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拱形的力量 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c4fd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0.png)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3.拱形的力量首案编写者:崔xx【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对实验现象会思考、分析,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重点】测试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承重的秘密。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实验、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在桌子上放两本书,现在我们把这两本书看成是一条河的两岸,现在想从河岸的一边到另一边,怎么办呢?(搭一座桥),老师随手把一张卡纸放在两本书上面,用硬币来测试这座平桥的承受力,发现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
那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增加桥面的承受力?3.纸拱承受压力的情况怎么样?学生预测能放几个硬币。
教师演示明确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纸拱形状变化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它不能再承重了?最后如何计算纸拱承受了几个硬币?4.以小组为单位做纸拱并测试纸拱最多可以承受几个硬币的重力。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在放硬币的过程中拱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学生实验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
压力大拱足向两边移动的距离更大了。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4.让学生用把一根小竹竿弯成拱形,体会拱形对两手的作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拱形的力量 教案

中学部教师教学案
第二课型精讲课
一、知识回顾
二、点拨释疑
(一)自学寻疑
知识点一测试纸拱
1、把拱足固定,纸拱能承载多大的重量?
2、随着纸拱承重力的增加,形状有什么变化?
1)抵住拱足使它不变形,就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2)拱顶下沉、拱足不断向两边伸展,直到展平
知识点二拱形承重的秘密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抵住拱足会抵消拱的外推力,使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增强。
三、暂存巩固
四、限时检测互批互改
六、当堂巩固
第三课型过关课
一、学情解疑(知识回顾)
对精讲课存疑任务再次点拨。
二、限时检测
1、[判断]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更加美观。
()
2、[判断]把拱足用重物抵住,可以增加拱形的抗压能力。
()
3、[选择]下面三个拱中,其承重能力最强的是()
4、[判断]在纸拱上放置垫圈后,纸拱的拱顶会向下沉,拱足向两边伸展()
5、[判断]瓜皮拱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上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6、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是因为()
A.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所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互改互签,当堂巩
固。
学生思考
当堂检测,互改互
签
引导学生总结。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气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熟识拱形能够向下并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能依据观看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并通过瓜皮拱的受力状况推想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缘由。
3.能乐观参与合作学习,并在争论过程中边试验边改进,不断加深争论。
2重点难点重点:1.熟识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并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2.知道抵住外推力,可以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瓜皮拱的受力状况推想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缘由。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1.图片:各种拱形结构的建筑物(课件出示)——这些建筑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拱形结构,板书拱形)2.古今中外,从城市到相间,拱形建筑到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熟识一下拱形。
活动2【活动】争论拱形(二)争论拱形1.人们为何要将建筑物做成拱形?你是怎么想的?,真的如大家所说,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吗?让我们一起来争论一下拱形的力气,导入及板书2.要争论拱形的力气,必需先要制作拱,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演示纸拱的制作)3.猜猜看,这个纸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也就是能承受多少个垫圈?4.毕竟怎样,让我们一起通过试验来测试一下,请大家先了解一下试验的要求:(课件呈现)5.分组试验探究6.沟通板书:可承受确定的压力7.在刚才的试验中,你还发觉了什么?(拱足怎么啦?)板画(师板画拱形——同时介绍拱形的拱顶和拱足)(1)拱足向外移动了,这是什么缘由造成的?(2)拱顶受到的压力到了拱足变成了向外的推力,拱足部分真的有两个外推力吗,我们不妨体验一下:两人合作,一人拱顶处使力,另一人两个手指抵住拱足,体验外推力;8.除了外推力,向下的压力还有吗?(演示试验:沙平面受力压痕,板画完整的受力图)9.现在谁来说说看拱形受力有什么特点。
课件: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小学科学23《拱形的力量》教案

小学科学2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3课《拱形的力量》。
本课主要围绕拱形结构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拱形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拱形在生活中的实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拱形的优越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理解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拱形受力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剪刀、胶带、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
2. 讲解:介绍拱形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分组进行拱形实验,观察拱形受力情况,讨论拱形的优越性。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拱形模型,并测试其承重力。
7. 课堂拓展:介绍其他类型的结构,如三角形、矩形等,并与拱形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定义、特点、应用。
2. 拱形受力原理。
3. 生活中的拱形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个拱形实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案:例如:拱桥、隧道、体育馆等。
2. 作业题目:为什么说拱形具有优越性?答案:拱形能够将受力均匀分布,使结构更加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拱形的力量。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拱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型的结构,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并尝试将拱形与其他结构相结合,设计出更稳固、美观的建筑。
2.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拱形的力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得到数据的梳理,推想拱形承重时的受力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体验创造拱桥的快乐。
【教学重点】拱形承重的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拱形承重的受力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表明“小河”及两岸的底座纸、平板纸、做拱形的纸、垫片、、搭瓜皮拱的瓜皮、抵住拱足的木块。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我们去旅游的时候,经常能见到各地漂亮的建筑。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这是南京古城门,赣州的古城门,西安古城门,丽江的古城门,还有一些国外的,古罗马角斗场,法国巴黎的凯旋门,法国的加尔德输水桥。
现在,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你能马上找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吗?——它们都有一个拱形。
(你能用手指笔画一下吗?)2.它们都有这样一个形状(边说边画)我们叫它拱形(板书:拱形)拱形有2个脚,我们给它取个名字。
拱足。
拱的顶叫它?拱顶。
2个拱足之间的距离也给他一个名字,叫跨度(板书)。
3.同学们,这些建筑可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却都还保存的比较完好,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形状都是拱形、自然环境、高度……4.刚才大家讲了几个可能的原因,其中一位提到这些建筑物都有拱形的结构,所以比较坚固,有这种想法的请举手,大家都比较赞同,请放下。
看来很多同学都觉得可能拱形的建筑更加坚固,拱形可能有比较大的承受力,是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拱形到底有多大的承受力,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板书课题。
)二、探索纸拱的力量1.我们先用纸做一个拱形,把它卷一卷,从这头卷过去,放开后,为了让它更对称一点,再从那边卷一卷。
然后把它放在桌面上,为了使他左右对称,我们还可以整理一下。
(边说边演示)2.我们用小垫圈来测试这个拱的承重能力,你觉得应该放在哪里?放的时候要怎么样?轻轻的放在拱顶的正中,如果等会我们放到第三个小垫圈的时候它垮塌了你觉得它能承受几个?——中间,轻轻放,2个。
小学科学23《拱形的力量》教案

小学科学2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3课《拱形的力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拱形结构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形状与结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拱形的基本概念,知道拱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掌握拱形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拱形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学具:彩泥、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拱形桥梁、拱形门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提问:为什么这些结构要设计成拱形呢?2. 例题讲解(1)讲解拱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拱形结构在承受力量时的变化,理解拱形的力量。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彩泥制作拱形结构,观察其承受力的大小。
(2)讨论:如何让拱形结构更加稳定?(2)举例说明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隧道等。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力量2. 内容:(1)拱形的基本概念(2)拱形的结构特点(3)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至少三个应用拱形结构的例子。
(2)为什么说拱形结构具有较大的承受力?2. 答案:(1)拱形桥梁、拱形门、拱形隧道等。
(2)因为拱形结构能将受到的力量均匀分布,从而具有较大的承受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制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拱形结构的例子,进行分享和交流。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f1983d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d.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纸,课件。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柔软无力的纸,做成拱形怎么就变“坚硬”了?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1、设计对比试验试验A:一张台历纸,现在把它平放在跨度为8厘米的两本厚书上,再在台历纸中间轻轻放上一角钱的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放上二个、三个、四个……请同学们画出受力图,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试验B:把台历纸弯曲成拱形的时候,两边用书抵住,再放上硬币,大家猜一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拱形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力。
2、动手试验10分钟时间,组内完成实验,看看相同材质的台历纸,弯曲成拱形后,哪个组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
3、交流探究总结:当我们使用相同材质的纸板时,我们把拱脚的位置垫得越高,这个拱形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4、播放课件,图示解析: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三、搭建拱形桥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
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利用积木来搭一座拱桥,看他搭得好不好。
全体观看积木拱桥。
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四、各式各样的拱桥1、游戏:捏鸡蛋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鸡蛋,薄薄的蛋壳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让学生了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但是,对于拱形的力量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拱形的稳定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讲解法: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拱形的优点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拱形模型、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稳定性等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生对拱形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拱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拱形的结构特点。
然后,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拱形模型承载重物,观察拱形的承重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讲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建筑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拱形的优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拱形结构?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和思考拱形在周围的工程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拱形的力量
——林媛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师:出示两个鲜鸡蛋,如果老师此刻放手,鸡蛋会有什么下场呢?
生:摔碎
师:对,一定会摔碎,因为鸡蛋的壳太薄了。
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捏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鸡蛋捏碎。
在捏之前有一个要求,鸡蛋要竖着捏。
你们有没有信心?掌声鼓励一下。
为了防止捏破弄脏地面,老师拿工具接。
生:上台游戏
师:他们展示了自己强大的一面,可是力气再大,还是捏不破鸡蛋。
{设计意图:本环节邀请力气最大的两个人,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感受鸡蛋,能轻易摔碎却捏不碎,从而让学生内心产生疑问)
师:现在你们心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告诉老师,你们的问号是什么?我请三个同学来说一说。
生1:为什么鸡蛋要竖着捏
生2:为什么鸡蛋捏不碎
生3:......
师:老师也很想知道,让我们一起在这节课上寻找答案吧!
师:鸡蛋里含有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我们一起来看下认不认识
生:可能会不知道
师:投影说明,这种结构叫拱形,不仅仅是鸡蛋,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拱形
【认识拱形】
师:出示各种含有拱形的图片,面对这么多拱形,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生1:拱形有什么作用?
生2:为什么这么多地方有拱形?
生3:......
师:大家都很会思考,面对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①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多拱
形②拱形的作用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拱形的力量来认识拱形。
(板书:拱形的力量)【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师:要想了解拱形,不妨借助这张纸,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拱形(演示),再出示一张“一”字纸,你们猜测一下,这张纸能承受多少个垫圈?这张拱形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拱形的承重能力更强
师: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两个小木块抵住了
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吗?
生:把小木块拿掉试试
师:请学生上台演示
生:演示,发现垫圈数变少了
师:掌声鼓励
师:我们的桥如果没有桥墩的话,很容易塌陷,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演示,并提问,纸拱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1:两边越变越大,最后平了、
生2:上面会凹进去
师:我们把拱形两端的地方叫做拱足,当承受重物的时候,拱足两边会向外延伸,说明他会有一种力量,这种力我们叫做外推力,这个外推力哪里产生的呢?
生:垫圈产生的
师:我们放垫圈时,力是向哪里?
生:向下
师:那这个向下的力怎么到外推力这里来呢?
生1:
生2:力量会分散
师:这个力量会传递到这边来。
师:投影:拱形承受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形成外推力。
【增强纸拱的称重能力】
师:我们怎么样能让拱足承受更大的力量呢?
生:把拱足固定住
生:把外推力阻止
师: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呢?在实验之前,我们先小组讨论下,如何做这个实验?
生:上台说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补充
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师:书本越多,纸拱的称重能力就更强。
总结:拱形承受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形成外推力,抵住外推力,可以增强拱形的承重能力。
【板书】
2.3 拱形的力量
拱形承受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形成外推力,抵住外推力,可以增强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