G n r N .8 e e al o 16
东盟 5国经济 现状 与展望
[ 北 岛重 显 日]
并考 察其 经 济前 景及课 题 。


世界 经济 与东盟 5国经济
从 2 1 年 9月 I 0 1 MF公布 的世 界 经济 前 景 改订版 来看 ,2 1 美 国和 欧洲 的经济 增长 02年 率预 测值 分 别为 1 %和 11 . 8 . %,调低 了 4月份 公布 的预 测值 。就亚 洲 开发 银行 公布 的经济 增长 率预 测值 来 看 ,发达 国家 经济 的减速 倾 向也很 明显 。而 从 2 1 02年 东盟 5国 的经济增 长率 预测 值 的变化 来看 ,虽然 不少 国家均 有 下 调 ,但还 是 比 2 1 0 1年 增长 率预测 值 有所提

共享市场和发展机遇_为区域经济繁荣注入新动力

共享市场和发展机遇_为区域经济繁荣注入新动力

中国—东盟China-ASEAN Relations共享市场和发展机遇 为区域经济繁荣注入新动力强化互联互通能够进一步稳固和畅通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为区域内的经贸投资提供更加便利的设施条件和发展环境。

文 | 郭熙贤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紧张、贸易争端等多重挑战,但同时经济的深层转变也在发生,增长动能新旧切换,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全球价值链体系正在重塑,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金融论坛(IF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3.1%,略低于2022年的3.4%。

中国经济2023年和2024年预计将分别增长5.2%和5%。

而与中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东盟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IFF表示,东盟经济2023年预计增长4.6%,2024年将增长4.9%,展现出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近日,《中国东盟报道》记者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就中国与东盟经济在2023年的表现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预测。

中国东盟报道:您认为中国保持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刘向东: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虽然有波动,但总体上持续回升向好,尤其是三季度以来的表现强于预期。

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成为带动经济回升的强大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前三季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63.2%、34.2%、26.7%。

国内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活力稳步提升,文娱旅游等服务消费明显回暖,服务业和消费支撑作用凸显。

此外,外需也在逐步好转,跨境贸易和投资日趋活跃,国际收支的稳健性有所提升。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疫情防控放松后经济循环逐步得以畅通改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衔接更加顺畅,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有所回升,说明市场的自我恢复力在增强,支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同时,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提振了消费者信心,市场预期在逐步改善。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看中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东南亚国家也不例外。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两地之间的重要交流合作,为推动中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自2004年起,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587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为3249亿美元,同比增长9.8%。

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规模不断扩大,两地之间的贸易合作也愈加紧密。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中东盟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10年开始实施。

该协定为双方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机会,双方在经济、投资、服务、贸易等领域实行自由化、便利化的贸易政策。

2015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经贸合作。

三、中国投资对东盟国家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据调查,2018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中国投资带来了大量的投资项目和资本,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投资对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农业、制造业等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角色“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旨在推动亚欧非三大洲的经济发展。

同时,东盟国家也是该倡议的重要成员之一。

东盟国家的标志性建筑——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就是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建成的。

东盟国家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该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落地和实施。

五、未来中东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从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两地之间的贸易额、投资额都在不断增长。

东盟5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生产型模型时间序列分析

东盟5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生产型模型时间序列分析
( 汕头大学 商学 院 , 广东 汕头 55 6 ) 10 3

要 : 于生产 型模 型 , 基 采用 时间序 列协整分析 和 因果 关 系检验 方法 , 对东 盟 5国 17 — 91
20 07年能源消费与 国内生产总值之 间的关 系进行实 证分析 。结 果表 明 , 从短期 来看 , 马来 西亚与 新加坡是从能源 消费到经济增长单 向因果 关系 , 印尼存 在从经 济增 长到 能源消 费 因果 关系 , 菲律
能源 消费 的单 向格 兰杰 因果 关 系 。 ¨ 随后 , u和 H a g 1 8 ) Y w n ( 9 4 以及 A oe r b sda和 B get i 18 ) ah s n ( 9 9 a
采用 其他 国家 和不 同时 间段 的数 据进行 研 究 的结 果 则 表 明 G P与能 源 消 费 之 间并 不 存 在 因果关 N
此,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领域 之一 。总结前人对东盟国家等能源
消费 与经济增 长 两者 关 系的研 究 , 始终 得 不 到 基本 一 致 的 结 果 , 别是 东 盟 国别 的 比较 研 究 则较 特
少。
Ka 和 Ka (9 8 采用 美 国 14 rf t rf 17 ) t 97—17 94的年度 数据进 行 开创 性研 究 , 结果 发 现 存在 G P到 N
法, 以其他 不 同国家 年度 数据 为样 本进 行研究 , 都证 实 了能 源消 费 与经济 增 长之 间存在 双 向因 结果 果关 系 的假设 。 Prs R se (09 、 haa20 ) Naaa 儿 aeh和 usl 20 ) Merr(07 和 ryn和 S y (0 8 分 别就 发展 l m t 20 ) h 中国家 、 中东地 区国家 、 石油 输 出 国和 G 7国为样 本 探 索两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 到 不 完 全 一致 的实 证 得

中国与东盟推动金砖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与东盟推动金砖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与东盟推动金砖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金砖国家由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组成,是全球五个新兴经济体的代表。

中国和东盟国家是金砖国家中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中国与东盟推动金砖合作,通过加强经贸合作、促进互联互通以及加强政治合作等方面,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首先,中国与东盟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在双边贸易方面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合作伙伴。

为了进一步提升贸易合作水平,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降低了贸易壁垒,并推动了双向贸易流量的增长。

其次,中国与东盟在互联互通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东盟加强经贸往来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如港口、公路和铁路等,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物流和人员流动得以加强。

这不仅促进了贸易的顺利进行,也为两地民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中国与东盟在政治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双方建立了高级别对话机制,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双边关系和全球事务。

中国与东盟还共同推动了地区合作倡议,在南海等问题上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政治合作,中国与东盟加强了相互间的信任,促进了地区和平稳定。

金砖国家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与东盟积极参与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并推动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金砖国家领导人定期举行会议,讨论重要全球事务,推动经济治理的改革和全球治理的多元化。

通过金砖国家的合作,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于推动金砖合作以及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通过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互联互通以及加强政治合作等方面的努力,为金砖国家合作的深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仅带动了本地区的经济繁荣,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向复苏的东盟国家经济

走向复苏的东盟国家经济

走向复苏的东盟国家经济
马勇
【期刊名称】《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
【年(卷),期】2000(014)003
【摘要】1999年以来,东盟国家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复苏势头。

东盟国家经济相继开始复苏或步入扩张期,主要受益于改革效应、政策效应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善。

东盟国家经济虽然走了复苏之路,但是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

【总页数】6页(P27-32)
【作者】马勇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2
【相关文献】
1.东南亚国家经济走向复苏 [J], 马勇
2.2020—2021年东盟国家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J], 王勤
3.中国OFDI、技术进步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J], 夏晨伟;陈嘉玮
4.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现状及形势分析——基于海洋经济视角 [J], 张璘
5.中国与东盟国家学者对扩展双方经济关系的重要见解——评介《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J], 刘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亚洲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2024年亚洲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太阳能:全球太阳 能装机容量持续增 长,亚洲地区成为 主要市场
风能:亚洲地区风 能资源丰富,风力 发电装机容量逐年 增加
电动汽车:亚洲地 区电动汽车市场快 速增长,成为全球 最大市场
储能技术:亚洲地 区储能技术发展迅 速,为可再生能源 的稳定供应提供保 障
生物科技在亚洲的发展现状 生物科技在亚洲的应用领域 生物科技在亚洲的发展趋势 生物科技在亚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由贸易协定: 加强区域经济 合作,降低贸
易壁垒
区域经济合作: 加强区域经济 一体化,促进
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区 域经济一体化
水平
科技创新:加 强科技创新, 推动区域经济
一体化发展
挑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 成本上升
挑战:全推动产业 升级
签署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 行(AIIB)的成立
亚洲经济一体化对经 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重点领域包括交通、 能源、通信等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 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明显
亚洲国家之间的基 础设施建设合作日 益加强
Part Two
2023年GDP增长:预计达到6.5% 消费市场:预计增长8% 投资市场:预计增长5%
亚洲各国税收政策差异较大
税收优惠包括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等
税收优惠可能影响企业的投 资决策
亚洲国家正在加强知识产权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亚洲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 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亚洲国家正在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亚洲国家正在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Part Six
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 升
韩国经济以制造业、服务业和 高科技产业为主

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

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

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首先,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约40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6500亿美元,增长了16倍之多。

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则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双方在区域合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东亚合作进程,包括东亚峰会、东亚自贸区等重要机制,推动了东盟内部和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四,中国和东盟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加强了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推动了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

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经济走廊建设的合作,并加强了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2024年至2024年,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在东盟地区翻了一番,从1465亿美元增长到3005亿美元。

而东盟对华投资存量也自2024年的684亿美元升至1966亿美元。

然而,在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双方的贸易逆差问题比较突出。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这导致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其次,一些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了双方贸易的自由化。

此外,中小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总体而言,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带动了双方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然而,双方在贸易平衡、区域合作和贸易壁垒等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经济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区域合作的加强,相信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机遇和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盟经济增长一、近年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轨迹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起伏。

1997年东盟国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1998年各国经济普遍陷入严重衰退,1999年和2000年却出现快速复苏或强劲反弹,而到2001年多数国家经济又急转直下,甚至呈现负增长。

2002年初,东盟国家经济再次出现复苏的态势。

在战后东盟经济发展历程中,这种经济增长的轨迹是不多见的。

据东盟五国的官方统计显示,1996-2002年,印尼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新加坡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泰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2003年,据近期各国的预计,印尼经济增长率为%、马来西亚为%、菲律宾为%、新加坡为2-5%、泰国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有关的国际机构和官方部门普遍预测,东盟国家经济将陷入长期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复苏将是缓慢痛苦的过程。

东盟国家经济将在低谷徘徊较长时间后,才能走出低谷呈现U型复苏。

然而,1999年东盟国家经济竟在短时间里出现迅速复苏,呈现V型的强劲反弹。

不过,当时就有人警告东盟国家经济V型复苏的基础脆弱,随时有变成V型危机重返的可能,以至出现W型的经济波动。

因为东盟国家经济从严重衰退到快速复苏主要是拜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全球电子业景气循环之赐。

但是,各国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后经济基础依然脆弱,结构性矛盾仍未解决,国内外投资继续下降,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

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出现逆转,这些国家经济将重新陷入衰退之中。

1996-2002年东盟五国经济增长率(%)附图2001年,东盟国家经济急转直下,再次出现普遍衰退。

不过,此次东盟经济衰退与1997年金融危机时的情形有所不同。

它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国经济衰退的程度不同。

1997年金融危机中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是重灾区,新加坡所受冲击相对较小。

而2001年新加坡经济衰退的幅度最大,它是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经历的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据统计,1964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曾出现-%,其后是在1985年经济萎缩%,而这次经济衰退的幅度要大于1985年;二是生产和出口部门受冲击最大。

1997年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而2001年经济衰退中深陷困境的则是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部门。

该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其中制造业部门增长率为-12%。

马来西亚同年的出口贸易下降%,泰国全年出口贸易也下降%;三是电子业衰退尤为严重。

1997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国际金融投机,这次经济衰退则是国际电子产品需求急剧萎缩引起的。

目前,东盟国家经济高度依赖电子业的生产与出口。

2000年,马来西亚电子产品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新加坡为19%、菲律宾为9%。

这些国家电子产品生产与出口的骤然下降,必然导致国内经济的急剧滑坡。

2002年,东盟国家经济再次出现复苏的态势。

与1999年该地区的经济复苏有所不同,此次东盟经济复苏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和各国采取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双重作用。

由于美国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的增加,东盟国家电子产品的出口已经趋于回升。

在经济衰退期间,各国采取扩大内需和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已初见成效。

许多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农村市场需求。

当然,目前各国内需扩大还远未能成为其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来源,因而其经济复苏仍然十分有限。

二、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波动的原因探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东盟国家经济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严重衰退、迅速复苏、再陷衰退和又呈复苏的增长轨迹。

东盟经济增长的急剧波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下受到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和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拖累。

首先,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波动增大。

尽管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参与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是同时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也增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更加密切,经济增长波动的同步性愈益增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相关系数为%。

在东盟国家,这种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性更大。

例如,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研究显示,美国的经济增长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最大,美国经济每增长1%,新加坡经济就会增长%。

另据美国著名的所罗门美邦公司的研究,日本的经济增长对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分别为:日本经济每增长1%,新加坡经济就会增长%、泰国经济就会增长%、马来西亚经济就会增长%。

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向东盟国家的传导,是通过世界市场扩散的。

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向发展中国家传导,是通过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变化实现的。

但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发展,东盟国家已经成为制成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该类产品已占东盟国家商品出口的50-90%。

因而,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传导已经从初级产品价格为主转向以制成品为主。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下降,不但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包括高技术产品。

东盟国家紧跟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发展新经济的步伐,大力扩展以芯片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

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该类产品出口比重分别高达65%和6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高达25%和19%。

菲律宾、泰国和印尼的相应比重也很高。

据计算,1992-1999年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下降对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造成的损失部分相当于它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分的%、%、%和%。

2000-2001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销售额从年增长30%到下跌30%,导致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急剧波动。

例如,2000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为%,而去年则下降2%,其中约有12个百分比的大幅波动。

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研究显示,世界半导体工业每下降1%,新加坡经济增长就会下降%。

而2001年全球半导体工业增长波动达60个百分点,它对新加坡经济增长的影响高达个百分点。

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对新加坡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对东盟国家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流入这些国家的资本流量减少,更在于金融资产价格,主要是股价和汇率变动的传导。

近年来,东盟国家引进外资的规模持续萎缩,1996-1999年东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从163亿美元降至73亿美元,它对以投资—出口推动的东盟国家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近年国际股票市场价格和美、日货币汇价的剧烈波动,也引发东盟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并危及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

据美国所罗门美邦公司的研究,日元汇率的变动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分别为:日元每贬值10%,泰国经济就会下降%、新加坡经济就会下降%、马来西亚经济就会下降%。

资料来源:美国所罗门美邦公司。

转引自新加坡《联合早报》2002年12月11日。

其次,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经济的脆弱性,使之难以抵御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

在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国家仍未完全摆脱危机的阴影,各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尖锐。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乏力,国内外投资持续低迷,银行金融体系重组艰难,国内公司治理进展缓慢,因而政府的反周期经济政策收效甚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兴起,东盟国家的电子业生产与出口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主导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部门。

然而,这些国家电子业的发展却有明显的脆弱性。

它们的对外依赖性强,其零部件与中间原料的进口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高度依赖美、日等发达国家,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

这一生产方式也易于被后起国家所取代,如在1997-2000年的短短几年时间,新加坡电子出口就由世界排名第4位滑落至第9位。

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缓慢,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因素中的资本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均下滑。

新加坡1990-1998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其中资本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和%,均比80年代低;泰国1997-200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中资本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2%和-%,也远低于1991-1996年的%和4%。

东盟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滞后,既影响到短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制约着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后劲。

尽管东盟国家银行金融机构重组取得一定进展,但国内金融体系仍然十分脆弱。

由于银行和企业结构调整缓慢,国内不良金融资产仍居高不下,据亚洲开发银行去年4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尼和泰国的商业银行呆帐率已分别从1998年的50%和43%降至2001年底的12%和10%,但若将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已收购而尚未处理的呆帐计算在内,两国的呆帐率则分别高达50%和25%。

而马来西亚的银行呆帐率去年1月又回升至12%,大致相当于1998年的水平。

菲律宾的银行呆帐率也从1998年的10%上升至去年1月的%。

困扰东盟国家经济的不良金融资产过高,与国内公司治理进展缓慢密切相关。

东盟国家的公司负债率高,如印尼和泰国公司负债率目前仍高达280%,而中小企业众多加大了债务重组的难度。

同时,企业生产结构与管理体制的调整缓慢。

因此,东盟国家经济的微观结构重组滞后严重阻碍金融改革深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最后,金融危机后区域国际分工格局的巨变,直接影响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由于金融危机后区域各经济体实力的增长,30多年支撑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雁行模式”(Flyinggeesemodel)已发生巨大变化。

所谓“雁行模式”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NIEs)产生与发展的一种独特的区域国际分工形态,即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的日本将成熟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后者又将其成熟的产业转移到东盟四国。

纺织、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均以这样的次序转递,从而在区域形成了一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日本、亚洲“四小”和东南亚经济均受到强烈冲击。

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吸纳区域产品的能力下降,对外产业转移的进程放缓。

亚洲“四小”经济深陷困境,产业升级举步维艰,对外投资规模锐减。

这样,由日本主导产业转移过程所决定的区域国际分工格局出现衰变,使得区域内赖以高速发展的增长动力机制和产业循环机制难以顺利运行,经济增长的变数大大增加,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经济的急剧波动。

三、东盟国家经济增长趋势进入2003年初,东盟国家经济已呈现逐渐复苏的迹象。

对今年东盟经济发展的前景,国际经济组织一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据世界银行新近的预测是,2003年和2004年,印尼经济增长率分别为%和4%,马来西亚分别为%和%,菲律宾分别为4%和%、新加坡分别为%和%,泰国分别为%和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