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疼痛管理防范医疗风险

合集下载

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

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

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疼痛科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适用于疼痛科的全体医务人员。

第三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是疼痛科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全体医务人员应认真遵守。

第四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内容包括疼痛科的管理、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医德医风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疼痛科管理第五条疼痛科要遵循院内相关管理规定,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科室制度。

第六条疼痛科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定期对科室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七条疼痛科要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八条疼痛科要加强医疗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三章医疗服务第九条疼痛科要积极开展各项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十条疼痛科要遵守医疗服务行为规范,保护患者的权益,尊重患者的选择。

第十一条疼痛科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疼痛科要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医疗安全第十三条疼痛科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第十四条疼痛科要建立健全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事故。

第十五条疼痛科要做好患者信息的保密工作,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五章医德医风第十六条疼痛科医务人员要恪守医德,做到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第十七条疼痛科医务人员要热情周到地为患者服务,树立良好的医疗形象。

第十八条疼痛科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意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第六章罚则第十九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疼痛科将给予相应的处罚,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对于严重违纪或违法行为的医务人员,将按照院内规定予以严格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由疼痛科全体医务人员共同遵守。

第二十二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疼痛科负责人。

第二十三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

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经疼痛科全体医务人员投票通过,并报院领导批准后正式生效。

医院疼痛科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应急预案

医院疼痛科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应急预案

医院疼痛科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应急预案Xxx医院疼痛科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应急预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师法》等相关规定,医疗机构有义务和责任预防及处理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原则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急救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并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风险,增加医疗风险的快速处理的反应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急救抢救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组员:xxx、xxx、xxx、xxx、xxx二)职责1.制定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科学评价方法,研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控的工作方法。

2.加强医疗质量日常监控,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和评价,判定指标完成情况,不断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3.当发生重大应立即组织强有力的医疗力量进行抢救,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封存。

4.处理医疗事故和纠纷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四、疼痛治疗中的应急预案一)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措施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护士配合医师进行处理。

3.情况严重者应立即停止手术,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护士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物品供应中心、护理部和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拿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二)疼痛治疗中发生误吸的处理1.首要措施1)高危患者应监测SpO2、心率、血压等。

2)给予100%氧气吸入,尽可能减少误吸物继续污染气道。

3)如果患者处于清醒或半清醒状态,吸净口腔及鼻咽腔,将患者置于修正位。

住院患者疼痛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疼痛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疼痛管理制度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是机体对某种损害或疾病的警告信号,也是一种不适感。

在医院里,住院患者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疼痛问题,这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延长康复时间。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住院患者疼痛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疼痛评估疼痛评估是制定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的前提。

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初步疼痛评估,包括疼痛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等方面。

同时,应询问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受,了解其对特定药物或治疗方法的耐受程度,以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二、疼痛干预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医护人员应及时制定合适的疼痛干预方案。

对于急性疼痛,可采用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进行治疗;对于慢性疼痛,可采用长效止痛药如吗啡、吗啉等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采用生理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等进行综合治疗。

三、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需要多学科合作,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心理医生等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应积极参与。

医生需根据疼痛类型和原因制定治疗方案,护士需监测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物理治疗师可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段缓解疼痛,心理医生可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疼痛感受。

四、病情教育病情教育是提高疼痛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疼痛的原因、类型、影响,告知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还应教育患者自我观察疼痛情况,掌握疼痛管理技能,合理使用镇痛药物,避免长期滥用。

五、疼痛评估与监测疼痛评估与监测是疼痛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措施。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主观感受。

同时,应建立疼痛监测记录,及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方案和效果,为后续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六、疼痛风险管控疼痛风险管控是避免疼痛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疼痛风险,根据不同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对于长期服用镇痛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滥用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疼痛治疗综合管理制度范本

疼痛治疗综合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疼痛治疗工作,提高疼痛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疼痛治疗工作,包括疼痛诊断、治疗、康复、监测等全过程。

第三条疼痛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2. 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3. 注重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疼痛治疗管理小组,负责疼痛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价。

第五条疼痛治疗管理小组职责:1. 制定疼痛治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 组织开展疼痛治疗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疼痛治疗水平;3. 监督检查疼痛治疗过程,确保治疗质量;4. 收集和分析疼痛治疗效果,持续改进疼痛治疗工作;5. 负责疼痛治疗相关的医疗纠纷处理。

第六条疼痛治疗小组下设以下部门:1. 诊断科:负责疼痛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2. 治疗科:负责疼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3. 康复科:负责疼痛康复,包括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等;4. 监测科:负责疼痛治疗监测,包括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等。

三、疼痛治疗流程第七条疼痛治疗流程如下: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疼痛情况,了解疼痛发生的原因、性质、持续时间等;2.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疼痛类型和病因;3.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4. 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5. 康复:进行疼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监测与评价:定期监测疼痛治疗效果,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疼痛治疗质量控制第八条疼痛治疗质量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疼痛治疗操作规程,确保治疗安全;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疼痛治疗知识和技能培训;3. 建立疼痛治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质量检查;4. 及时处理疼痛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医疗风险;5. 收集和分析疼痛治疗效果数据,持续改进疼痛治疗工作。

医院疼痛管理制度

医院疼痛管理制度

医院疼痛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医院的疼痛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和及时的疼痛缓解。

疼痛管理是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舒适和康复至关重要。

2. 目标与原则- 目标: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 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始终将患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 综合管理:通过多学科合作,综合运用各种疼痛缓解方法和技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疼痛管理。

- 知情同意:在进行任何疼痛管理措施前,医务人员应充分向患者解释,获取其知情同意。

- 安全措施:确保疼痛管理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3. 疼痛评估与监测- 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应对其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

- 疼痛监测: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和评估其疼痛状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疼痛缓解措施-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进行疼痛缓解,包括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 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某些类型的疼痛。

-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支持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提升心理抗压能力。

- 康复治疗:对于慢性疼痛患者,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帮助其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5. 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绩效评估:定期评估医院的疼痛管理工作,包括疼痛缓解效果、患者满意度等,以检验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持续改进: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疼痛管理制度,以不断提升疼痛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以上为医院疼痛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恰当的疼痛缓解和关怀。

本制度将在医院内广泛宣传和执行,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疼痛管理 防范医疗风险

加强疼痛管理 防范医疗风险

关键 词 医疗 风险 管理 疼 痛 管理 评 估
Ab t a t M e ia i ue r i td many i h wo ap cs dfcsi dc evc n dc s a . s r c : dclds tsae l e il n t et s et . eet n me i sriea d me ia mi n p mi , l a l h
内医疗从 业 机 构 危 机 意识 的淡 漠 。 因此 , 强 危 机 加 管理, 规避 医疗 风 险 的 必要 性 正 为 越 来 越 多 的 医 院 管理者 所重 视 。危机 管理 是一 门发 展很 快 的 新兴 系 统学科 , 它是 一 种 将 损 失 减小 到 最 低 程 度 而 使 机 会 达 到最 大 限度 的方 式 … 医院 风 险 管 理 是 指 分 析 、 1。
院 告上 法庭 。
1 国内外 医院 疼痛 管理现 状分 析
疼 痛是 医务人 员在 临床工 作 中尤 其是 外 科术 后
经常 面临 的一 个 问题 。据 报 道 , 于 5 %的术 后 病 大 0 人在 常规 医嘱 给予 杜冷 丁 、 肌注 P N 的情况 下 仍报 R
①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州市 广 ② 南 方 医 科 大 学 珠 江 医院 , 州 市 广 5 0 1 155 5 0 8 122
a e n n x li h y fe tb ihn h n g ra r g lto s a d c u t r — a u e fd ai g wi dc g me t a d e p an t ewa s o s a l i g t e ma a e i e u a in o n e — me r o e n t me ia s l n s s l h l i k r d c k a d u g a i g t es t a t e r eo ain s rs , e u i g rs n p r dn h a ifc in d g e fp te t . s n is s o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针对我科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1.门诊医师制度(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镇痛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积极完成门诊治疗,反馈治疗信息,使医疗工作流程通达。

(9)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建议请上级医师确诊或收住院。

(10)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收其住院,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2.病区监控制度:(1)病人入院____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____小时、危重病人____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____小时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____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11)病人出院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三级医师审核制度:(1)高级医师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疼痛科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疼痛科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疼痛科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一、疼痛科常见风险医疗意外或并发症存在任何一个临床学科的医疗实践之中,虽然作为新兴的临床疼痛诊疗工作也必然与其他学科医疗工作一样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如何端正自己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绝大部分的医疗意外或并发症都是可预防的。

1.学科建立风险:主要涉及经济利益、专业兴趣和发展方向,它决定于主要承担和参与者的眼光和勇气。

2.药物相关风险和并发症包括:(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胃肠道副作用;(2)局部麻醉药的神经损伤、中毒反应、过敏反应;(3)糖皮质激素的神经损害、代谢紊乱和蛛网膜炎;(4)抗生素的过敏反应、神经损害、器官损伤。

3.操作相关风险和并发症:(1)直接的神经损伤;(2)张力性气胸;(3)呼吸和循环抑制;(4)硬膜外血肿;(5)截瘫;(6)感染。

4.患者和仪器设备相关风险和并发症:(1)硬膜外血肿;(2)心血管意外;(3)特异质反应;(4)镇痛仪器失灵;(5)导管脱落、折断或置入血管内;(6)穿刺针折断;5.管理相关风险和并发症:(1)缺乏制度或制度不健全;(2)监督不力;(3)人员本身素质问题;(4)责任心不强;(5)临床经验不足(包括操作技能的不熟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差);(6)带头人能力和经验;三、发生风险和并发症的原因1.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缺乏责任心;2.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或临床经验;3.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4.科室缺乏必要的设备、药品;5.缺乏上级医师的指导;6.缺少协作精神或观念。

四、疼痛诊疗并发症和风险的防治(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诊疗水平由于疼痛学是一门新的临床医学边缘学科,不仅涉及多个领域,还常常与临床许多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业务交叉,专业诊疗水平是打开局面的基础,预防误诊误治更是学科生存、发展的前提。

1.提高理论水平、熟悉应用解剖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增强预见性;2.遵守操作规则和要领;3.准备必要的设备和工作条件;4.坚持多学科会诊;(二)NSAIDs不良反应的预防临床药物治疗在是疼痛科的一线治疗方法,不同的药物排列组合处方则是疼痛科医师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管理¿加强与医药相关企业合作,多开展一些有益于社会群众的公益事业,以更好地回报社会。

总之,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行业关系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详尽精确的调研分析,敏锐地洞察市场潜力,准确客观地识别竞争对手,清醒地定位自己,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和选择适宜的经营策略,是我们医院在当前烟台市肿瘤医疗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市场的保证。

参考文献[1]烟台统计年鉴(2006).中国出版社,2006,9.[2]梁伯进,李宇明,李文辉.江门市医疗市场竞争分析与医院经营策略探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9:41-44.[3]陈泳.医院经营战略选择的外部环境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77-81.[4]徐学虎.医院市场竞争新战略.当代医学,2003,9(1):28-29.[收稿日期:2007-02-27](编辑郭刚)加强疼痛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刘瑾¹杨晶º摘要医疗纠纷主要包括医疗服务缺陷和医疗差错两方面。

本文就特定的医院环境下对忽视疼痛管理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鉴定、评估,并就如何建立对应的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降低风险,更好地提升病人满意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医疗风险管理疼痛管理评估Abstract:M edical di sputes are limited mainly in the two aspects:defects in medical serv ice and medical mishan-dlings.T he authors of t he article analyze,appr aise and evaluate t he medical disputes and risks caused by igno ring pain man-agement and ex plain the w ays of establishing the managerial regulatio 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aling w ith medical r isks,r educing risks and upgrading the satisfactio n degr ee of patients.Key Words:the manag ement o f medical risk;pain management;appraisal.医疗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药物学和人体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未知性,使医疗风险发生的概率在不断增加,医疗纠纷逐年上升。

而与此不匹配的是国内医疗从业机构危机意识的淡漠。

因此,加强危机管理,规避医疗风险的必要性正为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所重视。

危机管理是一门发展很快的新兴系统学科,它是一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而使机会达到最大限度的方式[1]。

医院风险管理是指分析、鉴定、评估风险,采取应对策略,控制并保证医院业务、服务和工作质量,规避风险,维护医院和员工的发展利益,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1国内外医院疼痛管理现状分析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外科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据报道,大于50%的术后病人在常规医嘱给予杜冷丁、肌注PRN的情况下仍报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510515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市510282告疼痛不能缓解,疼痛没有及时治疗普遍存在。

在许多发达国家,疼痛与呼吸、脉搏、心跳一同被视为四大生命体征,并由此制定了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和面部表情量表法等评估标准,对临床病患进行疼痛管理,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将医疗风险降低到最小。

但在我国,疼痛管理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该忍耐疼痛不该抱怨0的陈旧观念仍占据很大市场,忽视了对病患疼痛的处理,导致患者生理、心理承受巨大痛苦甚至引发医疗事故。

有一例很典型的医疗事故,患者术后多次提出伤口疼痛,医护人员不但没有处理反责怪其娇气,以至疼痛加剧、伤口化脓,被迫处理时被患者家属发现,原来引起疼痛的原因是术中有纱布遗留在体内,引起病患及其家人的强烈不满,将医院告上法庭。

2医疗风险鉴定、分析和评估211医院疼痛管理不当导致风险种类医院疼痛管理不当导致的风险及种类见表1。

表1风险种类及表现ID风险种类风险描述1物品遗留患者体内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术中将某些医疗器械和用品遗留在患者体内2伤口撕裂由于移动或其他因素导致伤口或以外撕裂3发炎或炎症反应由于感染等原因导致伤口发炎4并发症患者术后有可能导致的某些并发症,如血管通道受阻而引起血液循环不佳或身体内某器官、管道受阻可引起疼痛5用药不当给药剂量不足或使用了有配伍禁忌的药6用错药如原本应给予降血压的药却误用升压药7过敏反应有些患者术后疼痛可能是对碘酒、酒精等药物过敏8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对患者主诉疼痛的不重视而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导致患者死亡9癌症转移癌细胞转移至骨头而引起骨折10心理疾病对疾病的非身体性反应,如紧张、沮丧或焦虑诱发和加重疼痛11抑郁症抑郁症病因多种多样,慢性疼痛是危险因素之一,如产后伴有慢性疼痛者一般有抑郁症倾向12医患关系紧张病患及家属因难以承受剧痛而对医生产生抱怨13其他疾病开刀的后续作用,因缺乏活动而导致僵硬,或者药物的副作用术后患者可能由于便秘、肌肉扭伤、牙痛或头疼引起的疼痛212风险的可能性及后果影响参照澳新标准,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影响均可分为5个级别,见表2。

表2风险的可能性及后果影响可能性后果影响1无关紧要2轻微3中度4高度5灾难性大致确定A S S H E E 可能B M S S H E 或可能C L M S H E 不可能D L L M S H 极不可能E L L M S S注:E极高风险)))应考虑停止工作,直至风险得到处理;H高风险)))必须尽快处理;S重大风险)))应订立行动时间表和行动方案;M中度风险)))应分散或转移责任;L低度风险)))照常工作。

21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见表3。

表3风险评估RiskRef 风险描述控制措施是否充分充分不充分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后果后果影响可能性风险评级1物品遗留患者体内K4C H 2伤口撕裂K3B S 3发炎或炎症反应K3B S 4并发症K4B H 5用药不当K5C E 6用错药K5C E 7过敏反应K5B E 8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K5C E 9癌症转移KS3C C 10心理疾病K3B S 11抑郁症K2C M 12医患关系紧张K3C S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将医疗工作中因为忽视疼痛管理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归结为以下因素:¹疼痛管理还仅仅停留在麻醉管理和癌症病人的解痛方面,没有全面考虑不同病种、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差异;º疼痛评估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评估标准和理念没有普及,评估过程不准确,不及时;»疼痛管理的执行主体是医生,护士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¼医患沟通不足,没有认识到疼痛的治疗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关心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加强疼痛管理,降低医疗风险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医疗管理机制,以有效地规避和转嫁这些责任与风险,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以下方面需引起重视:311危机意识危机管理首先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先见之明0。

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医院的决策者、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职业风险意识,警惕风险隐患。

312加强宣教,更新观念,普及疼痛评估方法和标准教育是改善疼痛管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疼痛教育应列入继续教育项目,使医务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技能。

掌握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0[3]和/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0评估疼痛[4]。

通过教育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0的陈旧观念,让医患双方都认识到疼痛是无益的,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觉,免于疼痛是病人的权利。

313重视疼痛评估这是进行有效疼痛控制的第一步。

临床医务人员在进行某项诊疗时,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患者自身状况等事项,通过语言沟通或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对预期的或潜在的医疗风险作出评估。

314注重综合评估,加强实践操作的准确性评估疼痛应从病人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等方面来综合评估。

行为反应包括病人的表情、体位、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资料。

疼痛评估分级不仅要求病人报告休息时的分级,也要报告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时的分级。

要尊重病人的主诉,不能从单方面认可医务工作者的主观判断。

315加强疼痛评估的常规性把术后疼痛评估作为一项术后的常规工作来做。

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脉搏、心跳),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所以,要制定相应的表格,进行疼痛登记。

316要加快实现疼痛管理主体执行者从医师向护士的过渡[5]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和关键作用正日益凸现出来。

可以说良好的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护士长要重视这一工作,把术后病人的止痛当作一项常规基础护理工作来抓,使每个护士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

317合理用药,有效控制疼痛在临床实践中,因担心麻醉药用的次数多了会引起病人成瘾,故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护士不愿给病人用止痛药,病人尽可能地不用或少用。

大量的研究调查已经表明,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时间多久,对镇痛病人麻醉药的成瘾发生率极小(< 1%)。

所以,不要将某些因疼痛而要求用麻醉药或者因疼痛加剧加大药物用量的病人当作成瘾,要明确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同时也要注意分析家属提供的有关病人成瘾史的资料,准确判断病人成瘾发生的可能性,合理用药,做好疼痛控制。

318加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解决疼痛的效率在很多医院,对疼痛的评估没有成为工作常规,只是在患者提出疼痛或要求镇痛时才被动地予以处理。

有效控制疼痛不仅要有质量,还要有速度,尽早为病患解除痛苦,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刻不容缓。

319加强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有很多医疗纠纷是由于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不佳,而导致患者产生强烈不满所引发的。

所以,医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职业素质的培养,认真、耐心地对待患者的要求与疑问,理解他们在患病期间所特有的烦躁情绪。

要做好术前、术后的病人教育,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建立疼痛宣教小册子,使宣教工作做得更有效。

通过对病人的教育,让病人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