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准备及术前预核制度

合集下载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

XX 市人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参与,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核查结果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或第一助手。

2、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3、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二)手术开始前:由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医师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手术医师医师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五)核查过程要求主持人唱读。

4、《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带入,分别由查对主持人填写、签字。

5、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负责对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核查签字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

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留档,一份归入病历。

手术清点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签名等。

5、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手术安全核查的流程和内容

手术安全核查的流程和内容

手术安全核查的流程和内容:
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麻醉科麻醉前准备制度

麻醉科麻醉前准备制度

1. 目的
完善麻醉前各种仪器、设备、药品等准备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2. 范围
麻醉科
3. 定义

4. 职责

5. 标准
5.1麻醉机的准备
5.1.1麻醉和镇静前须准备麻醉机。

检查气源、电源、呼吸回路、钠石灰,设置呼吸机通气模式及参
数。

5.2气管插管器械的准备
5.2.1连接并检查吸引器。

5.2.2检查气管插管用物品。

5.3麻醉药品的准备
5.3.1根据预定的麻醉方案准备好麻醉药品。

5.3.2常规准备麻黄素、阿托品、肾上腺素。

5.3.3注射器上应贴上标签,标明患者名字、出生年月日、药品名称、药品浓度(如mg/ml)、配药
时间及配药人。

5.4其他器械准备
5.4.1动静脉测压装置、血液回收机以及其他监护设备。

5.5病人入室后,实施ECG、SpO2和BP监测,采集首次测量数据。

同时进行手术安全核查和手术风险评
估,查看最近一次病程记录,检查是否已经签署手术及麻醉知情同意书。

5.6动静脉穿刺置管
5.6.1所有接受麻醉的病人开放静脉通路,原则上要求在上肢建立静脉通路。

5.6.2心血管外科病人和危重症病人应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和动脉穿刺置管,以便于快速输液和中
心静脉压及连续血压监测。

5.7区域神经阻滞的病人,应在建立常规监测后进行操作。

6. 流程

7. 表单

8. 相关文件
无。

麻醉操作与术前准备管理制度

麻醉操作与术前准备管理制度

麻醉操作与术前准备管理制度1. 前言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麻醉操作和术前准备工作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准确的麻醉操作和术前准备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紧要。

全部医务人员必需严格依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 术前准备要求2.1 术前准备的目标是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医务人员应依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特殊需求,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2.2 术前准备工作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确认患者的术前检查结果齐全,特别是相关麻醉相关检查结果;—确认患者的麻醉禁忌症,防止发生麻醉引起的并发症;—准备麻醉药品和设备,确保其充分和有效;—针对特殊病例,订立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2.3 术前准备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麻醉科医务人员负责,需要与手术科医务人员紧密搭配。

2.4 术前准备的记录应完整、准确、可追溯,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术前评估报告;—麻醉和手术团队之间的沟通记录;—术前相关药品和设备的准备情况。

3. 麻醉操作要求3.1 麻醉操作的目标是确保患者手术中无痛苦,并减少手术期间和术后的并发症。

麻醉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和持有合法资质的麻醉科医务人员执行。

3.2 麻醉操作前,麻醉科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检查和准备麻醉设备和药品;—依据患者的术前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麻醉方法;—向患者解释麻醉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准备必需的监测设备。

3.3 麻醉操作应在手术前合适的时间点开始,确保麻醉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麻醉操作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麻醉诱导和维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患者的通气通畅,并维持合适的血氧饱和度;—依据手术需要,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

3.4 麻醉操作期间,麻醉科医务人员需要紧密察看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生理指标,及时调整麻醉水平和药物剂量。

3.5 麻醉操作记录应准确、认真,包含但不限于:—麻醉操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使用的麻醉药品和剂量;—监测结果的记录;—发生的特殊情况和处理方法。

(完整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

(完整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

XX 市人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参与,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核查结果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或第一助手。

2、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3、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二)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五)核查过程要求主持人唱读。

4、《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带入,分别由查对主持人填写、签字。

5、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负责对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核查签字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

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留档,一份归入病历。

手术清点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签名等。

5、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
1.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持并负责按《手术安全核查表》
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签字。

2.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并负责按《手术安全核查
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核查结果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3.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负责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
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核查签字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

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留档,一份归入病历。

手术清点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签名等。

4.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并负责核查患者
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核查结果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术前准备管理制度

术前准备管理制度

术前准备管理制度一、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评估手术风险,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病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二、手术前完成各项准备和必需检查,如心电图、胸片、三大常规、凝血、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血型及感染筛查(乙肝、HCV、HIV、梅毒抗体)等。

三、评估患者术中可能出血量,如出血量较大,术前需备血。

输血患者严格按照《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管理制度》执行。

四、手术前麻醉医师必须亲自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评估其麻醉风险等级,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签字,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五、手术前手术主刀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手术目的、手术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签字,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六、床位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术前讨论、手术审批。

三、四级手术和特殊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记录在专用记录本中。

对于确定为急诊手术的,立即开放绿色通道,按《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执行。

七、手术主刀医师的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八、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所需特殊器械需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

择期手术医嘱及通知单需在手术前一日上午10:00前发出,并于手术前一日下午4:00前确认(如变更手术需在确认前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需在手术前一日下午确认前完成。

九、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手术前评估制度

手术前评估制度

手术前评估制度概述手术前评估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手术安全,提前评估手术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的一项重要制度。

目的手术前评估制度的目的在于:- 评估手术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风险水平;- 识别手术患者的特殊风险因素,如高龄、基础疾病等,以制定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案;- 评估手术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和应激反应,以确定适合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提供手术患者的相关信息和建议,以便患者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必要的配合事项。

流程手术前评估制度一般包括以下流程:1. 预约评估: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预约评估,医务人员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信息和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评估和记录。

2. 术前访视:手术患者到医疗机构进行术前访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和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并进行体格检查。

3. 风险评估和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医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手术的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案。

4. 麻醉评估:麻醉科医生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评估,了解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和应激反应,并确定适合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5. 信息提供和建议:医生向手术患者提供相关手术信息和建议,让患者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必要的配合事项。

重要性手术前评估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通过评估手术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避免手术并发症:通过评估手术患者的特殊风险因素,医生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手术中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 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通过提供手术相关信息和建议,让患者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必要的配合事项,增强患者的配合度,提高手术的满意度。

总结手术前评估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手术安全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

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手术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前准备及术前预核制度
1.麻醉前必须常规检查氧气供入装置,吸入麻醉药发挥器,麻醉机及监护仪电源,吸引器等,并正确接好相应的连接头.
2.全身麻醉前应检查麻醉机是否运转正常,麻醉用具是否齐备3.基础麻醉(监护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必须备好气管内插管抢救器具.
4.椎管内阻滞麻醉所用麻醉包,使用前检查消毒日期.
5.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及诊断,然后开放静脉保证输液通路(小儿不合作可在基础麻醉下行静脉穿刺).6.检测血压,脉搏,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然后再进行麻醉操作。

7.严格无菌操作,麻醉前施麻醉者洗净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8.气管内插管或各种穿刺2次以上均未成功者,应有上级医师接手操作,若仍遇困难者,应请示主任协助和指导解决。

9.疑难危重患者,在麻醉前进行科室内或相关科室进行集体讨论,制定相应的方案后实施麻醉。

凡估计麻醉后可能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心跳骤停)者,等待主要手术医师,手术室巡回护士到齐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以便一旦出现意外能立即抢救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