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1、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是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心理活动,而不仅仅局限或等同于其中的某一过程。例如,一个人对于他人在许多场合下的行为做出了相同的判断以后,就有可能把一些相对稳定的印象归结到那个人的身上,推测他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将会产生类似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在许多场合下都很兴奋、激动,就可以推测他在类似的情境中也会产生兴奋、激动的行为。人们就是通过社会认知来推断他人的行为的。

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时,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认识他人当时潜在的心理状态,即所谓“以己度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往往认为他人的心胸也是宽广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推测与判断往往会发生偏差,特别是在复杂的情况下,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与行为动机更加容易发生错误。

2、社会认知的依据:即认知者凭什么来推测判断他人的心里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

一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

二是依赖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归纳,

因此要正确地认知他人就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例:因为你经常与某人打交道,非常了解他,知道了他在某种情形下或在某种态度上的行为后经常会产生某种相应的行为态度。

如:某女孩一挨批评就抹眼泪,当他又犯错被老师叫去时,同学

们就会推断,她肯定又会哭鼻子,或看见她红着眼睛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就会推断,她肯定又被老师批评了。

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时往往根据是自身的经验与体会来认识他人当时的潜在的心理状态,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即所谓的以己度人,因此这种推测与判断往往容易发生偏差,尤其在复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例:说别人推测错误时,常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固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社会刺激,由于各人的认知结构不同,其社会认知也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同的特征。

1.认知的选择性即人们根据社会刺激物的社会意义的性质及其价值大小而有选择的进行社会认知。

人们对于社会刺激的态度不同,在认知上也不同,可能认知也可能不予认知。这固然与社会刺激物本身的强度有关系,但所谓强度,主要不是社会客体本身的物理强度,而是其本身的社会意义的性质及其对认知者来说价值的大小。也就是说,它给人们带来的是奖励还是惩罚,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如果估计某种社会刺激将给自己带来奖励,有益于自己,就会选择它作为认知对象。相反,如果它将给自己带来惩罚,或者对自己不利,就会采取置之不理或逃避行为,不以他为认知对象。

可见,人们是根据社会刺激物的社会意义的性质及其价值大小而有选择地进行社会认知的。简单地说,人们是根据社会刺激物是否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有用及有用的程度大小来决定取舍的。

例:人们知道够买福利彩票,既有益于社会,又有益于自己,一方面有可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甚至巨额的回报,另一方面可得到社会赞许,获得精神汇报,因此人们会争相购买。

2.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认知反应的显著性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刺激下个人心理状态(情感、动机)所发生的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将随着个人对社会刺激意义所理解的程度不同而转移。人们的认知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的,当理解该社会刺激对个人有很大利害关系时,认知反应是十分显著的,也就是说,其情感及动机等心理状态反应强烈。

例:当某学生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知道自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高考梦想,会欣喜万分。

当一个人购买福利彩票刮开标识一看,得知自己中了特等奖,会欣喜若狂。

而当某学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看不是自己想上的大学时,也会心情激动但方向相反,会有很失望甚至失落的情绪,这都是伴随认知发生的显著的情感变化。

而如果认知某种刺激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则心情很少变化,或无动于衷,所谓心如止水。例:一个十分饥饿的人看到美食会非常高兴,而则吃饱的人看到美食则不会有情绪上的变化。因为此时的事物与他没关系。

社会认知反应的显著性揭示了社会生活丰富与否对于社会认知反应具有重要作用,说明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于提高社会认知的敏锐度十分重要,同时也说明了社会认知主体本身的人格品质对于社会认知反应的重大影响作用。

3.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

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这是自我意识发挥作用的结果,它使个人的认知体验不被他人所觉察,从而使个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实验研究表明,对于能激发个人产生焦虑的社会刺激,或是会引起个人不愉快情绪的刺激,个人在生理反应、情绪反应上都是非常敏感的,但认知态度却是不积极的,他会把这些刺激压抑下来,从而减少焦虑,适应社会。

认知行为自我控制的这一特点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例如,一个身材瘦弱的人遇到一个身材高大的歹徒,虽然他内心可能十分害怕,但他竭力使自己在表情上不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越是表现得害怕,对自己就越是不利,这实质上就是自我意识在对其认知活动发生调节作用。又如,我们去看望一个重病人,感到这个病人面容憔悴,病势不轻,认知者虽然心里十分难受,但在表面上会对病人说“你比前几天精神多了”等来安慰病人,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要因素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认知对象可以是某个个人,团体或事物。

由于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不同,因而认知结果也不同。

布鲁纳的实验:一套硬币,一套与硬币大小形状相同的硬币纸片,被试为30个10岁的孩子,先看材料然后画出来,结果为,所画的圆纸图形与实际的硬纸原形的大小比较一致,但所画的硬币却远远大于真正的硬币,这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外界事物本身的社会意义不同,因而影响人们的认知结果。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很普通。

例:你到一个新的环境,陌生的团体,并不会认知那些本身具有突出特点的人,如最高,最矮,最胖,最瘦,最漂亮,最帅的穿着打扮最显眼的,最外朴素的,最活跃的,笑声最亮嗓门最粗的等等,最有风度的幽默的。

应用:你在人群中需要引人耳目,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特点,或是天生丽质,身材高大等,或女里具备某些特点。如交强的能力,优异的成绩,,过人的智慧等,这样才会使你在人群中显得出众,引人注目。

二、当时的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