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ppt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
• 自动化选线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绘图仪代替人工去作 大量、繁重的计算、绘图、分析比较工作,使选线方 案更合理、省工省时。这已成为当今高等级公路选线 的常用方法。
2020/4/11
.
第二节 路线总体布局与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 性质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 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一)选线的步骤
1.总体布局:基本走向
总体布局阶段主要研究路线大方案,主要是解决起、终点 间路线的大控制点,以确定基本走向。 (小比例尺1:2.5~ 1:10万地形图)
2.逐段安排: (局部方案也即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 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地形图1:1000~1:5000比例尺)
横三方面因素,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 • 缺点:要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 步骤:① 实地敷设导线;② 实测地形图;
③ 纸上选定路线;④ 实地放线。
2020/4/11
.
3、自动化选线
• 基本作法:测得航测图片,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把选 线设计的要求转化为数学模型,将设计数据输入计算 机,则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自动选线、分析比 较、优化,最后自动输出全部设计图表。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 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大部 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设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 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2)山岭重丘地形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 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ppt演示课件(82页)

道路勘测设计ppt演示课件(82页)
级山区道路采用。
直-缓-圆-缓-直:
为满足第二条要求,在直线与圆曲线间 引入了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缓和曲线” ,使整条线形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的第 一条和二条,保持了线形的曲率连续。它 不满足第三条要求,不是最理想的,但与 汽车行驶轨迹接近,国内外普遍采用。
(二)平面线形要素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 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 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 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对于车 速较高的道路,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 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以曲线为主定交点:常用于互通立交匝道布线、 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圆曲线作为公路平面线形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定线或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选线、定线 对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规定,主要考虑考虑到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操作的方便。
(三)圆曲线半径的运用
,是根据地形及环境条件和路线技术要求设置圆曲线 对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规定,主要考虑考虑到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操作的方便。
路线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展开是指展开平面、纵坡不变)。
线,再根据两两直线相交得交点,继而设置圆曲线和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 所有回旋线都几何相似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平面设计) 长安大学
内容提要
• 汽车行驶轨迹特性与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 • 直线的特点和运用、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 圆曲线的特点、半径大小及其长度 。 • 缓和曲线的性质、形式及最小长度和参数 。 • 平面线形设计原则和线形要素组合类型 。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选线.pptx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选线.pptx
二、选线原则
• 路线是道路的骨架,它的优劣关系到道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和 在路网中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正如前所述,影响路线设 计除自然条件外尚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选线要综合考虑 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 1.多方案选择: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 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 最优路线方案。
第44页/共121页
2).桥位与路线的配合
(2)利用河曲及“S”形河段跨河,改善路线线形
第45页/共121页
2).桥位与路线的配合
(3)适当斜交改善桥头线形
第46页/共121页
2).桥位与路线的配合
(4)对大桥不宜斜交,可对桥头路线适当处理
第2页/共121页
二、选线原则
•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
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 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 指标。 •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 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 林、茶林、果园)等。
第3页/共121页
二、选线原则
•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 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 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第8页/共121页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主要包括路线走向和走廊带的选择两个内容: (1)路线布局走向选择: 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问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

第一章绪论(一)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

第一章绪论(一)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
设计交通量和交通组成; 设计速度。 路线在公路网中的功能;
46
设计速度
在考虑路线的使用功能和设计交通量的 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技术政策制定的,是技 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它对公路的几何形 状、工程费用和运输效率影响最大(作用)。
47
使用功能和设计交通量对设计速度的影响
路线在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经济、国防意义者, 交通量较 大者,技术政策规定采用较高的设 计速度,反之规定较 低的设计速度。
13
[公路]與[道路]之區分,常因各國行 政法令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解釋,以最具 代表性之美、日兩國為例,美國所謂之「 道路」,係指一種大眾有權通過或穿越之 交通設施;
14
「公路」則係指利用大眾費用來維修 之道路。美國之州際公路(Interstate Highway)、州公路(State Highway)、 郡鄉公路(Country Highway)等,皆統 稱為公路。
全长4000公里。 ▪ 由衡阳经南宁至昆明。
35
(二)城市道路发展现状
1.城市道路发展 2.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城市车辆增加的速度。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交通拥挤、堵塞和乘车难问题严重。 混合交通的机、非、人干扰大和行车速度低、事 故较多、车流量大、人流集中。 交通管理水平不高。
37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的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 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38
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
出入的 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的年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pptx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pptx

多见,只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突出。
2024/9/29
42
第43页/共99页
2024/9/29
43
第44页/共99页
4. 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1)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两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外观;前者会使驾 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后者虽无视线诱导 问题,但路面排水困难,易产生积水。
L时, i
L k
i1
i2则
k L L
i2 i1
2024/9/29
19
第20页/共99页
抛物线上任一点P的曲率半径为:
3
R [1 ( dy )2 ]2 dx
d2y dx 2
式中,
dy dx
iM
,d 2 y dx 2
3
1 k
,代入上式,得
:
R
k (1
iM
2
)
2
因为i于i1和i2之间,且i1和i2均很小,故设计
(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贺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 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必须尽 力避免。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 的最基本问题。
2024/9/29
35
第36页/共99页
2.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它 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 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5
第6页/共99页
2024/9/29
6
第7页/共99页
第二节 纵坡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标准》的各项规定。 2.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 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道路勘测设计.ppt

道路勘测设计.ppt
积极新建公路,沟通断头路,加速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网 建设与旧路的技术改造。
2、发展规划 国道主干线公路全部建成高速公路。 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将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
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 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即国家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 网络,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 线,总里程约8.5万公里。
9
一、交通运输网络构成
▪ (一)国家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10
11
公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 公路运输的特点
• 机动灵活性大 • 普及面广,适应性强 • 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上有
很大优势 • 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
驾驶,投资回收快 • 但是,汽车燃料较贵、服务人员较多、
隧道、路台 • 附属结构物
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
21
①、线形组成 公路为平面有曲线、纵面有起伏的立体空间
线形;平面由直线、曲线(圆、缓)组成;纵面 由坡道及竖曲线组成。作为立体空间线形的图形 显示,由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图表示。
对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 2、满足驾驶员视觉和心理要求; 3、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要与沿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等相适应。
其实地上本无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鲁 迅
1
图片欣赏
2
3
4
5
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 公路是交通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灵活、 迅速、方便及建设投资少、周期短、社会效益 显著等特点在交通运输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路交 通建设正朝着高速和快速的方向稳步发展。公 路设计是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 是公路交通建设从业者必备的技术。 《公路设计》是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 门化课程。是根据公路设计的各工序组合成的 一门实用性课程。本课程是由《公路勘测设计》 和《路基路面工程》综合而成的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PPT课件
9
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 2.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 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地形图1:1000~1:5000比例尺) 3.具体定线 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 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 作。
26
6.4 山岭区选线
山岭区特征: 地形方面:地面横坡陡、高低起伏大、地形变化复杂; 路
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 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
化复杂 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
➢ 沿河线、山腰线、越岭线、山脊线
27
一、沿河(溪)线
定义:沿河(溪)线是沿着河
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具有湖泊、水塘、河流多等特点; 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要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 准; 易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以及支农需要,选线要考虑 多方面因素。
19
平原区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基本线形应是短捷顺 直。(大戈壁滩、沙漠、草原)
但一般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网纵横交错,城镇、 工业区较多,居民点较稠密。
▪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 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 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设 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 2)山岭、重丘地形
▪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 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 地形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pptx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pptx

▪ ▪
ih=-0.015, ih=-0.025,
φh=0.035-0.040;
φh=0.040-0.050 R
V2 127(φμh ih )
第38页/共110页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最小半径指标
第39页/共110页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1)在不得已情况下方可使用极限最小半径;
▪(2)当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值; ▪(3)有条件时,最好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4)选用曲线半径时,应注意前后线形的协调,不应突然采用 小半径曲线; ▪(5)长直线或线形较好路段,不能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6)从地形条件好的区段进入地形条件较差区段时,线形技术 指标应逐渐过渡,防止突变。
第41页/共110页
第四节 缓和曲线
一种曲率连续变 化的曲线。
缓和曲线的设置:
1. 直线(曲率=0)与圆曲线(曲率=C)之间
2.半径相差较大的圆曲线(曲率=C1和C2)之间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车的轨迹)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人的感觉) 3.超高、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施工连续)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视觉效果)
第22页/共110页
第23页/共110页
(一)圆曲线几何元素:
α T Rtg
2 L π αR
180 α
E R(sec 1) 2
J 2T L
第24页/共110页
(二)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计算基点为交点里程桩号,记为JD, ZY=JD-T YZ=ZY+L QZ=ZY+L/2 JD=QZ+J/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