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文化自信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专题九 践行核心价值观 建设文化强国

专题九  践行核心价值观  建设文化强国

专题九践行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一、背景材料:1.【十九大新表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2.2017年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在厦门闽南大戏院拉开帷幕。

晚会特别融入许多闽南特色元素,又将国际语言的表达和中国元素有机结合。

晚会凸显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3. 2017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4.2017年9月20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隆重开幕。

专家学者们围绕“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流儒学新观点,探讨儒学研究的意义。

5. 2017 年 11 月 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

习近平沿途向特朗普介绍故宫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朗普频频赞叹。

习近平指出,人文交流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期事业,事关中美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

特朗普在故宫茶叙期间使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

习近平夸奖阿拉贝拉中文水平进步,说可以打“A+”,表示她在中国已成为小明星,希望她也能有机会来中国。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点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件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点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件

②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做到内容与形式交相呼应
③唤起受众的情绪共鸣,将传统与现代结合
④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中“各种文化需求”说法不妥,不选。《黄河安澜》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和
创新的表达手法,讲述了新时代黄河流域围绕“黄河安澜”这一梦想付出的不懈努力,这启 示我们推动国产纪录片发展要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做到内容与形式交相呼应,②符 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将传统与现代结合,③不选。纪录片《黄河安澜》为深入挖掘黄河 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描绘新时代黄河高质量发展图景提供重要启迪,这说明国产纪录片 发展要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④符合题意。
题组3 建设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4.(2023河北衡水摸底)2022年的东莞长安镇莲溪书香节“1+N”全民阅读大讲堂以“博 学、多知”为核心,围绕文学、历史、艺术、时事热点等市民关注、喜爱的话题,邀请群 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名家、一线名师做客长安讲学。此次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D ) ①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 ②加强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创新 ③弘扬人文精神,提升市民综合文化素养 ④为人们积极向上向善提供价值引领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国产纪录片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市场性兼具的精品。纪录片《黄河
安澜》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和创新的表达手法,展现了新时代黄河流域围绕“黄河安澜”这
一梦想付出的不懈努力,为深入挖掘黄河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描绘新时代黄河高质量
发展图景提供重要启迪。这启示我们,推动国产纪录片发展要( )
C
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
②关注人民的生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点1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点1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味,以“月之盈亏”联结文物历史时间线,这表明该文创月饼立足时代要求,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②符合题意。该文创月饼传达着对甘肃文化的梳理与创新,彰显甘 肃文化的底蕴与魅力,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情感认同,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 精华也有糟粕,文创月饼传承中华文脉,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①说法错误。 本题强调文创月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没有涉及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 果,④不符合题意。
分析正确选项 “天宫课堂”让学生感知宇宙奥秘,增长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对科学的 兴趣,这有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点燃其科学梦想,激发他们追求 科学、探索太空的热情,②正确
③选项从经济意义方面阐述了开展“天宫课堂”的作用,不符合设问中
的“文化意义”
排除不符合题意 的选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 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材料与筑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题组2 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九”和“久”是谐音,有长寿之意。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重阳节因
此被赋予了祈祝老人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
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一规定 ( )
D
①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②是对传统文化的完整继承,又赋予
题组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6.(2023江苏南通调研)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 愿意中国好吗?其言谆谆,其意切切。每个真心拼过的中国人,都会找到答案——爱国之 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这种朴素的情感 ( C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支配和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文化生活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专题九文化自信课件

专题九文化自信课件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 化 自 信
第三单元: 0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0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与民族精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神 0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0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0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0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四单元: 发展中特 文化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0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0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A
• 2.6月22日,以“同祖同脉薪火相传两岸共祭福 佑中华”为主题的2016(丙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 祖伏羲大典,在甘肃天水伏羲庙和台湾台北市中 影八德大楼同时举行,海峡两岸同胞共祭中华人 文始祖伏羲。这说明 ( ) • ①海峡两岸拥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了海峡两岸文化趋同 • ③海峡两岸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 ④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常考点
不同区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化以及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以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区
新内涵为背景材料或选用爱国 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主义的具体事例 意义及措施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志之一。中华民族的一切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 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C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长征精 神”“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 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长征精 神”“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课件】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件-2023届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件-2023届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比较: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时代性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
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主体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 容
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 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 坡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 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
(4)文化与民族、国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促进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当代中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处。前者是后者的前奏,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
核心归纳——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形成 是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创造得来的;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互相促进的产物;吸 发展 收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产物。
主要 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包括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 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 :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3)作用、意义 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4)民族精神的特点
民族性
先进性 时代性

专题二: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课件-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热点专题复习

专题二: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课件-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热点专题复习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2.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 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 3.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 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 9.2022年7月25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以“传承·创 新·互鉴”为主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强调,要坚守文化建设的 灵魂,坚定先进文化的方向,把北京文化论坛打造成建言文化发 展、推动文化创新的一流平台,塑造为具有中国风韵、国际影响 的文化品牌,更好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作出新贡献。
• 8.2022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8月25日在辽宁大连开幕,东北亚国 家政府部门代表、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300余名嘉宾通过线上 线下方式参加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大 连外国语大学承办。本届论坛是首次面向东北亚国家举办的高层 次语言文化论坛,旨在保护东北亚语言文化多样性,共建东北亚 语言文化学术共同体,促进东北亚语言文化国际交流。
• 4.2022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 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 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 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 全民共享。
• 5.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 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 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 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 、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 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核心考点一纵向角度__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核心考点一纵向角度__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题组二 预测1结合具体的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综合考查学生对文化功能的理解 1.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为民服务中心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有 的设立了村文化点,宣讲脱贫故事、进行公示评比,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 志向;有的打造农家书屋、组织集体读书学习,培育文明风尚,改变陈旧 习俗;有的建起了文体广场、开设棋艺室,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参加丰 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说明,建设乡村为民服务中心( ) 答案:C ①能够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②可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③能够发挥优秀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6)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 (2)人民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 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3)核心: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 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 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是5G+AR的技术,节目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
台上。这个节目在2021年春节期间火爆刷屏。这启示我们( )
①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答案:D
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才能展现其魅力 解析:①错误,社会
③创新思维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真题研练·衍生预测

初中道法专题《文化自信》考点知识汇总

初中道法专题《文化自信》考点知识汇总

初中道法专题《文化自信》考点知识汇总1传统文化1.中华文化(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一脉相承的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如何传承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1)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2)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5)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6)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发展。

3.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热爱、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2)认同、展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3)积极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4)不断创新,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5)爱护并保护好文物古迹,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2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介绍(1)原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来源: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 格
•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 3.(2014·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 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 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 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 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 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 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
•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 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 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
• (2)观点二:支持收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 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 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 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 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 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 求。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 4.(2013·四川高考)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 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 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 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 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 2.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 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 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 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 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 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依托载体
常考点
不同区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化以及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以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区
新内涵为背景材料或选用爱国 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主义的具体事例
意义及措施
15
16
17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志之一。中华民族的一切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 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 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 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 语言。”
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
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 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
的需要。”
的文字搞乱。”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12
• 答案:(1)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4
5
6
• 1.(2013·安徽高考)安徽山清水秀,人 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 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 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 体现了 ( )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0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0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铸 牢 民 族 的 精 神 支 柱
感 悟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3
中华文化很优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精神就要
()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11
支持
反对
“在对外开放条件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
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 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
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 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 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汉语的污染。”
1
2
文 化 自 信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 与民族精 神
0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0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0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0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0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0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四单元: 发展中特 文化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要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④是中华民族 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 5《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 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 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
13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 民族精神的关系。
• 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 竭精神动力。
• 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 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4
专题九 文化自信——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 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 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