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解说词2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说课文字稿

初中生物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说课稿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中学——宋桐香一、说教材本实验是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交换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下的实验。
这部分知识是七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但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
.本实验以小鱼为材料,材料比较容易找到,虽然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实验现象较为明显。
大多数学生能发现血管的不同,不仅对知识得以理解区分,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为此,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三种不同的血管2.了解三种血管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懂得保护小动物,爱惜生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种不同的血管教学难点:三种血管的区分及功能三、说实验设计:(一)设计理念: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在实验设计中,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本次实验,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
然后让学生自主实验,合作探究完成绘图及实验现象的分析交流。
最终实现“主动、探究、合作”的新课标理念。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实验课的教学难度远远大于知识授新课,怎样上好一堂实验课呢?既能管理好实验课堂的纪律,让每个孩子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又能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关键是课堂的结构和这节课的亮点,课堂结构要有逻辑性,让学生们有目的性去学,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一个创新来实现的,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真实性,完成了一个思维的飞跃。
四、说实验过程:(一)实验前准备: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若干、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棉絮、滴管、镊子等实验器材。
(二)创境导入: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川流不息的河流,她养育着代代中华儿女。
那你们知道,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着无数条这样川流不息的河流吗?对!那就是血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说课稿

初中生物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说课稿授课教师:偶里民族初级中学欧开月一、导入:本实验是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实验。
实验目的是: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我之所以选取这个实验作为教学内容,是基于以下几点:1.本实验以小鱼为材料,材料比较容易找到,但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不过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很有意义。
2.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应该能发现血管的种类。
3.通过对绘图,培养学生眼,手,心的配合。
二、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这个实验时,比较容易产生兴奋和好奇的。
在教师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实验材料(小鱼)上去了。
通过多年生物实验教学总结经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当学生看到了鱼尾鳍中有血液流时,就很兴奋的找其他同学来看,后面就不知道了该做什么,整个实验的目的根本无法了解和完成。
针对这一现象,我是这样构思的:1、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教师先不做讲解,而是通过视频《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让学生熟悉整个的实验操作过程,然后提问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例如:①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②你能区别几种血管吗?③管径最小的血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通过这种形式,以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熟悉实验过程,同时以问题的形式,强调实验的目的。
2、为了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生物的高尚情操,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问:为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时不时给包裹感受鱼的纸巾或纱布用滴管滴水或更换小鱼进行观察?从问题和答案中让学生有感受生命和呵护生命的情感体验。
实验结束后,及时让学生将小鱼放回水中,培养学生爱护小生命的意识。
3、在选择材料上,结合显微镜的特点,一定要选择尾鳍透明而且生命力强些的小鱼类或者蝌蚪,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节约实验成本,甚至与在选择保湿材料是都可以用纸巾,这样,既经济又环保。
浅谈《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

浅谈《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陈苏妮生物实验课把生物书本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通过生物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
在生物教学中,重视生物实验在生物学习上的重要作用是极为关键的。
人教版和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中,都编有“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
对于这个实验也是在学习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实验,以下就来谈谈该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一、材料的选择1、本实验要求要使用活的小鱼作为实验对象,鱼的种类很多,哪种是比较合适的,该选用多大的鱼。
考虑到鱼是要放在培养皿中的,个体不能太大,像取材虽容易但个体较大的鲫鱼肯定是不可用的。
在这个4月,正是金鱼繁殖的季节。
金鱼是很容易买到的,因此我让学生自己带金鱼。
到实验中,发现金鱼是各种各样的,有很的,白的,橙色的,各种各样的,甚至于还有带热带鱼的。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携带有色素的鱼对实验的观察干扰很大,而对于是白色的效果挺不错的。
故在实验中,可准备5-6cm的白色小金鱼或者是尾巴色素较浅的金鱼也可以。
鱼太大的不易放在培养皿中,太小则在循环使用过程中死亡,增加了实验材料成本。
2、在实验中,为了保证小鱼的存活率,除了快速进行实验外,我们还会在小鱼外包裹棉花或者纱布来提供其水环境。
但是我们发现,棉花或者纱布使用过后,都是扔掉的,而且是一次性的,对于实验材料是种浪费。
在实验中,只要是保水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的,因此我们想到了纸巾,保水效果很好,价钱也便宜,既能节约实验成本,又能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
二、学生在实验中的盲目学生进入实验室,通常比较兴奋和放松的。
在教师讲解实验的过程中,通常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实验材料上去了。
在实验中我发现,学生看到了鱼尾鳍中有血液流到,就很兴奋的找其他同学来看,后面就不知道了该做什么,整个实验的目的根本无法了解。
针对这一现象,我提出以下改进:1、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教师先不做讲解,而是通过视频《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让学生熟悉整个的实验操作过程,然后提问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一)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一)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简介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一项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鱼类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血液在动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解释相关原理。
实验步骤1.选取一条小鱼,将它固定在显微镜的平台上,确保尾鳍暴露在观察范围内。
2.使用显微镜调整焦距和放大倍数,以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3.使用一根细微的玻璃毛细管,轻轻穿刺小鱼尾鳍的下表皮,将毛细管插入血管中。
4.观察毛细管内的血液流动以及血管的构造情况。
原理解释循环系统基本原理在动物体内,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带回排泄器官。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血液通过血管沿着一定的路径流动。
血管的构造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
毛细血管壁十分薄,方便更好地与周围组织交换物质。
血液的流动原理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受到两个主要力量的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壁的弹性。
心脏的收缩使得血液被推送到血管中,血管壁的收缩和扩张则帮助维持血液的流动。
此外,血液中的细胞和质子也对血液的流动起到一定的阻力和推动作用。
实验结果与启示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我们可以发现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缓慢流动,这是因为毛细血管的直径非常小,血管壁与血液中的细胞紧密接触,增加了血液与周围组织交换物质的机会。
这个实验也启示我们,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只有心脏、血液和血管的协同工作,才能保证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
结论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鱼类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血液在动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摘要本文介绍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注意事宜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血流的管道———血管”是一节探究实验课,“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既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熟练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又可以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从而使学生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另外,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是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历年来的初中实验操作技能测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现将本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
1 材料用具选用中应注意的事项(1)选用脱膜不久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小金鱼苗。
因此时金鱼体内色素少,透明度大,观察效果好。
(2)根据金鱼的体长,选择适当型号的培养皿,让小金鱼平躺在培养皿中,并使其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包裹鱼体最好用棉絮。
因为棉絮能容纳较多的水分,可减少实验过程中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的次数,并且有利于对小金鱼的固定。
(4)观察时最好用低倍镜。
因为用低倍镜观察时,虽然物像较小,但视野较亮。
2 实验操作步骤(1)取尾鳍色素少的小活鱼,用浸湿的棉絮把小金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把小金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3 实验注意事宜(1)为了控制小金鱼的跳动,最好用浸湿的棉絮从小鱼头部的鳃盖、躯干部一直包裹到尾鳍,只露出口和尾鳍。
(2)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应等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3)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应适量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滴水过多,影响观察),让鱼鳃始终保持湿润,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设计来复中学袁俐实验目的: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区分各类血管,了解各类血管的不同特点实验材料和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棉絮、水槽、载玻片、滴管、小渔网实验步骤:1.将棉絮浸湿,备用;2.将显微镜取出,使用低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对光;3.在培养皿中滴入少量水,用渔网取一条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放入培养皿,并迅速用浸湿的棉絮盖住其身体,只露出口和尾部;4.待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5.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物镜观察尾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6.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速度及细胞在该血管内的通过;7.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前后血管分支情况,血液流动速度。
8.清洁、整理实验用具:取下培养皿,将小鱼放入水槽内;将显微镜复原,放入镜箱中;收拾实验台。
预测实验结论:1.血管的粗细是不同的;2.血液的流动是有方向的,血液从动脉血管流向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血管;3.血液在不同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不同的。
实验的改进:1.实验材料选取个头小的锦鲤,锦鲤价格便宜,外观造型可爱且活动性小。
2.实验材料中增加小鱼网,用小鱼网取鱼,使实验操作更美观规范,同时减小对小鱼的伤害的可能性。
3.实验过程中,在培养皿内滴入少量水,直接用湿棉絮盖住小鱼,而不是包裹小鱼,原因一:实验中小鱼很黏滑,用棉絮包裹不方便,不易操作;原因二:包裹住的小鱼尾鳍翘起很高,不易贴到培养皿底壁,影响观察;原因三:棉絮能蓄存一定的水分保证小鱼存活,不用在实验过程中再用滴管给棉絮滴水。
4.实验过程中,迅速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盖起来,只露出口部和尾部,遮盖部位多,小鱼的跳动性小。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为标题,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输作用。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载玻片、封口胶带、小鱼、盐水和荧光染料。
首先,我们将小鱼放入盐水中,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然后,我们将小鱼取出并用封口胶带固定在载玻片上,确保尾鳍暴露在外。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荧光染料。
荧光染料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血液在小鱼尾鳍内的流动情况。
将荧光染料溶解在适量的水中,然后将溶液滴在小鱼尾鳍上。
荧光染料会迅速被小鱼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尾鳍。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了。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合适的倍率和焦距。
通过观察显微镜镜片下的图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观察时,我们会发现血液在小鱼尾鳍内形成了一个血管网络。
血液从一个血管进入另一个血管,同时在血管之间形成连接。
这个血管网络的存在使得血液可以顺畅地流动,并将养分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血液的流动速度。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非常迅速,这是因为鱼类的循环系统相对较简单,血液不需要经过心脏等器官来进行加压。
因此,血液在小鱼尾鳍内的流动速度较快。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输作用。
同时,这个实验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除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他与循环系统相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血液在不同部位的流动速度是否有差异,或者探究不同荧光染料对血液流动的影响等等。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输作用。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 4、实验的过程中,老师给以指导,纠正部分同学在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不怕失败,并勇于提出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5、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3分钟)收 拾好桌面。
动脉
血流速度快
静脉
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血流速度最慢, 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方向: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1)、用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向躯干部包裹起来, 露出口和尾部。
思考:为什么要用湿的棉絮包起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
( 2 )、将小鱼养皿中会跳动,应等鱼安定后再观察。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 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回忆显微镜的使用。
根据课本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 力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 1、认知目标:通过实验,观察三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 况,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 •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 能力; •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同时使学生懂 得去珍惜生命,爱护动物。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 中的流动情况。
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 5 )、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 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注意: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保持湿 润,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实验后,将小鱼放回鱼缸。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20分钟) ①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的速度一样 吗? ②你能区分几种不同的血管吗?怎么区分的?
• 教学重点: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情况。 • 教学难点: 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观察血液流动情况
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
的流动情况(如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图)
显示血液流动
7
观察血管的流向
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显示血管
8
记录实验
通过观察、记录完成下表
项目
管类型管腔Βιβλιοθήκη 特点血流方向
血流
速度
其他
情况
显示表格
9
注意事项
授课老师:何武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
2.在你看到的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呈单行移动的吗?这说明毛细血管具有什么特点?
文字显示问题1、2
器材介绍
2
实验材料用具介绍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1、观察过程中,要尽量善待小鱼,应时常用滴管向包鱼的棉花上滴水保持湿润。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归原来的生活环境。。
2、显微镜下的像与实物是倒像关系。当你想把像向一个方向移动时,玻片要向相反方向移动。
实验总结
10
总结实验
通过我们的这个实验我们总结出:我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流动的速度不同:在小动脉中流动快,在小静脉中流动慢,在毛细血管中流动最慢。我看到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呈单行通过的,这说明毛细血管的内径很小。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方法步骤
3
包裹小鱼
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显示小鱼图片
4
放置小鱼
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鱼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注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应等鱼安定后,再
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显示图片
5
观察小鱼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