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水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野外调查研究)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地球上最珍贵的理财之一。
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许多地区的水生态环境状况已经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因此,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代人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一、技术研究背景水生态是指水体的生物、生态环境和其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是保持水体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某些行为和习惯的影响,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和污染,使得越来越多的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威胁,这使得人们意识到了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技术研究方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生态工程方法生态工程方法是指利用干预手段来促进或阻止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生态过程或功能,以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状况的方法。
如,采取的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宽阔河道修复等。
(2)物理研究方法物理研究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改善水环境的状况,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恢复。
如,土壤修复技术等。
(3)化学研究方法化学研究方法是指利用化学化学物质来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
如,化学修复技术等。
三、技术研究的应用(1)水体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的损失,一些地区的水环境状况已经因为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破坏和污染而遭受了重大的破坏,因此,如何维护水体、保护水体已成为当代重要任务之一。
(2)水体修复在保护水体的基础上,对受破坏的水体进行修复也成为了最近几年中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高科技水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开始在我国推广使用。
如,湿地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水资源生态修复技术等。
(3)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面源性污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由于受制于人的生活习惯和开发习惯,这种污染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
因此,对于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四、总结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大的课题,它不仅关乎水资源的利用、污染和治理,而且关乎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要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的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保护和修复我们的水生态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养殖水环境化学调查与评价方案设计(含实验数据)

养殖水环境化学水质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1)综合所学养殖水环境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分析技能,完成海水养殖区水质监测与评价。
(2)掌握渔业水域水质调查的基本程序。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调查时间与地点地点:广东海洋大学西湖1号调查点经纬度:110.304512,21.157934时间:2023年12月30日上午9:00~10:002、调查项目与方法1现场测定项目1.1西湖水温测定1.1.1实验目的温度是水样的一个根底性指标,准确测量出水样的温度对养殖水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1.1.2实验原理温度计液泡里的水银对温度变化很敏感,它会随着所接触温度的不同而伸缩。
1.1.3实验仪器和材料仪器:水银温度计、烧杯。
实验材料:西湖采集的水样。
1.1.4测定步骤挑选两个适合取水的位置,用烧杯从西湖内取出适量的水样,将温度计的液泡置于液面以下,待温度计的度数不再变化后,准确读出水样的温度并记录。
1.2西湖pH测定1.2.1实验目的水质中pH值的变化会影响藻类对氧气的摄入能力及动物对食物的摄取敏感度;会影响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活性和速率,影响其正常代谢,进而对整个食物网产生影响。
1.2.2实验原理pH值是一个描述溶液酸碱性质的重要参数,用于评价溶液的酸碱程度,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为7时,为中性。
pH计是常用的测量pH值的仪器,它通过电极和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的作用产生电机势差,并将其显示为数字。
1.2.3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pH计、电极、烧杯、吸管、小勺。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酸碱指示剂。
1.2.4测定步骤(1)测前准备1)将pH计接通电源并调节为标定状态。
2)取容量瓶并用纯净水冲洗干净。
3)用滴定管取一定数量的盐酸溶液并加入到容量瓶中,用同样的方法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使用第三步配置的酸碱溶液,检验pH计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实验1)用烧杯从西湖中取水。
2)把PH计的电极插入容量瓶中的溶液内,并轻轻搅拌10秒。
《水环境化学》课件

水环境化学的重要性 和应用
水环境化学对于保护水资 源、维护环境、促进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体Fra bibliotek溶液中 最多能溶解多少物质,它是 表征物质在水中溶解程度的 重要参数。
离子强度
水中的离子强度是所有阴离 子和阳离子的浓度之和和它 们的电荷平方和之比的平方 根。
pH值
水环境监测方法
通过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体 污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技术 措施来防治和修复水体污染。
水环境化学的未来
1 水环境化学的发展趋势
未来水环境化学将逐渐转向绿色、可持续和低碳化发展。
2 水环境化学的应用前景
水环境化学需求将继续增长,未来将更多地应用于水资源保护、净化和开发领域。
3 水环境化学的挑战与机遇
水环境化学
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体的化学性质、污染及 其净化和水质监测的学科。
水环境化学简介
什么是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及其 体系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 中的各种过程所涉及到的 化学现象的学科。
水环境化学的研究对 象和内容
研究水环境中各种物质的 迁移、转化和去除,以及 不同水环境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
3
物理污染物
有些物理污染物如悬浮物、浮游生物、颗粒物或沉积物都会影响水的质量和可用性。
水的净化与处理
常见水污染物的去除方法
颗粒物、悬浮物主要通过过滤 和沉淀去除,生物污染物主要 通过消毒去除,化学污染物主 要依靠氧化、还原、沉淀和离 子交换等方法除去。
常见水处理技术及其原理
如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反渗 透等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将水 中的污染物清除或降低到符合 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标准。
黑龙江省大庆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在地球陆地上面积最大、地位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2. 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较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苔原3. 在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间接作用是( )A.光照B.水分C.地形D.温度4.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5. ( )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A.休眠B.冬眠C.夏伏D.日蛰伏6. 环境中,生物因素之间的作用,其本质是( )。
A.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B.寄生与被寄生之间的关系C.协同进化D.营养的关系7. 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链8.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
A.有序性B.整体性C.整合性D.稳定性9.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 )。
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10. 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A.光照B.坡C.海拔D.坡度11.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 )A.40亿公顷B.50亿公顷C.60亿公顷D.70亿公顷12.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
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13. 在《中国植被》书中,中国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植被型B.群丛C.群落D.群系14.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15. 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16.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河南省平顶山市高职单招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

河南省平顶山市高职单招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 )A.有一定的种类组成B.有一定的结构特征C.有一定的动态特征D.以上三者都是2. 各种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 )。
A.生态群落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B.营养级的数目不限,是一个动态系统C.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功能D.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3. 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4. 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
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5.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6.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A.逐级递减B.逐级增加C.保持不变D.先增后减7.温带草原在半干旱区的群落类型是( )。
A.草甸草原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高山草甸8.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9. 根据环境的性质分类,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海岸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10. 具体的生物体或群体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叫做( )。
A.生态因素B.生境C.直接环境D.范围11. 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A.少浆植物B.多浆植物C.湿生植物D.中生植物12. 我国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种属于()A.常绿乔木B.常绿灌木C.落叶乔木D.草本植物13. 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可将环境分成( )。
A.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类环境、生物环境和自然环境C.土壤环境、水域环境和气体环境D.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14. 下列因子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
环境科学导论水环境研究

环境科学导论水环境研究水环境研究主要包括水体的监测、水污染的评价和水质改善等方面。
水体的监测是指对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了解水体的质量状态和变化趋势。
通过水体的监测可以确定水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水污染的评价是对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化和综合评估,以确定何种污染物对水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最大的影响。
水质改善是指通过各种控制手段和治理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的目标。
水质改善的方法可以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水环境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
实地调查是指对水体或水体周围的环境进行直接观察和取样,收集有关水环境的数据和信息。
实地调查的内容可以包括水体的物理和化学参数测量、水生态系统的鱼类和植物调查以及污染源的调查等。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直观地了解水环境的状况和特点,并收集有关污染物的样品进行室内实验。
室内实验主要包括样品分析、实验模拟和数学模型等。
样品分析是对水样和沉积物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参数的测定,如pH值、溶解氧、营养盐和重金属等。
实验模拟是通过试验室中的模拟系统,模拟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评估污染物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数学模型是通过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传输和转化进行定量预测。
总之,水环境研究是环境科学导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水体的监测、水污染的评价和水质改善等方法,可以了解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水环境研究也是解决水污染问题和保护水资源的关键所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相信水环境研究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构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水环境化学》课程标准

《水环境化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水环境化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学时:60-804.适用专业: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城市水净化技术(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水环境污染分析能力的核心课程,使学生了解常见化学污染物质在水体环境中的行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典型水污染事件的分析方法,获得水质关键指标的测定分析能力。
通过对《水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当代水环境问题,熟悉和掌握有关污染物在水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今后能够在水文水资源工程的专业岗位上,对各自区域内的水质和水量问题和水质问题作本课程以《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水质检验技术》、《给水处理》、《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工业废水处理》等专业技术课程服务,为学生练就水质与水环境分析、水净化工程设计和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等岗位工作能力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经过企业调研、往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和行业专家座谈,决定把水质检验分析岗位、水净化工程、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水质工程辅助设计岗位作为城市水净化技术专业的就业核心岗位群,把水环境化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水质及水环境污染分析能力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以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对接行业标准,关注职业素养,构建由项目带动、任务驱动的工作过程化课程;教学中贯穿工学结合,体现工作过程,达到教、学、做的融合;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手段;实施多元评价,全方位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以现实存在的水环境污染事件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个个污染事件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行业知识和分析能力。
[课外阅读]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课外阅读]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https://img.taocdn.com/s3/m/1524106c4b73f242336c5f98.png)
[课外阅读]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研究污染物形态、价态和结构分析方法是环境化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环境有机分析方面,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环境样品前处理的先进技术,如超临界流体取法和固体取法。
联用仪器技术、连续自动分析和遥感分析同样是热门课题。
●在大气环境化学方面,研究对像涉及大气颗粒、酸沉降、大气有机物、痕量气体、臭氧耗损及全球气候变暖等。
空间尺度从室内空气、城市、区域环境、远距离乃至全球。
关于大气环境化学过程研究主要涉及大气光化学过程、大气自由基反应。
在模式研究方面侧重于光化学烟雾和酸雨。
●在水环境化学方面,水体研究较多的是河流、湖泊和水库,其次是河口、海湾和近海海域。
天然水体污染过程和废水净华过程是水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重点研究对象逐渐转向某些重金属(含准金属)及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
从应用基础的研究来看,当前主要集中在水体界面化学过程、金属形态转化动力学过程、有机物的化学降解过程、金属和准金属甲基化等方面的研究。
●土壤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农用化学品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及其对土壤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生态化学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产生效应的化学过程。
当前侧重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污染物的
环境行为和它们的生态效应进行预测。
●环境工程化学研究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问题,以污染的全过程控制模式逐步代替中断污染控制模式。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野外调查研究
1.监测对象
• 环境水体监测
• 包括地表水(江、河、湖、海水)和地下水;
• 水污染源监测
• 包括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
2.水质指标--描述水质量的参数
• 物理指标
• 色度、浊度等
• 化学指标
•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有
毒物质
• 保存容器
of water sample)
• 选性能稳定,不易吸附预测组分,杂质含量低的材
料制成的容器,如聚乙烯和硼硅玻璃材质的容器是 常规监测中广泛使用的,也可用石英或聚四氟乙烯 制成的容器,但价格昂贵。
• 容器不能是新的污染源,例如测定硅及硼时就不能
用硼硅玻璃瓶。
• 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某些待测组分,例如,测定
不足1m时,取1/2水深; 如沿垂线水质分布均匀, 可减少中层采样点; 潮汐河流应设置分层采 样点。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对 象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丰、枯和平水期, 每期采样两次。 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
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严重的 河流、游览水域、饮用水源地等
潮汐河流 湖泊、水库 要了解1天或几天内水质变化 背景断面
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 保存措施
• 选择适当材料的容器 • 控制溶液的PH值 • 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和生化作用
• 冷藏或冷冻,以降低细菌活性和化学反应速度。
8.2 水质模型 (有机毒物的归趋模式P234)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挥发 流入 流出 沉淀-溶解作用 光解作用 吸附解吸作用 沉积作用 生物浓缩
有机物时,不能用聚乙烯瓶
• 测定对光敏感的组分,则水样应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 水样的保存 (Preservation
of water sample)
• 保存时间:即最长贮放时间,一般污水的存放时间越短
越好。
• 清洁水样:72h ;
• 轻污染水样:48h; • 严重污染水样:12h
(2) 采样点的布设
• 代表性要求
• 采样断面上采样垂线的确定
• 由河流的宽度确定垂线
• 采样垂线上采样点的确定
• 由河流的深度确定采样点
<50m
中 泓 线
50~100m
有 明 显 水 流 处
采样点位确定
100~1000m
有 明 显 水 流 处
中 泓 线
有 明 显 水 流 处
采样点位确定
等间距设置
• 同一采样点、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
混合水样,有时 称“时间混合水样”。
• 综合水样
• 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
后所得到的样品称综合水样。
A’ B’
C’ D’ F’
C
G’
A B D E
F
E’
G
河流监测断面示意图
取水口
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 水样的保存 (Preservation
HA= H+ + A酸碱平衡
H O: 水解 H
对流
生物降解
氧化还原作用 1)负载过程 2)形态过程 3)迁移过程 4)转化过程 5)生物累积过程 36
有机毒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 负载过程(输入过程)、 • 形态过程 (酸碱平衡、吸着作用) • 迁移过程(沉淀-溶解作用、对流作用、挥发作
用、沉积作用)
• 生物指标
• 细菌总数、大肠菌数
一、地表水样的采集
• (1)监测断面的设置
• (2)采样点的布设
•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 (4)采样方法和采样器
• (5)水样类型
(1)监测断面的类型
监测断面 控制断面 对照断面 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
• 作用
• 为水体中污染物监测及污染程度提供参比、 对照而设置,能够了解
控制断面(常称污染监测断面)
• 作用
• 表明河流污染状况与变化趋势,与对照断
面比较即可了解 河流污染现状。
• 位置
• 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 数目
• 根据河段被污染情况、排污口分布、城市
工业分布情况而定。
消减断面
• 作用
• 表明河流被污染后,经过河流水体自净作
用后的结果。
• 位置
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 (1)城市或工业区河段,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
面。
• (2)污染严重的河段可根据排污口分布及排污状况,设置若干
控制断面,控制的排污量不得小于本河段总量的80%。
• (3)本河段内有较大支流汇入时,应在汇合点支流上游处,及
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处布设断面。
入本行政区界处应布设断面。 个控制断面。
• 距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
1500m以外的河段上
• 数目
• 一般一个河段只设一个消减断面
采样断面布设
• (1)充分考虑本河段(地区)取水口、排污(退水)口数
量和分布及污染物排放状况、水文及河道地形、支 流汇入及水工程情况、植被与水土流失情况、其它 影响水质及其均匀程度的因素等。 • (2)力求以较少的监测断面和测点获取最具代表性 的样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区域水环境质 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与特征。 • (3)避开死水及回水区,选择河段顺直、河岸稳定、 水流平缓、无急流湍滩且交通方便处。 • (4)尽量与水文断面相结合。 • (5)断面位置确定后,应设置固定标志,不得任意 变更;需变动时应报原批准单位同意。
流入监测河段前水体水质状况。
• 位置
• 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污水的流入或回流处。
• 数目
• 一般一个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 对一个水系或一条较长河流的完整水体需要设置背景断面,
一般设置在河流上游或接近河流源头处,未受或少受人类活 动处,可获得河流背景值。
年采样不少于12次,每月一次。
年采样3次,丰、平、枯水期各一次,每 次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 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 测定。 年采样两次,枯、丰水期各1次。 可以在l天(24h)内按一定时间隔或3天内 分不同等份时间进行采样。遇到特殊情 况时,增加采样次数。 每年采样1次。
(4)采样方法
• 转化过程(生物降解作用、光解作用、水解
作用、氧化还原作用)
• 生物累积过程(生物浓缩作用、生物放大作
用)
模型的基本思路
• 三个假定:
• (1)从研究单个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着手,
化合物在水环境中消失的总速率是各个单 过程消失速率之和。单个过程速率都是一 级反应过程,因而总速率也是一级反应。 • (2)若环境一定,且有机物的存在并不改 变环境参数,速率方程为准一级反应式。 • (3)吸着速率远快于挥发和各种转化的速 率。
病发病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应设置断面。
• (9)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上游1000m处应布设断面。
• (10)重要河流的人海口应布设断面。
• (11)水网地区应按常年主导流向设置断面;有多个
叉路时应设置在较大干流上,控制径流量不得少于 总径流量的80%。
湖泊、水库的监测断面设置
• (1)在湖(库)的不
同区域(进水区,出 水区,深水区,浅水 区,湖心区,岸边区) 设置监测垂线。 • (2)当湖(库)区无 明显区别时,用网格 布点法布设监测垂线。 • (3)受污染物影响较 大的重要湖泊、水库, 在污染物主要传输路 线上布设控制断面。
(4)采样器的选择
• 水桶、瓶子:采集表层水样。
• 单层采水器:采集水流平缓的深层水
样。 • 急流采水器:采集水流急、流量较大 的水样。 • 双层采样器:用于采集测定溶解性气 体的水样。 • 其他采水器
采样器
单层采水 器
急流采水 器
有机玻璃 采水器
溶解氧采 水器
容器的选用
• 聚乙烯塑料容器
• 用于金属和无机物的监测项目;
稳态时的浓度
•
采样垂线布设 1条(中泓处) 左右2条
100~ 1000 > 1000
左、中、右3条 3 ~5条
5条(增加岸边2条) 7条
采样点布设
表8-2
水深 (m) <5 采样点数 1
采样点布设
位置 说明
1. 2. 3.
水面下0.5m
5~ 10
> 10
2
3
水面下0.5m,河底上 0.5m
水面下0.5m,1/2水深, 河底上0.5m
• 硬质玻璃容器
• 用于有机物和生物等的监测
• 惰性材料
• 用于特殊监测项目
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洗涤
采样容器
聚乙烯塑料容器
不锈钢材料容器
硬质玻璃容器
地表水监测项目
水 体 必 测 项 目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 导率、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氨 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 发性酚、氰化物、砷、汞、六价 铬、铅、镉、石油类等 选 测 项 目 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有机氯农 药、有机磷农药、总铬、铜、锌、大 肠菌群、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铀、镭、钍等
•
(2)吸着的影响
以下讨论假定在颗粒物上不存在转化过程,而且假
定吸着是完全可逆的,或比起溶液中的转化过程速 率快得多。
(2)吸着的影响
•
(3)稳态时的浓度
RI = RL = RT + RD + RO • RI :有机毒物输入水体的速率 • RL :有机毒物在水环境中消失的总速率 • RD:稀释速率 • RO:输出速率 • RT :有机物由于各种转化过程和挥发过程 消失的总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