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
麻醉前讨论制度

xx 前讨论制度为了进一步落实麻醉科相关工作制度,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患者麻醉安全,现制定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如下:1、麻醉科术前讨论为每日晨会常规,时间为工作日上午7:45,参加人员为麻醉科全体医生及实习进修医生,地点为麻醉办公室,由科主任或科副主任主持。
2、术前讨论内容及程序1)由值班医生汇报值班期间麻醉情况,麻醉是否顺利,患者转归,有无特殊情况,并作具体说明。
如有特殊情况,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
2)当日麻醉前讨论。
麻醉医生术前 1 日访视病人,对以下患者病情需提请科室晨会讨论:a)新开展的手术麻醉患者,或新业务、新技术对麻醉有特殊要求的患者;b)手术科室申请会诊且有特殊病情或有全体麻醉医生应该重视的麻醉相关问题的患者;c)有重大麻醉风险或困难的患者,危重抢救的患者;d)麻醉用药或麻醉技术对提高全体麻醉医生素质或麻醉安全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患者;e)既往有麻醉并发症或与麻醉安全有关的合并症的患者;麻醉医生详细汇报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方式、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情况及拟实施的麻醉预案及注意事项;参会医生发言,全面分析讨论病例,科主任根据患者及手术情况对围麻醉期安全管理进行总结评价,提出围麻醉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3)如麻醉医生的执业能力不足以承担高风险麻醉,术前汇报科主任或上级医师。
科主任可及时更换麻醉医师或指派有相应权限的麻醉医师作为上级医师指导麻醉。
3、麻醉前讨论内容由相关医师详细记录,必要时需向医疗主管部门报告备麻醉风险评估及分级标准1、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2、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 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麻醉前病情评估和讨论制度

word文档
麻醉前病情评估和讨论制度
由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展麻醉前评估〔ASA风险评估〕,重点评价患者心肺脑肝肾
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对临床诊断、拟实施手术、麻醉方式与
麻醉风险、利弊进展综合评估。
对需要补充检查治疗的及时与
主管医师沟通,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指导,确保麻醉平安。
二、在全面评估的根底上,拟定麻醉方式及麻醉前医嘱。
三、对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高风险择期手术、重大
疑难及特殊手术的麻醉,术前必要时参与多科的术前讨论,
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
做出评估,充分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四、每日晨会将当天麻醉患者进展科内讨论,重点讨论
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高风险择期手术、重大疑难及特殊
手术患者的麻醉。
五、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根底上制定麻醉方案,按麻醉方案做好麻醉前准备。
精品文档分享。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麻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前讨论、术后访视和术后总结四个环节。
下面将从这四个环节入手,详细介绍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是指麻醉医师在手术前一日对患者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和交流。
术前访视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药物过敏史等,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状况等,解释麻醉方式及可能的风险,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术前访视的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
2. 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3. 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4. 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如意识、肌力等。
5. 解释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等。
6. 告知患者和家属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
7. 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二、术前讨论术前讨论是指麻醉医师与外科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和交流。
术前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制定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术前讨论的具体内容包括:1. 分析患者的病情,确定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
2. 讨论患者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状况等,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3. 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4. 讨论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可能风险和并发症,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5. 确定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方案。
6. 确保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熟悉患者的病情和麻醉方案。
三、术后访视术后访视是指麻醉医师在患者术后一定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和交流。
术后访视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评估麻醉效果,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提供相应的术后指导。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相关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和实施全麻的门诊手术必须按照医院规定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2、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
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
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务科和相关科室参加。
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
3、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门诊或住院病历。
(三)执行原则和流程1、按照手术分级管理规定,每一位手术医师在医院授权范围内作为术者参加或主持术前讨论。
2、除急症手术外,严格按诊疗规范要求完善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对术前检查或麻醉访视异常的择期手术患者,通过术前有关科室的会诊或处置,具备手术条件后方可进行术前讨论,未经术前讨论不得开具手术医嘱,不得签署手术同意书和下达手术通知。
3、二级以下及门诊全麻手术无异常情况时,有手术者或科主任组织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进行术前讨论;二级以上的手术无异常情况下由科主任或委托副主任组织参加手术的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三级以上手术或经过术前处置以控制原有病情的二级手术由科主任或委托副主任主持,并邀请医务科和内科、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人员参加;新开展或复杂程度具有较大风险的术前讨论要通知院分管领导参加。
4、讨论内容包括:诊断依据、手术适应症、有无手术禁忌、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麻醉方式的选择及麻醉访视结果、对手术室配合的要求、手术后注意事项等。
5、门诊医师或管床医师按要求将讨论内容认真记入门诊或住院病历,手术者审核签字;对术前讨论通过的手术患者,手术者与患者谈话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开写手术医嘱和手术通知单。
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

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一)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患者,同时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
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
(二)麻醉前病情评估是以患者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病变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患者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与病例并有效地向患者或亲属说明。
完成访视后,患者和(或)家属,以及主管麻醉医师应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三)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患者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若发现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内容,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检查。
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患者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四)在每日麻醉前早交班会上,责任麻醉医师向全科报告患者的情况和拟麻醉方案。
手术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遇上ASA三级以上的疑难危重重患者时,应做重点讨论,并将讨论情况记录在册,必要时向医务处报告备案。
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患者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五)麻醉诊疗患者(包括无痛诊疗、危重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护师完成的病例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询问病史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
高风险麻醉诊疗应当有效与患者及亲属、相关诊疗医师沟通协调,有效降低麻醉诊疗的风险。
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

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1、麻醉科术前讨论为每日晨会常规,时间为工作日早8点,参与人员为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地点为麻醉科办公室,由科主任主持。
2、术前讨论内容及程序1)由前一日值班医师汇报值班期间手术情况,手术与麻醉方式,是否顺利,患者转归,有无特殊情况,并作具体说明。
如有特殊情况,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
2)当日手术术前讨论。
麻醉医师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等ASA分级2级或上的患者,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大的手术,新开展手术的麻醉等。
主麻医师详细汇报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方式,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情况,并介绍拟麻醉方案说明理由及术中注意事项。
科主任主持讨论,根据患者及手术情况对麻醉方式做出评价,提示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相应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3)如手术麻醉超过麻醉医师执业能力或超过所授权范围,术前汇报科主任或上级医师。
科主任可及时更换麻醉医师或指派有授权力的麻醉师作为上级医师指导手术麻醉。
4)术前与患者或手术医师沟通出现自己所不能解决问题的在手术前或当日汇报科主任,由指示或科主任帮助解决。
3、术前讨论内容由会议记录员详细登记在交班本、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中。
4、麻醉术前讨论制度是为手术及患者安全的,一切制度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为前提。
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与流程主要内容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应急反映,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

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麻醉科医生与其他相关医疗人员进行详细的专业讨论和沟通,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有效预防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麻醉科术前讨论的目的、组成成员、内容要点和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详细介绍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的重要性和运作方式。
一、麻醉科术前讨论的目的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的主要目的是:1. 评估患者麻醉风险: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手术的特点和患者的生理状况,确定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提供个性化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3. 协调手术安排:通过讨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事项,协调麻醉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工作,保证手术的按时进行。
二、麻醉科术前讨论的组成成员麻醉科术前讨论的参与人员通常包括:1. 麻醉科医生:作为主要参与者,负责提供患者的麻醉方案、监护措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 手术医生:提供手术的具体信息,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
3. 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患者的基本生理参数和护理方面的建议。
4. 实验室医生:提供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
5. 特殊科室医生:如心脏科、神经科等,在需要特殊麻醉操作的手术中参与讨论。
三、麻醉科术前讨论的内容要点麻醉科术前讨论的内容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和药物史等。
2. 手术的具体信息: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手术的预计难度和风险等。
3. 患者的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的特点和患者的生理状况,评估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4. 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麻醉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式的选择和麻醉药物的使用。
麻醉前讨论制度三篇.doc

麻醉前讨论制度三篇第1条麻醉前讨论制度为了进一步落实麻醉相关工作制度,提高麻醉质量,保证患者麻醉安全,现将麻醉前讨论制度制定如下1、麻醉科的术前讨论是每天早上的例行会议,每天早上有745个工作日。
参加者都是麻醉科的医生和实习生,地点是麻醉科办公室,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
2、术前讨论内容和程序1)值班医生应报告值班期间的麻醉情况、麻醉是否顺利、患者结局以及是否有特殊情况,并做出具体说明。
如有特殊情况,由部门主任主持一般性讨论。
2)当天麻醉前讨论。
麻醉医师在手术前1日探视患者,以下患者的情况需提交至科室晨会讨论a)新开发的手术麻醉患者,或对新业务有特殊麻醉要求的患者、新技术;b)已向外科部门申请咨询,且有特殊情况或麻醉相关问题的患者,所有麻醉师都应予以关注;c)有重大麻醉风险或困难的患者,危重抢救患者;d)其麻醉药物或技术对提高所有麻醉师的素质或麻醉安全性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患者;e)患者既往有麻醉并发症或与麻醉安全相关的并发症;麻醉师详细报告了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方式、影像检查、生化检查等。
以及麻醉计划和实施注意事项。
参与的医生进行了发言,并对病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
科室主任根据患者和手术情况对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围手术期麻醉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相应措施,以确保手术安全。
3)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不足以承担高风险麻醉时,由术前报告科主任或上级医师负责。
科室主任可及时更换麻醉师或指派具有相应权限的麻醉师作为上级医师指导麻醉。
3、麻醉前讨论的内容应由相关医生详细记录,必要时报主管医疗部门备案。
麻醉风险评估和分类标准1、根据卫生部和医院的病情评估体系,结合麻醉科的专业特点,制定了该科的麻醉前访视和病情评估体系。
2、麻醉医师应在麻醉或临床诊断和治疗前亲自探访患者,并根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
我科现状评估依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近年来陆续发布的26项临床麻醉诊疗指南,以及河北省麻醉质量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控制专家委员会,根据科室环境、设备、的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
1、麻醉科术前讨论为每日晨会常规,时间为工作日早8点,参与
人员为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地点为麻醉科办公室,有科主任或科副主任主持。
2、术前讨论内容及程序
1)由前一日值班医师汇报值班期间手术情况,手术与麻醉方式,是否顺利,患者转归,有无特殊情况,并作具体说明。
如有特殊情况,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
2)当日手术术前讨论。
麻醉医师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等ASA分级2级或上的患者,重大手术麻醉如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食道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等,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大的手术,新开展手术的麻醉等。
主麻医师详细汇报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方式,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情况,并介绍拟麻醉方案说明理由及术中注意事项。
科主任主持讨论,根据患者及手术情况对麻醉方式做出评价,提示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相应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3)如手术麻醉超过麻醉医师执业能力或超过所授权范围,术前汇报科主任或上级医师。
科主任可及时更换麻醉医师或指派有授权力的麻醉师作为上级医师指导手术麻醉。
4)术前与患者或手术医师沟通出现自己所不能解决问题的在手术前或当日汇报科主任,由指示或科主任帮助解决。
3、术前讨论内容由会议记录员详细登记在交班本、疑难危重病例
讨论本中。
4、麻醉术前讨论制度是为手术及患者安全的,一切制度以患者为
中心,以安全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