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区系分析

合集下载

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体水量 补给主要 来 自地下水 , 消耗 主要 为湖面蒸发 。
柴窝堡 流域 是 乌鲁 木齐 市五 大流 域 之一 , 全市 主 是
要 的居 民生 活 用 水 水 源 地 之 一 , 市 3 % 的 自来 水 来 自 全 0
这里 , 天山雪 蟹便 产于此 。 自从 为 了解决 城 区供 水 紧缺 问题 。 开辟了柴 窝堡 水源 地 以来 , 由于大量 的开采 , 无 而
进入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由于湖水 补 给量减 少 , 特 别是乌鲁木齐市第六水厂 在湖北 东西长5k 围打生 产 m范 井2 0眼 , 计年开采水量300×1 m 调入乌鲁木齐市 , 设 0 0 19 93年正式 投产 , 随着乌鲁木齐 市用水量增 加 , 开采水 量 亦逐 年 增 加。 目 前 , 窝 堡 湖 每 年 开 采 量 却 达 到 柴
第 1 7卷第 8期 2 1 年 8月 01
水 f 科 技 与 经 济 t . 1
W ae n e v n y Sce e a d Te h o o y a d Ec no t rCo s r a c inc n c n lg n o my
V0.1 No 8 1 7 . Au ., 01 g 2 1
理及保 护 。
[ 关键词] 生 态环 境 ; 治理 ; 窝堡 湖 柴
[ 中图分类号] X 7 . 111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0 7 7 ( 0 1 0 0 0 0 0 6— 15 2 1 ) 8— 0 9— 1
下水补 给进 湖 , 意 味 着 柴 窝 堡 湖 的 水 每 年 超 标 开 采 这 180×1 m 。 0 0 由于柴窝堡平原 区地下 水超采 , 柴窝 堡 对 平原地 区自然环境带来很 大影响 , 形成 降深3m的漏斗 约

准噶尔盆地南缘柴窝堡地区二叠系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准噶尔盆地南缘柴窝堡地区二叠系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准噶尔盆地南缘柴窝堡地区二叠系油气勘探潜力分析摘要:柴窝堡地区经历了多期多类型构造沉积演化,叠合发育了巨厚的海陆相地层,孕育了以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红雁池组为主的多套湖相烃源层和厚度大、裂缝发育的储集层,形成了多套多类型的生储盖组合,圈闭发育,形成期与油气大规模运聚期匹配,有利于油气成藏,该文就柴窝堡地区二叠系的油气形成以及勘探潜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柴窝堡二叠系勘探潜力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盆地。

盆地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不规则三角形。

准噶尔盆地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并且油气资源分布面积比较大,层位比较高,因而开采难度比一般地区都要大的多。

盆地南部地区从晚生古代发育了一系列的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建造,其沉积体型类型比较多,沉积的地层厚度也大,沉积相变比一般地区都要复杂。

柴窝堡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属于乌鲁木齐山前凹陷的次级构造单元。

该凹陷的面积大约为3121km2,左右分别为博格达构造带和伊连哈比尔尕构造带。

其基地是石炭统褶皱,从古至今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

多年以来,根据柴窝堡地区地质特征以及国际上通用的不同时期的沉降评定标准,再结合柴窝堡地区的实地特征,认为柴窝堡地区经历了裂谷盆地、拗陷盆地和改造型山间盆地三个阶段。

该区域在石碳世-中二叠世时期处于伸展状态,发育了良好的陆内裂谷盆地,在晚二叠世-白垩世时期进入到了拗陷盆地的演化时期,最后在第三纪-第四纪受到博格达造山运动的影响进入到了改造山间盆地的演化阶段。

柴窝堡地区的上二叠统红雁池组和芦草沟组是柴窝堡地区的主要烃源岩,也是比较好的储集层。

早在1989年,在柴窝堡背斜构造上,西北石油局钻探出了第一个油井—柴参1井。

然后在2001年,中石化石油勘探部钻探出了柴参1侧1井,并且油气显示良好。

2003年在此基础上又钻探出了一口预探井,完钻井深达到了3589m,发现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组油气显示为121.3m/40层。

由此可见,柴窝堡地区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新疆达坂城盐湖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研究

新疆达坂城盐湖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研究

新疆达坂城盐湖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研究李典鹏;贾宏涛;姚美思;韩东亮;王丽萍;胡保安;王宁宁;蒋大勇;张凯;朱新萍【摘要】新疆盐湖分布地域广泛而不均匀.盐湖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分,其动态变化对干旱区碳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干旱区盐湖土壤呼吸的研究相对薄弱.为探讨盐湖沿岸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以新疆达坂城盐湖为典型研究区,选取沿岸小獐毛(Aeluropus pungens)、鸢尾(Iris tectorum)、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植物群落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周边农田撂荒地为对照,利用LI-COR 8100对达坂城盐湖沿岸4种植物群落和撂荒地土壤呼吸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盐湖沿岸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监测时段内土壤呼吸作用均为单峰曲线,排放通量在13:00左右最高,07:00左右出现最低值.不同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在0.89~4.34μmol/(m2·s)之间,撂荒地为1.77~3.48μmol/(m2·s),表现为黑果枸杞>小獐毛>芨芨草>撂荒地>鸢尾.不同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影响土壤CO2排放,研究区土壤呼吸日平均累计CO2排放通量为209.28 mg/(m2·d).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可以解释土壤呼吸日变化的69%~78%,是决定达坂城盐湖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因子.利用土壤5 cm处温度得到小獐毛、鸢尾、芨芨草、黑果枸杞、撂荒地的Q10值分别为2.30、1.24、1.20、1.57、1.28,小獐毛样地土壤呼吸对温度更敏感.除撂荒地外各群落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R2=0.38~0.51).该研究对进一步明确干旱区盐湖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对估算区域碳平衡及"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The distribution of salt lakes in Xinjiang is broad but uneven. The carbon cycle of the salt lake eco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arbon equilibrium in the ecosystem of the aridregion.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soil respiration in salt lakes in the arid region is relative weak.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explore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along the Salt Lake in Dabancheng of Xinjiang.Aeluropus pungens,Iris tectorum,Achnatherum splendens,Lycium ruthenicum Murrwere taken as the main plant objects with the abandoned farmland around as the control, soil respiration were measured by LI-COR 8100 (Li-COR, Lincoln, NE, USA). The results showed soil respiration of Salt Lake coastal had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 and appeared in the pattern of single peak, the highest point occurred at 13:00 while the lowest occurred at around 07:00. The rates of soil respiration ranged from 1.77 to 3.48 μmol/(m2·s) in CK and from 0.89 to 4.34 μmol/(m2·s) under different communities, with an order ofLycium ruthenicum Murr>Aeluropus pungens>Achnatherumsplendens>Abandoned Land>Iris tectorum. Underground biomass influenced soil CO2 emissions, the daily average CO2 emission flux of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was 209.28 mg/(m2·d). Soil temperature at 5 cm depth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oil respiration rate, which is the domin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respiration and could explain 69%-78% of it. The Q10values calculated based on soil temperature at 5 cm depth were 2.30, 1.24, 1.20, 1.57, and 1.28, soil respiration was most sensitive to soil temperature underAeluropus pungens. Except for abandoned l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R2= 0.38-0.51)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The above results disclosed further soil respiration variation and influentialfactors of Slat Lake ecosystem in the arid region, which is helpful in estimating carbon equilibrium and sequestration.【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7(049)003【总页数】9页(P621-629)【关键词】干旱区;盐湖;碳循环;土壤呼吸;影响因子【作者】李典鹏;贾宏涛;姚美思;韩东亮;王丽萍;胡保安;王宁宁;蒋大勇;张凯;朱新萍【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1呼吸作用是生物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土壤生物过程十分复杂,故现阶段的土壤呼吸主要集中在研究土壤CO2释放量[1]。

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水质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

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水质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

M hoJ Y a ( i i g yu u nm u ei nin et n on t o , mm i ii g80 1 ,hn) A C a,I un Xn a gr t o os g nE vom n l ir gS tn U q Xn a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ia jn U A o R o r a Mo t i a i jn
机污 染 和盐 污染 。柴窝 堡 湖 的综合 富 营养 化 指
2 2 1 水 质 评价方 法及 标准 ..
水质 评价 标 准 执 行 《 表 水环 境 质 量标 准》 地 ( B33 —20 )水 质评 价方 法 参 照《 G 88 02 , 地表 水 环 境质 量评 价 方 法 ( 行 ) ( 办 [0 12 试 》环 2 1]2号 ) 执
第2卷 6
第 3期
A i n i n na ntr g r E 干r me t监 测 o i d v旱 环 境 l o Mo i n
. 6 No. 2 3
. .
2 1 年 9月 02
2 2 01
乌 鲁 木 齐 市 柴 窝 堡 湖 水 质 变 化 趋 势 与 原 因 分 析
Ke r s h i o u lk ;w trq ai rn ;c u e a ayi y wo d :C aw p a e ae u l yt d t es a s n lss
1 柴 窝堡 湖环 境概 况
柴窝 堡湖 位于 乌鲁 木齐 市达坂 城 区境 内 , 距 市 区东 南约 4 m处 。见 图 1 5k 。湖泊 为尾 闾型 湖
泊, 略似核桃 圆形 , 湖盆呈浅碟状 , 湖底平坦; 南 北长 63 m, . k 东西 宽 57 m 水深 一般 3 7 . k, 5 ~5 m, 最大水深 61 湖面积 3 2容积为 1 5 . m; 0k , m .3 2 ×0 ( l 以上数据 为上世纪 9 8 0年代初情况 ) 。

柴窝堡湖营养状态和限制因子分析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柴窝堡湖营养状态和限制因子分析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Ke ywo d :Qa W o—p a e e t hc f n rs i t nfco rs i u L k ; u mp ia o ;e t ci a t i r o r
柴 窝 堡 湖 位 于 乌 鲁 木 齐 市 区 东南 约 4 m 5k 的博 格达 峰脚 下 的柴窝堡 盆地 , 乌鲁木 齐市郊 是
A sr c :B sd n t e mo trn aa f m 0 5 t 0 9 i h iWo—p a e h tr q a s e au td a d t e w tr b ta t ae O n o g d t o 2 0 o2 0 n C a h i i r u L k ,te wa my wa v l ae n h ae e u
第2 5卷 第 3 期 2 1 年 9月 01
A i 干旱环境监测 r d l 聊 聊l 删
.5 2
Ⅳ 3 0.
却 .2 1 .0 1
柴 窝堡 湖 营 养 状态 和 限 制 因子 分 析 及 富 营 养化 防治 对 策
张 瑛
8 00 3 0) 0 ( 木齐市环境监测 中心站 , 乌鲁 新疆 乌鲁木齐
E lohct ni h i —p ae urp i i C a Wo uL k an n
Z A GYn ( mm i ni n et oir gC n r t o , r q Xni g 300 C i ) H N i U q E v m n l n on et a n U u i i a 00 , h a g r o aM ti e St i m jn 8 n

要: 应用柴 窝堡湖 20 05— 2O 年 的监测数据 , O9 对其水质进行评 价 , 用综 合 营养状 态指数 法分析 了湖库总体 富 并

柴达木盆地植被覆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柴达木盆地植被覆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柴达木盆地植被覆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卢娜1,金晓媚2【摘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和敏感的因子,能够反映出气候、水、土壤等的变化。

柴达木盆地地处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用MODIS遥感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总体植被覆盖较差,植被覆盖度较低,裸地或极稀疏植被占较大面积,2001—2012年裸地或极稀疏植被面积持续减小。

植被指数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大部分区域植被呈明显好转趋势,这与近年来盆地内降水量增大密不可分。

此外,地形地貌也是影响植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植被;MODIS;降水量;地形地貌;柴达木盆地【水环境与水生态】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974)。

植被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1],其生长状况往往是该地区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养分)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被也是最活跃和敏感的因子,大气、水、土壤等成分的变化都能被其敏锐地反映出来,所以也被喻为景观变化的指示器[2-5]。

自然界的植被受土壤性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特别是土壤水分含量往往是控制植被生长的直接因素。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遥感技术在植被监测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

其中,MODIS数据具备多波段、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6],并且可免费下载,应用最为广泛[7-11]。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东缘,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高山环抱,南部为昆仑山,东北部为祁连山,西北部为祁漫塔格山和阿尔金山。

盆地内主要河流有那陵格勒河、格尔木河、香日德河、巴音河、塔塔棱河、大小哈勒腾河等,湖泊星罗棋布,地理坐标为东经90°00′—99°20′,北纬34°40′—39°20′(见图1)。

本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研究区,采用MODIS遥感数据分析植被类型和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达坂城荒漠霸王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的出苗动态

达坂城荒漠霸王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的出苗动态

达坂城荒漠霸王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的出苗动态王姣;赵晓英;原慧【摘要】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的关键环节。

萌发的时机将决定之后幼苗面临的环境以及植物的适合度,进而影响种群动态。

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为蒺藜科灌木,是达坂城荒漠植被的优势种,是重要的资源植物和植被恢复潜在先锋植物。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达坂城霸王出苗的季节动态和微生境。

结果表明:霸王在整个生长季内均能出苗,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出苗数分别为0.02株/m2,0.4株/m2,2.9株/m2,0.7株/m2,5.8株/m2,2.4株/m2,9月出苗最多。

幼苗萌发的微生境主要为大麻黄丛,小麻黄丛以及径流沟中,单株霸王下较少,裸地上没有幼苗,这与微生境的水分条件以及霸王果实的特殊结构有关。

本研究有助于揭示达坂城荒漠霸王在长期大风和极端干旱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为荒漠植被的恢复提供参考。

%Seed germination is a crucial stage in the plant's life cycle. The germination timing in the field can determine conditions experienced after seed germination, and affects the population dynamics.Zygophyllum xanthox-ylon are shrub of Zygophyllacea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desert vegetation in Dabancheng Desert. And the species are potential pioneer species in restoring desert vegetation. This study research on wild populations of Z. xanthoxylon which grown in Dabancheng with long-term wind. Seedling emergence of the species were observ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mergence of Z. xanthoxylon occurred the whole grown season. The number of seedling emergence of Z. xanthoxylon in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were0.02/m2,0.4/m2,2.9/m2,0.7/m2,5.8/m2,2.4/m2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seedling emergence at September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others. In addition, the emer-gence of Z. xanthoxylon mainly occured in Canopy edge of Ephedra przewalskii,below shrub of E.przewalskii, and gully, below shrub of Z.xanthoxylon next, and no seedling for bare, which is related to wind and soil water contant The present study help for understand the adaptation mechanisms of Z.xanthoxylon under extreme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sert vegetation restoration.【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2【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出苗;霸王;野外;微生境;荒漠【作者】王姣;赵晓英;原慧【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34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的开端,也是关键阶段(Baskin,2014)。

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020年3月第42卷第2期地下水Ground waterMar. ,2020Vol.42 NO.2DOI:10. 19807/ki.DXS.2020 -02 -013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蒋显忠,夏平(新疆地矿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以柴窝堡湖作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研究区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 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包括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柴窝堡湖流域的南北两 侧山丘区降雨较为充沛,是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区。

盆地区主要为径流区,蒸发排泄和水资源外输是地下水的主要排 泄方式。

研究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柴窝堡湖;乌鲁木齐市[中图分类号]P64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 - 1184(2020)02 -0041 -02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区东南约45 km的博格达峰脚下的柴窝堡盆地,是乌鲁木齐地区的水面最大,也是乌鲁木齐市城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为对柴窝堡湖所在地区及附近的河流水量进行统筹规划,对区域内的各水系在流域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方面进行总体安排,以实现柴窝堡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切实实现对柴窝堡湖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因此,本文以柴窝堡湖作为研究对象,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对研究区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柴窝堡湖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可以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11地形地貌1) 地形。

柴窝堡湖流域从属于柴窝堡盆地,该盆地为一 构造断陷盆地,处于博格达与天格尔构造断块褶皱山之间,盆地呈近东西向展布,盆地中心与山区高差达5 000余米。

盆地北缘博格达山(北山),最高海拔6 512 m,平均雪线海拔3 900 m;南缘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南山),主峰海拔4 884平均雪线海拔3 800 m;山中冰水型河系发育,形成柴窝堡湖重要的补给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反映了某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及它们的起源和历史,植物区系的研究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揭示和解决植物地理学的一些疑难问题,还能为一个区域内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某一地区的植被类型,不仅能够为该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以为生态恢复和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达坂城区是干旱区的典型代表,该区的荒漠植被是乌鲁木齐的重要生态屏障。

近些年来,该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干扰,保护与恢复达坂城区生态环境是乌鲁木齐市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探明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的植物种类、分布、区系成分,掌握植被类型、群落组成及分布特点,为达坂城区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全面踏勘法、典型样带和样地法,对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组成进行了调查。

主要结果如下: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陆地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24个群系。

荒漠是该区域分布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占主要成分。

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的植被垂直带自下而上依次为荒漠带、草原带、草甸带。

柴窝堡湖湿分为20个群系,其中,湖的北岸主要为布顿大麦群系、细叶沼柳群系、芦苇群系等,湖的西岸主要为盐穗木群系、盘花乳菀群系、盐角草群系等,湖的东岸和南岸只有多枝柽柳群系。

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有维管束植物51科194属316种。

在科级水平上,植物寡种科占优势,共20科,占总科数的39.2%;在属级水平上,单种属占绝对优势,共137属,占总属数的70.6%。

表明研究区寡种科、单种属突出。

科的地理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有13科,占总科数的72.2%;在属的分布
类型中,北温带分布型及其变型有83属,占总属的48.8%。

由此可见,温带分布型是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