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sd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鲁教版]1

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sd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鲁教版]1
东 北 地 区 地 理 条 件 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社会、经济条件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 低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农业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 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高地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 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作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 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返回
4.矿产资源种类 多,储量大 东北区矿种比 较齐全,已发现有 120个矿种,已探明 总量的有100余种。 其中储量居全国前 三位的达45种。
返回
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作物生长,因此品 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 家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 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 米的优势。
2、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 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 农闲时,发展事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
发展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 各种因素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东北区资源 特点与评价
气候资源 农业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 。Fra bibliotek气候温和
本区大部分 属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易错辨析1】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吗?提示不是。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易错辨析2】东北平原的农业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吗?提示不是。

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4.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4)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易错辨析3】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提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例1】(2019·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2)温带湿润半湿 温带湿润半湿 南北热量差异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 南北热量差异较大 :自南向北跨暖温带 、 中温带 、 _______三个温度带 润的季风气候_________、寒温带 三个温度带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 _______ 递减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_______ (3)植被 :以寒温带 针叶林 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 植被: 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植被 以寒温带________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沼泽 。 ________。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布在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 三江平原 ,适合 布在__________、 机械化作业 辽河平原和__________, 土地资 (2) 源丰富 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 黑龙江省 、 ______________ 内蒙古自治区
2.土地开发 . 大规模的______建设 北大荒” 大规模的 水利 建设 “北大荒”变为 (1)荒地开发 荒地开发— 荒地开发 — 国家农场 的建立 ___________的建立 “北大仓” 北大仓”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农业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

农业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

(1)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
(2)粮食的商品率高 粮食生产的数量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 是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之间对比关系 (3)增产的潜力大
思考:1、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
自然条件: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 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 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粮 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 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
A. 粮食生产基本满足国内需要
B. 保护湿地资源
C. 水土流失严重,已不能开发
D. 保护水资源
7、 东北地区要发展的两种人工速生丰产林 是( D ) A.红松、杨树 B.红松、紫椴 C.落叶松、红松 D.落叶松、杨树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比较完整、以耕作业为主 1、农业结构:
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松嫩 平原、三江平原)、林业基地和最 大的甜菜基地(松嫩平原)
内蒙古东部草原的畜牧业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商品粮基地是指以销售粮食为目的而进 行农业生产的地域. 一个地区能否成为商品粮基地,取决于
B. 中部冬小麦、玉米、甜菜
C. 中部有冬小麦、玉米、棉花
D. 北部有春小麦、大豆、甜菜 5 、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A ) a.林业基地 c.商品粮糖基地 A. a b c d B. a c d b.能源基地 d.重工业基地 C. c d D. a b c
6 、 本区的某区域有“北大荒”之称,通过发展 粮食生产,成为 “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 垦,原因是( ) B
3 、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C)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3、土地开发——开垦荒地
P91 开发形式
⑴进行水利建设 ⑵建立国营农场
扩大了商品粮和油料、糖料基地
北大荒
北大仓
问题:
破坏了湿地和生态系统
措施: ⑴不再开垦荒地; 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渐还林、还草、还湿地。
( ⑵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P92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农业结构比较齐全、以耕作业为主
A 东部 黑龙江省
林B 省
C
东北地区
2.
•2.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地形、水文)P89来自黑1.东

北 地
8.

A

B

松 花江


乌 苏 里
然 环
7. C
3.
2.江 境
兴凯湖

辽河
6.

4.

图们江
5.

鸭绿江

地貌格局:半环状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回顾东北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
黑龙江、松花江等
黑钙土
分布:松嫩平原中西部
三江平原
冻土 P89
1.类型
季节性冻土 永久性(多年)冻土
2.冻土的危害
⑴增加气候寒冷程度 ⑵影响地表水下渗 ⑶影响工程建设
补充
2、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
• 工业基础 供大量生产资料(机械化)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甜菜、林业基地
林业:
有三大林区之一的东北林区(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东北、南方低山丘陵、华北地区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东北、南方低山丘陵、华北地区

立体农业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
一、开发背景 1、优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2、问题:旱涝频发,春旱夏涝严重;盐碱 化严重;多风沙灾害;长受寒潮侵袭。
思考:华北盐碱地形成原因
1、成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地下 水上升;春季蒸发旺盛水盐运动强烈。 • 2、形成过程:水盐运动: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 影响的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 旱季: 由于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随水 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 地表积累。 雨季: 土壤被雨水淋洗,表层脱盐。
三、存在问题
• 1、黑土水土流失。 思考:黑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防治? 成因: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土质疏松, 过度开垦、植被破坏。 危害:土地肥力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河湖淤积,引发生态破坏。 防治:加强坡面沟壑治理,植树造林;培 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黑土水土流失
2、湿地破坏
(1)概念: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 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 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 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 泊、水库、稻田等”。《国际湿地公约》 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3、森林资源锐减
• (1)成因: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 乱伐;森林火灾。 • (2)危害:生态恶化(风沙、旱涝、水 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 • (3)应对: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人工 林;合理采伐、采育结合等。
四、发展方向
• 1、农业:(1)强化种植业,巩固商品粮 生产地位。(2)发展养殖业,搞好农产品 的深加工。 • 2、林业:(1)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2) 林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发展林区副业。
3、社会特征
• • • • 1、地广人稀,地租低。 2、工业基础雄厚。 3、交通便利。 4、政府政策支持。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也不大【答案】B【解析】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东部,A项错误。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降水呈减少趋势,南北差异大,故C、D项错误。

东北地区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东有长白山地和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等具有山环水绕的特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黑土分布广,具有沃野千里的特征。

故B项正确。

【考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认知能力。

2.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经大面积开发,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但近年出现诸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等环境恶化现象,于是国家决定不再垦荒,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三江平原分布的沼泽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赤道分异规律B.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D【解析】三江平原地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该区域沼泽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冷湿、地形低洼,地表长期积水有关,这与局部特殊的地形有关。

冷湿的气候、冻土的分布为地表水长期存留提供了一定条件。

【考点】三江平原沼泽的地域分布规律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2】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河流,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A.嫩江B.松花江C.鸭绿江D.图们江【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东北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嫩江是松花江的支流,鸭绿江、图们江均不流经三江平原地区。

故A、C、D三项错误,B为正确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题】农业与区域可连续进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进展商品农业的条件。

2、认识东北自然环境特点,专门是土地资源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表分析,把握东北农业分布的差不多格局。

2、分析东北农业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整治采取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连续进展观念:认识到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生态环境的爱护,改变传统的“我国幅员宽敞,资源丰富,能够随意开发利用”的错误观念,建立起可连续农业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农业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具使用】多媒体与学案【教学方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讲述法【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把握知识,培养能力,进展个性。

[教学过程][导入]由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导入,让学生认识到东北的农业发达,同时启发一个问题:歌曲中的东北和东北地区两个概念是否一致?由此导入本节课!一、区域概况1、范畴: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

2、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确实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点。

3、气候:东北区位于我国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区。

冬季冰冷,夏温较高,热量与水配合和谐,热量条件能够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5、经济特点: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农、林、牧、渔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有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中农业机械制造是进展较快的部门,它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土地资源优势1.耕地面积扩大(2)分布:东北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

2.土壤肥沃东北区大部分平原地区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另两个黑土区是亚欧大陆北部保、匈、罗、乌、俄境内的黑土带和北美洲美国中部黑土带),其分布3、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三、森林资源优势东北宽敞的山区分布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森林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四、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林基地的建设)1、条件和成就2、需注意的问题东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爱护,那种认为“土地资源丰富,能够随意开发利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土地资源的开发还要注意湿地的开发与爱护,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能力专门高的生态系统,在调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依旧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又可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与物质资源。

湿地资源遭破坏,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加剧、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等问题,阻碍社会经济可连续进展。

因此,今后的农业进展专门是粮食生产不能靠垦殖湿地扩大耕地规模来实现,应该对现有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建设和有效爱护,实施有利于爱护湿地,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的农业综合开发。

四、土地资源开发与爱护(一)黑土的利用1、利用中显现的问题2、黑土的合理开发利用东北黑土利用存在的问题要紧是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因此,黑土的合理利用要紧在于水土保持和培肥土壤两方面,实验证明秸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的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

(二)沼泽的爱护1、分布状况: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低平原,沼泽广布。

2、沼泽形成的要紧缘故有:(1)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雨水较多,集中在夏季;(3)气候寒凉,蒸发量小;(4)冻土发育,土壤中水分不易排干,因而那个地点成为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3、东北区沼泽的作用:东北区沼泽的环境效益与沼泽遭受破坏产生的负面阻碍4、东北区沼泽的爱护三江平原开垦前,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沼泽荒原景观。

目前,三江平原已拥有4600多万亩耕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阻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差不多显现环境恶化的现象,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水土流失加重,有些耕地还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珍稀动物减少。

因此,现在的北大荒决定不再开垦荒地,还要因地制宜,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三、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生产特点(1)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区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高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强,商品率高,商品粮多。

(2)机械化水平较高3、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东北区的农业进行了大量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差不多建设,新建了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农场耕地面积和技术装备均居全国各地农场的首位。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所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而且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国营农场密集、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粮食商品率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4、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综合开发东北区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确实是要在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大力进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

总结:搞好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建设,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动身,坚持开发和利用、治理和爱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这就要求不能通过大幅度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来进展粮食生产,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全然途径。

五、林业开发的现状与问题1、东北林区在我国林业中的地位(1)全国最大的林区:林地5000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4上;人均林地超过0.5公顷,是全国人均林地的8倍,森林覆盖率36%,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木材蓄积量22.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

(2)全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40%。

2、东北林区生产概况东北林区的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发达,其中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除上述天然林区外,东北地区还有大面积的人工防护林,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那个地点是风沙洪涝区,林木稀少,风沙危害较重,营造的防护林带差不多成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

4、东北林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1)采育失调,资源破坏(2)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3)采伐以皆采为主,森林资源白费严峻5、森林的合理利用与爱护(1)首要任务:培养和复原森林资源(2)工作重心:要从目前的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材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

(3)生产方针:爱护、复原、进展并重东北区尽管森林资源优势显著,但由于多年的过量采伐,导致可采林木资源锐减并濒临枯竭,森林生态受到严峻破坏,因此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爱护。

6、措施:(1)坚持合理采伐(2)积极营造人工林(3)促进宝贵树种的更新(4)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5)加强自然爱护区建设7、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1)东北林区进行森林资源综合开发的缘故①一些林场可采资源差不多枯竭或濒临枯竭;②一些林区木材不能就地加工,经济效益专门低,产品结构单一;③原木大量外运,造成运输紧张。

(2)综合开发具体措施①挖掘森林工业进展潜力,进展多层次林产品深加工②进展动植物采集、养殖、栽培技术③进展果园业和柞蚕生产(3)安图县模式: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科技创高效总结:森林的合理利用与爱护的具体措施是针对林业生产中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如“坚持合理采伐”是针对“采育失调”提出来的;“积极营造人工林”和“加强自然爱护区建设”则是为了解决森林开发中的“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

开拓视野新东北现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就应该按照WTO规则行事了。

假如在加入WTO前,甚至这之后我们还没有作好思想预备和物质预备,那么这必定给我们的生产和经济带来庞大的冲击。

新东北现象确实是一个典型的写照。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长期以来,东北的大豆、小麦、玉米,甚至甜菜、亚麻等农产品,行销全国,可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然而加入世贸组织后,东北的农产品却一下子不吃香了。

曾给东北农民带来丰厚收入的“金豆子”,近年来,价格一直下滑,由1996年的2.2元/千克下降到2001年的1.6元/千克,而且还在逐步丢失国内的许多市场。

我国农民种的商品粮与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粮还差多远?这要切实转变观念:一是要为了“销”而种,而不是为了“种”而种,为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迫在眉睫。

二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比简单增加农产品的数量更易提高生产效率。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范畴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B.包括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C.包括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山西北部D.指大兴安岭以东地区2、下列地区与农作物搭配,正确的是()A.辽宁南部——冬小麦、棉花、苹果B.松嫩平原——冬小麦、大豆、甜菜C.大兴安岭北部——春小麦、棉花、马铃薯D.呼伦贝尔高原——春小麦、亚麻、苹果3、东北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缘故要紧是()A.湿地面积大B.人均耕地多C.土地集中连片D.热量充足4、东北实现粮食增产的全然途径应是()A.开垦宜农荒地B.提高粮食单产C.实现农业机械化D.多建商品粮基地5、下列关于东北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高峻,坡度陡峭B.平原破裂,地块小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山环水绕,地貌格局呈半环状6、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松辽平原D.华北平原7、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二、综合题11、读图4-2-2,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用图例“”画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的位置,并填注名称。

(2)用虚线画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范畴。

(3)东北耕作农业区要紧分布在______平原、______平原和辽河平原;林业和特产要紧分布在_____岭、________岭和________山地;畜牧业要紧分布在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平原西部。

(4)东北农业和林业走可连续道路的措施,应该是: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表4-2-3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表4-2-3图4-2-2 粮食生产基地 A B C D≥10°C 积温2500—2800 2000—2500 4200—4500 4500—8000 年降水量(mm)500—600 <400 700—850 1000—1900 粮食商品率(%)35.2 27.2 19.6 29.0 (1)A、B、C、D是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区,请用直线将其与所在区域连接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