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自
然 (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做出解释
的 语
(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推究原因
言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明意义
现 象 逻 辑 顺 序本 质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 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 主
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
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的
• 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 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 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 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 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 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 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 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 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 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 阅读李白《塞下曲》,说说其中的物候知识。
•
塞下曲
•
李白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这首诗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但是 又有着第三个因素海拔的差异,两者相结合,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 气候的差异之大。
• 阅读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说其中的物候知识。 • 大林寺桃花 • 白居易 •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 • 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 •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八年级下册语文5课《大自然的语言》预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5课《大自然的语言》预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5课《大自然的语言》预习知识点
预习须知
一、文题解读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内容也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其实,“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
二、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另著有《竺可桢全集》。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次第:依次。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sù簌: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
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yīng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连翘qiáo: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5《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
学,第二部分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四部分说明研究 物候学的意义。文章条理清晰,介绍的知识通俗易懂,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归纳总结
2.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如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写得生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
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
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有科
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常见说明顺序 :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序。
常见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摹状貌、引用等。
课文细读品味
2.第⑤段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删除。“左右”一词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 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删除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了,与事 实不符。“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课文细读品味
3.第⑦—⑩段中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 不能调换顺序。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 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差异影响最大,经度差 异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影响最小。这体 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 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 安排条理清晰,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必考字词梳理
读 读
1. 萌( méng )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写 写
2. 次第:依次。 字音易错,注意声母。 3. 翩( piān )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 花期与1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 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 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熟记 “翩”“谚”“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 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 飞”等成语的意思;识记有关竺可桢的文学常识。(重点) 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难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的说明方法。(重、难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 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素养)
rù
土润溽暑④
(续表)
三候 王瓜生 麦秋至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 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作比较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 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 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 要作用。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 作比较,突出了通 过生物观测物候的 特点——灵活多 变,复杂多样。
5《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和物候学。
整体把握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丰富的物候现象。 标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知识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生动形象,更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题解说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草木枯荣,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第二单元科学事理
5 大自然的语言
体裁:事理说明文
作者:竺可桢
思考: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它的另一种说法叫什么?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认真读课文,完成任务: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3)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6—10)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11—12) 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文章结构
跳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下列信息: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作比较。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特征是使用活生生的生物进行观测,并且这种观测要更复杂、更灵敏。
朗读句子,说一说: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句子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句子1.大自然是神奇而壮丽的。
2.碧绿的树叶在风中摇曳。
3.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4.阳光洒在大地上,温暖而舒适。
5.瀑布如银河倾泻而下。
6.彩虹横跨天空,美丽动人。
7.花儿绽放,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8.河水潺潺流过,清澈见底。
9.山峦连绵,景色壮丽。
10.草地上有小动物在嬉戏玩耍。
11.星空璀璨,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12.大海波涛汹涌,震撼人心。
13.晨雾弥漫,宛如仙境。
14.松树的树影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15.落日映照在湖面上,美轮美奂。
16.荷花盛开,如梦如幻。
17.雪山耸立,雪白一片。
18.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19.风吹过麦田,起伏如海。
20.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
21.沙漠中的风沙吹得漫天黄沙。
22.老树枝繁叶茂,树荫婆娑。
23.干枯的河床此时水草丰茂。
24.落叶飘飘,如雨如烟。
25.海浪拍打着礁石,哗啦啦的声音。
26.山间溪流清澈见底,鱼儿游来游去。
27.大风吹动树枝,发出呼呼的声音。
28.狼嚎声在山谷中回荡,令人不寒而栗。
29.冰川裹挟着庞大的力量徐徐前行。
30.雹子砸向大地,砰砰作响。
31.浓密的雾气弥漫在山谷间,朦胧而美丽。
32.萤火虫在夜晚闪烁,犹如星星萤灯。
33.枫叶红似火,秋风吟唱。
34.花瓣随着微风飘落,如诗如画。
35.小溪潺潺流淌,水波粼粼。
36.浪花拍打着沙滩,悠扬动听。
37.草原上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38.秋高气爽,天空湛蓝无云。
39.薄雾缭绕,晨曦中宛如仙境。
40.雨水打在叶子上,嘀嗒声不绝。
41.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电闪雷鸣。
42.天边的晚霞映照着山川河流,美不胜收。
43.冬日的阳光洒在白雪上,银光闪烁。
44.雨露滋润着大地,生机盎然。
45.春风轻拂,万物复苏。
46.秋天的果实累累,五彩斑斓。
47.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璀璨夺目。
48.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珍爱和保护它。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种,都体验在大自然事物的方方面面,体验在每一个大自然组成的万事万物中,白云、蚂蚁、蝌蚪、大树等都是大自然表达出的语言。
1、白云,这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是个晴天。
2、地上的蚂蚁,这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3、蝌蚪在水中游泳,这是大自然的语言,看到蝌蚪在水中游,春天来到人间。
4、天上的大雁,是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在编队南飞,秋天就在眼前。
5、大树,如果被砍倒,可以发现大树的年轮一年只长一圈,有多少个圈就代表着大树多少岁。
6、大鱼,这是大自然的语言,鱼鳞上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
7、“三叶虫”化石,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三叶虫”化石被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8、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9、麻雀,这是大自然的语言,看到麻雀囤食,预示要落雪。
10、燕子,这是大自然的语言,看到燕子低飞,这是预示着将要下雨。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篇1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处处都有,睁开眼就能观察。
你看那天上的小鸟,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小鸟连忙躲屋檐,今日准下雨。
你看那地上的小狗,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小狗汪汪大叫,肯定有生疏人来了。
蝴蝶在空中翱翔,不就像在跳舞?大自然在空中写着:春天就要来临。
松树在地上找食物,不就像捡小球一样?大自然在地面上写着:冬天就在眼前。
你假如捡到贝壳,上面有条线——那是他的年龄,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假如观察蟾蜍大搬家,一群一群处处搬——表示地震前兆,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贝壳放在地底下,嵌在晋江市。
这是告知我们:以前这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行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索的人才能发觉。
大自然的语言篇2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处处都是,睁开眼就能发觉。
你看那天涯的晚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晚霞映红天涯,明天准是艳阳天。
你看那水中的鱼儿,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鱼儿跃出水面,出门要带雨伞。
你看那地上的小草,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小草刚刚钻出地面,春天已到人间。
杨柳黄叶飘飘,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在落叶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假如你在海边捡到贝壳,就会把生命线发觉。
一天只长一条波纹,从不把人哄骗。
假如在冰冷的冬天,令人可怕的蛇消失。
这是大自然在告知我们,地震将会再现。
大自然的语言啊,妙不行言:懒汉永久看不懂,只有勤于思索的人才会发觉。
大自然的语言篇3别以为大自然没有语言,其实大自然语言处处都有,只要认真观看就能发觉!你看那草地上的羊儿,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羊儿抢着吃草,大雨就要来临。
你看那充满在山间的大雾,也是大自然的语言,早晨假如大雾迟迟不退,那么中午准是晴天。
迎春花竞相开放,不就像一只只金色的小喇叭?那是大自然在花园写道:春天已降落人间。
枫叶红了,像不像一片火红的朝霞?大自然的语言篇4山间散去云烟,林荫慢慢消逝,自由鸟演绎天空的高远,落日晕染天际,清泉击石响彻云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句子,说一说: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 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作比较。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特征是使用活 生生的生物进行观测,并且这种观测要更复杂、更 灵敏。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
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 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 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 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 今差异最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盛开时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 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背景链接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 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 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 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 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字词学习
翩然( piān) 炎热( yán ) 农谚( yàn ) 孕育( yùn ) 簌簌( sù ) 连翘( qiáo)
形象。
深入探究
既然自然界中的“语言”可以预测许多 物候现象,那么就不需要花许多人力物力去
研究测量物候现象的仪器了,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
结构梳理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 自 然 的 语 言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纬度差异 决定物候现象来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临的因素 古今差异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到的呢?
首先,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
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
容易接受。
其次,作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而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
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
楚,便于读者掌握。
然后,作者大量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语
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物候科学变得生动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
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
候学。
朗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
容?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
候现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本段是按照
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 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悬殊:相差很远。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整体感知
认真读课文,完成任务:
状元成才路
风雪载途( zài ) 物候( hòu ) 悬殊( shū )
纬度( wěi )
状元成才路
经度( jīn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销声匿迹( nì )
词语解释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第2段作者举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时 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 的物候现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 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主要
状元成才路
空间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④古今的差异
次要
时间
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 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 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 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5 大自然的语言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 序。(重点)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 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 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 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 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 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 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 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状元成才路
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天”“准备迎接”等, 昆虫匿迹 夏
衰草连天 大自然的语言
状元成才路
冬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孕育果实
春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逻辑顺序
文章结构
( 1— 3) ( 4— 5)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6—10)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1—12) 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课文解读
默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 有什么好处? 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
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望,具有启发性。
状元成才路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 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