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福建省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98071元

福建省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98071元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22.06.08•【字号】•【施行日期】2022.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资福利正文福建省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98071元202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8071元,比上年增加9922元,名义增长[1]11.3%,增幅比2020年提高3.6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工)年平均工资为101516元,比上年增加10444元,名义增长11.5%。
扣除价格因素,202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0.5%,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0.7%。
详见表1、表2。
从行业门类看,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3350元,卫生和社会工作14294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9416元,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46倍、1.46倍和1.42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50328元,采矿业67457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9001元,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1.3%、68.8%和70.3%。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2.85,比去年缩小0.07。
从增长速度来看,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幅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9.0%,采矿业增长18.6%,农、林、牧、渔业增长16.5%。
增幅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3.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4.1%,建筑业增长6.7%。
全部19个行业门类中,有10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1 202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表2 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人员)年平均工资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国有单位12427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7倍;最低的是集体单位75505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0%。
工伤数据│福建省各地区2018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出炉

工伤数据│福建省各地区2018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出炉展开全文导读: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工伤赔偿的重要数据,福建省统计局在每年的5、6月份左右公布。
为此,笔者整理了福建省各地区上年度(2018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并提供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计算公式,供大家参考使用。
福建省各地区2018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局法律规定福建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二十七条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分别计算。
其标准分别按照所在统筹地区最后一次公布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年龄之差以及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一)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五级,每满一年发给0.7个月;六级,每满一年发给0.6个月;七级,每满一年发给0.4个月;八级,每满一年发给0.3个月;九级,每满一年发给0.2个月;十级,每满一年发给O.l个月。
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五至六级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低于15个月的,按15个月支付;七至八级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低于10个月的,按10个月支付;九级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低于5个月的,按5个月支付;十级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低于3个月的,按3个月支付。
患职业病的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发30%。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五级,每满一年发给0.7个月;六级,每满一年发给0.6个月;七级,每满一年发给0.4个月;八级,每满一年发给0.3个月;九级,每满一年发给0.2个月;十级,每满一年发给O.l个月。
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五至六级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低于15个月的,按15个月支付;七至八级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低于10个月的,按10个月支付;九级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低于5个月的,按5个月支付;十级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低于3个月的,按3个月支付。
刚刚!福建省统计局公布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人身损害赔偿基数可参照此数据

刚刚!福建省统计局公布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人身损害赔偿基数可参照此数据前言:近日,福建省统计局公布2020年度福建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91072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的规定,即日起,福建地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丧葬费均按照新标准45536元进行计算。
刚刚!福建省统计局公布2021年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丧葬费新标准45536元 | 附:官方文件+关联规定官方文件2020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8149元,比上年增加6335元,名义增长[1]7.7%,增幅比2019年回落2.4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工)年平均工资为91072元,比上年增加6698元,名义增长7.9%。
扣除价格因素,2020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4%,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6%。
从行业门类看,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1811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8207元,卫生和社会工作127830元,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50倍、1.45倍和1.45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45186元,采矿业56885元,农、林、牧、渔业59655元,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1.2%、64.5%和67.7%。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2.92,比去年扩大0.24。
从增长速度来看,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幅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16.0%、10.8%和10.6%。
增幅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采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下降7.2%、2.8%和2.6%。
全部19个行业门类中,有5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1 2020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元,%行业2019年2020年增长速度全省81814881497.7农、林、牧、渔业51430 59655 16.0采矿业61314 56885 -7.2制造业71641 75992 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19694 123310 3.0建筑业64846 68618 5.8批发和零售业82363 86482 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0085 97558 8.3住宿和餐饮业46387 45186 -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4370 131811 6.0金融业116732 113781 -2.5房地产业81052 84869 4.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2639 65475 4.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8649 128207 8.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2162 66565 7.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6063 64190 -2.8教育96557 103820 7.5卫生和社会工作119961 127830 6.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4160 93079 10.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6176 117688 10.8表2 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元,%行业2019年2020年增长速度全省84374 91072 7.9农、林、牧、渔业61785 65693 6.3采矿业61117 57610 -5.7制造业71297 75846 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25627 129474 3.1建筑业64935 68481 5.5批发和零售业83311 86686 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0909 98433 8.3住宿和餐饮业46676 46850 0.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4902 132296 5.9金融业169030 177525 5.0房地产业82669 85951 4.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4124 68637 7.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1195 130546 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4577 68329 5.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6815 64316 -3.7教育101280 109145 7.8卫生和社会工作122947 130854 6.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8407 96377 9.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11509 121712 9.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国有单位113614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9倍。
全社会分行业在岗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收入

2017年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含各行业)
山东省统计局2016年度有关统计数字标准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34012元(93.18元)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年) 21495元()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13954元(38.23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9519 元
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 63562 元(31781元)
4、全社会分行业在岗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收入78602元(39301元)
农、林、牧、渔业 59864元(164.01元)
采矿业 75499 元(206.85元)
制造业 63421 元(173.76元)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7950 元(213.56元)
建筑业 59807 元(16385元)
批发和零售业 58653 元(160.69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5271 元(206.22元)
住宿和餐饮业 47983 元(131.46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2103 元(252.34元)
金融业 107509元(294.55元)
房地产业 57820 元(158.41元)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4830 元(177.62元)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地质勘查业87092元(238.61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8970 元(161.56元)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2496 元(171.22元)
教育 84202 元(230.69元)
卫生和社会工作 83691 元(229.29元)
文艺、体育和娱乐业 85300 元(233.70元)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75697 元。
福建省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福建省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序言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分析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对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剖析阐述。
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分析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对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参考渠道。
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第一节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 (1)第二节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3)一、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3)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3)三、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 (3)四、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7)一、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7)二、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三、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四、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福州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1)表2: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3)表4: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3)表5: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4)表6: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2: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7)表13: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8)表14: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最新,2020年福建省统计局公布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年平均工资

最新,2020年福建省统计局公布2019年城镇⾮私营单位分⾏业在岗职⼯(含劳务派遣)年平均⼯资
2019年城镇⾮私营单位分⾏业在岗职⼯(含劳务派遣⼈员)
年平均⼯资
单位:元,%
⾏ 业2018年2019年增长速度
合 计762668437410.6
农、林、牧、渔业6051061785 2.1
采矿业5748561117 6.3
制造业647327129710.1
电⼒、热⼒、燃⽓及⽔⽣产和供应业118006125627 6.5
建筑业6133964935 5.9
批发和零售业713278331116.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785290909 3.5
住宿和餐饮业4554346676 2.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906212490214.5
⾦融业158282169030 6.8
房地产业748128266910.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346064124 1.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655812119513.7
⽔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344864577 1.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01746681511.0
教育98650101280 2.7
卫⽣和社会⼯作1131561229478.7
⽂化、体育和娱乐业8695788407 1.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5052111509 6.1。
2023年商圈调查报告

2023年商圈调查报告2023年商圈调查报告1影响餐饮商圈的条件1.分析时间与距离这是在做商圈评估时最基本的因素。
如果消费者到店消费的距离太远或时间太长,会影响他们前往消费的意愿。
因此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商店形态与顾客到店的时间、距离找出第一商圈、第二商圈以及第三商圈。
2.选择商店的位置要将商店经营成功,需要掌握三个基本原则:选对商店的位置、挑选具备竞争力的商品、成功的营销策略。
商店位置的目的在于使顾客方便接近商店,以便与同业竞争,或在人口密度成长迅速,购买力强的情况下,具备长期的发展潜力。
3.人口条件商圈内的人口特性、人口的密度是影响店铺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第一商圈内,为了确实掌握基本顾客,必须对开店地点周围的商店、交通网与交通设施是否发达。
周边的住户情形,以及居住者的条件能够有所了解。
4.交通条件交通网与交通设施是否发达,决定了顾客接近商店的便利性。
为了将第一商圈扩大到第二商圈,进而掌握延伸地区的顾客层,经营者必须很清楚的了解其周围的交通情况。
例如,道路设施的状况,客运的路线分布情况等。
餐饮店选址需掌握三个基本原则1选对餐饮店的位置;2.挑选具备竞争力的特色菜;3.成功的经营策略;商圈分析的步骤第一步是确定资料________调查等。
第二步是确定调查的内容,包括购物频率、评价购买数量、顾客集中程度。
第三步是对商业圈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确定。
第四步是确定商圈内居民人口特征的资料________。
第五步是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是否在商圈内营业。
最后要确定商店的区域、地点和业态等。
做好餐饮商圈的经营就是在不断的了解商圈变化、收集情报以及了解商品的特征、在不断的假说验证的过程中实现的。
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了解顾客的消费动向,满足顾客的需求,无论哪一个商圈的店铺,只要做好老顾客的维护,不断的开发新顾客,都会随着客数的提高,带动销售额的提高。
2023年商圈调查报告2福州商圈分析福州面积 1196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1043平方公里人口 720万,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5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0元,福州较为成熟的三大商圈:东街口、台江、万宝商圈,随着经济发展和市政交通建设,福州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2022年福州工伤赔偿项目及标准计算方式

七、伤残辅助器具费
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八、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
(一)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计算公式:
1、一级伤残=本人工资*27个月
2、二级伤残=本人工资*25个月
3、三级伤残=本人工资*23个月
4、四级伤残=本人工资*21个月
(二)按月享受伤残津贴计算公式:
1、一级伤残=本人工资*90%
2、二级伤残=本人工资*85%
3、三级伤残=本人工资*80%
4、四级伤残=本人工资*75%
九、五级、六级伤残待遇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计算公式:
其计算公式为:护理费赔偿金额=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40%
(3)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其计算公式为:护理费赔偿金额=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30%
六、停工留薪期工资
1、计算公式:停工留薪工资=本人工资X元*停工留薪月数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二)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
1、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
护理费=误工费
2、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1)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其计算公式为:护理费赔偿金额=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50%
(2)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患职业病的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