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及反思

《母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鸡母爱伟大。
教学难点体会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过程(提前一分钟)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课前准备。
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16课,把笔放到手边,都准备好之后,请保持科学的坐姿,准备好你们的微笑,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
(铃响)师:上课。
体委:起立全班: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积累两句名言。
【ppt出示母爱名言】一分钟记忆,开始。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ppt出示汇报提示】(三个孩子汇报)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希望接下来的学习大家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能做到吗?生:能!师:我们昨天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请大家回忆一下,那是一只怎样的猫?生:可爱的,古怪的,调皮的。
师: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那么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
【出示 16 母鸡】生:16 母鸡师:课下老师给大家留了预习作业,,现在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生:增加一下难度,谁来读。
【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找学生读,3个)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的两句话。
每个学生汇报一句。
生1:我一向讨厌母鸡。
(板书:一向讨厌)师:“一向”是什么意思?【出示:我一向讨厌母鸡】生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不敢讨厌)【出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追问不敢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出喜欢。
师: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老师相信你会对“不敢”这两个字有更深刻的理解。
师: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不敢再讨厌,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按照作者前后不同的态度,把课文分成两段,用双竖线表示。
母鸡教案(优秀5篇)

母鸡教案(优秀5篇)《母鸡》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本文语言“京味儿”十足,生动而又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
3、学习作者真实而又具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
了解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
2、在品读、交流中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联系实际,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母亲。
重难点分析:l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l了解作者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
学习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十足的语言特点。
l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所表达出的作者的真实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以母鸡为话题,引入文本。
(一)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大致进行交流后,以“母鸡”展开交流。
出示:你了解母鸡吗?说一说母鸡留给你的。
印象。
(二)教师导语:老舍先生善于观察生活,一只母鸡在他的笔下也变得生动十足。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母鸡》中去感受。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新词。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在学生交流中,会很轻松地说出先前的态度是“讨厌”。
后来的态度用词一定要准确,不能是“喜欢”,而是“不敢再讨厌”或“尊敬”、“崇敬”。
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准确用词。
出示:讨厌——不敢再讨厌(崇敬)。
《母鸡》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母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母鸡》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
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过渡: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理由细声细气心事反抗预备讨厌田坝忠厚毒手成绩警戒歪着头咕咕地汤圆儿掘地啼叫(2)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注意:“恶”的多音。
厌恶(wù) 作恶(è)(3)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坝”与“页”、“蹄”与“啼”的区别。
(4)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二)自由朗读,了解大意。
阅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只母鸡是怎么样的母鸡?作者喜欢它吗?为什么?这是一只________的母鸡,作者很________它(喜欢/讨厌),因为________。
(三)读后交流:1.指名回答问题。
(1)这是一只爱表现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生完蛋就叫个不停。
(2)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要欺负老实的鸭子却又怕公鸡。
(3)这是一只可敬的母鸡,作者很喜欢它,因为它对雏鸡细心照顾,让作者想到了伟大的母亲……2.小结:有些同学发现,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却又不敢再讨厌母鸡,文中哪段话说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生:第4自然段。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母鸡》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由讨厌到敬佩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方案一】引语:同学们,上周吴老师已经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了架子十足的白鹅、见识了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还到过老舍家观看了他那一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去看看老舍家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16、母鸡)【方案二:观看动画,激趣导入】引语:从刚才的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母鸡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是怎样的呢?(眼睛小、咯咯叫、会下蛋、爱炫耀、会孵小鸡……)同学们印象中的母鸡是xxx的,那么作家老舍印象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母鸡》,看看老舍是怎样描写母鸡的。
(播放视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出示母鸡图片,板书:16、母鸡)二、初读比较,感知内容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这一课的生字词。
请全班同学先来读一下。
如怨(yuàn)如诉、反抗(kàng)、欺侮(wǔ)、成绩(jì)、凄(qī)惨、慈(cí)爱、辛(xīn)苦、可恶(wù)、一撮(zuǒ)毛(1)“如怨如诉”是什么意思?(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谁可以用它造句呢?(如怨如诉——这篇文章像旋律优美如怨如诉的小夜曲,感动了许多人。
(2)抗kàng(反抗)吭háng(引吭高歌)(3)“欺侮”是什么意思?(欺凌侮辱)侮wǔ(欺侮)诲huì(教诲)(4)“凄惨”的“凄”字是什么部首?(冫两点水)看看“妻”字的写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点词语及生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课文课件、图片、小黑板等。
5.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前准备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本篇课文。
2.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节:课堂教学
1.导入:呈现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鸡的了解。
2.分段精读课文,学生跟读。
3.梳理重点词语,板书相关词语及解释。
4.进行生字解释、课文填充等活动。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母鸡》为主题,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感受到
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缺乏真实的了解,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都有待加强,需要多加注意学生
的朗读训练,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偏重了对课文内容的传递,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寓意方面还有待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母鸡》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母鸡》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母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3、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打上小问号)(预设: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他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4、快速浏览,理清条理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1――3自然段)哪些段落写他不敢再讨厌母鸡(4――10自然段),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携领,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5、学法迁移,小组自由选择内容,研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板块学习。
课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母鸡(5篇)

课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母鸡(5篇)课文教案:母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3、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法与学法师:引导教学法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宣布课题,板书课题,导入一分钟记忆训练。
二、一分钟记忆训练1、师出示一分钟记忆训练内容母爱是一缕阳光,温暖如春;母爱是一幅画,自然清新;母爱是一首歌,悦耳动听。
2、一分钟后检测三、学习课文(一)出示自学导航1、自由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用横线画出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相关句子。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用波浪线画出母鸡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二)自学检测1、检查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小结。
3、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
课文教案:母鸡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体会劳动的辛苦,培养劳动习惯。
2、识字14个,巩固学过的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知道反犬旁、鸟字旁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3、用愿意口头造句。
4、熟读课文,并能创造性地表演。
教学重难点:1、识字14个。
2、体会劳动的辛苦,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方法: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教具准备: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头饰、课件、录音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演唱歌曲,激情导课1?演唱歌曲导入:出示丁丁和冬冬唱歌图,问学生: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在唱歌呢,你想知道他(她)们在唱什么吗?(想)出示《劳动最光荣》你想唱吗?(学生唱歌)2?学生自读歌词,读后谈知道了什么(学生谈:雄鸡唱歌叫醒花儿,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3?教师导入: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小动物们都爱劳动,小母鸡也很爱劳动,它在种稻子呢!(出示小母鸡种稻子图)板书课题,齐读,学生对课题质疑。
《母鸡》教学设计(通用5篇)

《母鸡》教学设计(通用5篇)《母鸡》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__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由“一向讨厌”直至“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讨厌它时而没完没结;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又发了狂的叫声,还讨厌它欺软怕硬的行为,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__一大写作特色就是对比手法的应用,通过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__另一大特色是语言风格口语化,这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等语言的表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好像和街坊邻居对话,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老舍先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以有了一群鸡雏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来道出人情──“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以其细腻之笔揭示藏匿于生活中感性、直观的特征,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格调和亲切的人伦关怀。
课文《母鸡》的语言自然流畅,并无过多华丽词藻的修饰,就文字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
首先,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变化的原因是源于母鸡的叫声也是不难读懂的。
这些通过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作为指导的重点,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在其看似平实的语言背后所要传递的深刻含义。
难点之一:母鸡始终是那么爱叫,但为什么相同的叫声会让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发生改变?通过学习,要让学生领会,其实老舍是借母鸡的叫声,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对母爱的赞颂和崇敬之情。
难点之二:__有多处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过设疑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母鸡》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获得启迪。
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
突破方法:抓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突破方法:从描写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习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母鸡的叫声)2、师:这是老舍先生家的那只母鸡在叫呢!原来老舍先生家不仅有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的猫,还有母鸡呢!今天,我们还到他家去做客,看看他的那只母鸡。
3、板书:母鸡读题。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认真预习课文,学习课文以前,你愿意接受新词朋友的挑战吗?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毒手聋子鸡雏啼叫一撮儿毛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出示要求:(1)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3)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三、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
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找到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两句话,并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一直、从来都讨厌)不敢再讨厌(对母鸡的尊敬,是感情的升华)3、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理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4、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那就让我们去深入了解这只母鸡吧!四、再读课文,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一)、品读母鸡让人讨厌之处。
(第一部分:1-3自然段)1、小组合作学习,找找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例举母鸡的罪状。
2、小组汇报:说说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并相机指导朗读,老师启发学生概括。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预设:第一段:这是一只叫声讨厌的母鸡。
写了母鸡的两种叫声,第一种“嘎嘎”“没完没了”,直接写出“讨厌”,第二种“细声细气”“扯长了声如怨如诉”,描写非常细致,第二段: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
对比母鸡对待鸭子、其它母鸡和公鸡的态度。
第三段:这是一只发狂炫耀的母鸡。
体会夸张的写法。
3、总结并指出:先说讨厌母鸡,再具体写出讨厌的三个方面,叫做“总分结构”。
我们在最近学的哪篇课文也看到这样的段式?(《猫》)板书:总分段式(二)、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1、这是一只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发狂炫耀的母鸡,所以作者一向讨厌。
可是,后来,作者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用波浪线划出来。
2、课件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指名学生读句,找出关键词:老舍是怎样评价的母鸡,谁能抓住重点词来读?3、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去用心地读读课文第二大部分,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汇报交流:抓住重点词句,相机指导朗读,体会伟大的母爱。
预设:(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1)负责:句子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不论……总是”;一系列动词“挺着”(那样子是要告诉别人什么?)“歪着头”“挺着身”“看看前,看看后”(它听见了什么?它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还在看什么?)“咕咕地警告”(在说什么?)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母鸡的一举一动让我们感受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2)慈爱:句子2: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他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一点儿”东西就“紧叫”,叫什么呢?为什么要“啄一啄”,又“放下”?为什么“消瘦”了?句子3: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吭。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这让我们感受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3)勇敢:句子4: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假若……一定……连……”可是说它永远不反抗大公鸡,为什么现在却敢于出击呢?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原本从不反抗公鸡的母鸡,做了母亲后,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了,可见只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4)辛苦:句子5: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来了黄鼠狼。
消瘦;夜间睡不好,“顶”。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辛苦)5、总结: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的母鸡。
6、同学们,作者仅仅是在歌颂母鸡吗?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无悔付出。
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母亲的敬佩和感激,带着对母爱的感受,再读第九自然段。
板书:母亲——英雄课件出示,齐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现在你对这句话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母亲或母爱的理解,或者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7、对这样一位母亲,一位英雄,我们还讨厌吗?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引读,读出尊敬、钦佩之情)。
8、指出这种情感表达的方法,叫:先贬后扬,作用是:形成前强烈的对比,更加表达出作者对母鸡的尊敬、喜爱之情。
板书:先贬后扬(三)总结体会文本情感: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五、总结写法,进行《猫》与《母鸡》的对比。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爷爷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六、总结回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母鸡,了解了母鸡,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母爱的。
七、体会写作方法,尝试迁移运用。
(作业完成)师:人们都说爱屋及乌。
当我们对这位鸡母亲产生尊敬之情时,就忽略它的缺点,甚至将它的缺点看作优点。
这是一种移情作用。
我们在这篇课文中,学到了表达喜爱之情的写法。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将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写一段,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
任选一个开头。
出示:母鸡天生爱唱歌。
母鸡是个乐天派。
学生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16母鸡——母亲——英雄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叫声讨厌负责欺软怕硬慈爱发狂炫耀勇敢辛苦推荐阅读柱子上的母鸡春天,邻居给了四只鹅蛋。
我们把它放到我家那只外号叫黑桃皇后的母鸡窝里,黑桃皇后孵出了四只淡黄色的小鹅。
它们唧唧叫着,口哨吹得和小鸡完全不同。
黑桃皇后一副自高自大的样子,蓬起了羽毛,它压根儿不想分辨,依然像对待小鸡那样,以母亲般的关怀来对待小鹅。
夏天来了,到处都是蒲公英,小鹅伸伸脖子几乎比它们的母亲还要高了,但是它们还是跟着它到处走。
有时母鸡用爪子刨地,招呼小鹅跟着它学。
可它们只管玩着那些蒲公英,用嘴打它,把蒲公英的团团绒毛打得随风飞扬。
这时黑桃皇后就朝它们那边瞅一瞅,似乎有几分怀疑。
有时它竖起羽毛,一连几个小时咯咯叫着、扒着。
可那些小鹅只唧唧叫着啄食绿草。
有时,一只狗想从母鸡身边经过,嗬,没门儿!母鸡猛扑过去,把狗赶走,然后瞅一眼小鹅。
有时候母鸡一边瞅它们,又似乎在想什么……我们开始留意母鸡,看它什么时候才能弄明白,这些孩子根本不是小鸡,也不值得为了它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和狗斗。
这样的事终于发生了。
六月一个晴朗的弥漫着花香的日子,忽然间,阳光暗淡了,公鸡打起鸣来。
“咯咯咯,咯咯咯!”母鸡一边回答公鸡,一边呼唤小鹅到屋檐底下来。
“天哪,黑沉沉的乌云来了!”女主人们喊起来,三步两步跑过去抢收晒在院子里的衣服。
雷声轰鸣,电光闪烁。
“咯咯咯,咯咯咯!”母鸡黑桃皇后还在固执地叫着。
那些小鹅把脖子扬得很高,就像四根柱子,一个个跟着母鸡来到屋檐下。
我们惊奇地注视着四只几乎和母鸡一般高的小鹅,怎样听从母鸡的命令,变成一个个小东西,爬进母鸡的身下;而母鸡,蓬松着羽毛,在它们上面伸开翅膀遮盖着,用母亲的温暖焐着它们。
雷雨很快过去了。
乌云散开了,太阳又照耀着我们的小花园。
房檐水也停了,各种小鸟又开始唱起歌,小鹅在母鸡翅膀下听到这些声音,都想出来自由自在地玩。
“放开我们,放开我们!”它们吹起了口哨。
“咯咯咯,咯咯咯!”母鸡回答。
这意思是说:“再呆一会,这会儿还太凉。
”“还凉呢!”小鹅叫着,“放开吧,放开吧!”突然,它们一齐站了起来,扬起脖子,母鸡就像被四根柱子举了起来,远远离开地面在空中摇摆着。
直到这时母鸡才明白过来,它可不想再一次被举到那几根柱子上去。
从此以后,黑桃皇后和小鹅的关系才算彻底结束了。
它开始独自走来走去,而小鹅也单独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