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件完整版演示文稿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件完整版演示文稿

第27页,共192页。
2.1 计算机所使用的数制
2.1.2 二进制的运算 二进制的算术运算
加:
0+0=0
0+1=1
1+0=1 1+1=10
减: 0-0=0 0-1=1
1-0=1 1-1=0
乘:
0×0=0 0×1=0 1×0=0 1×1=1
本位为0, 向高位进位1
本位为1, 向高位借1当2
除:
0÷0=0 0÷1=0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
巨型机 大型机 小型机 微型机 工作站 服务器 嵌入式计算机
第13页,共192页。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 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 设备。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算 机
存储容量大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数据流
第22页,共192页。
1.2 计算机系统构成
1.2.2 计算机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位于计算机系统最靠近 硬件的一层,其他软件一般都通过系 统软件发挥作用,系统软件主要包括:
(1) 操作系统。 (2) 语言处理程序。 (3) 监控管理程序、调试程序、 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等。
应用软件
其它系统软 件
操作系统
第3页,共192页。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 思想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产生了计算的需要。钟表业, 特别是齿轮传动装置技术的发展,诞生了最早的机械 式计算机。
下面介绍几位在电子计算机诞生前后对计算机发展有 过突出贡献的几位早期历史人物。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最终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最终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最终5篇)第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计算机基础知识问题1:请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由于计算机应用的广泛,而促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不是计算机,而是电磁波。

电子计算机的奠基人当推英国科学家艾兰·图灵和美籍匈牙利人冯·诺依曼。

图灵在1936年提出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发展了可计算性理论,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在电子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概念,从而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结构。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通常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的不断更新为标志,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电路四代。

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时代电子器件主存运算速度(次/秒)第一代电了管磁心(鼓)五千第二代晶体管磁心(鼓)几十万至百万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百万至几百万第四代小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几百万至几亿计算机四个发展阶段软件的特点依次为:手工操作、出现监控程序、产生操作系统等应用程序、有丰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微型计算机是随着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和微处理器的出现而产生的。

微机开发的先驱是两个年青工程师:美国英特尔公司的霍夫和意大利的弗金。

霍夫首先提出了可编程序通用计算机的设想,即把计算机的全部电路放在四个集成电路芯片上,这个设想首先由弗金于1971年有11月实现,他在4.2mm*3.2mm的硅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构成了CPU。

即4位微处理器Intel4004,再加上寄存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就构成了4位微机。

微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CPU)的集成度来划分的。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71~1973 4位或低挡8位微处理器Intel4004、Intel8008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1973~1978 8位微处理器Intel8080、MC6800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1978~1985 16位微处理器 Intel8086、MC6800 第四阶段(全盛阶段):1985至今 32位微处理器 Intel386、Intel486及Pentium系列Intel公司的Pent iumⅠ芯片主频为60/66MHZ,工作电压为5V。

大一计算机知识点归纳

大一计算机知识点归纳

大一计算机知识点归纳在大一学习计算机专业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内容,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大一计算机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同学们回顾巩固所学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计算机到现代计算机的变迁。

1.2 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1.3 计算机的分类:根据用途、体积等多个角度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2. 数据与信息2.1 数据的表示: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进制表示方法,以及字符编码的原理与常见编码方式。

2.2 数据的存储:内存与外存的区别,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以及硬盘、固态硬盘等存储介质的特点。

2.3 信息的表示: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表示方式。

3. 程序设计与编程语言3.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算法、流程控制、数据类型等。

3.2 常见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的特点与应用领域简介。

3.3 程序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

4. 数据结构与算法4.1 常见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数据结构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

4.2 常见算法:查找算法、排序算法、图算法等常用算法的原理与实现。

4.3 算法的效率分析: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概念,算法效率的评价与选择。

5. 计算机网络5.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媒体、网络协议等。

5.2 网络层次及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网络协议的作用与功能。

5.3 网络安全与保护:网络攻击与防御、加密与解密等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6. 操作系统6.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进程与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

6.2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特点与应用场景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与图文教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与图文教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与图文教程一、引言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并结合图文教程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计算机硬件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本节将介绍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选择和安装CPU。

2. 内存(RAM)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临时存储器。

本节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内存和其特点,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安装和升级内存。

3.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用于长期存储数据的设备。

本节将介绍不同类型的硬盘和其特点,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选择和安装硬盘。

4. 显卡显卡是计算机用于图形显示的设备。

本节将介绍显卡的原理和不同类型的显卡,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选择和安装显卡。

三、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本节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

2. 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

本节将介绍Windows 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常用功能,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常见操作。

3. 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和可定制性。

本节将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常用功能,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使用Linux 操作系统进行常见操作。

四、网络基础1. 网络概述网络是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基础设施。

本节将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建立和配置局域网。

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中进行通信时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和其功能,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使用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4. ASCII码的表示方案及其特点: P42~44(2.4.1)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五讲 信息表示
5. ANSI码、Unicode码: P44~45(2.4.2/2.4.3)
6. 汉字编码方案 (交换码、区位码和内码的概念): P45~47(2.4.4)
7. 图形和图像的概念: P47
8. 矢量图形的表示原理 P47(2.5.1)
7.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P28(1.5.1) 8. 操作系统: P29(1.5.2)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二讲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9. 程序设计语言 P30~31(1.5.3)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的特点: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P32(1.5.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六讲 操作系统
5. 作业的概念、作业管理模块的功能、操作 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接口
P89 (4.2.1)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的概念、进程的三种状态及其转换:
P89~90(4.2.2) 7. 存储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P91(4.2.3) 8. 文件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P92(4.2.4) 9. 设备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P93(4.2.5)
2. 10进制数转换为R进制数: P37~38(2.2.2)
3. 2、8、16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P38~40(2.2.3)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五讲 信息表示
1. 什么是定点数和浮点数: P40(2.3.1)
2. 定点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表示: P41(2.3.2)
3. 计算机中浮点数的表示: P42(2.3.3)

大一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点

大一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点

大一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大一计算机专业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子元件和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例如,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进行运算;内存作为临时存储设备,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硬盘则是用来长期存储数据的设备。

掌握这些硬件的原理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和环境。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我们需要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命令,以便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三、计算机网络知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不同规模和范围的网络。

我们需要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等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

四、编程语言知识编程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一门或多门编程语言。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Java、Python等。

学习编程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编写出功能完善、效率高的程序。

我们需要了解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和流程控制语句等,以便能够灵活地使用编程语言解决问题。

五、数据库知识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常见的数据库系统有MySQL、Oracle等。

我们需要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技术,了解数据库的结构和操作语言,以便能够设计和管理复杂的数据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2年我国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 成立。 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问世。 1964年,我国研制了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用于我国第一颗 氢弹研制工作的计算任务。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生产的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1974年,我国设计的DJS-130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巨型机。1982年,我国独 立研制成功了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1997年 6月研制成功的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30亿次。这 些机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 数制转换
1.R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将非十进制数N转换成十进制数,只需将数N按位权展 开并求出多项式的和即可。 例如: 110011.101B=1×25+1×24+0×23+0×22+1×21+1×20+1×2-1 +0×2-2+1×2-3=51.625D 531.72O=5×82+3×81+1×80+7×8-1+2×8-2=345.9063D 1C.05H=1×161+12×160+0×16-1+5×16-2=28.0195D
二、 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 1943年~1946年2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 为解决复杂的弹道计算而研制的。 ENIAC共有17468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 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74KW,每秒钟能计 算5000次加法。 主要缺点:存储容量小,只能存20个字长为10位 的十进制数;用线路连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

计算机基础理论大一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理论大一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理论大一知识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一新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基础知识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的知识点。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十分重要。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处理指令和数据。

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等组成。

熟悉CPU的结构和运行原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了解内存的工作原理,包括存储单位、存取速度等,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内存资源。

3.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性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了解硬盘的结构和存储原理,以及硬盘的容量、读写速度等特性,有助于合理利用硬盘空间。

4. 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的结果。

了解显示器的基本原理、分辨率、刷新率等概念,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使用计算机的显示效果。

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那些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和相关数据的集合。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功能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为了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而设计的软件,如操作系统。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

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了满足用户特定需求而开发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应用软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软件工具。

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协议,具有重要的信息时代背景意义。

1. 网络拓扑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等,有助于理解网络连接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第五代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计算机创新:基本元器件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网络化微型化智能化(功能巨型化(资源网络化)(体积微型化)(处理智能化)计算机的分类1.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为了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而设计的计算机。

它具有一定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带有通用的外设,配备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专用计算机:为了解决一个或一类特定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

其软硬件的配置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定。

2.按处理对象分类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处理非连续变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其基本运算部件是数字逻辑电路。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处理连续变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间上是连续的。

其基本运算部件是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微分器、积分器和通用函数运算器等组成。

混合式电子计算机:可处理数字量和模拟量3.按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IEEE)巨型机:超级计算机,功能最强,价格最贵。

小巨型机:与巨型机相比,价格大幅降低。

大型机:主机,具有很强的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大企业、银行等单位使用。

小型机:中小企业,V AX-II, DJS-2000。

工作站:高档微机,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Sun工作站。

个人计算机:IBM PC,Apple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每秒数万亿次,气象预报2.计算精度高:理论上不受限制,圆周率3.存储能力强:中等规模图书馆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判断或比较5.具有自动执行能力:无需人工干预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

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计算量大。

2.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检索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信息时代海量数据的管理和有效利用。

3.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利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无人自动化工厂。

4.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模拟或部分模拟人的智能活动,如感知、判断、理解、学习、图像识别等。

实用技术: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6.通信网络Internet→网上银行、网上订票网上教学、网上医疗网上税收、网上出版计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十进制数有整数和小数两部分。

在转换时,整数部分采用除2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2取整法十进制-> 二进制整数部分采用除2取余法105 ÷2 = 52 余数1 (20)52 ÷2 = 26 余数0 (21)26 ÷2 = 13 余数0 (22)13 ÷2 = 6 余数1 (23)6 ÷2 = 3 余数0 (24)3 ÷2 = 1 余数1 (25)1 ÷2 = 0 余数1 (26)(105)10 = (1101001)2十进制-> 二进制小数部分采用乘2取整法注意:取整后仍取小数部分,继续乘2取整,直至小数部分为0止0.625 ×2 = 1.25 取整1 ……2-10.25 ×2 = 0.5 取整0 ……2-20.5 ×2 = 1 取整1 ……2-3(0.625)10 =(0.101)2连接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105.625)10=(1101001.101)2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按权展开,然后求和,就可把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计算机为什么采用二进制电路简单:计算机是由逻辑电路组成,而逻辑电路通常只有两个状态。

可靠性高:两个状态表示的二进制两个数码,数字传输和处理不容易出错。

运算简单:二进制运算法则简单。

逻辑性强:计算机工作原理是建立在逻辑运算基础上的,逻辑代数是逻辑运算的理论依据。

数据的存储单位1.位(bit,b)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两种状态,如0、1。

2.字节(Byte,B)字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是由八位二进制数组成。

1Byte=8bit存储器容量大小的单位:KB、MB、GB。

1KB=1024B1KB=210=1024B1MB=1024KB=210×210=1024×1024=1048576B1GB=1024MB=1048576KB=210 ×210 ×210=1024 ×1024×1024=1073741824B3.字(Word)字是CPU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数据的长度。

一个字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

字长越长,计算机性能越强。

常用的字长:8位、16位、32位、64位等。

计算机中信息编码ASCII码:7位→128种冯·诺依曼型计算机重要思想:存储程序、二进制微型计算机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I/O接口及其相应设备组成总线结构分类: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外部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CPU的内部结构CPU←→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的位数,它决定了CPU可以访问存储器容量的大小。

20位地址总线:1MB32位地址总线:4GB储存器的分类按存储方式分类: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按功能和存取速度分类: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不需定时刷新,存取速度快→高速缓存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定时刷新,集成度高→主存储器输入设备概述输入设备:把程序和原始数据等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存放到存储器中。

分类:①字符输入设备:键盘、磁卡机②指点输入设备:鼠标器、触摸屏③扫描输入设备:扫描仪、条形码④语音输入设备:IBM ViaVoice键盘:键盘上键位的排列有一定规律,一般可分为四个区域:打字机键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数字键区输出设备概述输出设备: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人们或现场所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设备。

分类:①显示器:字符方式、图形方式②打印机:击打式、非击打式③绘图仪:平板式、滚筒式④语音输出系统:语音输出、音乐输出显示设备(自己查看图显示卡(显示适配器、显示接口卡)显示卡是用于将主机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图像信号并显示在显示器上。

显示卡的性能指标分辨率:指在显示器屏幕上所能描绘的像素个数(横纵比为4:3),分辨率=水平方向象素数×垂直方向象素数颜色深度:指能同屏显示的色彩数量,由颜色深度决定如,8(256种颜色)、16(65536种颜色)、24(1670万种颜色)、32(24/8)、36(24/12)位。

显存的容量大小决定了显卡支持的最高分辨率和颜色深度。

显存=分辨率×颜色深度刷新频率:刷新率越高,屏幕图像的闪烁感越小,稳定性越高,眼睛不易感到疲劳打印机的分类:查PPT图第三章什么是软件软件: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程序: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

文档: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

系统软件:居于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的一层,其他软件一般通过系统软件发挥作用。

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网络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人机交互软件系统等。

支撑软件:支撑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的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

如环境数据库、各种接口软件和工具组等。

应用软件:特定应用领域专用的软件。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装置。

软件:用计算机指令和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以及运行程序所需的文档、数据。

关系: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扩充和完善软件的运行最终被转换为对硬件的操作什么是操作系统管理硬件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系统软件。

特征:并发性→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共享性→多个并发程序共同使用系统资源随机性→程序运行顺序、完成时间以及运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操作系统的功能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对处理机进行管理。

通过进程管理协调多道程序间的关系,解决对处理机实施分配调度策略、进行分配和回收等。

进程状态(就绪、运行、挂起/等待)。

存储管理:管理内存资源。

主要包括内存分配、地址映射、内存保护和内存扩充。

设备管理:对硬件设备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驱动和设备无关性。

用户接口:用户操作计算机的界面。

文件管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操作系统将这些资源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外存上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操作系统:特点:系统资源利用率高,多道程序运行,无交互手段,调试程序困难分时操作系统:特点: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实时操作系统:特点:实时、极高的可靠性。

4.嵌入式操作系统:特点: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主要用于实时控制任务。

5.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特点:为单个用户服务,功能强,价格便宜,界面友好。

单任务(DOS)、多任务(Windows)6.网络操作系统:特点:通信,资源共享。

7.分布式操作系统:特点: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

语言的分类机器语言:指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指令的集合。

即以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机器指令集合,它是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

汇编语言:用符号代替机器指令所产生的语言。

优点:比机器语言程序容易阅读和修改缺点:面向机器语言,通用性差。

高级语言:用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语法、符号描述基本操作的程序设计语言BASIC、FORTRAN、Pascal、COBOL、CVB、VC++、Delphi、Java、C#媒体与多媒体1.媒体(媒介、媒质)媒体是信息表示、传递和存储的载体存储信息的实体纸张、磁盘、光盘表示信息的载体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媒体的种类(CCITT)感觉媒体人的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表示媒体为了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构造的媒体,如文本、图形、动画等显示媒体获取和表现信息的物理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显示器和音箱等存储媒体用来存放表示媒体的介质,如磁盘、光盘和内存等传输媒体传输数据的载体,如光缆多媒体通常是指表示媒体,也就是静态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动态媒体:声音、动画、视频多媒体技术特征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声音数字化三要素: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声音数字化计算公式数据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8(字节/秒)音频的文件格式W A V文件W A V是Microsoft/IBM共同开发的PC波形文件。

因未经压缩,文件数据量很大。

特点:声音层次丰富,还原音质好MP3文件MP3(MPEG Audio layer3)是一种按MPEG标准的音频压缩技术制作的音频文件。

特点:高压缩比(11:1),优美音质WMA文件WMA(Windows Media Audio)是Windows Media格式中的一个子集(音频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