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和立项依据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基金立项申请书

国家自然基金立项申请书

一、基本信息项目名称:基于人工智能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申请人:张三申请单位:某大学医学院申请类别:面上项目申请金额:50万元申请日期:2023年11月二、项目立项依据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目前我国在疾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质量不高、算法不成熟、缺乏临床验证等。

2. 研究意义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医疗事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团队开展了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实际应用效果有限。

本项目拟结合我国医疗资源现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开展以下研究:(1)构建高质量疾病诊断与治疗数据集,提高数据质量;(2)研发基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3)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项目目标、内容和关键问题1.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项目内容(1)构建高质量疾病诊断与治疗数据集;(2)研发基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3)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 关键问题(1)如何提高疾病诊断与治疗数据集的质量;(2)如何研发高效、准确的人工智能算法;(3)如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疾病诊断与治疗效果。

四、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1. 研究方案本项目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数据集构建阶段:收集整理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标注,构建高质量数据集;(2)算法研发阶段:针对关键问题,研发基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3)临床实践阶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课题 立项

课题 立项

课题立项课题立项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确定进行一项具体研究任务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对问题的认识、研究目标的确立、研究方案的制定等等。

课题立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关系到研究者的努力成果和研究的创造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入手,讨论课题立项的一些关键问题。

第一,研究背景和目标研究背景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初始动因和依据,而研究目标则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在确定课题前,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研究背景,了解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确定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

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政策背景、社会需求、科学技术进展和学术研究进展等等。

而研究目标的确定则需要根据研究背景和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确定合适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以期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第二,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案设计是整个课题立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案能够有效地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研究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多个方面,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式和最终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

在研究对象选择时,我们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研究对象,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的选择则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特性和实际研究问题的需求,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和分析法。

此外,研究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式,也是研究方案设计的重要部分,这与研究题目的不同有关系。

第三,研究团队的建设研究团队的建设也是课题立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不仅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研究创新能力,还能够为项目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提供战略支持。

因此,在研究团队的建设中,我们需要精挑细选拥有相关学科背景和研究经验的人才,配备先进的研究设备和实验室,建立高效的研究机制和流程,以确保研究项目的高效开展。

第四,研究成果的评估和总结课题立项的最后一步是产出可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这对于研究者本人,对于研究团队和科学、社会都意义非凡。

医学科研立项依据范文

医学科研立项依据范文

医学科研立项依据范文
内容:
尊敬的领导:
我院拟开展“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项目,现将立项依据报告如下,请审批。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疾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开展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疾病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分布,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将为我院及全市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研究内容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等。

主要内容包括疾病患病情况、相关生活方式和风险因素分析等。

三、预期目标
明确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及高危人群,找出关键危险因素。

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四、研究条件
我院具有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场地、设备和研究团队。

预计研究周期为1年,经费预算总计万元。

五、其他
本研究结果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并为申请上级科研课题打下基础。

请领导审批,谢谢!
院长
年月日。

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背景

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背景

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背景一、立项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新兴的产业和项目也层出不穷,企业需要不断开展创新和研发,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我公司作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主要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科技产品。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品创新,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决定开展一个新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

二、可行性研究目的和意义1. 明确项目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利用可行性研究的结果,为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3. 评估项目的盈利潜力和经济效益,为公司增加新的利润来源。

4. 促进公司的科研、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提高公司内部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新型高科技产品研发与生产项目(2)项目内容:该项目主要涉及新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包括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优化、市场推广等方面。

(3)项目总投资:预计总投资额为xxx万元,其中研发投入约为xxx万元,生产投入约为xxx万元,市场推广投入约为xxx万元。

(4)项目周期:预计项目周期为xxx年,其中研发周期约为xxx年,生产周期约为xxx 年,市场推广周期约为xxx年。

2. 市场分析(1)产品需求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分析新型高科技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和销售策略。

(2)竞争对手分析:分析现有的竞争对手及其产品,了解市场竞争状况,制定应对策略。

(3)市场规模分析:评估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分析潜在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4)市场营销策略: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 技术分析(1)产品研发情况分析:评估项目的研发技术水平和可行性,确定项目的研发方向和重点。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一、立项依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进行一项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

1.科技发展的加速:科技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涌现,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2.社会经济的转型:全球范围内,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行业面临着压力和困境,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也随之出现。

我们需要研究和理解这些转型的原因和趋势。

3.社会问题的增多: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疾病和环境污染等。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研究以上提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科技与社会发展:我们将探索科技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潜在风险。

我们将分析目前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科技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2.经济结构与产业转型:我们将对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传统产业面临的困境和新兴产业的机会。

我们将探讨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3.社会问题的解决:我们将研究和分析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我们将探讨如何减少贫富差距、改善老龄化问题以及解决环境污染等挑战。

我们还将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问题。

4.政策研究与决策支持:我们将分析相关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们还将研究如何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以便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

通过以上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应对当前社会面临的挑战。

这将有助于指导政府的决策制定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此外,我们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应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研究背景和立项依据

研究背景和立项依据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主要参考文献)1.1研究意义因为喷射混凝土在力学与工艺方面具有一系列现浇混凝土不能比拟的特点和优点,使得它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的支护衬砌和岩土工程的护壁等。

一方面,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隧道建设逐渐向长大深埋方向发展。

深埋长隧道由于其埋深大,穿越的不同地质单元多,因而除了具有一般浅埋隧道的工程地质问题外,还有一系列特殊的比浅埋隧道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高温地热问题。

通常,当地温超过30℃时,便称为高地温,隧道工程中若发生高地温问题,一方面将恶化作业环境,降低劳动生产率,并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将影响到施工材料的选取和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由于产生的附加温度应力还将引起衬砌开裂,严重影响隧道的稳定性。

另外,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随之升高,加上其他热源的放热作用,使得受到高温热害威胁的矿井日益增多。

在高温矿井下作业,不但劳动生产率会下降,损害工人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威胁井下安全,并易引发灾害和事故。

同样,对于其他地下工程或岩土工程也存在相似的热害问题。

喷混凝土在湿热环境条件下施工工艺参数和物理力学指标与常温状态下不同,因此,高地热及高温水(汽)作用可能导致喷射混凝土回弹量增大,后期强度大幅下降等问题。

而喷射混凝土作为直接与基层(岩石、混凝土)粘接起支护的结构,其性能和效果直接反映的是本身所发挥的支护作用,而间接上还会影响到防水、隔热以及衬砌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问题。

所以,喷射混凝土的热害问题势待研究。

为了剖析高地温对喷射混凝土的影响机理并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从微观机理和宏观性能两方面进行研究。

1.2研究现状及分析由于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内喷射混凝土用于矿山井巷与地下工程的支护衬砌、建筑结构的补强加固等均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和显著的效益,国内外学者对喷射混凝土技术做了一定的相关研究。

计算机 开题 立项依据 模板

计算机 开题 立项依据 模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题报告一、立项依据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和紧迫。

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医疗健康到国家安全,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迫切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起了广泛关注。

1.3 存在问题然而,虽然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另外,在人工智能方面,对于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4 研究意义鉴于上述背景和现状,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加强信息处理能力,拓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

这将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

二、研究内容2.1 研究方向本课题主要围绕计算机系统性能优化、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研究,力图解决目前计算机领域存在的一些核心难题,提升相关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

2.2 研究内容(1)计算机系统性能优化: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2)大数据处理:针对大数据时代的需求,研究相关的数据存储、分析、挖掘等技术,致力于提高大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质量。

(3)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面,力求实现更智能化的系统和产品。

三、研究方法3.1 实验设计本课题将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对计算机系统性能、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研究。

立项审批依据

立项审批依据

立项审批依据
立项审批依据是指对一个项目是否需要立项以及项目的可行性进
行评估和审批的依据。

一般来说,立项审批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背景和目标: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重要性和必要性等。

项目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相一致,能够提供明确的
业务价值。

2. 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对项目所在行业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
况进行分析,评估项目的市场前景和竞争优势。

必要时可以进行市场
调研和预测,以支持项目的可行性。

3. 技术可行性和风险评估:对项目所需要的技术资源和能力进
行评估,包括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等。

同时,也需要对项目的风险
进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以便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4. 组织资源和能力评估:评估组织的资源和能力是否满足项目
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能力等。

如果需要,可以进
行SWOT分析,明确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5. 预算和投资回报率评估:对项目的预算和投资回报率进行评估,包括预计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预期的投资回报。

可以通过财
务分析方法(如NPV、IRR等)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6.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需要提供一份可行
性研究报告和商业计划书,详细说明项目的背景、目标、可行性分析、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预算、营销策略、运营计划等内容,以提供决
策依据。

以上是一般立项审批的依据,具体的立项审批依据可以根据组织
的要求和项目的特点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主要参考文献)1.1研究意义因为喷射混凝土在力学与工艺方面具有一系列现浇混凝土不能比拟的特点和优点,使得它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的支护衬砌和岩土工程的护壁等。

一方面,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隧道建设逐渐向长大深埋方向发展。

深埋长隧道由于其埋深大,穿越的不同地质单元多,因而除了具有一般浅埋隧道的工程地质问题外,还有一系列特殊的比浅埋隧道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高温地热问题。

通常,当地温超过30℃时,便称为高地温,隧道工程中若发生高地温问题,一方面将恶化作业环境,降低劳动生产率,并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将影响到施工材料的选取和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由于产生的附加温度应力还将引起衬砌开裂,严重影响隧道的稳定性。

另外,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随之升高,加上其他热源的放热作用,使得受到高温热害威胁的矿井日益增多。

在高温矿井下作业,不但劳动生产率会下降,损害工人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威胁井下安全,并易引发灾害和事故。

同样,对于其他地下工程或岩土工程也存在相似的热害问题。

喷混凝土在湿热环境条件下施工工艺参数和物理力学指标与常温状态下不同,因此,高地热及高温水(汽)作用可能导致喷射混凝土回弹量增大,后期强度大幅下降等问题。

而喷射混凝土作为直接与基层(岩石、混凝土)粘接起支护的结构,其性能和效果直接反映的是本身所发挥的支护作用,而间接上还会影响到防水、隔热以及衬砌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问题。

所以,喷射混凝土的热害问题势待研究。

为了剖析高地温对喷射混凝土的影响机理并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从微观机理和宏观性能两方面进行研究。

1.2研究现状及分析由于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内喷射混凝土用于矿山井巷与地下工程的支护衬砌、建筑结构的补强加固等均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和显著的效益,国内外学者对喷射混凝土技术做了一定的相关研究。

针对热害问题的研究,矿井热害方面,主要在通过外部措施进行降温防治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对于高温隧道高地温难题,国内外针对性的研究更少,而且也仅是从降温措施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对于直接与基层(岩石、混凝土)粘接的喷射混凝土,还未有文献对其高温情况下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性能做实质性的研究。

(1)喷射混凝土研究与进展喷射混凝土是由喷射水泥砂浆发展起来的。

1914年美国在矿山和土木建筑工程中首先使用了喷射水泥砂浆。

1942年瑞士阿利瓦(Aliva)公司研制成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能喷射含最大粒径25mm骨料的混凝土;1947年德国BSM公司研制成双罐式混凝土喷射机。

1948年至1953年间兴建的奥地利卡普隆水力发电站的米尔隧洞最早使用了喷射混凝土支护。

以后,瑞士、德国、法国、瑞典、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相继在土木建筑工程中采用了喷射混凝土技术。

我国冶金、水电部门于60年代初期,即着手研究混凝土喷射机械及喷射混凝土技术,随后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早期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1~4]。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外加强了喷射混凝土技术的研发工作,技术上取得了许多突破。

这一期间,国际间对喷射混凝土的学术交流也异常活跃[5~9]。

同时,关于喷射混凝土技术标准化建设工作,许多国家都很重视。

美国混凝土学会于19966年首先制定了《喷射混凝土施工规范》(ACI506-66),1977年制定了《喷射混凝土的材料、配比与施工规定》(ACI506-77)。

相继奥地利、德国、芬兰也颁发了相关规范。

自1976年以后,我国冶金、煤炭、铁道、水电、军工等部门相继制定了有关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的标准。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喷射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10,11]: 新型外加剂、外掺料的开发应用,显著改善了喷射混凝土的性能。

国内研制与应用的无碱粉状或液体速凝剂近年来已有较快的发展,美国也研制了新型非碱性速凝剂,这样可以使得喷施混凝土后期强度损失减小,同时还可大大减少回弹。

喷射混凝土中掺入微粒尺寸仅为水泥颗粒1/60的硅粉是其最新成就之一,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回弹,增加强度,降低渗透性和显著增强粘接效应而增加一层喷层厚度。

②喷射纤维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成效显著。

在混合料中掺加纤维,能显著改善喷射混凝土性能,因而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③湿拌法喷射混凝土技术有新的提升和发展。

日本每年平均生产喷射混凝土100万~200万m3,其中湿拌法占65%。

加拿大已形成湿拌、掺硅粉和钢纤维的一整套高性能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法,在多种场合的工程中已得到广泛使用。

我国中铁西南研究院对湿拌、掺硅粉、钢纤维和高效减水剂的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

另外,在应用领域方面也有所扩大。

(2)热害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因高温地热问题而产生一系列有关隧道施工、运营维护、洞内设备防护等问题,而所有的这些有关高地温难题在以往国内的铁路和公路隧道建设中均很少遇到,国内外相关文献也鲜有报导。

通过大量的资料调研、收集,对国内外存在热害问题的隧道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12~18]。

法国贝勒多纳隧道长18.13km,最大埋深2000m,两端掘进,岩层温度达35℃,除正常通风外,还在高温地带设置空调器以保证开挖顺利进行。

瑞士圣哥达隧道地温达到55.4℃,除了采用通风、冷却等施工措施外,比较有特点的技术措施就是做不同配比的喷混凝土,通过采用适当的配合比(如采用掺有硅粉的波特兰水泥),减少了高温引起的强度损失,并能达到较高强度。

观察强度变化曲线,可见对拌合料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时曲线比较平缓,若拌合料不作处理,7天后则曲线出现弯折。

总的说来,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喷混凝土,技术人员非常重视拌合料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如暂时冷却和保持湿度)以及保持低水灰比。

日本安房公路隧道长4350m,隧道周围的地质为古生代二叠纪一中生代侏罗纪的页岩、砂岩、燧石、石灰岩等沉积岩类,并广泛覆盖着新生代第四纪的火山喷出物、冲积扇沉积物、岩堆等,有最高温度为73℃的热水涌出,成为“热水带”,工程技术人员对“热水带”采用了注浆进行热水截留,并研究了注浆材料的耐久性及如何确保作业环境,另采用了大型通风设备和辅助施工法,研究认为,灌注材料中LW(水玻璃水泥系药液)效果最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截水效果,LW和硅溶胶混合灌注。

并且,从耐久性来看,水泥浆系的灌注材料比其他的材料效果好,所以LW的耐久性也能充分发挥截水及改良围岩的作用,此外,水泥中添加了高炉矿渣。

在高温温泉水地带的二次混凝土衬砌施工中,为了提高耐久性,用了普通水泥、高护矿渣水泥 (混合粉碎和分离粉碎)、中热水泥、中热水泥+粉煤灰水泥等5个种类,用温泉水和自来水进行养护,研究结果是,高炉矿渣水泥 (分离粉碎)几乎不受侵蚀,对温泉水的耐久性明显优越。

另外,在防水板和混凝土衬砌之间设置了隔热材料,因此隔断了从岩体传播来的热量,使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降低。

我国在以往的铁路隧道建设中,由于其埋深都较浅,隧道内原始岩温不是很高,未遇到过大的热害,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开展起来。

秦岭隧道位于陕西省长安县与柞水县交界处,最大埋深1645m,最大埋深处原始岩温达到40℃以上,加之掌子面的机械散热和爆破时炸药散热,掌子面出现一定的热害,因此对掌子面施工通风时的温度进行预测,并据此对掌子面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内西部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隧道内也遇到了高温地热水问题, 玉蒙铁路旧寨隧道就遇到了高温地热水问题。

旧寨隧道位于云南省滇南地区蒙自境内,全长4460 m, 最大埋深约150 m。

2007年6月施工时,洞内温度逐渐升高,开始掌子面气温43℃,当时隧道内未发现有地下热水渗流,仅有季节性的地下水流出,最初认为是洞内通风效果不佳。

随着开挖的进行,洞内气温基本维持在40℃左右,拱顶、边墙、隧底多处出水点,地下水均为热水,水温37~47℃。

黑白水三级电站的引水隧道在施工中遭遇高温高压热水的影响。

施工全面进入高温高压热水区及其影响带后,洞内热水温度高达57℃,洞内气温上升至43℃,通过在工作面加大通风设备功率,降低了洞内气温(降至36-38℃),改善了施工环境。

但是随着施工的深入,洞内的热水温度达60℃,通风机在不间断运行的条件下,掌子面气温达43℃,洞内人员无法正常作业,施工缓慢。

最后采取加强排水,加强通风,增加冷水掺入量、局部冷水喷雾等综合办法攻克难关,洞内工作面气温由原来的40℃以上降到了35~38℃,施工得以进行。

隧道贯通后条件进一步改善。

大瑞线高黎贡山隧道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的板块缝合线地带,为青、藏、滇、缅巨形“歹”字型构造西支中段弧形构造带,其西北为腾冲地块,地热资源异常丰富,故高黎贡山隧道是到目前为止可能遇到热害最为严重的,不论是地温的绝对温度,还是隧道通过高温段的长度,在国内外的隧道建设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也需针对隧道热害处理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从调研资料来看,目前工程界已开始重视地热对隧道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还没有针对性强和很有效的技术措施。

从结构和构造设计、施工措施以及应用材料上能够参阅的资料很少,石油部门在堵水上应用了一些耐高温的材料,如丙烯酰胺型耐高温水堵水剂、聚氨酯型耐热堵水材料和适用于高温高盐大孔道地层堵水剂。

工业建筑上应用的隔热材料所要求的高温条件高,因此选择性能优良的隔热材料相对容易,如苯乙烯泡沫、玻璃棉、硬质聚氨酯以及矿渣棉等,但非常关键的是如何保持隔热材料的干燥,如果不能保证隔热材料的干燥,隔热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于完全丧失。

公路工程中应用了较多的耐高温防水板材,但其功能主要是短期耐高温,如何做到持续耐高温,需要做改性研究。

混凝土耐高温问题有较多的研究,但也是存在持续耐高温的性能研究很少。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热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国内外针对矿井的热害问题也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19~30]。

但是主要集中在分析矿井热害的成因,研究选择高温矿井的降温措施,如非制冷降温、人工制冷水降温、制冰降温、压气节流降温技术、空气压缩制冷降温技术、分离式热管降温和采取个体防护等不同措施。

总的来说,无论是热害隧道还是热害矿井,对于喷射混凝土存在的热害问题是相通的。

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通过外部措施或临时措施改善当时的热害问题,而并未进行机理性的探索及对长期高温下材料热害性能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1]程良奎,喷射混凝土的材料组成与主要性能.工业建筑,1986(2):[2]程良奎,喷射混凝土的最新发展与施工工艺.工业建筑,1986(1):[3]程良奎,喷射混凝土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地下工程,1984(8):[4]程良奎,喷射混凝土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地下工程,1984(8):[5]Waller, E.sprayed Concrete in repair and strengthening work, “proceeding of the symposium on sprayed concrete held in London on 15th April 1980”.[6]Long.W B.Construction using sprayed concrete,“proceeding of the symposium on sprayed concrete held in London on 15th April 1980”.[7]HAHN.T.Adhesion of shotcrete to various types of rock surfaces, “proceedings of Four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Rock Mechanics”Vol.1.[8]ACI Committee 506, Specification for materials, proportioning and application of Shotcrete (ACI506-77). Amer.Concr.Inst,1977,No.17.[9]ACI Committee 506,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shotcreting (ACI506-66, Reaffirmed 1972). Amer.Concr.Inst,1972,No.7.[10] 程良奎,杨志银.喷射混凝土与土钉墙.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1] 程良奎,李象范.岩土锚固·土钉·喷射混凝土—原理、设计与应用.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谢强,陈永萍.秦岭隧道区域地温场特征分析和隧道围岩岩温预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37(2):177-179.[13]赵天熙,严梅飞.黑白水三级电站隧道高温高压热水降温技术.现代隧道技术,2001,38(3):48-50.[14]殷立军,李耐霞.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方案设计.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增1):2474-2477[15]陈永萍,谢强,宋丙林.秦岭隧道岩温预测经验公式的建立.隧道建设,2003,23(1):46-49[16]Jules Wilhelm,Ladislaus Rybach. The geothermal potential of Swiss Alpine tunnels. Geothermics,2003,32(4):557-568.[17]Manfred P.Hochstein, Warwick M.prebble. Maj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on top of a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system: problems encountered at Tokaanu, New Zealand. Geothermics,2006,35(4):428-447.[18]GOY L, FABRE D,MENARD G. Modelling of rock temperatures for deep alpine tunnel projects.Rock mechanics and rocking engineering,1996,29(1):1-18. [19]谢中强.非机械降温技术在高温热害矿井治理的应用.煤矿开采,2009,14(4):88-89[20]谭海文.金属矿山深井热害产生原因及其治理措施.黄金,2007,28(2):20-23[21]刘金娥,王培植,姚东.矿井高温高湿环境危害分析及治理措施.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9):27-28[22]王文,桂祥友,王国君.矿井热害的产生与治理.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4):33-35[23]李振顶,彭辉仕.矿井热害的治理方法及效果.煤炭科学技术,2002,30(1):22-24[24]孙树魁,孙宇,邴俊德.热害矿井中喷射混凝土支护对风流温升的影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9,18(1):1-4[25]张习军,姬建虎,陆伟.深热矿井巷道围岩的热分析.煤矿开采,2009,14(2):5-7,13[26]Man chao HE. Application of HEMS cooling technology in deep mine heat hazard control. Mining science and techonology, 2009,19(3):269-275.[27]张树生.矿井热害解决方案的研究.煤炭工程,2007,(12):105-107[28]周静,刘锡明,张国华.黑龙江省煤矿高温热害分析及防治措施.中国矿业,2009,18(5):104-106,109[29]谭海文.金属矿山深井热害产生原因及其治理措施.黄金,2007,28(2):20-23[30]刘金娥,王培植,姚东.矿井高温高湿环境危害分析及治理措施.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9):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