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及防范措施

工作心得: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及防范措施
工作心得: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及防范措施

工作心得: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及防范措施

随着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开展和信用卡的普及,信用卡消费、透支取现等方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就在人们习惯这种便利的消费方式时,涉及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案件却持续上升,信用卡诈骗已经成为金融犯罪的高发类型,严重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并可能进一步引发金融信用风险。

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从犯罪主体看,被告人多为无固定职业者或小企业主,还款能力不稳定。某些低收入群体利用信用卡透支的便利性,不加节制地盲目消费甚至挥霍,最后无力偿还导致犯罪;一些融资困难的小企业主采取不法手段骗领信用卡以解资金燃眉之急,在资金链断裂后,纷纷陷入无力还款的境地。在主观方面,这些持卡人的法律意识薄弱,部分持卡人甚至不知道恶意透支系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从作案手段看,多行多卡型信用卡诈骗现象突出。部分犯罪嫌疑人利用各银行扩大发卡规模,对申请人身份审查不严的漏洞,在不同银行办理多张信用卡,恶意透支后利用授信额度,套取银行资金拆东墙补西墙,危害金融安全。

三是从犯罪结果看,近年来信用卡诈骗涉案金额呈增长的趋势,且信用卡诈骗手段翻新,隐蔽性加强。如部分行为人开始通过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新方法实施钱款转账。

四是一审判决后上诉率高,特别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一旦欠款金额超过十万元,如果没有自首、立功等减轻情节,即使案发后全额还款,被告人面临的刑罚也至少在五年以上,被告人本来就缺乏恶意透支即构成犯罪的认识,判决后认为全额还款仍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过重,普遍提出上诉。

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发卡行内部管理不规范。目前,各大银行都在不断拓展信用卡业务,为争取更多客户,一些银行忽视信用风险防范,对信用卡申领人的身份证明、资信

状况等审查流于形式,或不当简化申领手续,导致大量无业及无稳定收入人员申领了信用卡。

二是被害人疏于防范致使信用卡被他人冒用。很多人因为银行办卡赠送礼品而办理了信用卡,却并不了解信用卡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存在遗失后不及时挂失、密码保管不善或者根本不设置密码、随意丢弃存取款凭证、信用卡与身份证一起存放等行为,上述行为给犯罪人窃取信用信息或冒用信用卡提供了便利。

三是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个人信用意识匮乏。建立健全的社会及个人信用体制,不仅可以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效约束,也能为银行对信用卡的审核提供依据。

针对上述情况,有以下防范和应对信用卡诈骗行为的措施:

一是规范银行信用卡业务。银行应规范信用卡申请的审批程序,注重申请人信用额度的核定,并加强信用卡使用中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持卡人有恶意透支的重大风险应加强管理和防范,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逐步建立银行间信息共

享和恶意透支通报机制,交换恶意透支者名单,防堵恶意透支者轮换办卡、轮流透支的渠道。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持卡人风险意识,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成为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被害人。同时,让公众了解罪与非罪的界限,一旦办理信用卡就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因法律知识缺乏而陷足信用卡诈骗。

三是加强个人信用意识,并逐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覆盖银行、工商、税务、司法等多部门的个人信用状况共享和通报机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