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五章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五章(杨丹)

②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债券发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筹集长期资金。 金融债券的信用风险要低于公司债券,其利率水平也相应低于公 司债券。但金融债券的流动性低于银行存款,因此,一般来说, 金融债券的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③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又被称为企业债券,是由公司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 债券。按有关规定,公司企业要发行债券必须先参加信用评级, 级别达到一定标准才可发行。 公司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大,其利率水平也高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 券。
①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保证, 因而通常无需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种债券中是最低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金融债 券和企业债券。
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统称国债,因国债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保证,所以,一般不 存在违约风险,故又有“金边债券”之称。
在多数国家,地方政府都可以发行债券,被称为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发行地方 公债的目的主要是为地方建设筹集资金,因此期限一般较长。地方公债由地方 政府财政收入担保,其信用风险仅次于国债,同时也具有税收优惠特征。
(二)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的特征 (1)期限性:通常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即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 还本金与利息所跨越的时间。
金融工具的偿还期限有两种极端情况,
一种是类似于活期存款的零期限,随时可以存取;
另一种是类似于股票和永久性债券的无偿还期限,永远没有到期 日。
(2)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货 币的能力。
通常来说,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流动性就越强,反之, 流动性越弱。偿还期限(反向变动)、发行人的资信程度(正向 变动)、收益率水平(正向变动)等是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强弱 的主要因素。
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第五章

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第五章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的含义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一)市场参与主体政府部门——主要的资金需求者;中央银行;各类金融机构——重要参与者;企业部门——重要参与者;居民部门——主要资金供应者。
(二)金融工具(金融资产)★1、金融工具的特征(1)期限性(金融工具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还本金与利息所跨越的时间)(2)流动性(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偿还期限、发行人的资信程度、收益率水平是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强弱的主要因素。
(3)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可能性的大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4)收益性(金融工具能够为其持有者带来收益的特性)——利息、股息或红利等收入;买卖金融工具所获得的价差收入2、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债券和股票期限的长短:货币市场工具(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当事人所享权利与所担义务:债权凭证(其他金融工具)和所有权凭证(股票);融资形式: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原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1)债券: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①政府债券(国库券和国家公债)②金融债券;③ 公司债券:按抵押担保状况:信用债券和抵押债券。
按内含选择权: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和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公司债券附加可转换条款,赋予债券持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按预先确定的比例将债券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11年真题)可赎回债券是指该债券的发行公司被允许在债券到期日之前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方式赎回部分或全部债券。
按债券利率的确定方式;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指数债券。
(2)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金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孟昊 郭红 刘德光 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课后复习题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外汇,收支交易,广义;2、流量;3、账户分类,复式记账;4、自主性交易;5、外汇缓冲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汇率政策;6、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弹性分析法,乘数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1、C;2、D;3、B;4、ABCD;5、ABCD;6、C;7、AB;8、D;9、ABC;10、ABCD三、判断分析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本国居民为外国人提供劳务(运输、保险、旅游等)或从外国取得投资及其他收入,记入贷方项目;外国人为本国居民提供劳务或从本国取得收入,记入借方项目。
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虽然黄金流动对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但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仍然可以通过价格、汇率、利率、收入等经济变量发挥作用。
4、√5、√四、名词解释略,参考教材。
五、简答题1、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借方余额,说明自主性交易存在贷方余额,就可以说国际收支为盈余。
如果补偿性交易项下出现贷方余额,说明自主性交易存在借方余额,就可认为国际收支出现赤字。
而无论盈余还是赤字,都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包括:(1)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2)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3)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4)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5)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6)其他原因。
3、所谓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的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机制。
这种机制的存在,使得国际收支失衡在不借助外在干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自动恢复,或者至少使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包括:(1)价格机制;(2)利率机制;(3)汇率机制;(4)收入机制。
(详见教材)4、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措施主要有:(1)外汇缓冲政策;(2)财政货币政策;(3)汇率政策;(4)直接管制以及国际经济合作。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后试题及答案

1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是怎样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货币产生的客观性的?参考答案: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3)一般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
4)货币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
当价值形式发展到第四个阶段时,货币就产生了。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什么?参考答案: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的不断发展。
3.什么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贮藏职能?参考答案: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是指,当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所发挥出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贮藏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参考答案: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5.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参考答案: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07802课程名称:金融法理论与实务英文名称: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金融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先修课程: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基于商法融合的教学目标,力争实现经济学理论与金融法律法规实践的结合。
课程开篇对经济与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制度和产权理论进行介绍与分析,接着对金融法规的法律渊源和法理基础进行介绍。
在此基础上,课程将从金融行业分类角度开辟专题,对相关法律法规做框架性总结与分析。
本课程不具体解析法律法规的细则条款,而是将重点放在对金融法律法规的框架特征以及基本思想的阐述。
Based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fusion of Business and Law, This course strives to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economic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course begins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especially theories of institution and the property rights. Then we will introduce the origin and basis of the finan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industry, the course will open up a special topic and make a framework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is course does not specifically explain the detailed rules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but focuses on the frame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ideas of them.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可以作为金融学相关专业的必须课,也可以作为法学及其他专业的选修课。
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课件(第5章)

1
2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 金融工具 特征: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1
2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流动性 含义: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货币的
能力。 影响因素: (1)偿还期限: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呈反向变动关系; (2)发行人的资信程度: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呈正向变动 关系; (3)收益率水平: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呈正向变动关系。
真题演练
流通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实现金融资产的( ) A.安全性 B.流动性 C.盈利性 D.筹资性 【答案】B
真题演练
按照交割方式的不同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 ) A.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B.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C.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 D.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答案】B
2
1 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
1
2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 市场参与主体 ➢ 金融工具 ➢ 交易价格 ➢ 交易的组织方式
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
2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 市场参与主体 (1)政府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弥补财政预算赤字 (2)中央银行------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3)各类金融机构------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中介机构 (4)工商企业------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5)居民个人------资金的供给者
2
1 金融市场的种类
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
➢ 货币市场:期限在1年以内;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 资本市场:期限在1年以上;中长期资金通融的市场。 ➢ 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
第一至五章 第七章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名词解释1.实物货币:(P51)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所谓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铸币:(P51)铸币,即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3.信用货币:(P52)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
4.银行券:(P53)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5.存款货币:(P53)存款货币是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
6.电子货币:(P53)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7.足值货币:(P52)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8.不足值货币:(P52)信用货币是不足什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二.简答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P50)答:货币产生后,有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对货币的起源进行解说。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除了从商品交换的历史演进中探索货币的起源外,一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P54)答:从币材演变的角度看,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交换更加使得、安全和快速。
自考00150_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样本)《金融理论与实务》周升业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一章货币第一节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第二节货币的职能第三节币值第四节人民币第五节国际货币第二章信用和融资方式第一节信用及其职能第二节信用的基本形式第三节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第三章利息和利率第一节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利率的种类第三节利率总水平的决定因素第四节我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决定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第二节商业银行第三节中央银行第四节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五节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五章商业银行业务第一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三节储蓄存款第四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五节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第六章信托与租赁第一节信托的概念、种类及其职能第二节信托业务第三节租赁业务第七章保险第一节保险的概念和职能第二节保险的种类和原则第三节保险合同与保险市场第四节保险业务第五节保险业务管理第八章金融市场运行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功能与构成第二节金融市场的运行的微观基础第三节金融市场运行的实现考察第九章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与风险管理第一节从事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的基本规则第二节股票市场的投融资业务第三节债券市场的投融资业务第四节投资基金市场第五节衍生金融工个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第十章对外金融关系第一节国际收支第二节外汇与汇率第三节利用外资第四节外汇管理第十一章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一节货币的需求第二节货币的供给第三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内涵和度量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三节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第五节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影响第六节通货紧缩的治理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第四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1.1.货币的形态经历的阶段依次是,(A)A.实物货币一金属货币一银行券一信用货币B.金属货币一实物货币一信用货币一银行券C.纸币一金属货币一信用货币一实物货币D.信用货币一金属货币一实物货币一银行券1.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具有货币内在价值的是(C)A.商品货币B.纸币C.金属货币D.信用货币1.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由不足值的,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代替的是(C)A.价值符号B.信用符号C.货币符号D.商品符号1.4.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是(D)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B.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D.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1.5.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A)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C.可以是现实的货币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6.在现代信用货币和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不具有内在价值,其所代表的价值表现为(A)A.货币购买力B.商品价格C.商品数量D.物价水平1.7.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大小时,执行(A)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8.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D)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9.汇率是指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习惯上又被称之为货币的(B)A.内在价值B.对外价值C.通货膨胀D.物价上涨1.10.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汇价的基础是(D)A.汇率B.货币的对外价值C.政局状况D.货币的对内价值1.11.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确定两国货币汇价的基本依据是(A)A.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对比B.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C.两国的外汇管理政策D.两国的税收政策1.12.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因此,它是一种(D)A.金属货币B.实物货币C.代用货币D.信用货币1.13.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价变动的直接因素一般是(D)A.物价水平的波动B.利率水平的波动C.货币政策的调整D.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1.14.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所增加的货币发行,通常被称之为(B)A.信用发行B.财政发行C.经济发行D.国债发行1.15.中国国内一切货币支付、结算和外汇牌价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是(B)A.美元B.人民币C.港币D.欧元1.16.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国际货币应具备(A)A.广泛的可接受性B.广泛的流动性C.公认的安全性D.高度的稳定性2.1.货币资本化的高级形式是(D)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信贷资本D.金融资本13.20.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的年份是(D)A.1985年1月B.1985年4月C.1986年4月D.1996年4月1.1.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BCE)A.电子货币B.金属货币C.商品货币D.代用货币E.信用货币1.2.货币最基本职能包括(AB)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货币贮藏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3.以下属于货币的职能的有(ABCE)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流通手段1.4.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ABCDE)A.财政支出B.银行发放贷款C.银行吸收存款D.工资的支付E.各种劳动报酬的支付1.5.我国流通中使用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金融市场概述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要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含义与构成要素;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了解金融市场的种类。
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的含义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
金融市场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直接金融方式是指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直接从资金的所有者那里融通资金,由此形成的市场称为直接金融市场。
间接融资方式是指资金所有者将其手中的资金存放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机构转贷给资金需求者,由此形成的市场称为间接金融市场。
狭义金融市场仅包括直接金融市场。
广义金融市场不仅包括直接金融市场而且还包括间接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4方面:市场参与主体,金融工具,交易价格,交易的组织方式)(一)市场参与主体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等出于不同的目的都可以成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
1.政府部门是一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公债和国库券为基础设施建设、弥补财政预算赤字等筹集资金。
2.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达到调节货币供给量、引导市场利率的目的。
3.各类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既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中介机构。
以商业银行为例,商业银行是间接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需求者,商业银行通过其负债业务大量吸收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作为资金的供应者,商业银行又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向其他的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4.企业部门:一方面,它是金融市场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既通过市场筹集短期资金维持正常的运营,又通过发行股票或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它也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之一,企业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得保值和增值。
5.居民:金融市场上的主要资金供应者。
(二)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金融市场中货币资金交易的载体。
金融工具也被称为金融资产。
1.金融工具的特征(4个方面):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1)期限性:金融工具通常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即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还本金与利息所跨越的时间。
(2)流动性: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货币的能力。
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越强,成本越低,其流动性就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
偿还期限、发行人的资信程度、收益率水平等是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强弱的主要因素。
偿还期限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呈反向变动关系,而发行人的资信程度和收益率水平则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呈正向变动关系:偿还期越长,流动性越弱,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强,因此,短期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要强于长期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发行者的信誉状况越好,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
(3)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可能性的大小。
购买任何一种金融工具都会有风险。
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不能或不愿履行按期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约定,从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被称为信用风险;二是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交易价格的波动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有性,这种风险被称为市场风险。
(4)收益性:金融工具能够为其持有者带来收益的特性。
金融工具给持有者带来的收益有两种:一是利息、股息或红利等收入,二是买卖金融工具所获得的价差收入。
2.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债券和股票(1)按期限的长度作为分类标准,可将金融工具划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
(2)按当事人所享权利与所担义务作为分类标准,可将金融工具分为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股票)。
(3)按融资形式作为分类标准,金融工具可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
(商业票据、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属于直接融资工具;存款单人寿保险单属于间接融资工具)。
(4)以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作为分类标准,可将金融工具分为原生金融工具(票据、股票、债券)和衍生金融工具(期货、期权、远期、互换)。
Ⅰ债券:(1)含义: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集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2)债券的类型:①按债券的发行主体不同可将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三种类型。
1)政府债券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发行的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为保证,因而通常无需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种债券中是最低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统称为国债,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保证,一般不存在违约风险,故又称为“金边债券”。
国债的利息免交所得税。
1年期以内的短期债券称为国库券,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工具,一般采取贴现发行的方式;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债券称为国家公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
国家公债按其还本付息的方法又可分为分次付息债券和一次性付息债券。
我国发行的中期国债多为一次性付息债券。
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地方公债,期限一般较长,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保证,目的主要是为地方建设筹集资金,其信用风险仅次于国债,同时也具有税收优惠特征。
2)金融债券是由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发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筹集长期资金,信用风险要低于公司债券,利率水平也相应低于公司债券。
3)公司债券又称为企业债券,是由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所发行的债券。
A.企业债券按发行时是否向出资者提供抵押可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
信用债券是完全凭公司信誉,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品而发行的债券。
抵押债券是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抵押品而发生的一种公司债券。
B.按内含选择权的不同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带认股权证的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指公司债券附加可转换条款,赋予债券持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按预先确定的比例将债券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可赎回债券是指该债券的发行公司被允许在债券到期日之前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方式赎回部分或全部债券。
当市场利率降至债券利率之下时,赎回债券或代之以新发行的低利率债券对债券持有人不利,因而通常规定在债券发行后至少5年内不允许赎回。
偿还基金债券要求发行公司按发债总额每年从盈利中提取一定比例存入信托基金,定期偿还本金,即从债券持有人手中购回一定量的债券。
带认股权证的债券是指公司债券可把认股权证作为合同的一部分附带发行。
对于发行人来说,发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可以起到一次发行、二次融资的作用。
②按债券利率的确定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指数债券。
固定利率债券是将利率印在票面上并按其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的债券,该利率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调整。
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水平伴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通常是在某一基准利率之上增加一个固定的溢价。
指数债券是指通过将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挂钩来保证债权人不致因物价上涨而遭受损失的公司债券。
挂钩办法通常为:债券利率=固定利率+通胀率+固定利率*通胀率Ⅱ股票:(1)含义: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金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2)股票的类型①按照持有者所享有的权利不同,股票可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两类。
(国际上通行的区分方法)普通股的股东可以出席股东大会,具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其股息、红利收益与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有关。
普通股的股东还具有优先认购权。
优先股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具有收益分配和剩余资产分配优先权的股票。
优先股股东具有两种优先权:一是优先分配权,即公司分配股息时,优先股股东分配在先;二是优先求偿权,即公司破产清算,分配剩余资产时,优先股的股东清偿在先。
但优先股的股东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依据股票上市地点和投资者的不同,我国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之分。
(具有我国特色的区分方法)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
它是由我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含台湾、香港、澳门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是由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在境内(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供境内外投资者买卖的股票。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B股以美元进行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的B股以港币交易。
H股、N股、S股分别是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的、在香港、纽约和新加坡上市交易的股票。
③按投资主体的性质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还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公众股。
国家股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票。
法人股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形成的股票。
国家股和法人股被统称为国有股,一般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因此又被称为非流通股。
公众股是指社会公众依法以其拥有的财产投入股份公司时形成的可上市流通的股票。
同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就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这被称为股权分置。
Ⅲ债券与股票的区别:首先,股票一般无偿还期,而债券都是有偿还期限的。
其次,股东从公司税后利润中分享的股息和红利,普通股股息与红利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而债券持有者从公司税前利润中得到的是固定利息收入。
第三,当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破产时,债券持有者有优先取得公司财产的权力,其次是优先股股东,最后是普通股股东。
第四,普通股股东具有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而债券持有者通常没有此权利。
第五,股票的风险比债券的风险要高。
第六,在选择权方面,债券持有者的选择权要比股票持有者的选择权多。
(三)交易价格利率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一种交易价格。
(四)交易的组织方式一般来说,金融市场交易主要有两种组织方式:场内交易方式和场外交易方式。
按照一定的交易价格针对某种金融工具展开交易时,如果是在交易所内完成的,即为场内交易方式,也叫交易所交易方式;凡是在交易所之外的交易都称为场外交易,也称为柜台交易方式。
第二节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一、金融市场的种类1.按市场中金融工具期限的长短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国库券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都属于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特点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交易额大。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按市场中交易的标的物划分,金融市场又可分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票据市场是指各种票据发行、交易的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证券市场主要是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流通转让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