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生物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一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重新收集,查阅资料,必要时修改假设B.修改、完善实验方案C.重复进行实验,减少偶然因素影响D.修改实验数据【答案】D【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应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
故应选D【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A.实验法B.调查法C.分类法D.观察法【答案】A【解析】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一般方法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故应选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实验的认识。
3.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时A.所有变量都相同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C.除了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解析】A、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故A错误;B、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时应该只存在阳光这一差异,其他变量都相同,故B正确;C、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故C错误;D、在A、B、C中B是正确的,故D错误.故选:B【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4.当我们探究一个未知问题时,通常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①作出假设②验证假设③发现问题④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答案】C【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高一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试题

高一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试题1.下列因素中,不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因素是()A.生物因素B.化学因素C.物理因素D.体育锻炼【答案】D【解析】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体育锻炼不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因素。
【考点】致癌的因素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基础题,要求对教材知识掌握扎实。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的发病率很高,其主要致癌因素是() 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C.病毒因素D.煤焦油【答案】A【解析】常见的致癌因素有物理因素,如核辐射、电离辐射、紫外线等;化学因素,如苯、煤焦油、甲醛等有毒物质;生物因素,如肉瘤病毒等。
二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枚原子弹,原子弹爆炸后,遗留下很强的核辐射,所以致癌因素主要是物理因素。
【考点】致癌因素点评:需要学生具备历史常识才能准确回答。
3.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坏血病B.出血热C.猩红热D.痢疾【答案】A【解析】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一种维生素缺乏症。
【考点】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点评:要求学生的初中知识扎实,每种病的病因清楚。
教师可展开来讲解。
4.下列与基因诊断有关的一组物质是()A.蛋白质、核酸B.放射性同位素、蛋白质C.荧光分子、核酸D.放射性同位素、糖类【答案】C【解析】因为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来检测目的基因的一种快捷、准确的诊断方式。
【考点】基因诊断点评:对于基因诊断学生还是比较陌生,所以要适当补充了解。
5.下列疾病中不能用基因诊断技术快速检测出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病毒性肝炎C.疟疾D.脚气病【答案】D【解析】基因诊断只能用于遗传病、肿瘤、传染病的检测,因此可以检测A、B、C三项。
脚气引起的,不能用基因诊断技术检测。
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考点】基因诊断点评:教师应结合本题,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 1.1身边的生物科学课后训练 苏教版必修2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1.1身边的生物科学课后训练苏教版必修2(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人类生存的关键是( )A.能源B.粮食C.经济D.技术解析:“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答案: B2.我国粮食减产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干旱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C.耕地面积减少D.人均占有量增加,限制种植解析:干旱、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是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答案: D3.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原因不包括( ) A.人口的迅速增长B.人口素质的下降C.资源短缺D.环境恶化解析: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答案: B4.抗虫棉是利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农作物,它被广泛推广种植,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抗虫棉所产棉絮的纤维含量高B.抗虫棉结的棉桃多C.抗虫棉抗病毒,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抗虫棉能抗虫,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解析:抗虫棉与一般棉花相比只多了抗虫性状,而不是抗病毒性状。
抗虫棉的推广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 D5.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 )A.199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上市B.1983年世界上首例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成功C.1995~2002年的8年间,转基因作物销售额增长了约56倍D.2003年转基因金大米、转基因向日葵培育成功解析: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成功,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
答案: B6.下列关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B.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C.提高植物的抗性D.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答案: D7.以下农业上的科技成果不属于基因工程产品的是( )A.抗虫棉B.金大米C.延熟保鲜番茄D.试管牛解析:抗虫棉是科学家把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的DNA中培育而成的。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身边的生物科学 例题解析

身边的生物科学例题解析【例1】21世纪生物学的发展方向是()A.向群体方向发展B.向细胞学遗传学方向发展C.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发展D.向“克隆”生物方向发展解析:近代生物学已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而生态学的发展为解决全球重大社会问题发挥作用。
答案:C【例2】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A.运用转基因技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B.把致病基因切除C.运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NA分子,鉴定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解析:基因治疗是用转基因技术将健康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弥补或纠正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答案:A规律发现21世纪生物学发展方向是宏观(生态学)和微观(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发展。
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基因治疗是利用外源健康基因去弥补或纠正缺陷基因不足的,基因诊断则是检测被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作用。
评价指南1.解析:可以从癌症发生机理、癌症的治疗方法等方面入手。
2.解析:可以设计表格,表格中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常患病及次数等,也可以从患病频率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或患病种类与血缘关系入手调查。
身边的生物科学拓展知识细胞癌变众所周知,细胞的分裂实际上是细胞核的分裂,细胞核内都含有同样数目的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先加倍,然后细胞再一分为二,因此,分裂后的两个子细胞各含有与原母细胞相同数目的染色体,自从发现了DNA的双螺旋模型之后,人们都已经知道,当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上所有的DNA都要进行复制,使得每一个新细胞都能得到一套与原来细胞完全相同的DNA。
在大多数情况下,DNA的复制都能以严格的方式进行,不过,受损细胞中的DNA的分子会发生断裂。
在一般情况下,断裂的DNA(双螺旋的双线)会很快被细胞修复,但修复率并非100%。
由于染色体是DNA的载体,那些未能被修复DNA的断裂分子会导致染色体产生缺失,即染色体丢失了一段。
初二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小组在进行测定花生果实长度取样时,提出了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方法是A.从大花生中取40枚较大的,在小花生中取40枚较小的B.从大花生中取1枚较大的,在小粒花生中取1枚较小的C.从两种花生中分别随便取出1枚D.从两种花生中分别随便取出35枚【答案】D【解析】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建议不要少于30粒.【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C.重新进行实验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答案】B【解析】科学探究是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从而对实验的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但是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实验结果和假设不一致,不能直接否决假设,直接修改数据与实验结论一致,这是不科学的,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到会得到假设一致结果,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原因,是设计方案的问题、是探究的步骤、探究的要求或是步骤颠倒、对照实验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探究的结论与实验的假设不一致,因此,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不致时是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D.所有变量都相同【答案】B【解析】控制变量法是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这种方法常常应用于物理学中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考点】物理学方法4.、和从不同方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二】高二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高二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检测试题及答案第1节身边的生物科学一、多项选择题:1、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
a、环境污染B.栖息地破坏C.物种专业化D.过度狩猎2、森林中的蛇大量减少,其原因是()。
a、缺乏食物B.环境污染C.基因功能丧失D.过度狩猎3、对扬子鳄的保护,最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B.人工繁殖C.科学介绍D.禁止狩猎4、水葫芦在我国南方水域中疯长,造成了生态危机,这一惨痛事实告诉我们()。
a、外来物种会对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危害。
B.引进外来物种时,确保保护当地物种免受伤害c.外来物种与物种灭绝没有直接联系d.外来物种适应性很强,生长迅速5.在以下关于动物保护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适当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保护野生动物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它们所有的生存环境c.动物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动物的最好方法据估计,地球上每年大约有6个物种消失。
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人为破坏c.基因突变d.食物匮乏7.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有效保护()。
a.扬子鳄b.经济动物c.珍稀植物d。
濒危野生动植物8.由于长期人工饲养,朱鹪鹩的灭绝速度逐渐加快,根本原因是()。
a.生存环境恶化b.适于野外生存的基因功能逐步丧失c、缺乏食物D.生殖能力逐渐下降9、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了美化城市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从国外引进各种观赏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东北虎被转移到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了一些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海滩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
在这个海滩上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b.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c、将丹顶鹤移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D.防止海滩生态环境污染11、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生物必修2课后训练:第一章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训练1.据联合国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
要确保这么多人口的生存,关键问题是()A.能源B.空间C.粮食D.空气2.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造成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粮食减产,光合作用效率下降B.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减产D.全球的温室效应3.下列生物科学项目的研究成果与指导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是()①探索光合作用机理②研究生物固氮原理③培育农作物新品种④微生物与发酵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4.下列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其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粮食过剩,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首位B.粮食过剩,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大于人口增长速度C.粮食短缺,粮食总产量太低D.粮食短缺,人口居世界首位且仍在增长5.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粮食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B.只要解决了粮食问题,人口就可以随之同幅增长C.随着动物性食品数量的增加,人们直接食用的粮食将减少D.今后中国人的食物构成趋势是中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模式6.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介绍,1999~2008年期间,我国抗虫棉累计推广了2.2亿亩(1亩≈0.067公顷),减少农药使用量80%以上,年节省农药4.5万吨;平均每亩增收220多元,经济效益高达400亿人民币。
下面观点与朱祯的说法不太符合的是()A.转基因生物具有生态价值B.转基因生物具有经济价值C.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转基因作物D.我们可以提倡种植转基因农作物7.运用转基因技术手段,将苏云金杆菌中获取的抗虫基因Bt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能抗虫的油菜品种。
这一品种能产生特异性的杀虫物质,对菜青虫有显著的抗性。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Bt基因的油菜不属于转基因植物B.特异性的杀虫物质能杀灭多种害虫C.普通油菜中存在Bt基因D.抗虫油菜能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可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且保护农业生态环境8.下列关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还未进入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阶段B.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C.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应全面推广D.通过基因工程来改良作物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9.民以食为天。
初一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法研究中,科学工作者设计了“实验l”和“实验2”两个方案,其目的是( )A.进行对照B.研究响尾蛇对死老鼠的袭击情况C.增加实验重复次数D.研究响尾蛇对老鼠体温的反.【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时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可以采取对照实验、增加实验对象的数量、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等方法,在“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法研究中,科学工作者设计了“实验l”和“实验2”两个方案,其目的是形成对照,故应选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
几个同学对“孑孓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的问题争论不休:有的认为需要空气,有的认为不需要空气。
请你根据下图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该问题。
提出问题:。
(4分)作出假设:。
4分)实验设计:(4分)。
预期的实验结果:甲一段时间后孑孓衰弱死亡;乙一段时间后孑孓正常生活。
试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 (4分)。
得出的结论: (4分)。
【答案】问题: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假设: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实验设计①设置对照实验,分甲乙两组②强调相同点:材料(等数量的孑孓),用具(等大的烧杯、等量的水),甲乙所置环境,③强调变量(有无铁丝网),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原因:(4)因表层水溶氧丰富,甲中孑孓被铁丝网阻挡无法到达表层,缺氧;结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提出问题: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作出假设: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实验设计:①设置对照实验分甲乙两组;实验变量是有无铁丝网,甲组有铁丝网如甲图所示将孑孓阻挡无法到达表层作为对照组,乙组没有铁丝网阻挡作为实验组.②强调相同点: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材料(等数量的孑孓),用具(等大的烧杯、等量的水),甲乙所置环境;③强调变量: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有相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有无铁丝网);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看到甲组孑孓衰弱死亡;乙组孑孓正常生活;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因表层水溶氧丰富,甲中孑孓被铁丝网阻挡无法到达表层,缺氧;得出的结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身边的生物科学
典型例题
【例1】转基因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请举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影响。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解析】转基因技术和任何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
正面影响:在医药卫生方面,生产转基因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等治疗疾病;在农业方面,生产转基因植物,获得高产、稳产、具有抗逆性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在畜牧业方面,培育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皮毛的优良品种;在食品工业方面,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
负面影响:生产基因武器用于战;制造“超人”,造成新的种族歧视;转基因生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等。
【答案】见解析。
【例2】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腐烂。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抵制某些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的合成能力,可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培育成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1993年在美国上市,请回答:
(1)促进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是。
(2)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和。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有植物激素、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的优点。
植物激素有多种,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它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是基因操作的三种重要工具。
基因工程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二是培育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
其主要优点一是定向地改造生物,从根本上改变作物的特性,二是基因工程的转基因技术克服了传统育种方法无法克服的生物远缘杂交无法实现的问题。
【答案】(1)乙烯 (2)定向改造生物克服生物远缘杂交的困难
基础练习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占世界的耕地上却养活了占世界的人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然而,由于、、和等,我国粮食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举例说说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3、随着化学农药产量和品种的逐年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也逐年增强,造成的危害很严重。
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元以上。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毒蛋白对人畜无害。
通过科技攻关,我国科学工作者已成功地将该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内并实现了表达。
由于棉铃虫吃了“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抗虫棉在近年推广后,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的结果。
(2)“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培育应用了新技术。
(3)谈谈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能力测试
1、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C.任何一种假单孢杆菌都能分解四种石油成分,所以假单孢杆菌是“超级菌”
D.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或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3、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
A.普通棉的突变基因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抗虫基因
D.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
4、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人类正利用这一点进行基因工程,从而产生了基因污染。
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对基因污染产生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工程间接导致了基因污染
B.基因工程是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基因交换,从而获得生物的新性状
C.基因工程对生物体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
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影响的研究
5、对番茄的研究中发现,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上的细胞壁释放出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了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开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对付害虫的再次侵袭。
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害虫取食后,就会因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
人们尝试着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让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
性状,以对付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一种玉米害虫)。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很可能是在茎叶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处合成的。
(2)番茄受害虫侵袭后,能及时做出一系列反应,最终杀死害虫,保护自身安全,这说明植物也具有_______________。
(3)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基因成功地导入玉米内,使玉米形成新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对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感到担忧。
你认为这种担忧有道理吗?试以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7% 22% 人口的迅速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2、①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粮食问题,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②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全球转基因作物的销售额1995年为7.5×108美元,2002年为4.25×1010美元,8年间增长了约56倍,估计2005的士达6.0×1010美元,2010年将达到2.0×1011美元;③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抗逆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摆脱了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抗虫、抗除草剂作物的应用则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高维生素含量的转基因作物将为数亿贫困人口的健康带来福音。
3、(1)自然选择(2)基因工程(或现代农业生物技术)(3)转基因技术和任何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
正面影响:在医药卫生方面,生产转基因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等治疗疾病;在农业方面,生产转基因植物,获得高产、稳产、具有抗逆性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在畜牧业方面,培育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皮毛的优良品种;在食品工业方面,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
负面影响:生产基因武器用于战;制造“超人”,造成新的种族歧视;转基因生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等。
能力测试
1D 2D 3D 4B
5、(1)核糖体 (2)免疫功能 (3)基因重组(4)①有道理。
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出现病患。
②无必要。
这种转基因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茎叶中,而人类食用的是其果实(种子)加工而成的食品,因此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③无必要。
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是存在差异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很可能无影响。
④无必要。
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中已经被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
(或其他合理答案,有一项分析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