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类型研究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类型研究
黄思
【期刊名称】《视听》
【年(卷),期】2008(0)7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多部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研究,找寻其中的类型规律。
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这类影片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这些存在问题背后的文化背景。
【总页数】2页(P18-19)
【关键词】电影类型;爱情片;野蛮女友;类型片;电影审查制度;类型电影;俊男美女;战争片;戏剧片;人物设置
【作者】黄思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努力融合商业类型与艺术关照——国产青春爱情电影《观音山》简介 [J],
2.类型延续与创新--韩国新电影中的爱情片 [J], 李冀
3.韩国爱情片对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的启示 [J], 范炀
4.电影预告片影响大学生观影动机研究——以青春爱情电影和魔幻电影为例 [J],
梁佳鸥
5.韩国现代爱情电影的类型化研究 [J], 吴文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青春电影

韩国青春电影——校园、暴力、爱情、友情青春,人生最特别的时期,我们总是要或纪念或致敬的提起它,不分国家不分年龄。
韩国对于青春的电影也有很多,韩剧浪漫唯美虐心的青春爱情电影一直很著名堪称特色,但是我想讲讲《马粥街残酷史》,《朋友》,《卑劣的街头》,《宿命》等这类发生在特殊时期的融合校园、暴力、爱情、友情的韩国青春电影。
它们比不切实际的绝症爱情更能触动内心引发感概而不只是赚取眼泪。
先介绍下大背景吧。
自己看的时候只是觉得社会混乱无序,然后查了一些资料,从震撼伤感到渐渐理解那个时代的青春。
1971年,美国与日本相继与中国建立外交,国际形势的变化使美国调整了朝鲜半岛政策,而韩国国内新民党重新崛起,风起云涌地掀起了反对当政总统朴正熙独裁的斗争。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打碎了当政总统朴正熙期望终生执政的梦想,也堵塞了他通过修改宪法来延长执政的路径,他只能不择手段,发动了“十月维新”军事政变,建立了一套彻底独裁的体制,以维持三选改宪任期届满后的政权延续。
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总统向全国发布了非常戒严令,在全国实行戒严,废止了当时的宪法,解散国会,禁止反对派和国民的一切政治活动,下令所有大学停课,对新闻、报纸、电视台实行军事管制等一系列措施,霎时间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韩国。
维新时代也是所谓的“父亲"们横行的时代. 国家的元首被称为“国父", 校长在学校里扮演着“父亲"的角色, 在家里父亲更是绝对的权威. 维新时代也是充满暴力的时代. 从军政权到学校乃至家庭无不通过暴力维持其权威。
在那样一个年代,情感总是会贴上暴力的标签,让青春懵懂的年轻人困惑迷茫。
《马粥街残酷史》以其学生时代的校园为素材描写了贤洙悲伤而又残酷的高中校园生活。
电影里的校园其实是当时韩国社会的缩影,存在于韩国社会特有的校园暴力我们是早有所闻甚至是闻风丧胆的。
为人师表的教师对学生施暴,竟然到了天经地义、随心所欲的程度,学生们如同丧失人权般的在师长面前任其宰割。
跟着青春的感觉走——评析20世纪90年代韩国爱情影片

险 , 力 与 乖 张 , 大 暴 大
刺 激 了 人 们 的 原 始 心 理 。 全 球 的 观 众 对 好 莱 坞 电 影 产 生 了钦 佩 与 依 恋 的情 绪 , 各 国 的 电 影 与 文 化 都 受 到 了不 同 程 度 的 冲 击 。 于 是 有 民族 良 知 的 电 影 人 都 纷 纷 开 始 进 行 反 美 电影 的 实 践 . 开
似 于 一 种 “ 状 ” 容 器 。这 个 容 器是 孤 立 的 、 闭 罐 的 封
国已 成 为一 个人 民生 活 充裕 , 化 、 育程 度 高 、 民 文 教 国 素 质较 高的 自由 民主的 现代化 国家 。 因而在 9 0年代 的 韩 国 大都 市 , 级差 别 、 等 门第 观念 、 权 意识 等 儒 家 传 父
统 思想 已经 不是 社会 的 主要矛 盾 。而在 这 样一 个后 工
评析 0世 纪 0年 代 韩 国 爱动物 园》 中 的沈 银 河 扮 演 的婚 礼 录像 师单 恋 情 影片 旁边的
分 .而 偶 然 相遇 的男 主角 恰 好 使 她 感 到 和 以前 的男
友十分相似。
跟着考季 感劳走
与现代感。
这 些 爱情 片在 许 多地 方 有 共 同 之 处 .女 主人 公
● 郄 建 业
业 时代 , 与人之 间 的关 系变得 冷 漠 、 离 、 人 疏 孤独 , 与 人
人 之间 也越来 越脱 节 。因此 ,关 于人与 人之 间沟通 , “ 人 与 社会 秩序 、社 团利 益之 间 的融洽 相处 便 开始 出现 在 男 女主 人公之 间爱 情为 表象 的现代 爱情 片 中。” 日本 的 传 播 学 者林 雄 二 郎在 《 息 化社 会 : 件 信 硬 社 会 向 软 件 社 会 的转 变 》 书 中 , 一 明确 提 出 了 “ 视 电 人 ” 概 念 。 电视 人 ” 的 是伴 随着 电视 的普 及 而 诞 的 “ 指 生 和 成 长 的一 代 。他 们 在 电视 画 面 和音 响 的感 官 刺 激 环 境 中 长 大 , 注 重 感 觉 的 “ 觉 人 ” 现 在行 为 是 感 表 方 式 上 是 “ 着 感 觉 走 ”这 一点 与 在 印 刷 媒 介 环 境 跟 , 中成 长 的他 们 的 父 辈 重 理 性 、重逻 辑 思 维 的行 为 方 式 形成 鲜 明 的对 比 。 时 。 同 由于 收 看 电视 是 在 背 靠 沙 发 面 向荧 屏 的狭 小 空 间 中 进行 的 大 多数 人 养 成 了孤 独、 内向 , 自我 为 中心 的 性 格 , 会 责 任 感 较 弱 。 以 社 在 《 代 人 的 信 息 行 为》 书 中 用 “ 器 人 ” 现 一 容 这一 形 象 说 法 描 述 了现 代 人 的行 为 特 点 。 认 为 , 大众 传 播 特 他 在 别 是在 媒 介 环 境 中成 长 起 来 的 现 代 人 的 内心 世 界 类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

个人欣赏的地方:
镜头画面唯美
一个充满浓浓秋意的爱情故事, 《恋风恋歌》是一部散文诗般的电影。 影片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但 是本片秉承了韩国电影一贯的唯美风格, 导演将两大人气主角安排在风景如画的 济州岛,美丽风景所营造出的浪漫气氛, 竟将这个普通的故事衬托得缠绵悱恻, 成为韩国爱情影片的经典之作。几段轻 柔而甜美的配乐和插曲衬托在秀丽迷人 的风景中,张东健帅气而忧郁的气质搭 配上韩国三大美女之一的高小英的出演, 令影片的每一幅画面都十分精致耐看, 尽管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转折,但正是 这最纯洁含蓄的情怀令唯美动容。
《结婚的故事》导演:金义硕
剧情介绍 一个是电台的制片人,一个是播音主持,这是一个在相同的工作环境
中相识相恋的金泰圭(崔民洙 饰)和崔智慧(申慧真 饰)的结婚故事。 在职场和家庭两处忙碌而快乐生活的金泰圭和崔智慧结婚生活看起来非常 美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爱情关系在每天必须解决的家常琐事 的磨合下似乎一点一点的变淡了。就像在一个很平常的早晨里,智慧拿着 吹风机吹头发,吹风机发出的长短不一的声音把泰圭从梦中吵醒由此引发 了他的不满,而智慧也对恋爱时期成夜聊天也绝不缺少话题的泰圭变成现 在两人的对话连一分钟也维持不了现状感到生气,于是争吵似乎在所难 免……
当男女主人公表情惆怅地走在不同时 空的同一条林荫道上时,类似蓝调的音乐 把两人随着情感滋生,最初的对时空错位 的新奇感转变成一种有情人不能相见的愁 绪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出来。当两人的情节 渐渐升温时,背景音乐的曲调马上就欢快 起来,节奏也变得奔放有力。
《蜥蜴》
剧情介绍 在一个天气晴朗、碧空如洗的春天,少年赵强在去学校的路上初遇身穿
黄色雨衣的少女阿莉。在见到阿莉的那一瞬间,赵强就产生了触电的感觉, 青春的感觉真好。为什么在这个晴朗的季节里,阿莉却身穿黄色的雨衣呢? 阿莉对同学们说自己并非地球人类,只有穿上黄色的雨衣才能挡住诅咒,同 学们对阿莉又惧又怕,只有赵强坚持做他的朋友,保护她,帮助她,还坚持 和阿莉做了同桌。赵强的出现,使一直与蜥蜴为伴的阿莉第一次有了朋友。 但不小心赵强患了麻疹,等他再次回到学校的时候,少女阿莉已经转学到了 其他地方,就这样他们一别就是十年。
韩国怀旧青春片里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以《请回答1988》为例

摘要当下,“怀旧”已正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特别是对青春的怀旧更令人心生向往。
从中国的《致青春》《小时代》《最好的我们》,到美国的《破产姐妹》《绯闻女孩》,韩国的《Monstar》《请回答1988》等,怀旧青春片已在世界范围内引爆热潮。
其中,韩国以“请回答”系列为代表的一众怀旧青春片一经播出,更以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风格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观众,掀起一股“全民忆青春”的怀旧热潮。
事实上,韩国影视剧从20世纪末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青春片作为一种的一个重要的创作类型,在韩国影视界居于重要的位置,且其艺术风格和题材更加多样化。
怀旧青春片便是近几年新兴起的题材,它常常采用倒叙或者插叙的叙事方式来展现已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对于自己青葱岁月的回忆。
怀旧青春片的主题大多以展示爱情和梦想为主,其中加入了诸多怀旧元素,是青春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本文主要以《请回答1988》为例,分析了韩国怀旧青春片的创作方式,包括片中爱情、友情、亲情这三大情感里的人物设计以及怀旧元素的使用,以期对国产片的创作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怀旧青春片;韩国影视剧;人物形象塑造;《请回答1988》A b s t r a c tRight now, "nostalgia" already is becoming a kind of cultural phenomenon, especially for the youth of the nostalgic more desirable. From China's youth "to" tiny times "best we,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bankruptcy sisters" "gossip girl", South Korea's Monstar please answer 1988 etc, nostalgic teenpic has exploded boom around the world. Among them, the south Korean nostalgic teenpic characters to the successful shaping style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 audiences.In fact, the south Korean TV dramas from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began to rise in the world. Teenpic as a kind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creation type,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outh Korean film and television, more diversified and its artistic style and subject matter.Nostalgic teenpic is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 new material, it often adopts the flashback or interleave narrative to show has stepped into the society of adults memories of his youth. Nostalgic teenpic them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love and dreams, mostly with many other elements, nostalgia is one important type of teenpic.This article mainly to the 《please answer 1988》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south Korean nostalgic teenpic way of creation, including in the love, friendship, love, these three big the us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emotional design and retro elements, in order to inspired the creation of a Chinese play a role.Key words:Nostalgic teenpic; South Korean TV dramas; The shaping of image; 《Please answer 1988》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1)1.2 研究方法和目的 (1)1.2.1研究方法 (1)1.2.2研究目的 (2)1.3 论文框架 (3)1.4 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3)1.5 本章小结 (4)2 相关文献综述 (5)2.1关于微博 (5)2.1.1 怀旧青春片的定义 (5)2.1.2 韩国怀旧青春片 (5)2.2关于融媒体 (7)2.2.1人物形象塑造的含义 (7)2.2.2影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 (7)2.3关于影片《请回答1988》的研究 (8)2.3.1《请回答1988》剧情介绍 (8)2.3.2《请回答1988》人物形象塑造 (9)2.4本章小结 (10)3 小样本前测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11)3.1描述性统计分析 (11)3.2小样本测量分析 (12)3.3小样本信度分析 (13)3.4小样本效度分析 (14)3.5本章小结 (14)4 质化研究和调查结果分析 (15)4.1质化(访谈)研究 (15)4.2调查问卷结论分析 (16)4.2.1调查问卷研究结果 (16)4.2.2质化(访谈)研究结果 (16)4.3本章小结 (17)5 结论与建议 (19)5.1结论 (19)5.2建议 (19)5.3本章小结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附录 (23)1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青春题材影片的迅速崛起,怀旧青春片正逐渐成为当下比较热门的电视影片类型之一。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类型研究》(郝育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类型研究新硕20042 郝育倩 2004212366 摘要:爱情片是一个源远流长而又永不衰落的电影类型。
与韩国其他类型片相比,韩国爱情片在类型片本身的拓展上成绩显著,它在吸取好莱坞及欧洲等国爱情电影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韩国特有的民族风情,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表达新时代主题和爱情观,叙事模式新颖、节奏舒缓、细节设置精致、影像唯美、注重长镜头的运用和偏爱“静态构图”等。
本文从主题、故事、情节模式、人物设置、叙事风格、影像风格等方面切入分析。
关键词:类型电影、爱情片、韩国青春爱情电影1.类型电影类型电影不仅仅是好莱坞的电影现象,在世界电影史上,类型电影作为一种适应观众需求、迎合社会大众审美趣味的形式,为整个世界电影建立了一系列诱导观众的叙事法则。
这些叙事法则被不同国别的电影艺术家相互仿效,显示出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
类型电影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电影现象,类型电影确立并尊崇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大众心理愿望,表达社会的各种状态和情结,形成了以“类”划分的相对固定的形式系统,在情节内容、叙事走向、视觉风格等方面都有某种程式性和类似性。
类型电影在追求商业利润和票房价值的外力推动下,不断满足人们对某类经典作品形式感的审美需求。
1.1 类型电影(Genre Film)的定义“类型电影”(genre film)是一个集合概念,是艺术家和观众在交流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各种特定的惯例系统。
美国学者格杜尔德认为类型电影是“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①;美国学者罗伯特·考克尔则认为:“电影一旦发展出一种叙事结构,从仅仅展示事物(如火车离开站台或两个接吻的人)转向讲述故事,就开始形成类型。
故事一旦被讲述,它们就立刻进入了一定的类型:浪漫的、情节剧的、追捕的、西部的、喜剧的。
”②托马斯·沙兹认为“类型电影”是:“由熟悉的,单一面相的演员在一个熟悉的场景里演出一个可以预期的故事模式。
韩国爱情电影之艺术精神

提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东方电影,就不能不提到韩国。
在这样一片濒海的狭小的国土上,却开出了绚烂的、令人艳羡的艺术之花。
尤其是韩国爱情题材的电影。
韩国爱情电影无论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无论是悲情的,还是喜剧的,都为韩国电影的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国电影作为“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冲击着世界电影市场,以其东西结合的惟美风格、变化多端的叙事技巧、或感人或深刻的主题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一、韩国爱情电影的叙事策略和情节模式1.韩国爱情电影的叙事策略一种是“灰姑娘”式的古典爱情片。
男女二人一见钟情,但来自阶级差异、家族矛盾、父权意志、天灾人祸等外部条件的阻力禁止二人结合,最终二人冲破各种障碍而“结合”——生前结合或通过死亡来获得灵魂上的结合。
无论悲剧或喜剧,这类故事其实都是张扬人性自由,歌颂青春与爱情,同时必然批判了与之相左的非人性的等级制度、阶级压迫、门第观念等。
《假如太阳从西边升起》(1998)和《春香传》(2000)就是这类影片的代表。
前者讲述一个普通交警(林昌正饰)与女大学生(高小英饰)相识相爱,而她在出国留学前拒绝了他,而他则转业后去当棒球裁判,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时发现她已归国,而且成了著名影星。
最终两人相爱的事实战胜了世俗偏见与利益诱惑。
另一种叙事策略则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式:男女主人公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在经过无数摩擦,一些偶然的事件之后才确立爱情关系。
在这种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也是注定要相爱,所不同的是阻力不再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人物自身内部——主人公不知道“他们彼此相爱”这个“事实”,影片的叙事过程就是他们发现“彼此相爱”的过程;对个人而言,则是发现“自己的需要”的过程。
这类影片以《上网》、《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记忆中的风琴》等为代表。
《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里沈银河饰演的婚礼录像师春熹单恋他人,而李正宰扮演的军人哲诛则刚刚被女友甩掉。
他和春熹偶然住到了同一屋檐下,两人在春熹剧本的写作中交流。
2004年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

2004年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赵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摘要:本文通过对2004年的韩国电影市场进行一番考察,指出青春爱情电影仍是韩国电影中票房号召力最强、产量最多、最重要的一种类型片。
通过对其历史的简短回顾指出其传统特色和这些特色的现代性转变,强调女性主义在当今韩国青春爱情片中的重要位置,并从女性主义和叙事学角度对2004年的韩国青春爱情片进行分析,指出本年度影片的优缺点。
最后用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的理论具体分析了《S日记》这部电影。
关键词:青春爱情电影叙事学女性主义浪漫喜剧一、引言对电影的研究方法有很多,视听角度、叙述角度、文化角度、社会角度等等,理论也相当庞杂,然而面面俱到的分析对于本文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本文仅想从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对2004年的韩国青春爱情电影进行具体的评析,希望能从这个方面发掘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魅力,也对我国的青春爱情电影的制作有所启发。
二、相关研究回顾及讨论(一)叙事学理论在结构、后结构主义时代,“叙事”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与探讨众多文化事实的基点。
法国电影理论家、当代电影理论的奠基人克里斯蒂安·麦茨阐述了叙事之于电影的重要意义:“并非由于电影是一种语言,它才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而是由于它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它才使自己成为了一种语言。
”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帕索里尼也说过:电影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新语言。
可见叙事研究对于电影研究的重要性。
列维-斯特劳斯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研究指出古往今来人类不同时代的叙事行为,具有共同的社会功能:即,通过千差万别、面目各异的故事,共同呈现某种潜在于其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矛盾,并尝试予以平衡或提供想象性解决。
另一位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尝试建立了叙事语法研究,提出如下的叙述范式:(原有的平衡)平衡/满足破坏对抗的力量整合,平衡的力量/努力与追求不平衡,破坏的力量新的平衡、满足与此相似,克罗德·布雷蒙设定了一个呈现叙事表层逻辑发展的范式,他认为一部叙事性文本便是一个不断二分的枝形结构:问题得到解决A3a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A2a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A4a 主人公前途未卜(A1)问题没有得到解决A3b没有解决方案A4b没有解决方案A2b依照布雷蒙的理论,叙事所给定的初始情境是主人公面临某种问题和困境,由此打开叙事的两种可能:试图去解决问题,打破困境;或问题无从解决,处境已成僵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一、前言从上个世纪末兴起的韩国电影振兴的潮汐在21世纪前期仍然汹涌澎湃。
2002年《亚洲周刊》称韩国电影成为了亚洲影响最大的民族电影[i]。
而青春爱情电影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创作类型,在数量和票房上都占据了重要位置。
同时,此类电影在艺术风格上也不断开拓,用国际化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在影评界也有不错的反响。
本文希望通过梳理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脉络,归纳出其获得成功的商业策略和在艺术风格方面的特色。
在分析方法上,笔者将把宏观的对影片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分析和微观的对作品的叙事风格、美学风格的评析进行融合。
二、文献综述首先对爱情电影的含义做一界定。
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中将“爱情电影”定义为:“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ii]。
参考这一定义和韩国青春爱情电影呈现的特点,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主人公或男女主人公年轻时真挚的爱情故事的韩国影片。
我的研究范畴里排除了那些包含有主人公爱情故事但不作为叙事重点的影片(如《生死谍变》)以及色情电影。
有研究者对爱情影片中作了类型片和艺术片的区分。
考虑到韩国青春爱情影片大多走的是类型化和艺术化相融合的道路,我比较认同按情节设置的突显程度将青春爱情片分为情节剧化的爱情片和非情节剧化的爱情片。
前者代表影片有《上网》(1998)、《美术馆旁的动物园》(1999)、《我的野蛮女友》(2001);后者代表影片有《信》(1998)、《八月照相馆》(1998)、《春逝》(2000)等[iii]。
已有的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分析散见于三类文献中。
一类是对韩国电影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的论文。
这类文章在谈到韩国电影8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会简略地介绍作为类型电影之一的爱情电影的发展情况,但没有具体对青春爱情电影这一分支进行分析。
但从举例来判断,一些作者所称的纯情电影或是浪漫喜剧电影都可以归入到本文所研究的青春爱情电影里。
第二类是对韩国电影的崛起进行探因溯源的文章,其论述的重点在于韩国电影的产业运作和政策环境;提到青春爱情电影也仅仅是因为这类影片当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非常流行。
值得关注的是已有研究者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即韩国的青春爱情电影在获得较高的卖座率的同时也不失其高雅的艺术气质。
如《八月照相馆》1998在汉城获得44万的票房,同年还在1998年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选定的“影评奖”中获得最佳作品奖[iv]。
第三类则是对具体电影作品的专门分析,有代表性的是张娜从叙事和社会视角对《我的野蛮女友》展开的读解以及韩国的李宗禧对《八月照相馆》的主题、演员的表演以及镜头语言的细致分析。
但从这类文章中无法得到对青春爱情电影的总体特征的认识。
卞智洪所写的《韩国爱情电影初探》是为数不多的以爱情电影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一类影片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和个案剖析融为一炉的论文。
作者将韩国爱情电影分为爱情类型电影和爱情艺术电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他忽视了后者也带有类型化的痕迹。
并且作者对爱情电影的界定不清晰,他所定义的狭义爱情片和广义爱情片在内容上重合度很高以至于很难按照这一标准对现有的影片进行划分。
此外,在具体论述时作者仅仅归纳了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而没有分析其视听语言的特征。
另一位研究者李新在《世纪之交的韩国纯情电影》一文中以几部韩国青春爱情电影为例,归纳了它们的叙事风格和视听元素的艺术特色,这有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这类影片的共通点。
总的来说,目前还没有文章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脉络、叙事特征、艺术风格等进行综合梳理。
本文希望能够做这一工作,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对这一类作品的特色有所把握,又能够体会到其艺术手法在微观处的具体运用。
笔者还试图挖掘影片在市场上流行的原因,所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和文化艺术特征。
三、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1、20世纪30年代—70年代:起源和初步发展从题材内容来看,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韩国言情片。
如金幽影导演的描写音乐青年浪漫生活的《恋爱颂》(1939)。
但当时的言情电影大多具有强烈的悲剧意味(被称为“新派性”爱情片)。
70年代由于军事政权的电影检查制度的实施,现实主义影片减少,青春片却大量涌现。
代表作有:李长镐导演的《星星的故乡》(1974)、李晚熙导演的《太阳般的少女》(1974)等。
70年代末,青春片的观众层越来越年轻,像文如松导演的《真的、真的我爱你》(1976)、石来明导演的《想上高中》(1976) [v]等都是围绕学校和家庭描写十几岁的学生间朦胧的爱恋。
2、20世纪80年代现代青春爱情电影呈现“雏型”把言情和悲剧相结合的传统一直延续到80年代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裴昶浩的《喜悦少年岁月》为代表,导演把形式上的实验注入到陈旧的爱情故事里[vi]。
以此为开端,韩国爱情电影脱离了低级言情片的领域,进入了现代电影的范畴。
后来有更多导演拍摄了具有现代叙事结构,感人但不致煽情的爱情影片,为当代青春爱情电影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3、20世纪90年代:青春爱情片的兴盛这一时期表现青春爱情的影片蓬勃发展起来,这与中青年人成为韩国电影市场上的主要受众有关。
同时由于韩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主流,消费社会逐步成型;韩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厌倦了陈旧的悲剧爱情片。
加上韩国电影产业格局的发展,如制片人制度的建立,企业资本的注入和国内外艺术电影的展映增多等有利条件,导演们在拍摄爱情电影时开始追求从内容到表达形式上的变化。
1992年金义硕导演的《结婚的故事》开启了喜剧爱情片的热潮。
这部影片也被一些研究者视为韩国新电影现象中爱情片的源头。
《结婚的故事》描述了以前的电影所没有展现的同时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并一改以往影片中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塑造了一位不再依靠男性,积极追求生活的女主人公“智慧”。
在电影的叙事动力上,也从家庭矛盾转变为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矛盾。
李明世导演通过使用布景、穿插动画镜头使青春爱情电影展现出新的叙事风格。
他在《我的爱,我的新娘》(1990)中用动画来区分影片段落,在设置的空间和仿造的时间上得到了美学新探索的评价[vii]。
在1993年拍摄的《初恋》一片中,李世明导演发展了当代艺术类青春爱情电影的叙事风格——即描写普通事件、普遍情绪的散文风格。
1997年青春爱情片《上网》在代表韩国最高权威的“大钟奖电影节”中获最佳影评奖。
该片描写了在人际关系日益淡漠的现代社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的新的爱情模式。
此后不断有同类影片借爱情来表达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的题材。
《上网》在商业营销上也非常成功,在国内的卖座率超过了100万。
李正国导演的青春爱情片《信》是1997年卖座率最高的一部影片[viii]。
影片通过叙述女主人公不断收到死去的丈夫生前发给她的信,把观众带到了一种怀旧的,温馨而又带有忧伤的情绪中。
或许是这种情感与陷入金融危机的韩国民众的心理有某种契合,这部影片获得了170万的高卖座率。
1998年许秦豪导演的《八月照相馆》(又译《八月圣诞节》)以其朴实纯美的镜头语言和含蓄隽永的哲学意境被奉为非情节剧的青春爱情片的代表。
更有人称它是20世纪90年代东方诗情电影的典范。
另一部作为情节剧化的青春爱情电影代表的是2001年郭在容导演的《我的野蛮女友》。
其国内观众人数达到485万[ix]。
该片不仅是当年度的票房亚军,还在亚洲掀起了一股追捧“野蛮女友”的热潮。
有研究者指出该片是浪漫喜剧电影和爱情艺术电影的混合类型。
从《我的野蛮女友》一片的火爆可以看出当前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一种走势——即走类型综合化的道路,在商业运作上日渐成熟。
4、21世纪初:融合和开拓自1999年开始的韩国新电影现象的一大特点是:在强调电影的商业性的同时注重开掘其艺术和意识形态功能。
在这一背景下进入21世纪的韩国青春爱情电影,作为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也在稳固自身类型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类型片的元素——如对喜剧元素、悲剧元素和社会题材的吸收,开拓多元化的风格,满足国内外观众的口味。
此外,这类影片还成功地通过文化和商业上的包装打入亚洲和美国市场。
如《我的野蛮女友》在香港上映仅11天便超过600万港元。
好莱坞还以75万美元加票房的4%买下了该片的美国重拍版权[x]。
四、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基本特征1、类型化的开拓——不拘泥于固定的叙事模式韩国青春爱情电影在类型上的开拓体现在:一是在题材上,摆脱了以往的韩国爱情电影渲染悲剧色彩的传统和说教气息,在爱情主题下糅合了其他叙事母题。
如《春逝》中包含了成长母题,《我的野蛮女友》里融进了叛逆的母题。
这种融合正是为了表达当代年轻人所面对的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困境。
二是在叙事策略上,避开了一见钟情式的老套陈述,把叙事过程转化为男女主人公发现和确认爱情的过程。
如在《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里,原本相互厌恶的男女主角在共同写剧本的过程中增进了了解,随着剧本里男女主人公的相爱而渐渐萌生爱意。
三是一些导演在重视情节雕琢的影片之外,致力于对“艺术电影”的探索——如弱化情节,强化情绪和生活细节。
四是将韩国的民族文化与欧美影片的中常用的视听手法有机结合,如通过长镜头的场面调度和修饰性蒙太奇等手法表现具有东方情调的景致。
在《触不到的恋人》里导演通过表现星贤送给恩澍的红手套被海水冲走的镜头隐喻了情感上的失落。
2、市场推广与艺术追求并存在1999-2001年韩国市场票房前30位的影片中,青春爱情片就有七部[xi]。
此类影片借鉴了好莱坞影片的商业运作手法来开拓市场。
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阐发此类影片的市场策略的话,那将是: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票房吸引力=充满小资的细腻情调+靓丽的明星阵容+精致视听包装。
先看明星包装,韩国青春爱情电影中,俊丽的男女演员成为了观众(尤其是少男少女们)欲望投射的客体。
在影片之外,广告、杂志的介绍和各种综艺活动又扩大了演员们的影响力。
如沈银河、李英爱、金喜善、宋承宪、张东健等明星都成为了青春爱情电影的票房保证。
最近几年随着韩国电影进军海外,电影明星们也竞相在国际舞台亮相。
值得一书的是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导演们在商业电影制度下尽可能维持独立的社会意识和民族审美趣味。
此类影片中,外柔内刚的人物性格,恬淡的叙事风格;舒缓的节奏及如诗如画的电影视听语言始终与韩国含蓄坚韧的文化风格和儒家的哲理精神保持着一致。
当然,在这些风格为市场所认可后,后续的影片在发扬文化特色的同时也把其作为了一种占领市场的策略。
3、弱化社会背景,强化人物情绪韩国青春爱情电影在内容上改变了以往爱情片中复杂的家庭关系的介入,而是单纯地讲述爱情,表现主人公对真爱的向往与追求。
社会环境和各种事件都只是爱情故事背景,影片中人物的设置也很简单,一般只有男女主角再加上两三个与剧情相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