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人工气道的护理培训课件PPT模板

医院人工气道的护理培训课件PPT模板
人工气道的概念/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导管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以辅助 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技术。
目 录 CONTENTS
01 人工气道的概念 02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03 人工气道的护理
PART 01
人工气道的概念
气管插管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做好套囊护理; 观察呼吸状态及 相关症状; 拔管后的观察。
正确的头位; 妥善固定导管; 选择合适的牙垫;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气道通畅。
气管切开的护理
正确的体位; 妥善固定导管;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切口纱布清洁、干燥、固定; 观察切口及周围皮肤情况; 导管套囊护理同气管插管; 观察呼吸状态及相关症状; 拔除导管后的观察。
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将呼吸音改善、 峰值吸气压降低、呼吸道阻力降低或 动力顺应性增加、潮气量增加、SaO2 改善作为成功吸痰的标准。
吸痰不当的后果
气管粘膜损伤 缺氧加重 肺不张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支气管痉挛
气道栓塞 人工气道栓塞
痰液粘稠度的判断及处理
Ⅰ度(稀痰) 如米汤/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无痰液附着。
01.
深昏迷或颅脑及颈部外伤; 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跳骤停; 严重气道痉挛或气道异物梗阻; 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
02.
误吸或有误吸危险; 意外拔管; 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危害患者
禁忌症
紧急建立人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 择最合适的方法,除非患者或法定监护人明确 表示拒绝。
PART 03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编辑版ppt
5
※气道内吸引
2、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直径,不超过导管的1/2
▲吸痰管种类 1)普通一次性吸痰管 2)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
编辑版ppt
6
※气道内吸引
编辑版ppt
7
※气道内吸引
3、吸引深度及方法
编辑版ppt
8
※气道内吸引
3、吸引深度及方法
编辑版ppt
9
※气道内吸引
பைடு நூலகம்、声门下吸引


编辑版ppt
3
1 、人工气道内吸引
气囊压力、吸痰管选择、吸引深度及方法、 声门下吸引
2、人工气道湿化
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效果评价
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
核心措施
编辑版ppt
4
※气道内吸引
1、气管导管气囊
传统方法:a、鼻尖的硬度 b、2-5ml空气 c、气囊放气每2h一次
新方法:气囊测压表 监测气囊压力在 20-30cmH2O
编辑版ppt
10
※案列
编辑版ppt
11
编辑版ppt
12
※人工气道湿化
湿化方法
1)机械通气湿化
编辑版ppt
13
※人工气道湿化
编辑版ppt
14
※人工气道湿化
注意HME使用的禁忌症!!
编辑版ppt
15
※人工气道湿化
2)其他湿化方法
编辑版ppt
16
※人工气道湿化
编辑版ppt
17
※人工气道湿化
2)湿化液选择
编辑版ppt
18
※人工气道湿化
3)湿化评估
编辑版ppt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PPT课件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PPT课件

行床旁胸片,确定气管切开位臵。
警告:不得私自回纳气管插管!
Page 9
三、气囊的管理
作用:固定插管、封闭气道、防 止反流
类型:高压低容、高容低压、等 压气囊(Bivona充泡沫套囊) 气囊压力CP:〈20mmHg
Page 10
气囊的管理—充气
气囊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最小漏气技术(MLT)
Page 7
气管插管UEE的处理
判断是否拔管→插管明显脱出→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呼吸 机持续低压报警→气囊充气下有呛咳反射或有声音发出→ 确定脱管→立即通知医生→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准备抢 救用物 若脱出《6-8cm→重新插回气管插管
若脱出》6-8cm→放气囊拔出插管
警告:不得私自回纳气管插管!
Page 27
吸痰注意事项(三)
根据吸痰过程中痰液在吸痰管玻璃接头处的性状及在玻璃管 内壁上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黏稠度分为三度: Ⅰ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 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湿化过度; Ⅱ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 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表明气道湿化 不足; Ⅲ(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常 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 被水冲洗——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有机体脱水, 尤其对哮喘病人要注意。
Page 12
最小漏气技术(MLT)
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 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步骤:
1.同MOV。
2.然后抽出气体,从 0.1开始,直到在吸气 时听到少量漏气为止。
Page 13
名称 最小闭和容量(MOV) 定义 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 出. 步骤 1.将听诊器放于气管处,向气 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 为止. 2.然后抽出 0.5ml 气体,可闻 少量漏气声. 3.再注气,直到在吸气时听不 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 1. 不易发生误吸. 2. 不影响潮气量.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课件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课件

•病人自然坐直
•嘴巴张开
•尽可能伸出舌头, 不用说“啊”
•检查后咽结构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9
Lehane and Cormack Grading分级
Grade I : 可以看见大部分的声门
Grade II : 只可以看见声门后侧
Grade III: 看不到声门,只看到会厌
Grade IV:
即使会厌也看不见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插管导丝
16
无气囊(有气囊)异形气管插管 专用于头、颈部位手术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双腔支气管插管
左侧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右侧
喉切除术气管插管
用于喉或气管手术中 气管插管不适用时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食道/气管双腔急救导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其他插管方法
• 小儿经口气管插管 • 经鼻气管插管 •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 • 逆行导管引导插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3
人工气道建立
• 人工气道是通过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 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 • 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 塞的主要措施 • 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唯一途径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4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 短时间内气道完整性受到破坏 • 气道梗阻 • 呼吸衰竭为机械通气提供的通道 • 紧急保护气道以防止可预见的影响气道通
气管插管 • 利于吸取口腔分泌物不易
损伤口腔粘膜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30
人工气道的固定
• 经鼻气管插管 • 除用胶布固定颊部外 • 加一边带固定在头部 • 防止脱管,每班记录气管
插管留置刻度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的护理 ppt课件1

人工气道的护理 ppt课件1
切口位置:颈前正中线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
骨上窝处。
目的:利于较长时间的呼吸道管理及人工通
气。
指征:需延长人工通气
气管插管后分泌物清除效果不佳 经多项措施处理后仍有上呼吸道阻塞
预防性的插管
2020/12/8

2020/12/8
气管套管
小儿:4—5号 成人:6—8
2020/12/8
术后护理3
• 基础护理:口腔粘膜、皮肤的观察 • 鼻饲的护理: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气囊
在充气状态,以免引起反流。 • 拔管的指征:(1)导致插管的原发病得
到明显改善;(2)能自行排痰;(3) 心血管功能稳定;(4)呼吸功能稳定; (5)血流动力学稳定。
2020/12/8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的护理 ppt课件1
教学目标
• 1.了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禁忌症 及适应症
• 2.熟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 及处理、拔管的指征。
• 3.掌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2020/12/8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维持
•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 人工气道的维持: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
物,保障气道的湿化。 • 妥善地建立和有效地管理人工气道,是
进行有效机械通气的保证
2020/12/8
气管插管的概念
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所建立的人工气道 。
导管插入深度: 成人男性:22-26cm 成人女性:21-25cm
2020/12/8
2020/12/8
一、气管插管术 适应症
• (1)严重低氧或上呼 吸道梗阻的病人
2020/12/8
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 切口周围及颈部皮下气肿 • 肺不张、肺炎 • 出血、血痰 • 气管食道瘘 • 气道感染或切口感染 • 急性呼吸道梗阻 • 气胸 • 切开部位疤痕形成气道狭窄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咽部气道) 口咽气道 鼻咽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又分经口、经鼻 气管切开管 环甲膜穿刺针
3
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4
口咽通气管使用方法

直接放入法:用舌钳 或压舌板作为辅助工 具,将通气管的咽弯 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 咽部,将舌根与口咽 壁分开。
5
口咽通气管使用方法

36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气囊护理



气囊压力不超过25-30cmH2O(呼气相) 压力过高引起支气管粘膜溃疡甚至坏死, 特别对于那些营养不良灌注差的病人 压力过低则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易进入下呼 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现在通用的高容积、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 放气减压 气囊压力已够但仍出现漏气,应观察套管 的位置及气道压力值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人工气道的护理
1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将一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切
开插入气道内建立的气体通道(ETT) 二、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一、人工气道的概念
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
是改善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2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人工气道的分类
34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气囊的管理
气囊充气不足和气囊漏气 易导致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良、 漏气 气囊充气过度 压迫气管壁,气管粘膜易缺血 坏死、糜烂而形成溃疡,也 可损伤血管而出血,甚至发 生气管食管瘘和无名动脉破 裂致死亡

35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气囊的压力


目前气管插管的气囊多为大容量低压 气囊,注气后呈圆柱状膨起,与气管 粘膜接触面积较大,25~30mmHg的 气囊压力能终止气管壁的动脉循环, 一起粘膜缺血、坏死,气囊压力 >18.5mmHg一起气管粘膜静脉回流 受阻,出现淤血。气囊压力过低则不 能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之间的间隙。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 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即<毛细血管灌 注压,大约为18.5mmHg,这种压力 可以较好的保障气道粘膜的血液供给。 可采用测压装臵测量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

口咽部的病原体以及 气管插管气囊上方含 有细菌的分泌物的吸 入是细菌进入下呼吸 道引起HAP与VAP的重 要途径
34
气囊的管理
气囊充气不足和气囊漏气 易导致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 良、漏气 气囊充气过度 压迫气管壁,气管粘膜易缺 血坏死、糜烂而形成溃疡, 也可损伤血管而出血,甚至 发生气管食管瘘和无名动脉 破裂致死亡
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至合适位置气流通畅后胶布固定一次性气管套管金属气管套管口插管鼻插管气管插管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气囊的护理分泌物的吸引10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的护理
1
一、人工气道的概念
将一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切
开插入气道内建立的气体通道(ETT)
二、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
36
气囊护理
气囊压力不超过25-30cmH2O(呼气相) 压力过高引起支气管粘膜溃疡甚至坏死, 特别对于那些营养不良灌注差的病人 压力过低则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易进入下呼 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现在通用的高容积、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 放气减压 气囊压力已够但仍出现漏气,应观察套管 的位置及气道压力值
20



痰(血)痂
21
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的方法
▲ 呼吸机湿化:温度32—35℃。 湿化罐内加无菌
注射用水。 ▲ 气道滴药: 间断滴药和持续滴药两种方法。
▲雾化吸入:沐舒坦。
▲ 湿纱布覆盖:注意无菌。 ▲ 空气湿化:温度22—24℃,湿度50—60%
22
湿化效果的评价
●满意 痰液希薄,能顺利吸出或咳出,听诊气管内无
16
吸入气的湿化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54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55
56
如患者烦躁,应遵医嘱给予镇静,约束 患者的双上肢
8
人工气道建立后的管理
• 确定导管位置不移位,固定并记录好插管 的刻度
• 气管切开时,系带松紧度为一个小手指 的尺度
• 注意体位变化,头部四肢的活动度,防 止意外拔管
• 在麻醉清醒后需要注意沟通 • 凡插管后的病人要适当的进行约束、镇
静,防止病人不耐烦而自行拔管
而Ppeak—Pplat明显增高则表明气道阻力升高, 在排除患者咳嗽、管道扭曲、人机对抗等原因后, 可判断为痰液阻塞引起,作为吸痰的指征。
37
胸部物理治疗(CPT)
• 胸部物理治疗(CPT)是采用深呼吸、 有效咳嗽、叩击、振动、体位引流和机 械吸引等物理手段,促使呼吸道分泌物 排出。
38
吸痰步骤
复合式人工鼻有过滤功能,过滤孔径为 0.2UM,能有效的过滤细菌和病毒,能有效的 控制交叉感染发生
27
28
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人工气道患者为湿化气道所滴入的量应 根据气道湿化的情况来调整。
29
判断气道湿化的标准为:
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 气管导管内没有痰痂,患者安静, 呼吸道通畅。
听诊器放置3-4胸椎两旁,如听到“呋哈”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并夹杂低调较远的“咝 咝”声,是分泌物粘稠,粘痰多存留于下 呼吸道,痰鸣音相对固定,痰液不易吸出, 可先做20分钟超声雾化,再结合自下而上 拍背,促使痰液脱落,经支气管舒缩及纤 毛运动使痰液排入大气道,此时在胸骨上 窝可听到“呼噜”声即可吸痰
11
人工气道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注意嘴巴张开的范围 彻底牙科检查 评估颈椎移动 当准备气管插管时检查鼻孔是否通畅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脸部水肿和肥胖 颈部前屈与伸展受限制 短颈 舌和鄂解剖结构上的变异 下頜骨移動不良
➢ 颞下颌关节功能 ➢ 齿间间隙< 3 cm (i.e. 2 指
尖)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建立

人工气道的固定、气囊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湿化、分泌物清除
人工气道的并发症及护理
总结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 展
呼吸道的一个自然通道 在呼吸过程中气体可以进出肺部 主要气道
➢气管 ➢两条主支气管, 分别通向每一侧肺 也可以用 进展
气管导管壁上有一附加腔,期末端开口位于气囊附近 的背侧小孔,可简单、快速地冲洗和抽吸声门以下, 气囊以上间隙的分泌物,降低气道或支气管肺部感染 的危险。
推广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并定期抽吸气囊以上间隙 的分泌物,可以降低和延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人工气道护 理新进展
随机分组作常规吸痰与常规吸痰加声门下 吸引对照
可调式固定翼对于 创伤、水肿、 阻塞或因肥胖
可调式 气切套管
需要调整导管进入 气管长度的患者
有很大的帮助
可冲洗气切套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 展
经口气管插管,放置 牙垫
防止患者双齿咬合时 夹闭气管插管
利于吸取口腔分泌物 不易损伤口腔粘膜
人工气道护理新 进展
经鼻气管插管
除用胶布固定颊部外 加一边带固定在头部 防止脱管,每班记录气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没有建立静脉血管通道 胃部饱满 不合作的患者 恶劣的环境 应激状态 不充足的仪器设备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 展
目的:
保持气道通畅,有效 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保护气道,防止误吸 提供机械通气通路
准备:
向清醒患者解释;摆体 位,必要时予约束、镇 静肌松
气管插管用物、吸痰用 物、纤支镜、抢救用物 等
牙列排列不齐及大暴牙 Thyromental distance
➢ diffficult < 7 cm (i.e. 3 finger breadths)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病人自然坐直 •嘴巴张开 •尽可能伸出舌头, 不用说“啊 ”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Grade I : 可以看见大部分的声门 Grade II : 只可以看见声门后侧 Grade III: 看不到声门,只看到会厌 Grade IV: 即使会厌也看不见
气管插管的配合:
吸痰、观察 、固定
人工气道护 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护 理新进展
压会厌
短期气管插管.低压气囊 中期气管插管.低压气囊 长期气管插管.高容量/低压气囊
可冲洗式气管插管
加强型气管插管
插管导丝
无气囊(有气囊)异形气管插管 专用于头、颈部位手术
双腔支气管插管
左侧
右侧
喉切除术气管插管
用于喉或气管手术中 气管插管不适用时
经皮气管穿刺 ★由ICU医生掌控 ★不必等待手术医生及手术
间的准备
★出血减少 ★减少伤口感染 ★降低气管发生狭窄和疤痕
的几率
可重复使 用内套管
Q4H更换内套,避免套管阻塞,减少更换外套引起的损伤
硬式无气囊 气切套管、内管
不需要呼吸机、无吸入性危险,需永久性造口
附发音喉气切套管
适用于未使用呼吸机患者
食道/气管双腔急救导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 进展
小儿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 逆行导管引导插管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导管的尖端在气管的中段, 距离隆突2-3cm
➢ 经口插管(22±2)cm ➢ 经鼻插管(27±2)cm ➢ 儿童:双唇(12+年龄/2)cm
经口插管过长---适当剪掉
人工气道护理 新进展
护理不当时
影响通气效果 气管及周围组织损伤 交叉感染 吸入性肺炎
人工气道护 理新进展
机械通气超过3天,至少有3/4的患者发生过2次误 吸,50%的患者发生医源性肺炎。
气管插管声门下间隙平均容量为3.6ml;
气管切开声门下间隙平均容量为10.5ml。
即便是0.01ml的误吸,可使多达10亿个微生物进 入到下呼吸道,造成医源性肺炎的发生。
人工气道是通过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 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
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 塞的主要措施
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唯一途径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短时间内气道完整性受到破坏 气道梗阻 呼吸衰竭为机械通气提供的通道 紧急保护气道以防止可预见的影响气
道通畅性的因素
人工气道护理 新进展
插管留置刻度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 展
气管切开置管
用边带固定在颈部,松紧以容纳一 个手指为度
清醒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必要 时约束四肢,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
固定边带每天更换,脏、湿,随时 更换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在人工气道中,气囊充气后,使插管外的气 道保持密闭状态。
主要具有两个作用:正压机械通气时,可保证潮
人工气道
护理新进

目的:
准备:
★长期清除气道内分 泌物
★向清醒患者解释、摆 体位
★减少气道阻力及死 腔
★应用于需要长期机 械通气患者
★准备气管切开包、吸 痰用物、气管套管、 手术灯、抢救用物等
气管切开配合:
★吸痰 、观察 、固定 、整理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标准外科手术
★在气管前壁切开,通 过颈前正中(第3-4环 状软骨)进入,切开 气管上段的前壁插入 套管
气量的给入及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
充气方法:最小漏气技术;最小闭合容量技 术。囊内压要保持在2.4Kpa (25cmH2O) 以下,防止气道损伤。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 展
人工气道护
理新进展
气囊选择:
选择低压气囊,并检 查气囊有无破损、漏 气
气囊压力监测: 气囊压力维持在 18~25cmH2O 气囊压力表监测气囊压
充气注意: 放气囊前、后一定吸干 净气道内及口鼻腔的分 泌物,防止气囊以上的 分泌物进入气道
人工气道护理新进展
充气技术: 固定注气法(6~8ml)
手指感觉法(45~55cmH2O) 压力监测法(<25 cmH2O) 最小漏气技术法 最小闭合容积法 综合性方法
人工气道护理 新进展
评价气囊的漏气情况 廓清上气道的分泌物 评价气管扩张情况 允许病人发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