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

合集下载

8.大自然的语言

8.大自然的语言

8*大自然的语言基础过关一、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 )大雁.( )漂砾.( )庐.山( )鉴.别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睛( ) 编( ) 秒( ),晴( ) 遍( ) 妙( )三、给句子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____”。

1.这棵大榕树张开了巨大的树冠(guān guàn),下面的乒乓球桌上正在举行冠(guān guàn)亚军争夺赛。

2.小草从石缝里钻(zuān zuàn)出脑袋,草叶上的露珠如钻(zuān zuàn)石般晶莹剔透。

四、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 )2.形容十分美妙,无法用文字、语言来表达。

( )3.疏忽,不细心,不注意。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暴雨中放风筝,富兰克林捉到雷电。

(仿写句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1.白云飘得高A.有雨2.蚂蚁搬家B.秋天到3.蝌蚪游泳C.春天到4.大雁南飞D.天晴5.大树年轮E.有过寒冷的冰川6.发现“漂砾”F.一年只长一圈探究应用七、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1)第一个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大雁编队飞行比作________。

(2)为什么说“秋天就在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砍倒的大树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大鱼鱼鳞的圆圈告诉我们____________,喜马拉雅山岩石中的“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庐山的一块“漂砾”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分层练习◆基础题一、基础知识运用与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biān)农谚(yán)B.簌簌(shù)萌发(méng)芳菲(fěi)销声匿迹(nì)C.衰草(shuāi)草长莺飞(yīng)窥见(kuī)纬度(wěi)D.风雪载途(zhài)侵害(qīn)逆温(yì)数据(shù)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草木萌发周而复始销声匿迹风雪载途B.天空晴朗大地苏醒冰雪溶化草长莺飞C.采积种子花香鸟语次第开放物候观测D.不毛之地川流不息丢三落四衰草连天3.选词填空:(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养育往来。

A.发荣B.荣枯C.枯落(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得多。

A.灵活B.灵敏C.机灵D.生动4.对下面的病句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

修改意见:5.“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A.说明拟人比喻B.叙述拟人比喻C.描写对偶拟人D.抒情比喻拟人6.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显得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i jj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归来的场景了。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B.雪后天晴,阳光明媚,风雪载途,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肖敏萌发了当建筑师的远大理想。

D.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养,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B.切实提高贵阳市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夏天的六盘水,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的好季节。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

B.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

C.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D.导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物候现象的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二、课内精读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当的一项是()A.课文第九段是按照总分的结构说的,分说的时候又是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B.课文第九段的中心句是本段第一句。

C.课文第九段中“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中“这个因素”是指“高下的差异”。

D.课文第九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

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8.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检测卷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zhú) 翩.然(piān)孕.育(yùn) 重峦叠嶂.(zhàng)B.萌.发(méng) 农谚.(yàn)延.迟(yán) 销声匿.迹(nuò)C.簌.簌(sù) 丘陵.(líng)物候.(hòu) 风雪载.途(zǎi)D.经.度(jìng) 差.别(chā)海棠.(táng) 草长莺.飞(yī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次第 起源 榆叶梅 北燕南飞B.纬度 侯鸟 桃花开 周而复始C.刺槐 连翘 逆温层 冰雪融化D.采集 悬殊 生态学 哀草连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____________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①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我的家乡就在贵州那美丽的小村庄,春天来临的时候,无需长途跋涉,打开楼顶的窗,呈现在眼前的就是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cìdì开放。

而深秋来了,一切都慢慢凋零,万事万物似乎都xiāo shēng nìjì_ 了,我幽雅地吹奏着一支曲子,凝望着远处的夕阳。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沿岸无数中华儿女。

B.上课铃响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次第走进教室。

C.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

D.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是。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A.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存在的合作领域。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 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印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课内阅读阅读“立春过后”至“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问题。

4.(考点:说明对象)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5.(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选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答:6.(考点:词语运用)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答:三、拓展阅读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唐淼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

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点拨:本题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理解并概括什么是“物候”。

回答本题时,注意一定要使用全面、准确又简洁的语言。

参考答案: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二、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点拨:本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们体会本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回答本题,一定在熟读课文、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第1小题是要求学生明白1-3段的说明思路,因此要着重注意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以及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联系。

第2小题是要求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因此要了解说明顺序主要的分类: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此外,还要了解各种说明顺序的特点以及辨别技巧。

参考答案:1.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2.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楚。

三、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点拨:本题设置是引导同学们掌握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

山西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山西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小贴士:垩白是指稻米胚乳中组织疏松而形成的白色不透 明的部分。垩白粒率是指米粒中垩白面积大于等于二分之 一米粒投影面积的垩白粒的比例,为稻米重要品质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示例:“小站稻”的良种选拔首先要测量水稻的株 高,过高过矮都不好,要适中;第二,要测量株高合适的 水稻的稻穗长,穗长决定了稻粒的多少;接着,要测很多 组的千粒水稻的重量,选取饱满的稻种;最后,要测垩白 粒率,这是检测大米质量的关键的一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黄河流域是早期中 国的主要农业区之一,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 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历,根据黄河流域的动物、 植物以及其他自然现象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征候编写而成。 以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节气),一年共有七十二候。 每候以一个物候现象对应,称“候应”。七十二候的候应包 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 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两类,如 “鸿雁来” “寒蝉鸣”“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 等。
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 “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 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 性。
1 2 3 4 5 6 7 8 9 101
课内阅读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
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①填说明顺序,②③概括语 段内容) 一、②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① 逻辑顺序
二、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三、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高下差异 ③ 古今差异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méng fā(2)cìdì(3)yùn yù(4)nóng yàn(5)xuán shū(6)zhōu ér fùsh ǐ(7)huāxiāng niǎo yǔ(8)cǎo zhǎng yīng fēi 情境化: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ìji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 归来的场景了。

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2):依次,按照顺序。

(3):动作轻快的样子。

(4):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5):形容差别大。

(6):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7):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8):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9):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比喻事物的循环。

(10):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11):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春天来了,小树林里鸟语花香;冬天来了,一切又静穆无声了,对比悬殊。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市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活动,有力弘扬了“孝亲敬老”的社会风尚。

C.杜鹃花盛开的这个小山村,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D,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上翩翩起舞。

4.下列片段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

B.“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演示了太空“冰雪”“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并C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大自然的语言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漂.(piāo、piào)砾.(lì、lè)、皇冠.(ɡuàn、ɡuān)
鉴.(jiàn、qiān)别钻.(zuàn、zuān)研2、组词。

雁()庐()筝()鉴()燕()户()挣()签()3、根据意思写成语。

(1)、美妙到了极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2)、星斗变换了位置,形容时间和季节发生了变化。

()
(3)、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
4、连线
哥白尼浮力定律竺可桢地动仪阿基米德避雷针张衡物候学富兰克林日心说李四光地质学5、修改病句。

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的一双手几乎冰僵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