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公开课(公开课)
《时事评论》课件

时事评论的结构
时事评论应包括引言、背景介绍、主要引出讨论 的主题和观点。
背景介绍
提供事件的相关背景信息, 确保读者对事件有全面了解。
主要观点
清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提 供支持性的证据和理由。
证据支持
引用权威来源、数据和事实,加强观点的说服 力。
结论
总结观点,并给出对事件的展望和建议。
《时事评论》PPT课件
通过本次PPT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当前时事的重要性、时事评论的结构和写 作技巧,以及提供实例和分析,同时介绍时事评论的评价标准。希望能为大 家提供独到的见解和写作灵感。
当前时事概述
了解当前全球和本地的重大时事事件,掌握背后的背景和影响。
全球时事
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的重大事件及其 影响。
时事评论的写作技巧
通过运用一些技巧,我们可以使时事评论更加生动、有趣,并增强影响力和说服力。
1
个人观点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自己的声音
故事叙述
2
和风格。
通过故事化的描写和案例分析,吸引读
者的兴趣。
3
数据和统计
引用权威的数据和统计数字,增强说服 力。
时事评论的例子和分析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事评论的实际应用。
本地时事
关注本地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的重要新闻和话 题。
时事评论的重要性
时事评论能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和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促进思考和公众讨论。
1 深度分析
2 知情意识
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 题,引发更多思考和讨论。
提高公众对重要事件的认 知和理解,促进社会意识 的形成。
3 舆论引导
帮助塑造公众观点,推动 社会进步和政策变革。
时政播报课件【PPT演示】

CONTENTS
• 引言 • 时政播报的类型与特点 • 时政播报的流程与规范 • 时政播报的技巧与策略 • 时政播报的案例分析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培养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和兴 趣 提高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 和参与度 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社会 责
时政播报通常由官方媒体或权威媒体发布,具有较高的 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准确传达政府的立场和观点。
广泛性
时政播报的受众群体广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公众 ,都能够通过时政播报了解最新的政治动态和政策走向 。
引导性
时政播报具有引导公众舆论的作用,通过对事件的报道 和分析,能够影响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公众 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02
时政播报的类型与特点
国内时政播报
内容涵盖
国内时政播报涉及的内容 十分广泛,包括国家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等各 个领域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
报道形式
通常以新闻报道、专题报 道、访谈等形式进行,语 言严谨、客观,具有权威 性和公信力。
目的与意义
旨在向公众传达国家的最 新动态和政策走向,增强 公众对国家事务的了解和 关注,促进社会稳定和和 谐发展。
适应不同的场合
根据场合和听众的需求,灵活调整播报风格和 节奏,例如在正式场合要保持庄重,在娱乐场 合要活泼生动。
如何与听众互动和交流
保持眼神交流
通过与听众保持眼神交流,增强与听众的互动和信任感,了解听 众的反应和需求。
积极回应听众
在播报过程中,积极回应听众的提问和反馈,解答疑惑并引导讨 论,增强互动效果。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数字中国建设
结合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措施及成效,分析 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数字技 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胸怀天下事,妙笔生花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胸怀天下事,妙笔生花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文学素养,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做到胸怀天下事,妙笔生花。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关注国内外时事,了解社会热点问题;(2)提高写作技能,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手段;(3)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第二章:关心时事,拓宽视野2.1 教学内容(1)时事新闻的分类与获取途径;(2)如何筛选和分析时事新闻;(3)时事新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活动(1)教师分享时事新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时事;(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时事新闻的价值;(3)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个人见解。
2.3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讨论参与度、汇报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3.1 教学内容(1)写作技巧的重要性;(2)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3)如何运用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提升文章质量。
3.2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3)学生互相评改,给出建议。
3.3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写作练习和互相评改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四章:培养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4.1 教学内容(1)独立思考的含义和重要性;(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3)如何在写作中展现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锻炼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3)学生分享写作成果,互相交流。
4.3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讨论参与度、写作练习和分享表现进行评价。
第五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1 教学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如何在写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时政点评》课件

时政点评旨在通过深入解读时政热点、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等内容,提供全面 的政治观点和见解,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时政话题。
时政点评概述
1 综合性内容
涵盖重要的国内外时政问题,包括热点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国际事件评论等。
2 令人信服的分析
提供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有力的观点,帮助听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时政问题。
就业状况
探讨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 的制定和调整。
通货膨胀
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应对措 施,帮助听众把握经济走势。
重大国际事件评论
国际事件一
通过对重大国际事件的评论,帮助听众了解国际政 治和地缘关系的最新动态。
国际事件二
以专业视角对重大国际事件进行评论,探讨其对国 际安全和合作的影响。
国内外时政热点案例分析
热点问题话题讨论
1 前沿问题
提出一些新颖而有挑战性 的问题,鼓励听众参与讨 论。
2 思考引导
提供思考引导,帮助听众 深入思考热点问题的多个 方面。
3 集思广益
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探 索热点问题的答案和解决 方案。
1
案例一
分析国内外时政热点案例,揭示背后的
案例二
2
政治、社会和经济因果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听众理解国内外政
治形势的变化和演变。
3
案例三
引发听众思考,思考政治决策对个人生 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现政策分析与展望
政策分析
对国内外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社会、经济 和个人的影响。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政治形势的发展趋势,引导听众思考未来 的政治挑战和机遇。
3 引发思考和讨论
通过提出前沿问题和引导讨论,激发听众的思考能力和参与感。
2023高一 语文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公开课示范课件

大国工匠代表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0 多年里亲手加工过 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 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 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 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 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 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 实验,不允许有瑕疵。
6.“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成为成功 铺就通天大道。”P52
请结合文章和自身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工匠精神”意味着对技艺的不断雕琢、对卓越的孜 孜追求,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经济等成本。从 短期来看,它不能快速地带来现实利益和好处;但从长远来 看,以“工匠精神”打造出的产品,才真正经得起市场和 时间的检验。浮躁、短视,可能会“速成”,却也“速 朽”,只有践行工匠精神,才能打造经典,终获成功。对我 们学生来说,也同样要在学习中践行工匠精神,专心如一, 脚踏实地,不功利不浮躁,我们今日所学不只是升学、工作 的敲门砖,更是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 整散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 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给人以枯燥说教的感觉,而是生动形象, 绚丽多彩。这主要是因为文章语言丰富,整散结合。如第1 段中作者用到了 “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词,使人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第2 段中作者用“气质雍容、活力涌流”来写企业,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写 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文章第3、4、5 段运用排比、对偶手法, 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观点更加鲜明 突出、更具有说服力。此外,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新闻评论PPT课件第三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 新闻评论当中价值判断的意义:揭示价值判断对于 个人的行为、集体的运转、国家的决策、社会的秩 序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在实际的工作 和生活中有所改进。 • 举例01:2004年,全国接连发生几起幼儿园内的 恶性事件,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 注。有家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银行的保安措施 很先进,而幼儿园的保安措施如此薄弱,这给人造 成的一种印象就是孩子还不如钱重要。北京电视台 《今日话题》栏目专门以此为话题作了一期节目, 名为“钱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自己的轮椅上这样的现象,就断定人民大会堂没有 残疾人设施,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国家的相关 规定,在公共场所配备残疾人专用设施。 事实是人民大会堂设有残疾人专用的座椅,只是张 海迪当时没有用而已。两天后,《中国青年报》发 表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办公室的来信《人民大会堂设 有残疾人设施》,对上一篇报道进行了更正。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 2005年2月,由北京市公安局等11个部门重新制 定的《北京市单位内部重点防范部位安全保卫规 定》首次把幼儿园、大中型商场收银台等地点列 为市内重点防范部位。由此可见,新闻评论的价 值判断在实际生活当中发挥了作用。 ——马少华《新闻评论》37~38页 • 范例:《一个判决中的价值判断》(2004年8月 24日《法制日报》) ——马少华《新闻评论》38页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或属于事实判断, 或属于价值判断。
——王民《新闻评论写作》75页
事实判断就是对事实本身进行的判断, 价值判断就是对事实对于人的价值进行 的判断。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 价值和事实是人们对于生活的基本认识的两个方 面,也是人们对于新闻事实发表看法的两大领域。 • 有的教材将新闻评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务实的, 一类是务虚的。务实的一类对应的是事实判断, 务虚的一类对应的是价值判断。
综合_时评写作导练_公开课

人民时评:让孩子们比什么?怎么比?
• ‚别人和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春节晚会 上,一群农民工子女朗诵这一诗句时,不少人的心被打 动,连主持人都抹起了眼泪。我不知道这些诗句是否孩 子们所写。但从经验判断,似乎应该是编导的作品。猛 一听,好像就是这个理,但仔细斟酌,却有了疑问—— 让孩子们比什么?怎么比? ‚别人和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说白了, 自己的父母是农民工,首先矮了一头,没法与那些是官 员、商人、知识分子甚至工人的父母比。这是志气的表 示,还是自卑的体现?是的,实事求是地说,农民工在 城市干着最重、最累、最脏的活,他们的收入不高,福 利缺少,甚至没有什么社会保障。
• 其实,与那些虽然有钱有地位但品质恶劣的人相比,我 们的农民工倒是显得光彩夺目。贪官的腐败、奸商的卑 鄙,正衬托了普通劳动者的冰清玉洁。如果要比的话, 那就比一比怎么劳动、怎么奋斗、怎么处世、怎么做人。 总统和平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假如我们的社会 还没有达到这一共识,那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平 凡的伟大和伟大的平凡这样浅显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时评被认为是当今媒体评论中最有生机和活 力的文体。近年来报纸等媒体纷纷开辟时评 专栏、专版。你熟悉和喜欢的有哪些呢?
• 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 ‚时代新语‛;《中国青年》的 ‚青年话题‛、‚冰点时评‛; 《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 《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版等。
1、了解时评的写作特点; 2、学写时评; 4、培养自己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的能 力,激发我们关注社会的热情。
很明显,这只能说明某些春晚的策划者压根就没打 算尊重观众,更没把观众厌恶虚假、厌恶欺骗的感受放 在心上。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试想, 大过年的,观众眼巴巴地就等着演员亮出自己的真本事、 绝活让人开心呢,可导演却用录制好的掌声糊弄观众, 堂堂“第一大台”怎么能干出这样的事?这不就跟你去 给人拜年,人家给你一张崭新的假钞票一样无端给人添 堵么?(编辑:付刚)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学设计(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本单元所选的是议论性文章,在学习第二单元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这类文本了。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篇与第二单元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呢?我们先来看思考一个问题:论据:张三会武功、张三是中国人,论点:中国人会武功,请问这个论点是否正确?生(预设):这个例子中两个论据都是事实但是张三不代表所有中国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这个观点不正确。
师:本例子论据是事实,问题在于这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就是说,论证上不合逻辑,这就样,通过驳论证直接驳斥了对方的论点。
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就属于驳论文。
所以我们就可以回答刚刚那个问题了,不同之处就是二单元的文章是立论文,这篇文章是驳论文。
回顾驳论文的相关知识点。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笔下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1.字音梳理2.词语解释(三)请你来分辨那么,到底哪一句才是作者的观点呢?根据背景结合字词等方面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有人指的是国名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作者在转述别人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指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表达了作者的立场)所以观点2是作者的观点(四)请你来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先说别人的观点呢?这是一篇驳论文,大家可以看到对方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是相反的,鲁迅先生是在反对对方的观点,鲁迅先生这是是先立靶子,也就是批驳的对象,树靶子的目的就是批靶子,是为了驳倒它,在驳倒对方后才立起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这是采用了驳论文的方式。
这就是驳论文的常见的思路,有破有立,先破后立。
有时也会驳立结合,边破边立。
(五)探究驳论过程1.本文是如何展开论证的呢?细读1-2段。
(树靶子)(现在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填写下边表格,写出所在段落及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因和外因、社会环境和大众心理、历史和现实原因 )
材料
4月6日,一段视频把著名主持人毕福剑 推上了风口浪尖。他在饭桌上酒后唱了 一曲改编版的《智取威虎山》,言语中 对毛主席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 我们害苦了”等等。网上舆论大哗。受 “视频风波”的影响,毕福剑已被央视 停职。
三问: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
娱乐还是愚乐?
(争议点)老毕在饭桌上拿毛主席和红军开涮,也许
初衷并无恶意,只是搞笑, 娱乐而已 娱乐本身并没 有错,但过犹不及,娱乐不能无下限,更不能以娱 现在社会充斥着一种泛娱乐化的倾向。(探究原 因)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被娱乐(联系现实)……
乐化心态对待一切,学习写作时评
江西南康中学 刘燕珍
【高考回顾】
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 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天津卷的“我说90 后”; 2010年全国卷的“浅阅读” ; 2011年全国卷的“中国崛起”; 辽宁卷的“高晓松醉驾案”; 2013年全国卷的“同学关系” ……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以下思维方法就事论理,写作时评
就事论理
由表及里,以小见大 全面联系,由果溯因 比较鉴别,辩证看待
材料
2014年10月,安徽蚌埠一中 LED 屏打出一条告示:热烈祝贺我校女 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 尔化学。此举引发网友议论纷纷。 “高兴、光荣、骄傲。”谈及挂出 这则祝福的初衷, 校方回应说
1、这起事件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有哪些争议或误区,联系现实比较鉴别 (纵横联系,类比对比)
(比较鉴别) ……
娱乐之风盛行(影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