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案设计公开课[1]

合集下载

《母鸡》教案优秀9篇

《母鸡》教案优秀9篇

《母鸡》教案优秀9篇母鸡教案篇一1、出示手偶,设悬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萝丝。

大家和它打个招呼吧!(2)师:这是母鸡萝丝生活的农场,瞧!母鸡萝丝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享受这美丽的农场美景。

2、引导阅读,想象练说。

(1)师: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母鸡萝丝要去散步了,但是在它散步的时候,却发生了好多有意思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师:它快乐地走着,可在这快乐的背后,却藏着危险。

看!(出示有狐狸尾随的完整封面)母鸡萝丝知道背后的危险吗?猜猜它最终被狐狸吃掉了吗?(请幼儿大胆猜想)(3)她走过院子,呀!狐狸扑上来啦!请你猜一猜:狐狸抓到母鸡了吗?如果没有,是什么让她逃离了危险呢?引导观察图中的钉耙,会不会和钉耙有关系呢?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脸上。

哎!真是虚惊一场!那母鸡萝丝知道身后发生的可笑的事情吗?(4)它继续往前走,绕过池塘,瞧,狐狸这次离它更近了,当时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场?(蝴蝶、青蛙、小鸟)如果当时你是它们,想想你会怎么说?(提醒幼儿大胆想象说)可是,当时的场景太吓人,小动物们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只可怜的母鸡,这回估计没救了。

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

这只倒霉的狐狸啊!没捉到母鸡,倒弄得自己像个落汤鸡。

(5)接着,母鸡又到哪些地方散步呢?又经历了哪些惊险的故事呢?我们看着图一起来说说,好吗?(6)越过干草堆。

萝丝翻过干草堆,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头扎了进去。

那母鸡萝丝知道身后发生的可笑的事情吗?(7)经过磨坊。

萝丝经过磨面房时脚钩住了一根线,狐狸扑上来时,上头的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8)萝丝钻过栅栏,狐狸扑了上来,可它跌到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钻过蜜蜂房。

萝丝从蜂箱下面走了过去,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9)师讲述:请你猜一猜,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18课《母鸡》教案(精选12篇)

18课《母鸡》教案(精选12篇)

18课《母鸡》教案(精选12篇)18课《母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4、由母鸡的行为体会母鸡的无私无畏、日夜操劳,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明白母爱,尊重母亲。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

2、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插图或其他母鸡带小鸡的图片。

学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搜集有关母鸡的奇闻轶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描述母鸡形象导入课文1、出示幻灯母鸡图片提问:在大家眼里,母鸡是个怎样的动物?2、导入:其实,动物的行为通常都是出于本能,并没有什么思想在支配它,可同学们描绘的母鸡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你们在介绍它时不知不觉中加入了自己了意识。

那么,在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交流关于母鸡见闻二、自读自悟,理解内容(点拨学生说出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1、自读课前“导读”中的内容,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边读边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2)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2、检查预习的基础知识。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4、各小组交流读文后的收获并解决导读中的第1个问题。

5、各小组汇报。

板书:(讨厌敬重)1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2 思考导读中的问题。

三体会作者态度的转变1、组织讨论:(1)本文围绕母鸡令人讨厌和值得敬重的原因写了哪些事例?(2)谈谈自己关于母爱的理解。

(3)作者后来对于没有带小鸡的母鸡还会一如既往的讨厌吗(4)课文最后一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能否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为什么?2 指导朗读1 先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感爱母爱的伟大。

四比较写作特点1 组织讨论:《母鸡》和《猫》都是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好引导)2 引导学生从情感表达上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课文《母鸡》的优秀教案设计

课文《母鸡》的优秀教案设计

课文《母鸡》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母鸡》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母鸡》的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文《母鸡》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 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

课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母鸡(5篇)

课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母鸡(5篇)

课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母鸡(5篇)课文教案:母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3、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法与学法师:引导教学法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宣布课题,板书课题,导入一分钟记忆训练。

二、一分钟记忆训练1、师出示一分钟记忆训练内容母爱是一缕阳光,温暖如春;母爱是一幅画,自然清新;母爱是一首歌,悦耳动听。

2、一分钟后检测三、学习课文(一)出示自学导航1、自由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用横线画出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相关句子。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用波浪线画出母鸡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二)自学检测1、检查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小结。

3、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

课文教案:母鸡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体会劳动的辛苦,培养劳动习惯。

2、识字14个,巩固学过的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知道反犬旁、鸟字旁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3、用愿意口头造句。

4、熟读课文,并能创造性地表演。

教学重难点:1、识字14个。

2、体会劳动的辛苦,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方法: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教具准备: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头饰、课件、录音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演唱歌曲,激情导课1?演唱歌曲导入:出示丁丁和冬冬唱歌图,问学生: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在唱歌呢,你想知道他(她)们在唱什么吗?(想)出示《劳动最光荣》你想唱吗?(学生唱歌)2?学生自读歌词,读后谈知道了什么(学生谈:雄鸡唱歌叫醒花儿,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3?教师导入: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小动物们都爱劳动,小母鸡也很爱劳动,它在种稻子呢!(出示小母鸡种稻子图)板书课题,齐读,学生对课题质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3《母鸡》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3《母鸡》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3《母鸡》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一只母鸡在孵小鸡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和伟大母爱。

通过讲述作者观察母鸡孵小鸡的过程,描绘了母鸡细心、耐心、勇敢、伟大的形象,展现了母鸡作为一位母亲的无私付出。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文字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有过与动物相处的经验,对母爱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母爱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母鸡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尊敬和爱护母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鸡的形象和母爱。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母鸡相关的道具,如母鸡图片、小鸡玩具等。

3.家庭作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母鸡的形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母鸡孵小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正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述母鸡孵小鸡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母鸡的辛勤付出和伟大母爱。

《母鸡》公开课教学设计

《母鸡》公开课教学设计

《母鸡》公开课教学设计《母鸡》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体会母爱的伟大。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母鸡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母鸡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母鸡吗?为什么?引出课题:《母鸡》。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正错误。

1. ◦ ◦ ◦2. ◦ ◦3. ◦ ◦ 1. ◦ ◦ 2. ◦ ◦ 1. 2. 3.4. 1. ◦ ◦ ◦ 2. ◦ ◦ ◦精读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母鸡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母鸡的?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动物,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

母鸡教案 《母鸡》的教案优秀13篇

母鸡教案 《母鸡》的教案优秀13篇

母鸡教案《母鸡》的教案优秀13篇课《母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二、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b、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的自然段是?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a、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4、学习4-10自然段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b、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三、升华主题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地说出来,今天是回家的日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前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课《母鸡》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学习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分析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和亲情的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母鸡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母鸡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母鸡》,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母鸡的形象?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慈爱”、“呵护”、“无私”等。

通过学习这些词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技巧:分析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5.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分享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理解家庭和亲情的价值,并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3.学生对母爱和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2.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母爱和家庭的理解和感悟?3.是否能够提供充分的写作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六、教学资源1.课文《母鸡》。

2.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写作指导和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母鸡》公开课教学设计
万香英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邻家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的体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3.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4.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教学重点:1、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2、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1、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2、体味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母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你喜欢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你猜猜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喜欢母鸡吗?正巧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母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那么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巧过字词关
老师知道大家都有预习的习惯,接下来就要检查一下你的预习合不合格了。

第一组:嘎嘎似的可恶欺侮雏鸡咕咕啼叫凄惨
第二组:如怨如诉颤颤巍巍趁其不备结起个小疙瘩
第三组:一撮儿毛挺着脖儿挺着身儿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态度有变化吗?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1)我一向讨厌母鸡。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喜欢母鸡的?
3、(由讨厌到尊敬)可以将课文划分为几部分?
4、课文哪一自然段将讨厌母鸡和喜欢母鸡这两部分衔接起来的?( 作者利用
了第4自然段,有一个关键的词语——(可是)连接了讨厌母鸡与不敢再讨厌母鸡两个部分的,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叫做——(指名回答)对啊,我们把这样的段落叫做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连贯。


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语言特点
(一)讨厌母鸡
1、同学们,“我”一向讨厌母鸡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表示讨厌的时间长,可能是三年五年,可能是从出生讨厌到现在了。

)作者为什么长时间地、一直讨厌着母鸡?
2、读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有几个?请你概括讨厌母鸡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叫声讨厌
(出示)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整理朗读,读好长句。

指名读;男女生对比读,读出母鸡的讨厌)
第二自然段:欺软怕硬(引导学生说出词语,记在段落旁边,作积累,读)第三自然段:拼命炫耀
(出示)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读)
(为什么讨厌?你试着叫出声来;叫出点什么内容来。


(不就是下了个蛋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母鸡还这样——拼命炫耀)
(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读)恨不能——就是聋子——夸张手法)(作者多会写啊!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母鸡爱炫耀的毛病,仿佛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只爱炫耀的母鸡呢!)
3、师:请同学们看板书:作者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结构吗?(总分)
(二)不敢再讨厌母鸡
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那后来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写出了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你能把它找出来并用横线划出来吗?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5-8自然段)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你觉得每个自然段分别具体写了母鸡哪个或者哪些个品质,并填写好你的表格。

(找、读、
第5自然段:勇敢、负责
第6自然段:负责、慈爱、勇敢
第7自然段:慈爱、辛苦
第8自然段:辛苦
此时此刻,在作者的心中,这只母鸡仅仅是一种动物吗?它还是一位——(母亲)我们作者是怎样称赞它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读,出示)——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再读)
这个时候,作者对母鸡不仅仅是喜爱了,更是——(指名回答)所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我对母鸡应该喜爱的,应该尊敬的,应该尊重的。

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第九自然段读一读!一定要读出对母鸡的喜爱、尊敬、赞美之情!
这句话的“母亲”仅仅指的是鸡母亲吗?作者还在赞美什么母亲?相信你的母亲也是那么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你也来赞美一下你的母亲,请写下你想对母亲想说的话。

(配乐)
四、总结写法,进行迁移
同学们,老舍先生的这篇《母鸡》中,可分为两个部分,老舍先生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对母鸡的态度从一开始是讨厌母鸡,到后来的喜爱、尊敬,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在写讨厌母鸡时,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结构,(先总写一向讨厌母鸡,再通过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三个方面具体地写出了讨厌母鸡的原因。

)而后采用先分后总的写作结构。

(老舍爷爷通过具体事例写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四个方面,以致于老舍爷爷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五、板书设计:
16 母鸡
(先总后分)
一向讨厌:叫声讨厌、欺软怕硬、拼命炫耀
(对比)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
(先分后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