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手抄报图片大全
2024年小雪节气手抄报

23、时光一转眼,又是小雪飘,把烦恼融化,跟快乐舞蹈,纷纷扰扰,红尘渺渺,走了过客,留下守候,还会念起吗?曾陪你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祝福你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4、春天有朵花,叫做迎春花;夏天有朵花,叫做太阳花;秋天有朵花,叫做丰收花;冬天有朵花,叫做小雪花;我送你一朵花,叫做有钱花。祝小雪快乐!
在古代,取暖技术不先进。一到小雪那还得了。但诗人的诗词就像扑不灭的火苗一样,一直பைடு நூலகம்燃烧,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越是说了越玩的起劲,如戴叔伦的《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中。”,所说的尽管是风吹雨打,还在刻苦读书,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小雪有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说的是前5天气温很低,雨水凝结成雪,因此,在这一时节不会看到彩虹。过5天,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大地中的阴气下降,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后5天,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严寒的冬天开始了。
17、天凉了,小雪到了,身上冷了可加衣裳,联系冷了怎么办?当然靠短信来维系,好久不见,是否已把我忘记,为了表示我的存在,让你读条短信感受我的关怀。
18、小雪时节到,送去一份关怀,愿你吃好穿暖,天天开心;送去一份牵挂,愿你一切安好,事事如意;送去一份心情,愿你幸福安乐,笑口常开!
19、顽皮的小雪嬉闹着欢畅着,扇动着晶莹的翅膀来了,带着洁白的梦想,带着纯真的思念,纷纷扬扬地在天地之间舞一曲优雅的乐音。我轻掬雪花,低头对它轻声细语,托它转发我美丽的祝福:小雪快乐。
2024年小雪节气手抄报
小雪节气手抄报11张
24节气手抄报内容

24节气手抄报内容24节气手抄报。
春节气。
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春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天慢慢过去,大地开始复苏,春天的气息渐渐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在春节气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雨水。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雨水充沛的时候。
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雨贵如油的季节开始了。
雨水充沛的时候,大地开始变得湿润,万物生长迅速,农作物也开始生长茁壮。
惊蛰。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春雷惊蛰的时候。
惊蛰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雷响彻云霄,大地开始回春。
在惊蛰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春雷的威力,大地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分。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昼夜平分的时候。
春分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昼夜平分,白昼开始变长,黑夜开始变短。
在春分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昼夜平分的神奇,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清明。
清明节气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清明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暖花开,大地开始绽放出各种花朵。
在清明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春风拂面,大地开始一片生机盎然。
谷雨。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谷物成熟的时候。
谷雨节气的到来,标志着谷物开始成熟,大地开始进入丰收的季节。
在谷雨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大地开始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景象。
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开始。
立夏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
在立夏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大地开始进入炎热的季节。
小满。
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麦子渐渐饱满的时候。
小满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麦子渐渐饱满,大地开始进入麦收的季节。
在小满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麦香扑鼻,大地开始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麦子渐渐成熟的时候。
芒种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麦子渐渐成熟,大地开始进入麦收的高峰期。
霜降小报手抄报

霜降小报手抄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天气渐寒,昼夜温差加大,霜花开始在大地悄然绽放。
一、霜降的由来霜降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
霜降并非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二、霜降的气候特点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
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霜降期间,一般从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退出,天气相对更为简单。
在立冬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
三、霜降的习俗1、赏菊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2、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3、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
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
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
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四、霜降的农事活动霜降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
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
卡通女孩谷雨介绍Word手抄报

节气农事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这时,中国 南方大部分地区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
气候特点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就像这美丽的春天 一样……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
一个节气。
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 ;于每年公历4
月19日-21日交节。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
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霜降手抄报小报

霜降手抄报小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的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寒冷,露水凝结成霜,大自然即将进入冬季的前奏。
在这个特别的节气里,让我们一起通过手抄报小报来探索霜降的奥秘和魅力。
一、霜降的含义“霜降”这个名字很形象,它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地面的水汽因为低温而凝结成霜。
从字面上看,“霜”是水汽在低温下形成的白色结晶,“降”则表示这种现象的出现。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
二、霜降的气候特点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深秋,树叶凋零,草木枯黄。
而在南方,虽然气温相对较高,但也能明显感觉到早晚的凉意加重。
霜降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往往会带来大风和降温天气。
同时,由于昼夜温差大,清晨常常能看到地面和植物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
三、霜降的农事活动对于农民来说,霜降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在这个时候,农作物已经基本成熟,需要及时收割和储存。
比如,北方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而南方的晚稻也进入了收割期。
此外,霜降过后,土壤开始冻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土地的深耕和施肥,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四、霜降的习俗1、赏菊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古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办赏菊大会,欣赏菊花的美丽和高洁。
菊花在寒霜中绽放,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2、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据说,在霜降这天吃柿子,可以防止冬天嘴唇干裂,而且柿子还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的功效。
3、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霜降时节,人们会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五、霜降与健康1、注意保暖霜降后,气温下降明显,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早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2、预防秋燥此时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
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室内的湿度。
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内容

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内容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关于夏至节气手抄报怎么画、又有哪些内容值得写进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内容,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夏至的谚语1、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2、夏至雨点值千金。
3、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4、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5、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煎熬。
6、芒种晴天,夏至有雨。
7、夏至不雨天要旱。
8、三月茵陈四月嵩,五月过来当柴烧。
9、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10、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1、夏至三庚数头伏。
12、夏至有了雨,好比秀才中了举。
13、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
14、夏至不起尘,起了尘,四十五天大黄风。
15、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
16、夏至无雨三伏热。
17、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
18、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19、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20、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21、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
22、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23、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24、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25、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26、立夏三天遍地锄。
27、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28、稻谷要喝夏至水。
29、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30、夏至无风三伏热。
夏至节气的习俗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古时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食“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
《吴江县志》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春暖花开手抄报大全

春暖花开手抄报大全手抄报一:春天的基本介绍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时间范围指立春至立夏期间,所包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
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
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多)步(走)于庭,被发缓形(意喻不受束缚),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
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
阳春:春天的美称。
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
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
蠢:古时“春”“蠢”同音同意,春来虫动,形声兼会。
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
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艳阳: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
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
三春:因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
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按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称“九春”。
诗人阮籍有诗:“说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节气手抄报第1篇1、谷雨种棉花,不用问人家。
2、谷雨有雨好种棉。
3、地瓜块长,深翻才能长。
4、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5、谷雨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6、苞米下种谷雨天。
7、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8、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9、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10、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
11、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12、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13、稻收塘泥麦收粪。
14、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15、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16、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17、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18、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19、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
20、谷雨鸟儿做母。
21、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22、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23、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24、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25、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26、做瓦坯,红薯灰。
27、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28、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
29、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30、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节气手抄报第2篇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手抄报
雨水简介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节气特点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
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
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有关农谚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春雨贵如油。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