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7.1 小小鞋店》教案
《小小鞋店》教案

《小小鞋店》教案《小小鞋店》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小小鞋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分类”,二年级下册——“调查与记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所用的方法有列表、画图等。
为后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认及平均数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在学生调研中我发现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他们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如举手、投票等。
在整理数据方面会用填统计表、画正字、写符号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整理。
可见学生已初步积累了数据整理和表示的方法和经验,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并呈现数据的结果,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价值。
3、在活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并呈现数据的结果,能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价值。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教学策略: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要解决开鞋店“进货”问题,需要知道我们班同学的鞋号,因此分组调查班中同学的鞋号,从班里要开“小小鞋店”这一实际需要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对“进货”需要调查鞋号、款式、进价等问题的思考,引发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和讨论。
教学策略:通过分男、女生两个小组分别调查鞋号,引导学生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并从中体会数据于现实生活,以及收集数据的随机性。
学生在调查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活动二:学生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学习画点线图整理数据。
由于统计表比较乱,所以需要进行整理。
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原始数据,学习用点线图整理数据的方法,从中体会数据整理的多样性,以及数据整理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整理数据的有序性可以使数据的准确性更高,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小小鞋店∣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小小鞋店∣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小小鞋店∣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小小鞋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鞋子的基本知识,包括鞋子的种类、鞋码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脚型选择合适的鞋子。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鞋子的基本种类,掌握鞋码的计算方法,学会根据脚型选择合适的鞋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鞋子的种类,鞋码的计算方法,如何根据脚型选择合适的鞋子。
难点:鞋码的计算方法,如何根据脚型选择合适的鞋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鞋子样品、鞋码表、脚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各种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鞋子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鞋子样品,了解鞋子的基本种类,并尝试说出鞋子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鞋码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鞋码的计算。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脚型选择合适的鞋子,并计算出鞋码。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鞋子的种类、鞋码的计算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鞋子。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见过的鞋子种类。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脚测量鞋码,并记录下来。
3. 家长协助孩子去鞋店选购合适的鞋子,并记录购买的鞋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鞋子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脚型与鞋子选择的讲解还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小鞋店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小鞋店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小鞋店的基本概念,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小鞋店的基本概念:价格、尺码、款式等。
2. 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计算。
3.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了解鞋码与长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小鞋店的基本概念,人民币的认识与计算,尺码与长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进行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小小鞋店情景图,尺子,人民币道具。
2. 学具:学生自备小小鞋店情景图,尺子,人民币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小鞋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鞋店中的数学元素。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小鞋店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价格、尺码、款式等。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人民币,学会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 活动二: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了解鞋码与长度的关系。
5. 活动三: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小小鞋店的基本概念:价格、尺码、款式等。
2. 认识人民币: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3. 尺码与长度的关系: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了解鞋码与长度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鞋子,记录下鞋子的价格、尺码、款式等信息。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购买一双鞋子需要多少人民币。
3. 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脚长,了解自己的鞋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计:约800字。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小小鞋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鞋店中的数学元素。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小鞋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小鞋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小鞋店》是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鞋子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鞋子。
本节课通过引入鞋店这个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鞋子的分类和特点,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的操作,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鞋子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鞋子的基本知识,如鞋子的结构、鞋码的计算等。
但是,对于鞋子的分类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认识和理解鞋子的分类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鞋子的分类和特点,能够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鞋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鞋子的分类和特点。
2.如何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鞋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鞋店这个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鞋子的分类和特点。
2.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鞋子,来认识和理解鞋子的分类和特点。
3.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对鞋子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鞋子图片:准备各种类型的鞋子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鞋子实物:准备一些鞋子实物,用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鞋店情境:布置教室,模拟鞋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4.学习单:准备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类型的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鞋子有什么特点?它们属于哪一类鞋子?2.呈现(10分钟)呈现鞋子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和理解鞋子的分类和特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7.1《小小的鞋店》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7.1《小小的鞋店》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的鞋店》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让我们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大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大家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尺子、鞋子模型学具:练习册、尺子、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教室里的地板,我们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地板的长度呢?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一下。
2. 讲解长度单位:我们通常用米和厘米来测量长度。
1米等于100厘米。
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大家来看一下,从0到20厘米,每10厘米有一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1厘米。
3. 例题讲解:假设我们有一双鞋,长度为25厘米,我们如何用米来表示呢?我们可以将25厘米除以100,得到0.25米。
所以,这双鞋的长度为0.25米。
4.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册,做第1题。
假设有一双鞋,长度为18厘米,我们如何用米来表示呢?大家完成后,我们可以一起讨论答案。
5. 讲解换算关系:我们不仅可以用米和厘米来表示长度,还可以进行它们之间的换算。
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0.01米。
6. 例题讲解:假设我们有一双鞋,长度为40厘米,我们如何换算成米呢?我们可以将40厘米乘以0.01,得到0.4米。
所以,这双鞋的长度为0.4米。
7.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继续做练习册的第2题。
假设有一双鞋,长度为35厘米,我们如何换算成米呢?大家完成后,我们可以一起讨论答案。
六、板书设计长度单位:米、厘米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厘米=0.01米七、作业设计答案:1. 1米、2米、3米、4米2. 0.5米、1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美版)7.1小小鞋店.

小小鞋店。
(教材第80~81页)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彩笔。
师:同学们,长大了想开店吗?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开店。
接下来我们以开鞋店为例子来学一些知识。
师:淘气班的同学想模拟开一个鞋店,为“进货”需要调查。
大家愿意帮忙吗?生:愿意。
(师板书:小小鞋店)【设计意图:用“开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理解题意。
师:开鞋店要进货,可是进货前为什么要调查呢?生:根据销量进货,卖得多要多进,卖得少要少进货,以避免进的货卖不出去。
2.教学“说一说,可以怎样调查”。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主题图。
师:看来进货前调查一下很有必要。
可是怎么调查呢?生1:可以调查同学们的鞋号,多的就多进。
生2:男生和女生分开调查。
师:为什么男生和女生要分开调查呢?生:因为男生和女生的鞋号可能一样,但是款式不一样。
3.教学整理数据。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表格。
师:这是淘气班的同学的鞋号,我们怎么整理呢?大家一起说一说吧。
生1:我把相同鞋号放在一起。
生2:有32号的鞋子,我就记上一笔。
生3:可以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表示,有一个就要写一笔。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
4.教学使用符号表示数据的方法。
师:妙想同学是这样做的,你们看一看,看谁能看懂。
师出示教材第80页妙想所画的用“?”表示数据的图让学生观察。
师:看懂了吗?生:看懂了,有一个就在上面画一个“?”。
师:对了,画个记号。
大家接着画下去。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
师:这位同学不是用“?”来表示的,用的是“○”,这样可以吗?生1:只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就可以。
生2:我把表示女生的鞋号的符号用红色表示的,我觉得既漂亮又醒目,不知这样可不可以?师:同学们觉得呢?生:可以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小小鞋店》教学设计(5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小小鞋店》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小小鞋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按照不同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学习表示数据的方法,尝试用直观明了的方式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有关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法: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动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穿的鞋是多大号的呢?今天淘气班的同学们想开一个模拟的鞋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分析统计表。
这就是淘气班所有同学的鞋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自由发言,然后全班汇报)(2)绘制统计图。
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全班同学鞋号的情况,还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回答出绘制统计图。
(3)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会了制作统计图,(课件出示几个以前学过的统计图),这些你们还记得吗?(4)(课件出示80页的统计图)瞧.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先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独立解决在书上!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全班,对个别又困难的小组或个人予以及时的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订正。
(5)简单的分析。
A: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自己说说!B:学生在自己说的基础上,教师请人说给大家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三、当堂训练.1、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2题的统计图。
)要求:(1)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组织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小鞋店》|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小鞋店》|北师大版教案:小小鞋店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7.1节《小小鞋店》。
我们将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学习如何计算不同鞋子数量的总和,以及如何进行找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法计算两种或多种鞋子的总数量。
2. 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减法计算顾客购买鞋子后需要找回的零钱。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数和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计算多种鞋子的总数量。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减法计算顾客购买鞋子后需要找回的零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鞋子模型、计算器、鞋码标签。
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是一家小小鞋店,我们要计算一下我们有多少双鞋子。
2. 讲解鞋码标签:让学生了解鞋码标签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如何计算鞋子的数量。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鞋子,计算出他们所选择鞋子的总数量。
4.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他们的计算结果,我们一起讨论如何计算出正确的数量。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例题,如:我们有3双运动鞋和2双皮鞋,请问我们一共有多少双鞋子?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6.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计算找零:讲解顾客购买鞋子后如何计算找回的零钱,如:顾客购买了一双鞋子,价格为25元,给了50元,请问需要找回多少元?8.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找零练习,每组自行设计一些购买场景,进行计算找零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加法计算:3双 + 2双 = 5双2. 减法计算:50元 25元 = 25元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7.1节的题目。
2. 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如:我们有4双运动鞋和3双皮鞋,请问一共有多少双鞋子?答案:7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如何计算多种鞋子的总数量,以及如何进行找零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鞋店。
(教材第80~81页)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
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彩笔。
师:同学们,长大了想开店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开店。
接下来我们以开鞋店为例子来学一些知识。
师:淘气班的同学想模拟开一个鞋店,为“进货”需要调查。
大家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师板书:小小鞋店)
【设计意图:用“开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理解题意。
师:开鞋店要进货,可是进货前为什么要调查呢?
生:根据销量进货,卖得多要多进,卖得少要少进货,以避免进的货卖不出去。
2.教学“说一说,可以怎样调查”。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主题图。
师:看来进货前调查一下很有必要。
可是怎么调查呢?
生1:可以调查同学们的鞋号,多的就多进。
生2:男生和女生分开调查。
师:为什么男生和女生要分开调查呢?
生:因为男生和女生的鞋号可能一样,但是款式不一样。
3.教学整理数据。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表格。
师:这是淘气班的同学的鞋号,我们怎么整理呢?大家一起说一说吧。
生1:我把相同鞋号放在一起。
生2:有32号的鞋子,我就记上一笔。
生3:可以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表示,有一个就要写一笔。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
4.教学使用符号表示数据的方法。
师:妙想同学是这样做的,你们看一看,看谁能看懂。
师出示教材第80页妙想所画的用“✕”表示数据的图让学生观察。
师: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有一个就在上面画一个“✕”。
师:对了,画个记号。
大家接着画下去。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
师:这位同学不是用“✕”来表示的,用的是“○”,这样可以吗?
生1:只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就可以。
生2:我把表示女生的鞋号的符号用红色表示的,我觉得既漂亮又醒目,不知这样可不可以?
师:同学们觉得呢?
生:可以的。
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在统计每个类别的数量时,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设计意图:渗透灵活使用符号来表示数量的数学思想】
5.教学看图。
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图。
师:根据这个图,你可以发现一些有用的信息吗?
生1:我发现男生鞋最大的号码是38号,最小的号码是33号。
生2:我发现男生鞋号最多的是34号,女生鞋号最多的也是34号。
师:那么,我们对鞋店“进货”有什么建议呢?
生1:38号、33号的要少进货。
生2:34号的男女生鞋号最多,需要的人多,要多进货。
师:如果不那样做的话会怎样?
生:会出现有人要买的鞋没有货,没人买的鞋却很多,那就糟了。
师:你真聪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和开头相呼应】
师:这一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开店进货很重要。
生2:进货前要做好调查。
生3: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生4:在统计每个类别的数量时,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
小小鞋店
调查整理表格画✕或○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在统计每个类别的数量时,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A类
三年级体育老师要给学校采购一些体育器材,但是不知买多少,请大家帮个忙吧!这是体育老师收到的各年级的统计表。
一年级呼啦圈2个篮球1个排球1个乒乓球2个毽子1个
二年级乒乓球2个篮球1个排球1个呼啦圈1个足球2个
三年级乒乓球1个篮球1个呼啦圈1个足球2个排球1个
四年级毽子3个篮球2个乒乓球4个足球2个排球1个
五年级乒乓球2个篮球2个排球2个毽子4个羽毛球3个
六年级乒乓球2个篮球1个排球1 个呼啦圈6 个足球1 个用画“✕”的方法统计出所需器材的个数。
(考查知识点:整理数据;能力要求:用画“✕”法统计数据)
B类
三(1)班喜欢各类图书的情况如下表,请你帮忙把表格填完整,并用画“✕”的方法统计各种图书的本数。
童话书漫画美术书故事书童话书美术书故事书
童话书漫画故事书童话书智力问答漫画故事书
美术书童话书童话书科技书童话书美术书故事书
童话书漫画世界名著科技书智力问答美术书漫画
故事书美术书童话书智力问答美术书漫画漫画
美术书智力问答美术书科技书智力问答美术书美术书
数量/本童话书漫画美术书科技书世界名著智力问答故事书
书名
(考查知识点:整理数据;能力要求:用画“✕”的方法统计数据)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略
B类:
略
教材第81页“练一练”
1. 略
2.(1)小马
(2)8+6+2+12=28(人)
(3)第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