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四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解读: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机会均等;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时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杂交或自交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这是对多数个体及后代统计的结果,而一个个体自交具有偶然性,很多情况下不表现相应的表现型、基因型及一定的比例,故D项错误。

答案:D

2.四籽野豌豆的染色体数目为2n=12,现有—个基因型为Mm的野豌豆植株,所结豆荚中有三个饱满豆粒和一个“空瘪粒”。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豆荚果皮的基因型是Mm的概率为1/2

B.该豆荚中所结三粒种子种皮中的细胞含有18条染色体

C.所结三粒种子的基因型都是Mm的概率为1/8

D.每个花粉中含有2个精子,因此该豆荚至少需要2粒花粉才能得到4粒种子

解读:豆荚的果皮和种皮与母本植株的基因型、染色体数目相同;被子植物进行双受精,因此该豆荚至少需要4粒花粉才能得到4粒种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Mm 的概率为1/2,三粒种子的基因型都是Mm的概率为1/8。

答案:C

3.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中能稳定遗21传的大穗抗病

小麦占F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

2

A.2/10 B.7/10

C.2/9 D.7/9

解读: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首先由题意确定大穗不抗病是显性性状。所以作1211为亲本的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自交后代F中大穗抗病的为AAbb和

13323- 1 - / 8

327AabB。在大穗抗病中,AAbb和Aabb分别占、。再进行自交,F中大穗抗病的为AAbb 255101771和Aabb,理论上F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225101057。9答案:D

4.已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着鸡羽毛色素的产生和沉积。在一个位点上,显性基因可产生色素,隐性基因则不产生色素;在另一位点上,显性基因阻止色素的沉积,隐性基因则可使色素沉积。小鸡羽毛的着色,必须能产生并沉积色素,否则为白色毛。如果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隐性纯合子)和另一种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显性纯合子)进行杂交,

F中羽毛着色的概率为()

2A.1/16 B.3/16

C.4/16 D.7/16

解读:设产生色素基因为A,不产生色素基因为a,阻止色素沉积基因为B,使色素沉积的基因为b。由题干信息“小鸡羽毛着色必须能产生并沉积色素”可知:羽毛着色鸡的基因型为A_bb,表现型为白色(两位点均为隐性纯合子)的鸡的基因型aabb与表现型为白色(两位点均为显性纯合子)的鸡的基因型AABB杂交,aabb×AABB→F:AaBb(白色)相互交配→1F:9A_B_(白)∶

3A_bb(着色)∶3aaB_(白色)∶aabb(白色),所以F中羽毛着色的概率为3/16,B22项正确。

答案:B

5.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染色体上。AABBEE 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关系如下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子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A.27,7 B.16,9

C.27,9 D.16,7

解读:AaBbEe×AaBbEe杂交,基因型有3×3×3=27种,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个数有0~6个,共7种。

答案:A

6.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的性状分离比为9∶7,那么F与隐性个体测12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是…

- 2 - / 8

()

A.1∶3

B.1∶1

C.1∶2∶1

D.9∶3∶3∶1

解读:两对相对性状基因自由组合,F性状分离比为9∶7,说明F配子的组合方式仍然12是16种,即F产生4种配子,所以F基因型为AaBb。这样F自交产生F的表现型应为21119A_B_∶3A_bb∶3aaB_∶1aabb,出现9∶7的表现型比例,说明基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可推出如下信息: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一种性状,否则表现另一种性状。由此可知:FAaBb测1交,即AaBb ×aabb→A_B_、A_bb、aaB_、aabb,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3,答案为A项。

答案:A

7.萝卜(2n=18)的根形是由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

作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相同

B.控制萝卜根形的两对等位基因不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萝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9条染色体

D.F圆形块根萝卜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杂合子占2/3

2解读:A项错误,由题干可知萝卜的根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再根据杂交实验结果F2中扁∶圆∶长=9∶6∶1可知,F产生的配子组合方式为16种,即F产生4种配子。所以F的基111因型为DdRr,并可得到如下信息:D和R同时存在表现为扁形,只有一个D或R表现为圆形,ddrr 表现为长形。所以纯合亲本的基因型为DDrr,ddRR。B项正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项正确,由萝卜2n=18,可知萝卜有2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含9条染色体。D项正确,F圆形块根萝卜的2基因型为:DDrr,Ddrr,ddRR,ddRr 4种,其中杂合子占2/3。

答案:A

8.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 3 - / 8 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①和④杂交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1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9∶3∶3∶1

解读: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④杂交;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②和④杂交,依据花粉的形状和花粉的糯性与非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以验证;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较为合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AattDd),产生的花粉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1。

答案:C

9.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所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下列选项中都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是()

P:紫花×白色

F:3/8紫花5/8白花1A.EeFf×EeffEEFf×eeff

B.EeFf×eeFfEeFF×Eeff

C.EeFf×eeffEeFF×Eeff

D.EeFf×EeffEeFf×eeFf

解读:根据题中“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这一条件,可知紫花对应的基因型为E_F_,白花对应的基因型为E_ff、eeF_和eeff。本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分析,假设选项基因型成立则应该出现紫花∶白花=3∶5。EeFf×Eeff→紫花∶白花=3∶5,EEFf×eeff→紫花∶白花=1∶1;EeFf×eeFf→紫花∶白花=3∶5,EeFF×Eeff→紫花∶白花=3∶1;EeFf×eeff→紫花∶白花=1∶3,EeFF×Eeff→紫花∶白花=3∶1;EeFf×Eeff→紫花∶白花=3∶5。答案:D

10.(密码改编)人体手指交叠时,右拇指叠上为显性(R),左拇指叠上为隐性(r)。短食指SLSL在女性在男性为显性,,长食指基因为T。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T基因为T SL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若一对夫妇均为右拇指叠上、短食TR/r为显性。与/T指,生有左拇指叠上、长食指的女儿和右拇指叠上、短食指的儿子。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 4 - / 8

是右拇指叠上、长食指女儿的概率为()

A.1/16 B.3/16

C.3/8 D.9/16

解读:夫妇均为右拇指叠上,孩子中有左拇指叠上,说明该夫妇均为这Rr,生出右拇指LSS。在男性T。在女性中TT为显性基因,可确定该短食指的妻子基因型为叠上的概率为3/4SSSSL,再根据他们所生的孩子中有TT中T或为显性基因,可推知短食指的丈夫基因型为TT11SLSSSLSSSLSL TTT 长指的,可确定该短食指的丈夫基因型为TTTT,T∶T×TTT,其中只有→22111的女孩表现为长食指,概率为×=。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右拇指叠上、长食指女224313儿的概率为×=。4416答案:B

11.已知玉M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M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②~⑥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②果③节④胚乳⑤高⑥胚乳品系①皮长味道度颜色

显性纯白色短节矮茎性状甜ss 白色gg

pp bb dd 合子

所在染ⅠⅣⅥⅠⅠⅣⅥⅥ色体

A.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选作亲本的组合可以是①和②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①和④作亲本进行杂交

C.选择品系③和⑤作亲本杂交得F,F自交得F,则F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2112合子的概率为1/9

D.玉M的高度与胚乳颜色这两种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读:A项应选作亲本的组合可以是①和③;B项可选择品系②和④、⑤和②、③和⑤等作亲本进行杂交;C项中③和⑤作亲本杂交得F(BbDd),F自交得F,F表现为长节高茎2112的植株9份中,纯合子1份,概率为1/9;D项玉M的高度与胚乳颜色这两种性状的基因都在Ⅵ号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12.番茄易软化受显性基因A控制,但该基因的表达受基因B的抑制。若在培育过程筛——++表示没有B基因)基因,为显性,aB表示具有BB的植对AaB选得到了基因型为B(A株。按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软化耐贮藏番茄的比例为()

A.13/16 B.12/16

C.6/16 D.3/16

- 5 - / 8

解读:根据题意,A_BB表现为易软化,其他基因型的均为抗软化耐贮藏番茄。AaB+--31313B 自交产生A_BB的概率为×=,故抗软化耐贮藏番茄的比例为。---441616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西葫芦的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果皮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W与w、

(1)甲组F中的扁盘形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1(2)乙组亲本中扁盘形果的基因型为________,请用柱状图表示F中各表现型的比例。1(3)丙组F中,白皮果的基因型为________,黄皮纯合子在F中所占的比例为11________。

解读:(1)甲组中两个亲本都是圆球形果,而后代全部是扁盘形果,可以判断两个圆球形果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则F的基因型是AaBb,F自交后代中A_B_∶A_bb∶aaB_∶11aabb =9∶3∶3∶1,其中A_B_为扁盘形,A_bb和aaB_为圆球形,aabb为长圆形,所以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2)乙组中的F各种形状的果实都有,说明乙组的亲本中扁盘形果是11111双杂合子,即AaBb。AaBb×aabb→A_B_∶(A_bb+aaB_)∶aabb=∶(+)∶=1∶2∶1,即扁盘4444形、圆球形、长圆形各占25%、50%、25%。(3)丙组的F中三种颜色的果皮都存在,所以亲1本的黄皮果的基因型是wwYy,白皮果的基因型是WwYy,所以F中的白皮果基因型有1WwYY、WwYy、Wwyy三种。黄皮果的基因型有wwYy和wwYY两种,其中wwYY在F1111中占×=。248- 6 - / 8

答案:(1)扁盘形果∶圆球形果∶长圆形果=9∶6∶1

(2)AaBb柱状图如下

(3)WwYY、WwYy和Wwyy1/8

14.下表表示6种纯系果蝇的性状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系统②~⑥都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其他性状都为显性性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果蝇棕眼、紫眼的直接原因与色素形成有关,形成色素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而每一反应各需要一种酶催化,这些酶分别有相应的基因编码。该实例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进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编号及基因型应是________________,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

w Y(长翅白眼♂)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编(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号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________________。选作父本的类型编号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

________________。

(4)让品系②雌性个体与品系④的雄性个体进行交配,得到的F的基因型可能有。1(5)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这对相对性状做遗传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果蝇都是黑体,现有一只用含有这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基因型,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

解读:(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题中点明每一反应各需要一种酶催化,所以应是第二种方式。

(2)只有⑥黑身型属于体色,基因位于Ⅱ染色体,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则另- 7 - / 8 一对等位基因不能位于Ⅱ染色体,只有③变胸型符合。

ww一定由母本提供,所以母本为②白眼X长翅白眼♂)(3)基因型为VvX的果蝇,其中Y(wwW Y(残翅红眼由父本提供,所以父本为⑤残翅型,vvX(长翅白眼雌)型,VVX;其中Xv雄)。

(4)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后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同。

(5)利用杂交实验测定基因型。

答案:(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③BBhh×⑥bbHH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ww(长翅白眼雌X(3)②VVX)

W Y(残翅红眼雄) ⑤vvX WWW、DdX(4)DdXXY(5)让这只黑身雄果蝇与正常的黑身雌果蝇(未用添加剂饲料喂过)交配,将孵化出的幼虫用正常饲料(不含该添加剂)喂养,其他条件适当,观察果蝇体色状况。

- 8 - / 8

1.2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

磴 口 一 中 “十 六 字 ”高 效 教 学 法 学 案 (电子版) 备课教师 甄泽慧 备课组长 教导主任 王巧娥 班级 组别 姓名 年_____月_______日 任何改革必须具备坚持、坚持再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的精神才能成功!——王永恒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教学重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而在实际情况中,生物的性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当生物的多种性状综合起来的时候,其遗传又有什么规律? 问题探讨:见P9 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图1-7) (1)两对相对性状指哪两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 l 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 2原有的性状是哪几个?新出现的性状是哪几个?它们的数量比接近于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 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Y 和y 控制) 1. 两对相对性状 R 和r 控制) 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Y 和y 、R 和r 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2. 亲本基因型:YYRR 和yyrr 分别产生YR 、yr 一种配子; 3. F 1的基因型为YyRr ,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4. F 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 与y 、R 与r 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Y 与R 组合成YR 配子;Y 与r 组合成Yr 配子;y 与R 组合成yR 配子;y 与r 组合成yr 配子。四种雄配子和四 种雌配子的比例均为1:1:1:1; 5. 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16种组合中,共有9种遗传因子组合,决定4种性状表现,比例为9:3:3:1。 [习题巩固] 一、 选择题 1. 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通过豌豆多少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出来的( ) A.1 B.2 C.3 D.多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理解课文: 1 、你认识豌豆花的结构吗?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不相融合也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4)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是随机均等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纯合子杂合子成对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 存在的纯种高茎豌有成对的高茎遗传因子(DD ), 纯种矮茎豌豆有成对的矮茎遗传因子(dd )。 F1自交的后代出现隐性性状,所以在F1细胞 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显性 性状,因此F1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应该是Dd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拓展视野、解题技巧: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②DD×dd→Dd(全为显性) ③DD×Dd→DD∶Dd=1∶1(全为显性) ④Dd×Dd→(1DD、2Dd)∶1dd=3∶1(显性:隐性=3:1) ⑤Dd×dd→Dd∶dd=1∶1(显性:隐性=1:1) ⑥dd×dd→dd(全为隐性) 分离定律的习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正推类型;二是逆推类型。常见解题方法有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1. 隐性纯合突破法: 即根据隐性性状个体的遗传因子型,比如白化病患者一定为aa,可推出他的双亲一定各含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推出双亲的完整遗传因子型。 2.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④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都为隐性纯合子。 3.配子的确定 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4.基因型的确定 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5.显隐性的确定 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6.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③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④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证明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7.遗传概率的计算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 日期:2016.9.9 一、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 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尚有欠缺的时机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容难懂,逻辑思维要求高,科学研究方法需要体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例如: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现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很好的铺垫,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本上没有提及,但却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定律最根本的内容,正是基于此,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历来感觉难学,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找不到很好的就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 2.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本节在必修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展。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发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总之,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之间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节孟德尔地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并理解测交地概念; 2、理解分离定律地内容 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分离定律地内容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 1、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测交 1)测交地概念 2)侧交地过程 思考: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a、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 高茎矮茎现1:1地分离比? 测交X b、后代如果出现了1:1 地分离比,你能确定 亲本地遗传因子组合配子类型吗? 测交后代 ()() 测交比 2、分离定律地内容: 3、分离定律地应用及解题方法: 1)显隐性性状地判断方法(见第一课时) 2)如何确定遗传因子地组成 (1)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为两个隐性遗传因子组成,即aa 型 性状为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即A Aa型 ,AA或Aa (2)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即 Aa型 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纯合子,即 AA、aa型 (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是纯合子,即 AA、aa型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亲本都是杂合子即 Aa型 (4)双亲为显性,后代有隐性个体,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 XAa 后代均为显性,则亲本之一为AA,另一方为AA或Aa

3)怎样利用分离定律解遗传题 (1)分离定律习题类型 正推型:由亲本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子代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多指对五指为显性,两个杂合多指地双亲(Aa),其后代地 手指正常地概率为多少?其中纯合子及杂合子概率分别是多少? 逆推型:由子代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亲本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地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地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地基因型依次是?(用R、r表示) (2)解题思路与方法 1、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 即Aa×Aa→3A__:1aa.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 Aa×aa→1Aa:1aa.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AA×AA或AA×Aa或AA×aa. 11、隐性纯和突破法 ①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 ②从遗传图式中出现地隐性纯合体突破 例1: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地基因引起地遗传病,一对正常地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地女儿.判断一家三口地遗传因子组成?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 子,让这个孩子与一患者婚配,后代正常孩子地概率及患病地概率个多少? (用B、b 表示) 例2:右图为一个白化病家族地遗传病系谱图(该病 受隐性遗体病,由a基因控制;1和2为双亲, 3和4为子女),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1)理论上,白化病家族中患病个体比正常个体数 目____,其中男性患者数目与女性患者. (2)1号个体地基因型为,2号个体地 基因型为;3号个体地基因型为. 4号个体为杂合体地机率是 (3)若4号个体与一个携带此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地 女性结婚,生下一个表现型正常地孩子地机率是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孟德尔八年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三、教育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一一演绎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五、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题

万鹏网络生物辅导资料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自主探究】 一.与遗传有关的知识 1.遗传学的奠基人通过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2.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⑴传粉和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⑵豌豆有很多子代,便于。⑶具有易于区分的。 ⑷花大,易操作。 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首先对分别进行研究。 3.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步骤→套袋→→套袋。 4.遗传中的常用符号 (1)杂交:;自交:;正交:♂甲×♀乙→反交:。 (2)亲本:;父本:;母本:;子一代:;子二代:。 5.纯合子和杂合子 (1)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和dd。 (2)杂合子是指的个体,如Dd。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互称为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1豌豆(此性状为性状) 性状____豌豆_____豌豆 F22此现象为 比例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⑴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⑵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⑶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⑷受精时,的结合是。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实验方法:(2)测交含义:让F1与杂交。 结果:高茎(Dd):矮茎(dd)=:。

4.分离定律(1)描述对象:。 (2)发生时间:在形成时。 (3)实质: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遗传给后代。 5.杂交实验过程中假说—演绎法的体现 【典型例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早熟和玉米晚熟 B.豌豆的白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锈病和抗旱性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保证杂交实验成功,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 ②花蕾期,去雄蕊 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 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雄蕊植株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哪一组会发生性状分离( ) A.EE ×ee???? B.EE ×Ee C.EE ×EE??? D.Ee ×Ee 4.玉米开单性花,可进行异株异花传粉和同株异花传粉,把黄和白玉米隔行种植在一块试验田里,让它们在自然的条件下传粉,结果黄玉米植株上结出的果穗上子粒全部是黄色,白玉米植株果穗上子粒有黄有白。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黄色对白色是显性,黄玉米是纯合子,白玉米是杂合子 B .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黄玉米和白玉米都是纯合子 C .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是纯合子,黄玉米是杂合子 D .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玉米和黄玉米都是纯合子 5.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 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杂合子形成1:1的两种配子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6.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A.DD ×DdC.DD ×ddC.Dd ×DdD.Dd ×dd 7.书写圆豌豆(Rr )自交的遗传图解 【基础过关】 1.豌豆的传粉方式和传粉时间分别为() A.自花传粉,开花前 B.自花传粉,开花后 C.异花传粉,开花前 D.异花传粉,开花后 2.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各项中不是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A.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授粉植物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C.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 D.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进行豌豆 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设计测 交实验 进行测 交实验 分离定律 提出问题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314379284.html,][来源:学.科.网Z.X.X.K]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面请同学们共 同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基因分离定律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 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于遗传给 后代。)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回答:①F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 F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讲述: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同一植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纯合亲本性状,如:豌豆的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我们将 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亲 本植株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后的情况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它是否 还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呢?于是,孟德尔就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试验的过 程是这样的: 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 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 是黄色圆粒的。以后,孟德尔又让F1植株进行自交,产生F2中,不仅出现了 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 粒和黄色皱粒。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粒、绿色圆粒的 108粒、黄色皱粒的101粒、绿色皱粒32粒。这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知识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知识点 考点点拨: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 1、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两对及两 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5)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2、 分解组合法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遗传规律。由于控制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挠,独立地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因此,这类题我们可以用分解组合法来做。分解组合法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对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不需作遗传图解,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解题步骤: (1)、先确定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进行研究。 (3)、组合:将用分离规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或相乘。 应用: [ 1]、求有关配子的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 基因型为Dd 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D 、d 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D:d=1:1,而基因发现者 实验过程、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体现显性性状。 F1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 9:3:3:1 理论解释: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不同的遗传因子 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同的四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 合,产生四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目的:测定F1基因型,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分析:如解释正确则理论应与实际结果一致 实验: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结论:杂交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一致,既可证明对分离现象解释是正确的。 两对相对性 状遗传实验 测交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1章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作业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基础巩固] 1.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每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解析: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要求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A项不符合题意;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即两对相对性状各自有显隐性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因为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为避免自然状态下的自花传粉,故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C 项不符合题意;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一样,故不需考虑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小麦杂交遗传图解,下列对此图的评价错误的是 ( ) A.子代的基因型书写正确 B.漏写杂交符号“×” C.漏写雌雄配子的比例

D.漏写亲本、子代的表型 解析:遗传图解中只要求写出配子种类,不需要写配子的比例。 答案:C 3.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推测子代表 型和基因型各有( ) A.4种、8种 B.2种、6种 C.2种、4种 D.4种、9种 解析:Aa×Aa子代产生AA、Aa、aa 3种基因型和2种表型,Bb×BB子代产生 BB和Bb 2种基因型和1种表型,因此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 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推测子代表型有2×1=2(种),基因型有3×2=6(种)。 答案:B 4.下列关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亲本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B.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组合方式有9种 C.所有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显性现象的多种表现并不违背孟德尔遗传规律 解析:一般而言,杂交亲本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A项错误;孟 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组合方式有16种,基因型有9种,B 项错误;自由组合定律适用的条件是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两对相同的染色体上,才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C项错误;显性现象的多种表现并不违背孟德尔遗传规律,D项正确。答案:D 5.下图是豌豆人工杂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几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等;×(显隐性判定)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Dd×Dd等;○×(显隐性判定、鉴别纯合子和杂合子、获×符号需给学生讲清) 得植物纯种)(何时用○ 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验证杂(纯)合子、测定基因型) P:亲本、♀:母本、♂:父本、 F1:子一代、F2:子二代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在纯合子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是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 (4)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 A、I B、i三个基因,ABO血型是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因为I A对i是显性,I B对i是显性,I A和I 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 A I A,I A i—A型血;I B I B,I B i—B 型血;ii—O型血;I A I B—AB型血。 4、个体类 (1)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②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 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注意①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不管有多少对纯合都是杂合子。 ②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知识点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材; 选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是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补充:果蝇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 (1)相对性状多、易于观察(2)培养周期短(3)成本低(4)容易饲养(5)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等。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练习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姓名班级分数 一、选择题 1.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2.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历了( )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3.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可能是( ) A.AB B.Ab C.Aa D.ab 4.属于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 Dd B.AabbEe C.AaBB D.AAEEff 5.具有下列各组基因型的个体,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 A EeRr、EERr B.eeRr、EeRr C.Eerr、eerr D.eeRr、EERR 6.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能形成配子的种类数为() A.4 B.2 C.8 D.6 7.基因型为RrYy的水稻自交,其子代中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A.3种、9种 B.3种、16种 C.4种、8种 D.4种、9种 与Aabb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 )种 A.4 B.2 C.8 D.6 与AaBb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 )种 A.8 B.4 C.16 D.6 10.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11.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EeFfGg×EeFfGg B.eeffg 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 1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13.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 yRr=1∶1∶1∶1∶2∶2。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 ) ×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科学史做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 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 “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公开课教案】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 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习题精选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基因型YyRr 的个体与YYRr 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2.正常鸡和爬行鸡(一种腿短的鸡)脚的长短是由一对等位基因(C 和c )控制的。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①爬行鸡×爬行鸡→1872爬行鸡:6655正常鸡;②爬行鸡×正常鸡→1674爬行鸡:1661正常鸡。则爬行鸡的基因型应是( ) A .Cc B .CcDd C .cc D .CCdd 3.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YYRR 1、YYrr 1、 Yyrr 1、YYRr 2、YyRr 2,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YYRR 和YYRr B .YYrr 和YyRr C .YYRr 和YyRr D .YyRr 和YyRr · 4.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5.ddtt DDTt ?(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 .100% B .50% C .25% D .0 6.狗的黑毛(B )对白毛(b )为显性,短毛(D )对长毛(d )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只白色短毛狗交配。共生出23只白色短毛狗和9只白色长毛狗。这对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BbDd 和BbDd B .bbDd 和bbDd C .bbD D 和bbDD D .bbDD 和bbDd 7.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2F 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是( ) A . 164和166 B .169和162 C .81和83 D .42和8 3 · 8.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有黄色圆粒70粒、黄色皱粒68粒、绿色圆粒73粒、 绿色波粒77粒。亲本的杂交组合是( ) A .yyrr YYRR ? B .yyRr YYRr ? C .YyRr YyRr ? D .yyrr YyRr ? 9.牵牛花的红花(A )对白花(a )为显性,阔叶(B )对窄叶(b )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10.甲乙两只黑色短毛纯种雌鼠,甲与白色短毛纯种雄鼠交配,生一窝3只黑色短毛小鼠,乙与丙纯种鼠交配.生一窝3只黑色长毛小鼠。则丙鼠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CcDd B .ccDd C .ccD D D .CcDd 11.黄粒(A )高杆(B )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杆占83,黄粒矮杆占8 3 ,白粒高杆占 81,白粒矮秆占8 1 ,则双亲基因型是(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第一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高豌豆F1: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1 1 : 2 :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2.pdf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并应用计算遗传概率的两个基本法则 2、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思路及方法 3、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二、合作学习一下内容 1、遗传概率的两个基本法则 (1)互斥相加(加法定理):若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互相排斥的,则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事件的各自概率之和。如事件A与B互斥,A的概率为p,B的概率为q,则A与B中任何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P(A+B)=p+q。 推论:两对立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如生男概率+生女概率=1;正常概率+患病概率=1。 (2)独立相乘(乘法定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如A事件的概率为p,B事件的概率为q,则A、B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的概率为:P(A·B)=p·q。 2、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思路及方法----分枝分析法: 将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问题,按基因的分离规律逐一解决每一性状的遗传问题。 (1)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推断亲本的基因型: 例1:如小麦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现有两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高杆抗锈病(180),高杆不抗锈病(60), 矮杆抗锈病(179),矮杆不抗锈病(62)。 试求亲本的基因型。 (2)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例2: 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多指基 因用字母B、b表示,白化病基因用字母A、a表示)。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问: (1)正常的几率的几率是多少? (2)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是多少? (3)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多少?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参考教案

课 题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主 备 授 课 上课时 间 编 号 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 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B: 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 识记)。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 理解)。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 理解)。 能力 目标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 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 目标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教学媒体 1.豌豆杂交试验挂图;2.投影片;3.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 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个人 札记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二)对自由组 第一课时 导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 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 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 和白色等等。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 引起 思考 注 意, 引入 新 课。

合现象的解释(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六)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例题分析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 状? (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 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 果进行指导分析: (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 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 (2)F 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 性。 (3)F2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前后代比较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这四种表现型比为 9∶3∶3∶l,恰是(3∶1)2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 机的。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 染色体上? (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推出F 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 (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 以旧 学新 学会 棋盘 法和 分离 法 学及 时 用, 巩固 所学 知识 共同 总 结, 印象 深 刻。 培养 学生 认真 思考 和合 作精 神; 也让 他们 体会 孟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