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咸阳市简要市情数据资料13页

咸阳市简要市情及有关数据资料一、咸阳概况1、地理位置及人口: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东连陕西省会西安,西临宝鸡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北接甘肃,南望秦岭,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全市辖1市2区10县,169个乡镇,3707个行政村,总面积10196.4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在建面积42平方公里(沣河新区)。
总人口489.8万,市区人口82万。
2、气候:全辖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为218天,多年平均降雪初终间日数为111天,最大积雪深度为15cm (1992年3月2日)。
最大冻土深度为30cm(1977年1月)。
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为285天,≥5℃的天数为240天,≥10℃的天数为192天,≥20℃的天数为90天,≥35℃的天数为20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530.8mm,降水最多的年份年降水可达847.3mm(1983年)。
降水量最少的年份年降水仅为255.2mm(1977年)。
年平均风力2-3级,平均风速3米/秒。
2005年我市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295天。
3、历史:咸阳历史悠久,是与古罗马同时代的世界文明古城。
咸阳建城史长达2370多年。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称帝建都铸鼎,使咸阳成为华夏当之无愧的第一帝都。
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绵延百里的27座金字塔般的大型帝王陵寝的亮点,也是亟待进一步开发的旅游资源。
遍地都是秦砖汉瓦的咸阳,是极为少见的人类文明的富矿区。
4、城市名牌:咸阳是2004中国魅力城市、2005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6年被评为中国地热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中等明星城市、首批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综合治理优秀地级市,连续11年被评为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
陕西煤矿分布

陕西省煤矿分布
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全省含煤总面积约57000km2,累计探明资源量1700亿吨,保有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其边缘褶皱带,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
陕西省(总计661个,国有重点47个,国有地方81
铜川分局(总计139个,国有重点15个,国有地方24个,乡镇煤矿100个)
渭南分局(总计113个,国有重点10个,国有地方12个,乡镇煤矿91个)
咸阳分局(总计120个,国有重点5个,国有地方21个,乡镇煤矿94个)。
咸阳市自然资源

咸阳市自然资源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咸阳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咸阳市的自然资源
情况。
土地资源:咸阳市拥有广阔肥沃的平原和丘陵地带,适宜农业发展。
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广泛,果树、蔬菜等也有良好产量。
此外,咸阳市还保留着
部分草原和湿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
水资源:咸阳市地处渭河流域,渭河是陕西重要的干流河流之一,为当地的灌溉
和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咸阳市还拥有一些天然湖泊和水库,为城市供水
和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
森林资源:咸阳市山地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较高。
森林资源丰富,各类树木品
种繁多,为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矿产资源:咸阳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总的来说,咸阳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
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咸阳市将继续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
可持续发展。
陕西咸阳简介

陕西咸阳简介摘要:I.地理位置II.历史背景III.行政区划IV.经济发展V.文化底蕴VI.旅游资源正文: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下辖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永寿县、彬州市、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共2 区2 市9 县,总面积10196 平方公里。
2022 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817.55 亿元,202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1.30 万人,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
咸阳处在中国几何版图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距西安仅25 公里。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因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咸阳在战国时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 年)成为秦国都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首都。
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咸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著名的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 公里的梁山上,是中国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仿唐长安城格局构筑,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三个部分。
此外,还有淳化县的汉阳陵、武功县的太宗陵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咸阳在经济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步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同时,咸阳还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作为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咸阳在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全市有各类高校10 余所,科研机构众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咸阳在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浅析国土空间下咸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浅析国土空间下咸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季 春1,宋曙光2(1.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712000;2.陕西省矿产资源调查评审指导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0)摘 要:咸阳市矿产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资源开采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推动清洁能源,在国土空间规划下,依据咸阳市矿产资源利用现状,提出矿产资源与生态空间、城镇发展的协调性,合理布局矿资源开发及转型升级。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咸阳;矿产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4-0149-2收稿日期:2020-02作者简介:季春,男,生于1987年,陕西咸阳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国土空间是自然资源的载体,为其提供了赋存空间。
矿产资源是经过复杂的地质成矿作用形成于地表或地下,并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矿产资源的赋存和国土空间不可分割。
为了统筹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咸阳市矿产资源开发现利用主要研究内容为:依据矿产资源储量及开采利用现状,研究分析矿产资源潜力,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要求、矿产资源开发空间区划;依据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规划,提出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协调发展得策略;依据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及工业发展规划,优化各类矿产资源布局,提出矿产资源开发转型与升级策略。
1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1.1 利用现状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矿种有24余种,开发利用的为12种,以能源矿产为主。
优势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地热等。
煤探明储量110亿t,位居全省第二,石灰石地质储量441亿t,位居全省第一。
地热流体资源量495亿m 3,其中8.48亿m 3地热水可供开采[1]。
全市共有各类矿山企业上百家,其中煤矿27家,地下热水66家,石灰岩8家,砖瓦用粘土92家。
咸阳市地形气候

气候: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
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37毫米~650毫米,平均温度9.0℃~13.2℃。
热量条件南北差异明显,年均气温南部一般比北部高4.2℃。
累计年光照时数平均为2017.2小时~2346.9小时,6月、7月、8月3个月的日照时数占全年的32%左右,对夏收作物的成熟和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利。
北部无霜期为172天~205天;南部无霜期为212天~223天。
地形: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
东北部的旬邑县石门山峰海拔1885.3米,为全市最高点。
东南部的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为全市最低处。
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的南缘,海拔1000米至1800米,面积6374.2平方公里。
南部为渭河盆地,属关中平原的一部分,面积2684.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
农垦历史悠久,南部平原除栽培树种外,自然植被分布较少;渭北黄土高原上仅在旬邑县的马栏、石门山区保留一定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在淳化县北部的黄花山,泾阳县北部的嵯峨山、北仲山以及永寿县的槐平山残存极少量的天然次生林,绝大部分地方天然植被已被人工植树所代替,森林覆盖率为17.5%。
山川:境内山系山脉主要为土石山岭,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北仲山、九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沣河、漆水河、清峪河、三水河、黑河、泔河、冶峪河。
其中渭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境内流长91.5公里,流域面积3612.5平方公里;泾河为渭河一级支流,境内流长262.3公里,流域面积6705.4平方公里。
水资源:境内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所组成。
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5.43亿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复量3.66亿立方米。
大气降水量是地表径流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分布呈南少北多之势。
陕西省 矿产资源分布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西安市
临潼区:石墨矿、金矿
长安县:线石、蛭石、砂
户县:铁、锰、铜、铅、锌、金、大理石
铜州市
王益区:煤炭、石灰石、耐火粘土、陶瓷粘土
印台区:煤炭、耐火粘土、高铝粘土、柴油砂土、油页岩
耀县:煤炭、石灰石、高岭土
宝鸡市
岐山县:石灰石、石英石
凤翔县:石灰石、大理石、煤
太白县:金、银、铜、铅、锌、镁
麟游县:煤、石灰石、石英砂、金、铁、陶土
眉县:铜、铁、铝、锌、硫磺、红柱石、大理石、石英石、绿帘石咸阳市
渭城区:粘土、沙子
永寿县:煤、铁、石灰岩、石类砂岩、陶土
旬邑县: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陶土
长武县:油页岩、天然气、煤炭
乾县:石灰石、矿泉水、磷矿石
淳化县:煤、石灰石
渭南市。
陕西咸阳简介

陕西咸阳简介
摘要:
一、地理位置
二、历史文化
三、经济发展
四、旅游资源
五、总结
正文:
【地理位置】
陕西咸阳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地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邻省会西安市,西接宝鸡市,南与汉中市相连,北与延安市相接。
地理坐标为北纬34°19"至35°4",东经106°9"至108°36"。
咸阳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便捷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
【历史文化】
咸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350年,秦国在此建立了都城,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的首都。
自此,咸阳成为多个朝代的都城或重要城市,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咸阳还拥有许多历史名人,如商鞅、白起、王翦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发展】
咸阳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已形成以装备制造、化工、电子、新材料等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农业方面,咸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
此外,咸阳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旅游资源】
咸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著名景点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阳陵、茂陵、昭陵、乾陵等。
此外,咸阳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如咸阳市博物馆、渭河风景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总结】
陕西咸阳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展迅速、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咸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陕西省第3大城市,省辖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为中国第一帝都。
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俱为阳,故名咸阳。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下辖秦都、渭城、杨陵三区、兴平市和泾阳、永寿、乾县、礼泉、三原、武功、淳化、旬邑、彬县、长武10个县。
咸阳市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探明22种,已开发利用10种,主要有煤、铁、石灰石、石英砂岩、陶土、油页岩及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中部台坳区,其中经济价值最大的是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集中在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永寿县的部分地区。
已探明储量为101亿吨,预测为150亿吨左右。
煤种主要为不粘结煤、长焰煤,为中灰粉、低硫、低磷至中磷、低发热值至高发热值的低变质烟煤,是较好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
石灰石是咸阳市仅次于煤炭的重要矿产,储量非常丰富。
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乾县、永寿县、礼泉县、淳化县、泾阳县、三原县境内的北部山地一带,东西延长75公里,质量佳、厚度大,储量估计有3000亿立方米。
矿石的碳酸钙含量97%以上,氧化钙含量55%以上,是生产水泥、电石、轻质碳酸钙等产品和烧制石灰的优级矿石。
煤系自东向西呈东西方向的带状分布,东起旬耀边境,西至长武县城,南到永寿平遥,走向长达70公里以上,煤层倾斜向北,倾角3°~10°,局部地区达14°~30°以上,含煤面积约1680平方公里。
除局部出现宽缓褶皱外,总的情况是构造简单、煤层稳定、断层少而小,不少地区煤层沿沟谷出露地面。
储量约110亿吨以上,是国家计划开发的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咸阳市今后五至十年矿产资源开发的总体任务是:以能源基地建设为主线,以三大矿种为重点,以加大勘查基础投入为突破口,千方百计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努力使矿业及其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领先于工业增长速度,使矿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保证全市经济建设对能源、建筑材料的需要。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优势矿产品的外销力度,使矿业开发在带动北部地区致富奔小康中发挥突出作用。
规划期内使全市矿产资源得到基本评价,能源基地建设有一个好的起步,与此同时,要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资源保护与开发同步实施。
总体目标是:“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北部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勘查及重点矿种开发利用前的地质勘查;加大矿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使矿山布局及其品种结构更趋合理;进一步扩大煤和水泥用灰岩的开采规模,提高其开采水平;开展并加强其它矿种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前期准备工作。
力争“十五”末全市矿业及以矿产品为原料的产业的年生产总值分别达到7.0 亿元和17.0亿元,•与2000年相比翻一番,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5%和16%;矿业及以矿产品为原料的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的1.9%和4.6%,比2000年分别提高0.4和1.1个百分点。
2010年末,北部石油、天然气开始规模开采,煤炭、水泥用灰岩开采规模进一步扩大,其它可利用矿种陆续得到利用和开发。
全市矿业及以矿产品为原料的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5亿元和34亿元,年平均递增13.5%和15%;分别约占全市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和5.9%,比“十五”•末分别提高1.1和0.9个百分点。
本文来自:矿业人才网
原文地址:/LookNews/Article-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