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分析_杨俊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60例急诊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评分分诊,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及首日转诊去情况及患者就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中因首次分诊后出现病情变化而进行转诊的患者1例,占总例数的1.25%,分诊准确率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就诊满意度98.75%(79/80),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分诊及首日转诊去情况,且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值得研究。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诊;分诊【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335-02临床上急诊患者不断增多,从而导致急诊科室中的接诊时间及医疗资源已无法满足医疗安全的需求,从而导致在急诊中风险不断增加,使医患矛盾在不断增多[1]。
因此,如何对急诊患者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快速的识别已成为临床上广泛讨论的话题。
由于急诊科室中大多数患者均为病情危急者,若未对其采取有效、积极的救治措施,易导致患者在短短时间内失去生命[2]。
因此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室中,能够有效降低急诊科室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
本院选择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160例急诊患者,收取的时间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观察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80例。
观察组中,有4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总例数的50%(40/80),年龄在15~99岁之间,平均年龄(57.23±2.5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16~99岁之间,平均年龄(57.89±2.67)岁。
早期改良预警评分在急诊观察室的应用与评价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急诊观察室作为医院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收治的患者多为病因尚未明确、需短时间留院观察的患者,亦或者不满足住院条件,但病情相对较重,需持续留院观察的患者,另外,不可随意搬动的危重症患者同样需在急诊观察室留看[1]。
由于急诊观察室收入的患者具有病情种类复杂、人数较多、流动性快、危重程度不明确等特点,一旦未予以有效评估,监护不当,容易为患者埋下安全隐患,引起医患纠纷,因此,需重视患DOI:10.16662/ki.1674-0742.2020.28.143早期改良预警评分在急诊观察室的应用与评价奚建媛,蔡佩源,苗傲霜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无锡214023[摘要]目的阐述急诊观察室施行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的具体措施及应用价值,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该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方便抽选该院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2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评估分流处理,观察组施以早期改良预警评分,并结合评分结果进行有效分流,记录各组患者待诊用时,同时分析各组患者待诊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及病死率,评估各组患者就诊过程中满意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待诊用时(26.48±14.29)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发生意外情况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该次就诊的服务态度满意评分(18.45±1.04)分、分诊合理满意评分(17.95±1.15)分、环境满意评分(18.69±0.98)分、总满意评分(54.48±2.05)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0、7.960、7.010、9.930,P<0.05)。
结论针对急诊观察室患者施以早期改良预警评分可更快速、合理地分析患者病情,及时予以分诊,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运用,且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2-15T07:10:55.10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月10期作者:薛小琴[导读]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薛小琴(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赣州332000)【摘要】目的分析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与研究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护理满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的急诊抢救时间更短,且护理满意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9.68%,6/62)对比,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59%,1/63)更低(P<0.05)。
结论应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有效评估急诊科患者病情、提高急救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诊科;急救护理急诊科通常会涉及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危急重症等,以往急诊科医师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患者临床体征等来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这种判断模式缺乏相关的客观标准,极易导致误诊或漏诊情况发生[1]。
提高急诊科患者的急救护理质量,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当前临床护理的重点。
有文献报道[2],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提高急救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本研究选取本院125例患者急诊科患者应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分析其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与研究组(63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18-81岁,平均(54.95±10.58)岁;疾病类型:神经系统疾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心血管疾病14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其他疾病4例。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前言急诊室是医院中最复杂、最忙碌、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在高压下迅速作出决策。
而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以在早期识别患者危险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方案,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本文将介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EWS)系统是指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体温等)进行定量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警系统。
早期预警评分的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比如心脏骤停或呼吸衰竭等。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通常包括常规测量的生命体征,将这些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一个得分,根据得分来确定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及危险性。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改良版,由英国杜伦大学医院神经科的Jones等人在1997年设计。
MEWS 评分的项目包括呼吸、心率、体温、收缩压、意识状况等五项,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得分分布在0~14分之间。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将常规的生命体征与患者意识状况结合起来,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急诊室是最常用到MEWS评分系统的地方之一。
由于急诊室的工作高度集中和复杂,常常需要急诊医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而MEWS评分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危险提醒,识别患者危险状况,从而启动早期干预。
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使用,医护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早地发现患者的风险,尤其是在预测心脏骤停、呼吸衰竭以及休克等情况时。
此外,MEWS评分系统还可以为医生提供较好的患者筛查工具,帮助医生分离出需要更严密监护和治疗的高危及低危患者。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者分诊中的应用目的分析探讨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院内急诊分诊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预后的评估能力。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10月诊治的急诊患者5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进行处理,而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根据不同的评分进行区分性分级处理,比较两种诊治流程在院内急诊分诊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对急诊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度进行比较,并比较分析医生对两种分诊模式的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能够准确有效地将患者根据不同严重程度分诊到相应的就诊区域,是一种急诊上分诊患者的合理、有效工具,在院内急诊分诊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院内进一步推广使用。
标签: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急诊分诊;应用;预后急诊医学是一门跨多专业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其中急诊内科涉及内科中的绝大多数疾病,且对于内科急危重症,需要同时鉴别外科、妇科急症,在进行各种急危重症急救治时,还需要对许多非急诊、非重症患者进行救治[1]。
因而,合理利用有限的急诊资源,准确辨别并分类各种急危重症,及时分流各类患者已经成为急诊医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
目前,大多数急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多数依靠个人直觉及主观经验,尤其对于大型的意外伤亡等患者,由于缺乏客观标准,易造成误诊、漏诊,不利于分诊工作科学高效地进行[2]。
目前,逐渐提出的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能够有效地指导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合理的分流,以便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救治[3]。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4年2月~10月诊治的急诊患者5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进行处理,而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
急诊护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探讨

多转入专科 病房 ; 8分以上 3 7例 , 8 死亡危险性显著增加 , 以特别护理 , 予 急诊救护后绝 大多数患者 入 IU进行 C 监护。结论 : WS将急诊患者病情分值化 , ME 护士制定护理计划依据更充分 , 使急诊护理工作重点 突出 , 个性化 更强 , 从而提升了急诊护理效果。 关键词 急 诊护理 改 良早期预警系统 应 用
参考其他相应检 查结果制定个案 护理计划 , 收集所 有 1 2 内科 急诊 留观 以上 处 置 患者 的 ME 8例 0 WS
评分表 , 0— 、 78分 以上设 置 3个 分 数段 , 按 45~ 、 将 不 同分数段 患者 的去 向 、 预后 加 以 比较 。
1 1一般 资料 .
英 国建立 了“ 期预警 评分 ” er ann cr , 早 (al w rigsoe y E ) WS 系统 , 又进 行 了改 进 , 成 了“ 良早 期 而 形 改 预 警评 分 ” m d e a yw rigsoe E ) ( o i der ann c r,M WS i f l 系统 。 目前 , 用 ME 应 WS指 导急 诊 护理 工 作 国 内
第 2 2医院急诊科 0 100 10 3
院 ; 7分 49例 , 以一级护理 , 2 例患者 5~ 0 予 除 1 因拒绝 住 院而在 急诊科 留观 ,9例入 IU,2 5 C 39例
《 部医》 0 霄 沈 队药 篙 பைடு நூலகம் 3
收住 H U 8 D ; 分以上患者 37例 , 以特别护理 , 8 予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

理;5 ~7 分159 例患者予以一级护理,病情稳定后转入专科病房;≥8 分124 例患者属于危重症,病死率较高,应实施特别护理,
病情稳定后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结论: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使内科急诊患者病情量化和分值化,临床护理治疗依
据更充分,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内科急诊;急救护理
评估,护理人员以其他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同时结合评估结果 急诊内科患者应用改良评估系统,可靠分析和预测出患者的
为患者制定专属护理方案。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实施急救 疾病发展程度,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可以有层次、有规律
措施。评分>4 分患者给予特殊治疗和护理。到达医院后完 地在繁忙护理工作中实施针对性重点监护[6-7]。同时能够在
1 资料与方法
2. 2 不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患者预后 见表2。
1. 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我院急诊内科住院患者400 例,男
表2 不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患者预后
258 例、女142 例,年龄17 ~ ( 75 49. 1 ± 18. 9)岁;其中117 例留 改良早期
院观察时间8 ~ ( 24 23 ± 2. ); 9 h 159 例病情稳定转入专科继续 治疗,46 例病情严重转入ICU 病房,其中124 例急救后6 h 内 送入重症监护室,27 例病情逐渐好转2 d 内转至专科病房继
示,采用χ2 检验。4 h 护理和看护,详细记录护理过程,患者
85
齐鲁护理杂志2018 年4 月第24 卷第8 期
病情控制后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陪伴下转入ICU 继续治疗护 [6] 潘艳珍,黄绍星,万志红.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
预警评分 n
分 0 ~ 4
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李秀芳;刘春明;王艳;代大春;杨桂云;王俊红【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MPEWS)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要求现场采集相关数据,分诊护士对就诊患儿进行MPEWS评分,医师就诊时对患儿进行病情评估和分级,寻求MPEWS评分值与病情急重程度的关联度.结果 MPEWS评分与病情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rs=-0.629,P<0.001),MPEWS评分越高,病情分级等级越低,病情越急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975,可信区间为0.972~0.977(P<0.05),说明MPEWS评分对急诊患儿的判断有统计学意义.最佳临界值为1.5分,此时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99.5%.结论 MPEWS评分对儿童预检分诊,识别急诊患儿有一定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2【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急诊;预检分诊;病情分级;病情评估【作者】李秀芳;刘春明;王艳;代大春;杨桂云;王俊红【作者单位】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云南昆明 650000;昆明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云南昆明 650034;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云南昆明 650000;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云南昆明 650000;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云南昆明 650000;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云南昆明 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由于儿童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家长重视孩子的社会因素,大量的患儿涌入急诊科,降低了急诊医疗资源的效率。
因此,在预检分诊时将非急诊病人识别并进行分流,有利于充分利用急诊室的资源,提高急诊工作效率[1]。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能快速、客观、有效地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 护理学杂志 , 2013, 28(9):11-12. [4] 梁潇 , 刘越 .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预检分级分诊中
应用 . 医学临床研究 , 2013, 30(7):1419-1420. [5] 戚春辉 , 周明浩 . 改良式 2 种评分标准对潜在危重患者病情的
究显示 , MEWS 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并及早处置 , 提高
分诊准确性 , 减少平均分诊时间 , 提高急诊管理水平 , 降低
医疗风险 , 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 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 MEWS 效果良好 , 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6月第10卷第12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Jun 2016, Vol. 10, No. 12
内急救工作实行分区分级救治 , 如何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及
时、准确、客观、可量化的评估 , 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
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合理配置和使用医疗资源有实际意
义。MEWS 简单易行、准确率较高 , 易于在临床工作推广实
施[5]。MEWS 可以用在病床旁测量到的常规生命生理指标
进行评分 , 如意识、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心率等 , 且
·281·
诊准确性高 , 可改善预后 ,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燕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 中国医药指南 , 2011, 9(8):126-127.
[2] 唐维骏 , 张绍权 , 黄世梧 , 等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与校正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的应用对比研究 . 中国全科 医学 , 2011, 14(5):526-529.
孙波
【摘要】 目的 研究及观察强化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术前情绪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 60 例进行 手术治疗的患者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前访视 , 观察组患者接受 强化术前访视干预 , 将两组患者访视前和访视后的情绪状态采用情绪状态量表 (POMS) 进行评估及比较。 结果 访视前两组患者 POMS 7 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访视后观察组 POMS 7 项指 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强化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术前情绪状态的影 响更为积极 , 其为患者术前心理情绪状态的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急诊 ;预检分诊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效果 DOI :10.14164/11-5581/r.2016.12.212
急诊预检分诊主要是依疾病严重程度、治疗优先原则将 急诊资源合理利用 , 快速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类 , 以指导临床 安排患者治疗的先后次序[1], 其质量可直接影响临床救治效 果及患者满意度。传统预检分诊模式虽能够及时行预检分诊 , 但易分诊错误 , 造成少数患者候诊时加重病情或猝死。因此 , 为保证预检质量 , 建立便捷、高效的预检标尺或体系的意义 重大[2]。作者通过回顾性分析 120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 均 采用 MEWS 进行急诊预检分诊 , 取得的效果较令人满意。现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 2015 年 9 月 ~2016 年 2 月 12000 例 急诊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 其 中 男 7060 例 , 女 4940 例 , 年 龄 16~85 岁 , 平均年龄 (42.3±14.2) 岁。疾病类型 :五官科 228 例、 泌尿系统 507 例、消化系统 2109 例、呼吸系统 1500 例、心 血 管 系 统 3253 例、 神 经 系 统 629 例、 骨 科 1004 例 , 外 伤 2700 例、其他 70 例。排除眼科疾病、耳鼻喉疾病、妇产患 者及年龄 <16 岁患者 , 均自愿并积极配合本次试验。 1. 2 方法 由护生 ( 临床实习生 )、年资 3~15 年的护士 ( 包 括主管护师、护师 ) 组成 MEWS 分诊小组 , 同时分诊同一患 者;护生的职责为仔细记录客观指标 , 然后行 MEWS 评分[3], 若出现分诊歧义 , 则由护士长综合判断。护士记录患者分级 结果 , 由研究者把同一患者的基本资料填写完整 , 对患者的 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进行测量和记录 , 同时对患者 意识状态、诊疗后去向进行记录 , 根据所得数据行 MEWS 评 分 , 给出预检分诊级别 , 把患者送至相应区域 , 采取相应治 疗、护理措施。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参 照 MEWS 预检分级标准[4], Ⅰ级 :<5 分但有严重指标或单 项 >5 分 , 立即进入抢救室监护救治 ;Ⅱ级 :3~5 分 , 诊室优 先就诊 ;Ⅲ级 :1~2 分 , 诊室优先就诊 ;Ⅳ级 :0 分 , 诊室顺 序就诊]及使用 MEWS 分诊前后的平均分诊时间 , 不同评分 患者预后情况 ( 好转出院或专科住院、死亡 ) 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种复杂、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 , 极大地增加医护人员的
诊治压力。近年来 , 分诊人员对急诊就诊患者病情的判断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观的直觉及经验 , 无明确可依据的分
诊标准 , 易出现分诊错误。①将不需要进抢救室的患者分流
至抢救室 , 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②将潜在危重患者未分流至
抢救室 ,造成治疗延误 , 存在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风险。院
亡率为 33.94%(315/928), Ⅱ级患者死亡率为 9.51%(104/1094),
Ⅲ级患者死亡率为 0.04%(2/4500), Ⅳ级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现
象。除死亡患者外 , 其他患者均经处理接受专科住院治疗或
基本好转出院。
3 讨论
据统计 , 目前本院急诊门诊量约 2000 人次 / 月 , 患者病
作者单位 :409099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急诊科
2 结果
2. 1 12000 例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分析 预检分诊包括Ⅰ、
Ⅱ、Ⅲ、Ⅳ级 , 分别占 7.7%、9.1%、37.5%、45.7%。见表 1。
表 1 12000 例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n(%)]
例数 12000
Ⅰ级 928(7.7)
Ⅱ级 1094(9.1)
Ⅲ级
Ⅳ级
4500(37.5) 5478(45.7)
2. 2 12000 例患者使用 MEWS 分诊前后的平均分诊时间比较
MEWS 分诊前的平均分诊时间为 (1.6±0.4)h, 高于 MEWS 分诊
后的 (0.8±0.2)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5.96, P<0.05)。
2. 3 不同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预检分级诊Ⅰ级患者死
不受仪器 、人员、场地限制 , 能够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MEWS 安排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依据性强 , 能够有重点、有层
次的关注每例就诊患者 , 避免漏诊、误诊 , 提高工作质量 ,
并能够在患者病情恶化之前发现异常信息 , 及时采取有效的
医疗干预 , 不易遗漏潜在的危重患者 , 尤其是病情复杂但刚
开始表现轻微的危重患者 , 可提高救治和抢救质量[6]。本研
行疏导。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将两组患者访视前和访视后的 情绪状态采用 POMS 进行评估及比较。POMS 主要对患者的 心境情绪状态进行评估[2], 问卷中的评估方面包括消极与积 极情绪状态两大方面 , 其中前者包括慌乱、疲乏、紧张、愤 怒及压抑 5 项 , 后者则包括精力和自尊感 2 项 , 分数越高表 示心境情绪状态表达越为强烈 , 每项评分均换算为百分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 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关键词】 强化术前访视 ;手术患者 ;术前情绪状态 DOI :10.14164/11-5581/r.2016.12.213
手术作为有创性治疗方式 , 患者对于手术治疗普遍存在 一定的担忧及恐惧等情况 , 因此术前情绪状态处于相对较差 的状态[1], 而这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前机体心理状态的 准备均十分不利 , 因此对其进行调控的需求较高。本文就强 化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术前情绪状态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 ,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12 月 ~2015 年 12 月于本院进 行手术治疗的 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 , 各 30 例。对照组男 18 例 , 女 12 例 , 年龄 20~59 岁 , 平均年龄 (40.4±6.6) 岁 , 其中初次手术患者 26 例 , 再次手术 患者 4 例 ;手术种类 :胆囊切除术 12 例 , 骨折手术 10 例 , 其他手术 8 例 ;文化程度 :小学和初中 16 例 , 中专和以上 14 例。观察组男 19 例 , 女 11 例 , 年龄 20~60 岁 , 平均年龄 (40.6±6.3) 岁 , 其中初次手术患者 27 例 , 再次手术患者 3 例; 手术种类:胆囊切除术 13 例 , 骨折手术 10 例 , 其他手术 7 例; 文化程度 :小学和初中 16 例 , 中专和以上 14 例。两组患者 一般资料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前访视 , 主要为进行手 术情况、患者个人情况进行细致了解 , 并与患者进行积极 沟通 , 同时对疑问等进行解决。观察组患者接受强化术前 访视干预 , 即对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 , 包括对患者病 情、手术情况、其他治疗情况及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状态 进行细致的评估 , 然后针对评估结果进行细致沟通及疏导 , 主要为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 , 对不良情绪及心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