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题公开课教案
语用公开课

高考语用题综合训练教学目标:1、训练筛选、整合信息的技巧,提高提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提高整合信息及加快提取信息的速度。
2、根据高考对语言表达的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训练学生有效组织语言进行答案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语用题(特别是图表题)的信息筛选和整合教学设想:高考语用题(第五大题)形式多样,题型灵活。
它的主要考点包括: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由于考点多且零碎繁琐,头绪繁杂,复习应考时难度较大。
本课时针对近三年广东高考语用题命题特点,尝试以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和答案表述三个方面的训练带动学生各个相关考点的能力提升,以期使学生掌握解答常见题型的方法,提高应对新题型的能力。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重温近三年广东高考语言表达题(第五大题),要求熟悉题型和题目内容,并尝试探讨这些高考题涉及的共同考点。
(近三年广东高考语用题见教案后面所附的材料)教学步骤:一、引入检查预习,请学生谈近三年广东高考语用题的命题特点。
教师出示下表,明确解答语用题所需的三项基本能力: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答案表述。
第22题第23题2009 图文转换连贯写致谢词连贯、得体2008 压缩语段筛选信息图文转换鲜明生动,运用修辞压缩语段筛选信息2007 图文转换语言通顺,运用修辞二、讲练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一)依类型,定方向1、记叙类材料主要信息为:主体(谁、什么)+怎样(人或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说明类材料主要信息为:说明对象+主要特征3、议论类材料主要信息为:作者的“观点”。
(概括时要关注文段的首尾和例子前后的总括、阐释句,要善于从例子的共性中发现“观点”)4、描写类材料。
初中语言运用题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言运用题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问题。
3.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出清晰、连贯、有条理的句子。
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叙述、说明、议论等。
2. 语言运用技巧:词汇选择、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3. 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问题:情景对话、写作、演讲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语言运用的认识和经验。
二、讲解语言表达方式(10分钟)1. 教师介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叙述、说明、议论等。
2. 举例说明每种表达方式的用途和特点。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表达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讲解语言运用技巧(10分钟)1. 教师介绍词汇选择、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语言运用技巧。
2. 举例说明这些技巧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运用这些技巧的经验。
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问题,如情景对话、写作、演讲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练习和巩固(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练习心得和经验。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提出改进和提高语言运用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质量。
3. 学生对语言运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当脱口秀遇上抑扬法——初中语文七年级《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之语用型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当脱口秀遇上抑扬法——初中语文七年级《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之语用型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当脱口秀遇上抑扬法——初中语文七年级《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之语用型整合一、设计意图:抑扬法在《阿长与山海经》里用得很漂亮。
从名字、容貌、言行到为人处事的方式,鲁迅从儿童和成人两种不同视角都给予了或厌恶或嫌弃或讽刺的负向情绪表达,文章“抑"至极点是为了更好地正向表现阿长的好,表达对阿长最真的敬意。
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既符合对一个人的认识过程,又使对阿长的追忆显得真实、可信,更能使阿长这个普通人的形象更加丰满,避免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再深入研究《朝花夕拾》,更发现“抑扬法”被鲁迅先生用得妙趣横生。
本课聚焦“抑扬法",从《阿长与山海经》再跳回《朝花夕拾》,提炼抑扬法之使用要诀,运用于“脱口秀”底本创作,呈现于课堂演讲上。
经由“阅读—聚焦—提炼—创写—表达",形成一系列有趣的课堂。
二、课堂设计(一)导入在《朝花夕拾》的人物群里,我们先认识了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阿长,我们既哀其不幸又怨其过俗更欣其善良。
鲁迅先生用了抑扬法让阿长变成了一个丰满的圆形人物。
今天我们聚焦“抑扬法”,完成课堂目标完成用抑扬法完成一次脱口秀表演,我们把这个任务分解为三级,也是我们课堂进门条。
第一级:复习经典文本整合抑扬法第二级:抑扬法与演讲技能新碰撞第三级:用抑扬法完成脱口秀表演(二)向鲁迅先生学抑扬法任务一:分小组完成四个文本片段的解读,总结抑扬法的写作特点以及注意事项。
比较《范爱农》与《阿长与》在抑扬法使用上的异同。
《琐记》:作者是如何用抑扬法塑造衍太太的?《五猖会》:聚焦人物心情,看抑扬法的妙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比前后景物描写,探寻抑扬法的好处。
第一小组汇报:大家好,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比较《范爱农》与《阿长与》的在抑扬法使用上的异同"。
我们认为两篇文章相同的在都使用了欲扬先抑法,人物的刻画因抑扬法变得更丰满。
语用题(教案)

语用题专题训练一、语用题的特点及应试策略1、语用题的本质特点:(1)综合性。
既考查“阅读”,也考查“写作”。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阅读”和“写作”。
而“语言应用”(“语言表达”)题考查的语文能力处于“阅读”和“写作”二者之间。
(2)“实用性”。
也就是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要求考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
2、语用题的设题形式(1)压缩语段,扩展语句(见教学案113)。
(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江苏主要考察压缩语段和造句(仿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综合)二、常见题型解析1、压缩语段(定向概括)。
第一步:理解把握材料表达的意思。
删除次要信息:有些语段为说明某些主要的信息,加上了一些补充的内容(包括句子的修饰成分和补充解释说明的内容),可以视这些内容为次要信息,筛除了次要信息,主要信息便突出来。
次要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主要信息。
这种方法可称为筛除次要信息法。
《教学案》P83第3题、第6题、P85第3题。
议论文常采用方式是先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往往就在开头或结尾。
抓住了中心句,也就抓住了文段的主要信息。
新闻报道的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起提纲挈领、浓缩文意的作用,抓住了标题和导语就抓住了主要信息。
所以议论性的文段及新闻报道,可采用抓中心句的方法。
记叙性的文段,包括新闻,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记叙的要素主要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抓住了这些要素,也就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内容。
新闻(标题、导语、内容)的主要信息一般出现在导语里。
新闻报道的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起提纲挈领、浓缩文意的作用,抓住了标题和导语就抓住了主要信息。
内容是对导语的说明、强调和补充。
也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主要信息。
P83第4题。
分层提炼:有些语段(如说明性语段)常扣住一个中心,分几层讲解,要注意分层进行提炼。
P83第1题、第7题、P84第8题、第10题。
中考复习备考《语用知识解题技巧》教学教案

语用知识解题技巧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单选和完形填空的题目,学到解决这两种题型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下面一起来看看单项选择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
(一)单项选择的题型特点。
单项选择的考查点一般来说会较为均衡的涉及到语法知识、词汇知识、习惯用语、交际用语和各种常见表达法等方面,要求学生在所提供的语境中,充分理解题干的基础上,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目的是结合一定的语境,考查学生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常用的解题方法及范例讲解一)交际推理法此方法适用于解答情景交际类试题。
对于此考题,考生必须熟练掌握情景交际常用表达,在答题时将语境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同时排除中式英语的干扰,找出正确答案。
(2016安徽31题)1.---Nice to meet you, Mr Green. I’m Sandy and this is Brad, Ken and Emily.---_________________.A. See you laterB. You’re w elcomeC. Pleased to meet you allD. You have a point there 二)二)关键信息法。
许多题目中都有这样一些key words,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题眼。
即语境中的关键词、短语、时间状语等。
找到它们,也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此方法多适用于语法类试题,如情态动词、动词的时态、被动语态、简单句、复合句等。
如:(2016安徽34题)1.When the baby dog______, it was very hungry . So we gave it some food.A. is foundB. was foundC. has been foundD. will be found(2014安徽31题)2. It is _____ for me to follow the Australian guests because I am good at English.A. badB. easyC. hardD. right三)代入排除法。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高考模拟试卷依据《考试大纲》考点要求和《考试说明》的题型命制,有“选择题”(客观题)和“语言表达运用”(主观题)两种形式,考查汉字、词语、句子、等知识,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对应在模拟试卷中1-7题。
基本上呈现“稳中略有变化”的特点,变化之处与命题者命题意图及社会热点有关。
1-4题为选择题,以字音、字形、词语和语病为主,兼顾语言文字知识与能力,5-7题为语言表达运用题,考查学生选用、变换、仿写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等方面的能力,体现语言运用简明、得体、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对选择题总抱有碰碰运气的心里。
对于这张试卷最头疼的地方是正确使用词语和语病题,选择题学生不会觉得“难以下手”但正确率太低,原因是根本没能理解词意,其次是没找到病句的要点,很难得分。
在5-7题的语言表达运用题上,学生都能得分,但能得高分的却不多,说明没能很好地组织好语言。
【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审题,学生揣摩题意;2、通过生活中习惯性用词的错误举例,学生掌握“粜卖”“汤匙”“扺掌而谈”“田塍”等字音;3、通过讲授、识记等方法,学生理解并记住“因人成事”“闯红灯”等词的意思;4、通过选项对比法,学生提高语言运用题的得分率,尽量在选择题上做到少失分;5、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比分析法,学生提高语言运用题的得分率,尽量在选择题上做到少失分;2、通过词义推断法,学生能正确使用词语(熟语);3、通过主观题的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离高考还有几十天,语言文字应用复习宜做些什么?近四年题目分析并举例建议:注意在词义上推断二、原题探究1、下列加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车辙zhé奴役yì粘稠剂zhān 拾级而上shèB、角隅yú粜卖tiào 擎天柱qíng 扺掌而谈zhǐC、汤匙chí焦灼zhuó脊梁骨jǐ硕果累累léiD、跛脚bǒ田塍chéng 不吭声kēng 吹毛求疵cī【解析】粘稠剂 nián 所以选A【答案】A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苹果”持续创新形成技术壁垒。
02新题型“语境词义”解题指导(教案)-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热点提分专项

2024届语用新题“语境+语义”解题指导(教案)(以下资料配有同步课件)【本课目标】1.全面认识2023届高考语用新题“语境+语义”,熟悉题型;2.了解人称代词、实词、虚词等不同题型的解题要领,培养在具体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3.辨析相同语言形式语义上的细微差别;4.认识语言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关注复杂的语言现象,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培养语感;5.高考真题引导,各地最新试题专练,精讲+精练,提高得分率。
2023届高考语用新题“语境+语义”汇展★(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T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分)T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3分)★(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T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T21. 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
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
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6分)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T17. 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T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画线句:“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2023年高考,“语境词义推断”类题目较2022年推进了一大步。
【考情速递】人称代词辨析解题指导考点:人称代词的含义(意义和用法),语境中词义的推断,强调情境性和交际性。
选择题:解析时,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人称代词所指代的人是谁,然后再来找答案。
01【高考真题·选择题型·2022年新高考Ⅰ卷】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公开课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设计

“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语言文字运用授课时间月日—月日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言文字运用题解题方法技巧;2.能力目标:提升解答语言文字运用题能力;3.素质目标:提升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4.思政目标:增强应试信心,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积累掌握标点符号、病句修改题目的做法;难点:提升语意连贯题的得分。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自主研读五、教学准备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课前预习“20级2月月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题目”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3分钟)同学们,我们的高考试卷中,第三部分的内容就是语运题,题型基本是固定的,分值20分,但是这一板块却是我们失分最多的,大家看一下自己的试卷,看一下得分是多少?哪些地方丢分了?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引导学生对高考试卷结构熟悉二、成语填空、标点符号语句表达效果题目(15分钟)明确题型:以一小篇文字展现。
文段留四个空缺,需要我们填入成语,使语句通顺;选择或者分析填入的语句是否恰当,并分析效果;标点符号用法的考察。
1、成语填空仔细读文段,看横线处语境,快速搜索自己的题库;学生们会说出不同的相近的成语,提醒学生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语句的表达效果本题中是两种对话方式,主要看他们的语速和语气,体会出对话人的情感;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①解释说明或补充;②表意思转换;③表话语的中断;④表时间或声音的延续;⑤表提示;⑥表强调;⑦表示递进;⑧统领下文;⑨总结上文;⑩表分项列举;⑪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⑫用在副标题前。
文本“直到我的女儿开始坐在我的肩膀看社火——那腿如铅一样地酸沉”中的破折号表补充说明;A 项中的破折号表强调;B 项中的破折号表补充说明;C 项中的破折号表话题的转换;D 项中的破折号表话语的中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题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同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答题要领。
3.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简明得体的表达。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内容:
一、导入新课:
请看大屏幕,这是高二某同学步苏轼《江城子》之韵创作的一首词,(生读)看完后有的同学可能会哈哈大笑。
为什么?(请同学回答)
师总结:这首词尽管形式押韵,但内容含糊。
读完后感觉不知所云,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没能准确的表情达意。
再看下面这个故事。
(笑什么?)谦虚过度,致使语言表达不得体。
(板书)
沟通交流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准确得体的传达思想。
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高考语用题的表达技巧———语言运用之准确得体
二、目标展示:
三、考点解读:
1、考试说明:(PP5)
“准确”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要考虑就是说话人和话语对象的具体情况(男女老少、个人集体、身份地位等),定位自身与听众的关系;根据不同文体、语体的要求完成表达目的,同时兼顾外部语境因素(时间、地点、场合、事由等)。
2、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语用题,题型上更加新颖(从留言—祝愿—按语);内容上更关注现实生活,并与重大时事关联(汶川周年祭-—世博---辛亥百年);而且语言材料更突出“情境”因素。
下面我们就能过对真题的解读来寻找这类题型的答题要领。
四、真题解析
A、(11年山东卷)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
不得改变原意。
不超过80 个字。
(5分)
答案示例: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
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PP9)
生答,互相评分。
请问回答此类问题的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些技巧方面的东西?
师析:回答这类题时要关注对象是少儿,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主持人,
符合儿童特征的语言(类似“吃饭饭,喝水水”等叠音词);再用合乎少儿的语气就显得具有亲和力,易沟通。
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PP11)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能,看下面这个秀才遇上柴夫后能否讲通理—不看对象
B、(10年江苏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
请以“小美人鱼”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的祝愿或赞美(5分)
【参考答案】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师析:一要知道“我”是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外国童话故事里的人、首次来中国等;二要知道做什么?体现祝愿或赞美。
如何体现?要找出美人鱼和世博的关联点,如美人鱼作为童话人物能穿越时空被世人记忆,给人美好的印象,她被人喜欢。
因此,可祝世博像美人鱼一样给世人留下永久的回忆。
或者愿世界各国的朋友像喜欢美人鱼一样喜欢世博。
80岁老者生日时有人高歌《铁道游击队》主题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合适吗?错哪了?---场合不对
看下面的这块“禁烟提示牌”应如何准确得体的措辞?
C、(11年湖北卷)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
要求:①符合场景: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
(4分)
【参考答案】①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②书香何需烟草香。
(PP13)
生答归结。
师析:明确目的--(禁烟),其次关注场景(校园内),然后注意是温馨提示,措辞要掌握分寸,委婉含畜。
不能恶语相加,一幅深恶痛绝,大有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样子。
理清楚后就可以整合语词,准确表述。
最后要关注语体(见学案练习第5题)
小结:看清对象,准确定位;明确目的,有的放矢;适合场合,讲究分寸;注重语体,准确表述。
(PP14)
五、模拟演练
1.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面试后考官的一段话,请你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这位大学生作出应对。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打交道。
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我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
应对:谢谢您的夸奖,对像您这样的长者我只有表现出单纯和直率,我想这应该是一种人生必需的品质。
注意准确得体的表达
5、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达方式是不相同的。
请按照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到时参加”这一意思分别作出恰当的表述。
⑴在商场的广告里:届时热忱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用敬词)
⑵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届时恭请贵单位人员光临。
(尊重、客气)
⑶在给下级的书面通知里: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
(严肃、强制性)
⑷在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里:到时候不能不来哟。
(亲切,随性)
请注意:谦敬词的运用:家大舍小令外人
2、继北大、清华公布自主招生新政后,昨日,中国人民大学也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考试中实行“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
其中,圆梦计划关于“考生资格”的表述,尤其引人关注: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
如何看“三代内无大学生”可获推荐上大学?请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不超过25字。
(PP16)
参考答案:
支持者:教育应当注重平等,扶持弱势群体,向农村孩子作出一定倾斜。
反正者:“圆梦”更需要是公平而不是施舍。
此举难以改变当前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状;
对改变“寒门难出贵子”局面杯水车薪。
教育的公平更应注重起跑线上的公平
此类新闻评论题。
要先表明立场。
后准确简明的写出支持或反对这一规定的理由。
4、近日,在长春市新疆街市场,有一家卖馄饨的小店,一位行乞的老人经常光临这里,常错把游戏币当成硬币来买吃的,这家店从未拆穿老人,照样给老人付货。
此事经媒体
报道后,被网友称为“中国版的《一碗阳春面》”。
请用一句话对此事作以评价,要求见解独到,不超过30字。
评论:A、“事情虽小,但很暖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儒家的古训。
B、我们在做善事的时候,还要记得给对方尊严;C、不能责怪老人,是谁把游戏币当做人民币施舍给老人的;D、有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是一份善意之举。
此事说明生活中从不缺少爱和帮助,保护他人尊严的人更值得尊重。
六、演练小结:
七、作业布置:
(留作作业用)6、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他捐赠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
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
要求: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②不写称呼语;③不超过l00字。
(6分)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你用肝脏拯救我的生命,你用作品鼓励无数读者,你用行动为世人立下精神高标,你用生命书写生命。
您的生命就是一本书,您的故事写尽感动。
你是轮椅上的哲人,永远的大师。
谢谢您,史老师,祝您一路走好……
解析:人物事迹与精神品质,感激之情,语言得体。
补充:谦敬称运用得体:“家大舍小令外人”
很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辞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朱军家父门)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辞有“贵”(如“贵庚”,称别人的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如“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请勿吸食朋友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