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降水类型
雨、雪、雾、露等降水形 式与大气温度和湿度密切 相关。
8
季节变化
气温变化
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变化 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显著 特征。
2024/2/2
植物生长
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 结果等季节性变化反映了 季节的更替。
动物迁徙
许多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 化进行迁徙,以适应不同 的气候和环境。
9
动植物行为
阐述了人类如何解读 这些信息,以及这些 信息对人类生活的影 响。
28
展望未来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将更深入 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和规律。
2024/2/2
自然环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等。
人类需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措施, 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 展。
29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 自然的语言,增强环保意识,培养 热爱自然的情感。
4
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依存关系
人类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恩 赐,如空气、水、食物等。
相互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大自然产生影响,同时大 自然也通过各种方式反作用于人类。
2024/2/2
5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及重要性
概念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大自然通过各种现象、符号和规律向人们传递的信息。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以揭
示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14
比较法
2024/2/2
横向比较
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自然现象进行比较,以发现其共性和 差异。
纵向比较
对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内的不同自然现象进行比较,以揭示其 相互联系和影响。
综合比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 呢?它也有语言吗?原来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 来等现象。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 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背景了解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 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 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 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 候学的特性与本质。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拟人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言浅显确切、简 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物候又分为什么呢?
物候是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季节性 现象和在一年中特定时间出现的某些气象、 水文现象的特征。包括三方面: (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 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 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 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3)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 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刘占祥《经典阅读的三重
境界》:“重读竺可桢学长的《大自然的语
言》,我们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先贤文化功
底的厚重和语言艺术的高妙。”
重点知识了解
你了解物候学吗?
物候学,它是对周期性生物现象的科学研究, 如与气候状况相关的植物开花、动物迁移。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 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 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 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此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的工具,一看到这一题目会有“大自然怎么会 有语言”这样的疑惑。但读了文章会恍然大悟, 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 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 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 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 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运用了拟 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6张PPT)

理解课题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 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 荣枯、候鸟来去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 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 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识记新词
翘起(qiāo) 差异( cā ) 差遣(chāi ) 差劲( chà ) 参差( cī ) 翩然(piān) 农谚( yàn ) 萌发( ménɡ) 孕育( yùn) 次第( dì ) 销声匿迹( nì ) 草长莺飞(yīnɡ)
了解作者
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
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
、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高
,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
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项
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是我国
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盛开时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 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 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 春天提前九天。
整体感知
1.合作朗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课文,然后根 据要求,快速的筛选信息。
①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 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 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 收。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 花期与1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 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 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熟记 “翩”“谚”“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 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 飞”等成语的意思;识记有关竺可桢的文学常识。(重点) 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难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的说明方法。(重、难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 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素养)
rù
土润溽暑④
(续表)
三候 王瓜生 麦秋至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 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作比较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 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 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 要作用。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 作比较,突出了通 过生物观测物候的 特点——灵活多 变,复杂多样。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这 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
些
言”。
农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谚
你 听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过 吗
冬天麦盖三层被,
?
来年枕着馒头睡
5大自然的语言 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可
桢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
(yú)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
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候
细读课文 筛选和概括:课文说明了哪些内容?
第1 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 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 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 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 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 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 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字音字形
piān yùn sù
nì shuāi
zài yàn huái qiáo
词语释义
萌发 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次第 挨个;依次。
翩然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
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或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 子。
词语释义
销声匿迹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 不公开出现。
好处:这样准确说明了四个因素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作用,使 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说明顺序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这样的顺序安排 有什么妙处?
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从整体上看,本文的思路是:
描述物候现象
明确物候及物候 学的概念
些
言”。
农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谚
你 听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过 吗
冬天麦盖三层被,
?
来年枕着馒头睡
5大自然的语言 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可
桢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
(yú)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
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候
细读课文 筛选和概括:课文说明了哪些内容?
第1 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 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 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 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 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 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 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字音字形
piān yùn sù
nì shuāi
zài yàn huái qiáo
词语释义
萌发 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次第 挨个;依次。
翩然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
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或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 子。
词语释义
销声匿迹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 不公开出现。
好处:这样准确说明了四个因素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作用,使 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说明顺序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这样的顺序安排 有什么妙处?
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从整体上看,本文的思路是:
描述物候现象
明确物候及物候 学的概念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共35张ppt)

筛选信息之法:关注说明目的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浅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深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浅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深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语言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解读大自然语言,了解生物多样 性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为生物多样性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利用大自然语言指导生态系统恢复和 重建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
应对气候变化
大自然语言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 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
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是模仿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创 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实用性的建筑作品,如模仿蜂巢结构 的建筑可以具有良好的隔热和承重性能。
仿生材料
通过模仿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研发出具有优异性能 的新型材料,如模仿贝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高强度 和轻量化的特点。
05 大自然的气味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种类
01
生物语言
动植物通过声音、行为、化学信号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和交流,如鸟鸣、虫鸣、动物求偶行为等。
03
02
非生物语言
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现象,以及地震、火山喷 发等自然灾害,都是大自然通过非生物语言传递信息的 方式。
人为语言
人类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和传播自 然界的信息,成为大自然语言的一种扩展形式。
种子传播
吸引传粉昆虫
植物释放芳香气味吸引蜜蜂、蝴蝶等传粉昆 虫,促进繁殖。
某些植物的果实散发出诱人气味,吸引动物 食用并帮助传播种子。
02
01
植物间相互作用
植物通过地下根系释放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实现植物间的相互合作或竞争。
04
03
气味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A
维持生态平衡
气味语言在食物链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捕食 者和猎物之间保持平衡。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5张PPT)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 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
公阿婆,割麦插禾。” 举例子
通过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
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作比较
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 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 动植物的影响。
整体感知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 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 对于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 业生产上。
物候观测系统
整体感知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度 差异
经度 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请运用课文介绍物候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板书设计
科普知识我知道
整体感知
1、什么是物候?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
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大自然的语言
整体感知
2、什么是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 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 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 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析语言
(一)析准确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 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原题目 《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现题目 《大自然的语言》
你更喜欢哪个题目?
品析语言
(二)品生动 生动是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请
同学们从前两段文字中找出一处细细 咀嚼,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
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萌发 次第开放 翩然归来 孕育果实 衰草连天 北燕南飞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这些词语传递出什么信息?
1.了解物候知识,理清说明顺序。 2.品析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联系诗词农谚,体悟自然奥妙。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
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 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 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 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 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 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 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花香鸟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现象 逻 辑 顺 序
本质
合作探究 品析语言
文章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的 准确性?
跳读课文,勾画相关信息, 并作批注。有了自己的发现后, 先在小组交流。
作者介绍
竺可桢,我国卓越的科学家, 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 物候学的创始人。他治学严谨,观 察细微,每天记录阴晴气温风力及 相应的物候现象,自然日记就有40 余本,令人叹为观止。在他生命的 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 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并端 正写上“局报”两字。
(方法指导:赏析语言的角度很多, 可以从运用词语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 的角度。)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
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 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 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
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
试写一个描写我们校园的片段。
要求: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语言力 求准确、生动。
拓展延伸
体悟自然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拓展延伸
体悟自然
鸟啼 陆游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闵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人言农家苦,望晴复望雨; 乐处谁得知?生不识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