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皇帝的新装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

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寓意,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3)通过讨论,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批判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 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皇帝的新装》。

2. 作者简介。

3. 相关背景资料。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提问:课文中的皇帝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骗皇帝穿新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

(2)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 讨论与批判:(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2)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他们对讽刺手法的把握。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到位?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八、课后作业:1. 复述课文《皇帝的新装》的主要情节,并简要描述皇帝、骗子、大臣和百姓的形象。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通过分析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寓意。

(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的理解和应用。

3.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寓意的理解和解读。

2. 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 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皇帝的新装》的文本和相关的阅读材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教学卡片和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皇帝的新装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皇帝的新装?为什么皇帝会穿上新装?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皇帝的新装》,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理解课文的社会意义。

4. 写作表达: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和课堂写作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表现,包括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解读。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增强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023最新-皇帝的新装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皇帝的新装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

皇帝的新装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皇帝的新装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一【理论支持】关注社会和人生理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去关注社会和人生发展并实现自我人生的发展与完善,通过阅读来了解和适应社会人生,促进学生身心成长,从而完成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评判和观念的引导,进而推动社会的前进。

换言之,语文的根本,在于着眼学生的人生发展,让学生学会阅读,在课堂学习探究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引导学生努力战胜这一弱点,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3、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

3、心理描写对人物性格特点展示的作用。

【教学设计】二、导入1、班内交流①全班各小组组内交流解决小组成员提交的思考题,教师进行点拨、引导,最终帮助各小组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②呈现各小组探讨时遇到的的疑难问题。

由全班讨论解决各小组遇到的疑难问题。

2、精讲点拨⑴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点拨方法】在文学作品中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皇帝的新装”这一经典童话故事的故事情节、各个角色以及故事主旨。

2.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3.通过这一经典故事的学习,达到以文化教育人的目的,带领学生领悟道德观念,激发爱国热情,培养顽强的生命力。

二、课前准备1.电脑、投影仪、教学PPT。

2.《安徒生童话全集》或其他童话故事集。

3.学生课前阅读一遍《安徒生童话全集》。

4.设立学习小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发言汇报。

三、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引用一些童话故事与学生们互相分享,为今日的课程做准备。

鼓励学生谈谈当代童话故事和经典童话故事的区别。

然后,让学生看一遍以动画形式表现的《海的女儿》童话故事,或许,学生们中有些人可能已经读过这个故事。

2.讲解故事接下来,老师提出《皇帝的新装》这个经典童话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主旨。

老师可以细致地分析文中的各个角色,以及他们怎样为整个故事带来了不同的贡献。

3.展开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内容,并且就以下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1)你怎么看待封建社会中的皇权和权力?(2)你认为“人人都怕皇帝”这句话在今天还适用吗?(3)你认为这个故事主要想要告诉我们什么?(4)你在故事中最喜欢的角色是哪个?(5)你希望把你的最喜欢的角色中的哪个特质带到你的日常生活中?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向全班汇报结果。

学生可以就各自的观点,以及不同的观点对话。

5.教学反思最后,考虑如何做出这样一门课程,以使其更加精彩。

老师需要汇总学生的反馈,以获得更好的教学反思。

四、教学评价1.列表格或汇总表,以根据学生讨论结果为基础。

老师对于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定。

2.学生提交关于故事的简短读后感,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这个经典童话故事的理解。

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

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

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敢于批评,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学生对童话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皇帝的新装》。

(2)引导学生关注童话故事中的象征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童话故事的深层含义。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象征手法创作小故事。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7. 布置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皇帝的新装》这篇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2.学习掌握一些汉字、词语和语法知识;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心态;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3.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耐心;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和自我表达的意识。

2. 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的故事情节;2.掌握一些汉字、词语和语法知识。

3.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4. 教学内容及方法4.1 内容1.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这篇寓言故事并了解故事情节;2.学习一些汉字、词语、语法知识。

4.2 方法1.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概念;–介绍一下《皇帝的新装》的故事简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2.学习–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记录不懂的汉字、词语和句子;–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3.拓展–共同分析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联系生活,指导学生如何讲好一个故事;4.总结–教师进行故事梳理,并进行总结;–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收获。

5. 教学设计5.1 导入环节1.准备一份PPT,介绍寓言故事的概念,其中包括公告、箴言、警句和寓言的定义;2.展示故事《皇帝的新装》的情节,让学生大致了解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和情节;3.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该故事,以及他们对其的看法。

5.2 学习环节1.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自主记录下不懂的汉字、词语和句子;2.学生结合材料完成课堂作业;3.教师在课下检查学生阅读作业的结果,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以此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5.3 拓展环节1.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皇帝和小孩的形象;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将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描述;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告诉一个故事。

人教版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

人教版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案设计:《皇帝的新装》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皇帝的新装》故事情节,识别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掌握童话的基本元素和讽刺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现实与虚构,理解童话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勇敢的重要性,以及虚荣心的危害。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着“看不见的衣服”游行,最终被一个小孩揭露真相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童话的讽刺意义;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一组穿着奇特服装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服装的奇特之处,并引出话题:“如果有一件衣服,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见,你会相信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皇帝的新装》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自主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课文,要求标注出生字词、难理解的句子,并尝试概括故事大意。

•字词讲解:教师选取几组学生汇报的生僻字词进行集体讲解,如“华丽”“炫耀”“愚蠢”等,确保学生能够顺畅阅读。

•大意概括:每组派代表分享对故事大意的理解,教师总结归纳,强调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三、深度解析(约20分钟)•人物性格分析:o皇帝:引导学生分析皇帝的虚荣心、愚蠢和盲目,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导致他被骗子愚弄。

o骗子:分析骗子的狡猾、贪婪和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探讨他们如何成功欺骗了皇帝和大臣们。

o大臣和市民:讨论大臣和市民的虚伪、盲从和害怕说实话的心理,以及这些行为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o小孩:强调小孩的纯真、勇敢和诚实,以及他如何成为揭露真相的关键人物。

•童话元素与讽刺手法:o引导学生识别童话中的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皇帝的服装被描述得无比华丽,但实际上并不存在。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能够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分析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

(3)培养学生的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勇于批判、敢于质疑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实、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皇帝的新装》的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皇帝的新装》,提问:“皇帝的新装”究竟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皇帝、骗子、大臣、百姓等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

4. 分析修辞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骗子们的华丽衣服”、“皇帝的尊严”等,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5.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实、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复述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比较分析安徒生童话的特点和价值。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皇帝的新装》,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故事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皇帝的新装
考点1梳理情节
请以“新装”为线索,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故事的引子:皇帝爱新装;
故事的开端:骗子“做”新装;
故事的发展:君臣看新装;
故事的高潮:游行穿新装;
故事的结局:揭穿假新装。

考点2人物描写
本文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请赏析下面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这段心理描写一波三折。

皇帝自己其实很心虚,对自己是否聪明不自信;“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虽然如此,他心里还是非常害怕他自己看不见那块布,所以心生一计,还是先派人去看看比较妥当。

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

考点3想象夸张
这篇童话夸张离奇,想象奇特,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极度的夸张正是借助于作者丰富的想象来完成的。

比如写两个骗子所设下的骗局,想象就非常奇特。

骗子声称他们做的新衣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于是,各色人等为了保护自己只得说假话,成百上千的人都在异口同声、自欺欺人地称赞皇帝的“新装”,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称.职()钦.差()随声附和.()骇.人听闻()
,御
pìn
,滑

xūn
,章,头
xián
2.依次填入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这些衣服________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2)他们急迫地________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

(3)(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________一下他的新衣服。

A.轻柔请求炫耀B.温柔命令炫耀
C.轻柔命令吹嘘D.温柔请求吹嘘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声附和
....,纷纷表示赞同。

B.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
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

C.大熊猫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笑得前仰后合,还令一向严肃的大人们也忍俊不禁
....。

D.一阵雷雨过后,树枝上落下了一只鸟儿,然而,它已经不可救药
....一动不动了。

4.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A.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B.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5.下列句中冒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B.他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钦差大臣好: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C.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D.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回答下面问题。

6.皇帝还未评价骗子织的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抢先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第二自然段中“这可骇人听闻了”一句中的“这”字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个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描写皇帝?由此可以看出皇帝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却又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为什么这样自相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皇帝和随员都说了谎,他们用意相同吗?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12.(2016·湖南张家界中考)语文实践活动。

张家界市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今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

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1)请问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曹文轩的作品中少年们的成长及周边的生长环境是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展现的——他借助儿童特有的感知和认知方式,很好地完成了对纯美世界的构筑。

他的唯美世界是
由其家乡苏北农村特有的大麦地、芦苇荡、油麻地、草垛、小河、水牛、船只等构成,乡土风情孕育了其小说中特有的乡土风貌。

他的独特性并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他作品还常常出现这样的语言:
四月蔷薇养蚕忙,
姑嫂双双去采桑。

桑篮挂在桑树上,
抹把眼泪捋把桑。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也端阳,那也端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