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U形管式换热器的管箱设计探讨_杨东升
U形管式换热器N型管箱结构应力评定方法

U形管式换热器N型管箱结构应力评定方法孙志刚;杨湖【摘要】管壳程筒体与管板整体连接时,连接处是结构不连续的高应力区,当采用弹性应力分析设计方法时,此处的弯曲应力分类是个难点.介绍了一次结构法,ASMEⅧ-1 UHX篇方法以及当量平盖法,对一次结构法和ASME规范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是一致的,并归结出3种一次结构.针对算例,采用当量平盖法和一次结构法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应力评定结果,但结果存在差异,对其进行了分析,可为此类结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期刊名称】《压力容器》【年(卷),期】2018(035)007【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管板;N型管箱;一次结构法;ASME规范;有限元【作者】孙志刚;杨湖【作者单位】无锡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131;无锡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49;TE9650 引言管壳程筒体与管板采用N型管箱结构比法兰垫片连接更容易确保密封,同时结构更轻、更经济,该种结构常用在设计压力较高和直径较大的换热器上,以及对密封要求较高的场合。
管壳程筒体与管板连接属于总体不连续结构,局部应力问题突出,但GB/T 151—2014[1]中仅校核壳程筒体的轴向应力,并不校核连接处的总应力。
冯清晓[2]分析了连接处应力分析和强度评定的必要性,指出采用SW6.0计算这种结构的管板时,可以选择JB 4732算法。
谢智刚等[3]针对大型固定管板换热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了JB 4732算法的可靠性。
SW6.0中的JB 4732算法仅针对固定管板换热器,并不包括U形管式换热器。
叶增荣[4]采用有限元方法对U形管式换热器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压力载荷单独作用时,管板和筒体连接处的薄膜加弯曲应力可以按照一次加二次应力评定,其前提条件是管板满足一次结构的厚度要求,否则应按照一次应力评定。
由此可见,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和筒体连接处薄膜加弯曲应力的识别是其应力分析设计的关键点,但文中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高压U形管式换热器管箱设计

刘明强 ( 承德江钻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河北
摘要: 高温 、 高压设 备 , 管箱是设 计 高压 u形 管式换热 器的
承德
0 6 7 0 0 0 )
1 . 3筒体端部法兰设计
关键 。本 文 以在 某项 目中高压 u形 管换 热 器管 箱部 分 的设计
双锥 垫 密封 采用 针对 受轴 向载荷 ( 包括 偏心 载荷 ) 的端 部 法 兰的 强度计算 方法 3 / 4 巴赫法 , 即把端 部法兰 沿纵 向剖开 , 所 关键词 : 高压 ; u形管 式换 热 器; 管箱 ; 设计 受 的轴 向载荷在 纵 向剖面 构成弯矩 , 引起沿 端部法 兰轴 向分布 将 此弯 曲应 力限制在材料 的许用应 力以下 。 对于 高压管 箱 的设计 , 其结 构上 必须保 证强 度的可 靠性 和 的弯 曲应 力 , 密封 的严密性 。使 管箱在 确定压 力及 其他载 荷作用 下 , 不导 致 1 . 4平封 头设 计 破坏 或过 量 塑性 变形 , 就必 须对 各 受力元 件做 详 细的 分析 ; 为 用 于高压 的平封 头 , 共8 / D 比值一般超 过 了 0 . 2 , 不 能按 照 了保证密封的严密性 , 使管箱在操作时不产生泄露 , 就必须慎 平板理论导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目前对于双锥密封的平盖 , 采 重确定 密封结构 及相关零部 件尺寸 。 用弹性 理论 的小挠 度薄板 进行推 导的计 算方 法 , 以最大 弯 曲应 力为 失效 条 件来 计算 平盖 厚 度 , 并根 据材 料 力学 , 将 平 盖简 化 1 设计方案 为 以直径断 面为 截面 的方法 , 对 平盖纵 向断面 的弯 曲应力及 薄 1 . 1管箱密封结构选取 弱周 向截 面的弯 曲和剪切应 力进行校核 , 俗称 B a c h 法。 平 封头 在压 力容 器中使用 广泛 , 特 别用于 压 力较 高直径 较 预 紧状 态 时 的计算 厚 度和 操作 状 态时 的计 算厚 度取 最 大 小 的高压容 器 。其密封 结构 有 : 金属平 垫密封 、 双 锥密封 、 八 角
U型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论文

摘要换热器是重要的化工单元操作设备之一。
其中管壳式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
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填料函式和釜式再沸器五类。
近年来,尽管受到其它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
本文主要讨论U型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U型管式换热器是将换热管弯成U型,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
由于换热管可以自由伸缩,所以壳体与换热管无温差应力。
因U型管式换热器仅有一块管板,结构较简单,而且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壳侧便于清洗,但管内清洗困难,管内介质必须清洁且不易结垢。
U型管式换热器一般用于高温高压情况下,尤其是壳体与换热管金属壁温差较大时。
它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密封性能好、金属耗量小、造价低、热补偿性能好及承压能力强。
本文第一部分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第二部分对U型管式换热器进行工艺设计计算,主要是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压强降的计算。
第三部分是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及其校核。
本次设计采用Auto CAD软件绘制工程图。
图纸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结构合理。
设计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与实际运行设备参数基本相符。
关键词:换热器;传热系数;U型管;工艺设计AbstractHeat exchang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emical unit operation equipments, among which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is used most widely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hell and tube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can be divided into fixed tube-sheet, floating head-style, U-tube, the function and kettle-reboiler. Recently, although it has been challenged by other new type exchangers, th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still take unirreplacable role.This thesis is mainly about the design of U-tube exchanger. U-tube exchanger is made by exchanger which is bent into U-shaped, and both end of the tubes fix in the same piece of board. Exchanger can be stretched out and drawn back freely, so shell and tube have no pressure on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t is easy to clean the outside of the shell because the structure of the U-tube is simple with only one tube, and the tube can be pulled out from the shell. But the inside of the tube is difficult to clean for we have to keep the media clean and hard to be dirty. U-tube exchanger is usually used in the circumstanc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voltage, especially when th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of metal wall between shell and tube is apparent. It also has the feature that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well sealed, low consumption of the mental, low price,heat and pressure compensation for good performance and strong pressure capacity.The first part of this thesis is to give the demonstration to the design. The second part is to compute the U-tube exchang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design, mainly including the calc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heat transfer area and pressure drop. The third part consists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strength calculation and checking. This design makes full use of the Auto CAD to draw the engineering plat. The blueprint is correspond to the mechanical drawing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which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The result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 is basically correct and tally with the practical parameters of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Key Word: Heat exchanger;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U-tube,;Process design.目录1绪论 (1)1.1换热器的概述 (1)1.2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1)1.3U型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及优点 (2)1.4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3)1.5换热器发展趋势 (3)2设计方案的论证及选择 (5)2.1工艺简介 (5)2.2操作条件 (5)2.3设计方案的论证及选择 (5)3工艺设计计算 (9)3.1换热面积的计算 (9)3.1.1计算热负荷和流量 (9)3.1.2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10)3.1.3换热面积的计算 (10)3.2核算压强降 (13)3.2.1管程压强降 (13)3.2.2壳程压强降 (13)3.3核算总传热系数 (15)4机械设计计算 (18)4.1换热器壳体壁厚的计算 (18)4.1.1壳体壁厚的设计计算 (18)4.1.2管箱壁厚的设计计算 (19)4.2封头的计算 (20)4.3管箱接管壁厚计算 (23)4.3.1接管名义壁厚计算 (23)4.3.2接管有效壁厚 (24)4.3.3接管最小壁厚 (24)4.4壳程接管壁厚计算 (24)4.4.1接管名义壁厚 (24)4.4.2接管有效壁厚 (25)4.4.3接管最小壁厚 (25)4.5管子拉脱力计算 (26)4.5.1在操作压力下,每平方米胀接周边所产生的力 (26)4.5.2在温差作用下,管子每平方米胀接周边所产生的力 (26)4.6容器法兰的设计与校核 (27)4.6.1壳体法兰的选择 (27)4.6.2法兰强度的校核 (28)4.6.3法兰应力校核 (32)4.7螺栓设计 (32)4.7.1垫片的选用 (32)4.7.2螺栓的设计 (34)4.8开孔补强 (35)4.8.1补强结构 (35)4.8.2补强计算 (36)4.9管板设计 (37)4.9.1符号说明 (37)4.9.2设计计算和校核 (39)4.10支座设计 (40)4.10.1鞍座的设计计算 (40)4.10.2鞍座内力分析 (42)4.10.3圆筒应力计算与校核 (44)4.11爆破片的设计 (49)4.11.1爆破片的类型 (49)4.11.2爆破片的设计计算 (50)5结构设计 (52)5.1折流板设计 (52)5.1.1折流板结构设计 (52)5.1.2折流板缺口高度 (52)5.1.3折流板间距 (52)5.2拉杆的设计 (53)5.3防冲板的设计 (55)5.4挡管的设计 (55)5.5工艺接管设计 (55)5.6容器法兰的结构尺寸设计 (56)5.7焊接结构 (56)5.7.1焊接要求 (56)5.7.2主要焊接区结构 (57)6加工制造要求 (59)6.1制造技术要求 (59)6.2加工制造 (60)6.2.1容器筒体部分的制造 (60)6.2.2滚圆工艺 (60)6.2.3设备的组对装配 (61)6.2.4组对的基本工序及工具 (62)6.2.5换热器内部管件组对 (63)参考文献 (64)致谢 (65)附录 (66)1绪论1.1换热器的概述换热器是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温度不同的流体相互换热的设备。
半球形管箱高压U形管换热器管板的强度计算

半球形管箱高压U形管换热器管板的强度计算倪永良;盛嵘;崔琴【摘要】对一台半球形管箱的高压U形管换热器的管板进行强度计算,该管板与管箱、壳程筒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属于GB/T 151-2014标准中列出的结构,不能直接选用该标准中的连接方式计算管板的厚度.根据管板所承受的载荷和受力情况,提出了两种计算方法计算了管板的厚度,并根据换热管中心距对管板计算厚度进行修正.因为两种计算结果比较接近,故认为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鉴于该换热器的管箱是半球形封头,而在第2种方法中将管板当作平盖计算时,现有的设计标准中均没有给出与半球形封头连接的平盖的计算方法,于是先按与圆筒连接的平盖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采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对计算结果加以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基本正确的,可用于工程设计.【期刊名称】《化工机械》【年(卷),期】2016(043)005【总页数】6页(P605-609,615)【关键词】U形管换热器;管板;强度计算;平盖;计算厚度;修正系数;半球形管箱;有限元分析【作者】倪永良;盛嵘;崔琴【作者单位】江苏省化工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江苏省化工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江苏省化工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55.8U形管换热器的管板与管壳程筒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GB/T 151-2014标准中[1],图7-3所列的a~f型各种连接方式均可用于U形管换热器管板与管壳程筒体之间的连接。
一台高压U形管式合成气水冷却器,因管板与管壳程筒体的连接方式为非常规结构,不属于GB/T 151-2014标准中图7-3所列的任意一种,故不能用该标准的计算方法对上述管板进行强度计算。
笔者根据该换热器管板的结构,分析了管板所承受的载荷和管板的受力情况,对该管板提出具体的强度计算方法,并采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对计算结果加以验证。
合成气水冷却器是一台卧式高压U形管式换热器(图1),管程为高压,壳程为低压,管板与半球形封头焊接成一体组成管箱,管板不兼作法兰,壳程筒体法兰用旋入式螺栓与管板连接,螺栓载荷的作用位置在管箱载荷的内侧。
高压U形管式换热器的管箱设计探讨

这里的介质短路 ,影响了换热 的效果。
料进出 口所必须 的长度 ,将超过 7 0 0 m m,而设 备 内径 仅 为  ̄3 0 4 m m。
经过 方 案 比较 ,本 设 计 采 用 图 l的 焊 接 管 板 ( G B 1 5 1中 b型管 板 ) 和平 盖 封 头 的型 式 ,焊 接 管 板直 接 与 管 箱 法 兰 小 端 焊 接 ,将 所 有 管 程 开 孔 均 移 至平盖 上 ,这样 虽 然 管 板 厚 度 较 大 ,但 缩 短 了 管箱 的轴 向长度 ,便 于检 修换 热 管与 管 板 的 接 头 ,
一
弯矩 的大小 。本例 中壳程筒体 较薄 ( 采用 规格 为中 3 2 5× 1 0的无缝管 ) ,在与管箱简体对管板的
联合约束 中作用较小 。本例计算 中壳程简体 和管 箱圆筒分别与管板 的旋 转 刚度值 之 比,前者仅 为 后者的 1 / 1 5 ,因此假定壳程筒体对管板 的约束 均
图 3 管箱垫片
一
2 管板的计算
管板在管程压力 P t 作用下 ,其直径 断面将按 图4 虚线所示方向变形 ,由于管板与管箱和壳体直 接焊接 ( 本例管箱筒体为法兰 ) ,其变形受到法兰
的约束 ,同时受到壳程简体的约束。即存在弯矩 M
的支承作用 , 使 管板 的受力状 态为 P t 作用下 ( 受 管孔开 孔 削弱及 周边 弹性 支承 ) 的圆平 板 。这是 u 形管式 换热 器 b型管 板 与 a型 管板 受 力状 态 的
由管箱筒体提供 ,即对法兰所受 弯矩数值 略作 放 大 ,对法兰的核算结 果是偏 安全 的。忽略与管 板 固定相连 的管箱或壳体对管板 的约束 ( 支承 )作 用在 A S MEⅧ 一1中也 有 考 虑 ,按 U HX一1 2 . 6中 提供的思路 ,将使管 板 的计 算厚度增 大,但 同时 可以免除对 与管板相连 的壳体产 生的附加轴 向弯 曲应力的校核 ,而管 板对与其 固定 相连 的管箱 或 壳体的附加轴向弯曲应力是 G B 1 5 1 所没有考虑的。 周边弹性支 承 的圆平 板 ,可将计算 载荷分解 为两部分 ,一是在周 边简支 的 圆平板上 ,最大 弯 曲应力在 中心 ;二是 在受周边均 布支承弯矩作用 的圆平板上 ,弯 曲应 力处处 相等。由于两者符号 相反 ,管板对 法兰所施 加 的弯矩数值 ,可通过求 取管板因该弯矩的作用 ,而使最大应力 o r m a x 得 以 减小 的数值 ( 绝对值 ) ,此值 即为该弯矩单独作用 在管板土时 ,产 生 的弯 曲应力 ,进而可 以求得这
高压U形换热器设计

工作介质 设计压力 工作压力 设计温度 工作温度 换热面积 公称直径
MPa MPa ℃ (进口/出口)℃ 2 m mm
接管号
1 ○ 2 ○ 3 ○ 4 ○ 5 ○
名称 蒸汽入口 冷凝液出口 BDO 出口 BDO 入口 放空口
图 1 工艺外形示意图
1
二.
设计方案及特点:
1.管箱密封结构选取。 平封头在压力容器中使用很广泛, 特别是压力较高直径较小的高压容器及超 高压容器,几乎全采用平封头。而高压容器中常用的平封头以及其相应的密封结 构形式有:和 C 形垫、平垫、O 形垫、双锥垫等相配合的平封头,和 N.E.C.式密 封结构相配合的平封头,和卡扎里密封结构相配合的平封头,以及和卡箍结构相 配合的平封头等,其中以平垫、O 形垫,双锥垫居多。根据双锥密封适用范围: 设计压力为: 6.4~35MPa; 设计温度为: 0~400℃; 内直径为: Φ400~Φ2000mm 。 本设备设计参数与此条件吻合, 因此管箱密封采用双锥密封。 双锥密封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加工精度要求不太高,因而生产周期较短。在预紧时,它靠拧紧螺栓 而对密封面施加压紧力以达到密封(强制密封) ;在操作时,由压力升起,除螺 栓产生的压紧力减小,由于垫片的径向变形而使密封面上的压紧力更大,密封性 越好(自紧密封) 。双锥密封设计主要根据强制密封和自紧密封两种密封原理, 确定在预紧状态和操作状态的主螺栓载荷 Wa 和 Wp, 为主螺栓设计提供依据; 并根 据主螺栓载荷,为和密封结构相关的零部件(包括顶盖、筒体端部法兰等)的设 计提供依据 。
Wp = F + Fp + Fc
内压轴向力:
2 F = 0.785 DG ⋅ pc
pc ——计算压力 ( MPa)
式中: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研究与优化开题报告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研究与优化开题报告一、研究方向本次研究的方向为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研究与优化,主要关注U 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热传导性能、流阻特性及其优化方法。
二、研究背景U形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工况下的换热设备,其优点是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等。
U形管式换热器主要由管壳体和管板组成,其中管板是直接影响换热器传热效率和流阻特性的重要部件。
目前,对于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优化等方面,对于其热传导性能和流阻特性的研究尚不深入。
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热传导性能和流阻特性,通过分析管板的结构、材料和流道设计等要素,探讨其优化方法,为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流体的运行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四、研究内容1.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结构分析与建模通过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探究其内部的热传导路径和热传导特性,为后续的仿真分析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
2.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热传导性能分析以ANSYS等多物理场仿真软件为工具,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热传导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其传热特性,探讨其改进与优化方法。
3.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流阻特性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流阻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参数对于流体流动的影响,研究其优化方法。
4.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优化设计基于热传导性能和流阻特性分析结果,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结构、材料和内部流道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传热效率和流体流动性能,实现最佳化设计。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U形管式换热器的热传导性能和流阻特性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为热传导、流体流动及传热增强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参考案例,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压加热器用U形换热管试验研究及应用

发 电设 备 (0 6N . ) 20 o 4
,’’’’’ ’’’’’’’’’、 源自2 料与 工艺技 术 : 材
~lllllll llll lll
高 压 加 热 器 用 U 形 换 热 管试 验 研 究及 应 用
杨华春 屠 勇 庄 建新 , ,
YANG a e u , TU n Hu . h n Yo g , ZHUANG in xn Ja .i
( . og n oe ( ru )C .Ld , i n 1 D nf gB i r Go p o t. Zg g ̄3 1 hn ; a l o 0 ,C i a
2.Yii rcs nSelT b o t ,Y xn2 4 0 ,C ia x P eii te u eC .Ld. ii 1 2 n o hn )
Lo a ia i n S u y a d Ap l a i n o g r s u e c l to t d n p i to fHi h P e s r z c H e t r Us d “ ’ h pe He tEx h n e Tu e ae e U ’S a a c a g b s
东 方锅炉 ( 团) 份有 限公 司( 集 股 以下 简称 “ 东
锅” 在过 去十 多 年 的技 术 积 累 中 , 高压 加 热器 ) 对
用“ ” U 形换 热管 的特点 及 要 求 较 为熟 悉 。鉴 于 当 前 我 国发 电设 备市 场极 其火 爆 , 相应 的高加 用 c 2
“” u 形管 需 求 量 大 幅上 升 , 降低 我 国 高 压 加 热 从
pe s r e tr s as nin d. rsu e h ae i o me t e s l o Ke wor s:e e g n o re gn e n y d n ry a d p we n ie r g;hg r su e tr i ih p e s r h ae ;…U ’s a u ;p o e t e h p tb e e rp ry;a ay i n ss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化工设计 2013,23( 1)
高压 U 形管式换热器的管箱设计探讨
杨东升* 崔建波 张秀艳 镇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 315042
摘要 以一台小直径高压 U 形管式换热器的管箱设计为例,探讨在应用 GB151 中的 b 型管板时,校核与
由于管 程 物 料 有 微 毒 性, 设 计 上 应 采 用 可 靠 的密封型式,Ω 环密封可以实现零 泄 漏,而 且, 加工比较简单。通常在换热器上应用的 Ω 环密封, 在分程隔板的密封上采用了 C 形弹性密封结构, 见图 2。这种密封依靠 C 形管的回弹实现了分程隔
图 1 管箱结构
板与管板或平盖间的密封,但在法兰与平盖连接 处由于结构不连续而无法实现有效的密封,造成 这里的介质短路,影响了换热器的效果。
力,还要考虑剪应力,因此要计算其中心处最大应
力的同时,还应校核其最薄弱截面的剪应力,并校
核该剪应力与此处弯曲应力组合时的当量应力。
该危险截面在螺栓中心圆与垫片作用圆之间
的周向平面上,该处总剪应力为全部介质压力和
全部垫片力之和 τ,所受的弯曲应力为螺栓力在该
截面上 产 生 的 弯 矩 在 内 外 表 面 上 产 生 的 应 力 和,
经过方案比较,本设计采用图 1 的焊接管板 ( GB151 中 b 型管板) 和平盖封头的型式,焊接管 板直接与管箱法兰小端焊接,将所有管程开孔均 移至平盖上, 这 样 虽 然 管 板 厚 度 较 大, 但 缩 短 了 管箱的轴向长度,便于检修换热管与管板的接头, 同时有利于保证分程隔板与管箱的焊接质量,也 节省了管箱段的锻件用量。
参考文献
1 GB 150 - 2011, 压 力 容 器 [S]. 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出 版,2012. 3.
2 GB 151 - 1998,管壳式 换热器 [S]. 中 国标准出 版社出 版,1998.
3 压 力 容 器 设 计 工 程 师 培 训 教 程 [M]. 新 华 出 版 社 出 版,2005.
固定相连的管箱或壳体对管板的约束 ( 支承) 作
用在 ASME Ⅷ - 1 中也有考虑,按 UHX - 12. 6 中
提供的思路, 将 使 管 板 的 计 算 厚 度 增 大, 但 同 时
可以免除对与管板相连的壳体产生的附加轴向弯
曲应力的校核,而管板对与其固定相连的管箱或
壳体的附加轴向弯曲应力是 GB151 所没有考虑的。
图 5 安放式开孔结构
GB150 中螺栓连接的平盖计算是基于受均匀 压力作用,平盖结构见图 6。边界条件为周边简支 + 均布弯矩作用的圆平板的模型计算,该模型的前
图 6 平盖结构
提是弹性理δ / D 值小于 1 /5,当
不符合这 一 条 件 时, 不 仅 要 考 虑 在 平 盖 中 弯 曲 应
仅取 10. 0MPa。
根据圆平板上作用的均布弯矩与弯曲应力的
关系,可由应力计算弯矩:
m
= σPm
δ2 μ 6
( 3)
式中,δ 为管板有效厚度,本例取 97mm; μ 为强
度削弱系数,取 0. 4。
此值为 管 板 圆 周 单 位 长 度 上 的 弯 矩 值, 乘 以
圆周长度后,求得管板施加在法兰上的弯矩值为 5. 69 × 107 N·mm,其方向与法兰所承受的弯矩方
* 杨东升: 工程师。1998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工作。联系电话: ( 0574 ) 87917931,E - mail: yangds@ izpec. com。
2013,23( 1)
杨东升等 高压 U 形管式换热器的管箱设计探讨
45
图 3 管箱垫片
2 管板的计算
4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 - 高压容器 [M].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 版,2003.
5 李建 国 编 著. 压 力 容 器 设 计 的 力 学 基 础 及 其 标 准 应 用 [M].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 ( 修改回稿 2013 - 01 - 08)
2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 1) 式计算,其值为 190. 6MPa; σr 为管板在周边
简支状态且有均布弯矩时最大应力值,按 GB151
计算,采用 SW6 计算软件,控制 σr≤1. 5[σ]t,并
保留一定的安全裕度,其值为 108. 3MPa。
计算结果
σ
P m
为
82.
3MPa。在计算中为忽略壳
程筒体的支承作用,可令壳程筒体的弹性模量 ES
取管板因该弯矩的作用,而使最大应力 σmax 得以
减小的数值 ( 绝对值) ,此值即为该弯矩单独作用
在管板上时, 产 生 的 弯 曲 应 力, 进 而 可 以 求 得 这
一弯矩的大小。计算式为:
σ
P m
=
σmax
-
σr
( 2)
式中,σ
P m
为周边简支管板有无均布弯矩时最大应
力的差 值; σmax 为 周 边 简 支 管 板 最 大 应 力 值,按
为 Φ325 × 10 的无缝管) ,在与管箱筒体对管板的
联合约束中作用较小。本例计算中壳程筒体和管
箱圆筒分别与管板的旋转刚度值之比,前者仅为
后者的 1 /15,因此假定壳程筒体对管板的约束均
由管箱筒体提供,即对法兰所受弯矩数值略作放
大,对法兰的 核 算 结 果 是 偏 安 全 的。 忽 略 与 管 板
周边弹 性 支 承 的 圆 平 板, 可 将 计 算 载 荷 分 解
为两部分,一 是 在 周 边 简 支 的 圆 平 板 上, 最 大 弯
曲应力在中心; 二是在受周边均布支承弯矩作用
的圆平板上, 弯 曲 应 力 处 处 相 等。 由 于 两 者 符 号
相反,管板对 法 兰 所 施 加 的 弯 矩 数 值, 可 通 过 求
向相同,在校核法兰各项应力时,应计入此弯矩。
46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化工设计 2013,23( 1)
校核法兰的各向应力可用 SW6 计算软件。
3 管箱平盖的计算
本例中 管 箱 封 头 为 一 个 平 盖, 由 于 其 固 定 方 法为螺栓连接,可按 GB150 中的平封头计算。由 于其作为管 箱 的 平 盖, 在 保 证 强 度 的 同 时, 在 管 箱内有隔板 时, 必 须 保 证 平 盖 的 刚 度 要 求, 中 心 点的挠度控制在 0. 75mm 之内。经计算,本例平盖 的最大计算厚度不取决于中心点挠度控制,而是 取决于操作 工 况 下 的 平 盖 厚 度 计 算。 此 时, 平 盖 的结构特征系数 K 为 0. 81。
图 4 管板约束示意
在周边简支状态下,管板周边径向应力为零,
管板的最大应力发生在管板中心,计算式为:
σmax
= 0.
309P
D2 μσ2
( 1)
式中,P 为管板计算压力,本例取 18. 9MPa; D 为
管板当量直径,本例取其与法兰连接部位中性面
直径 350. 5mm; μ 为强度削弱系数,按 GB151 规
定,取 0. 4; δ 为管板有效厚度,本例取 97mm。
由于换 热 器 管 板 为 轴 对 称 结 构, 周 边 约 束 为
均布力矩。圆 平 板 在 该 力 矩 作 用 下, 处 处 产 生 相
等的径向和环向弯曲应力。该弯曲应力与 Pt 产生
的弯曲应力叠加的结果是: 除非周边约束使得管
板边界条件 接 近 于 固 支, 一 般 情 况 下, 管 板 最 大
工程上为简便起见,仍采用 GB150 的方法计
算高压容器的厚平盖,相当于近似地用薄板理论
进行处理,并取一定的安全系数来保证平盖的强
度,按这种方式计算出的平盖厚度再来校核危险
截面的当量应力。
4 结语
通过对设计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当应用 b 型管 板时,应考虑管板对与其直接焊接的筒体 ( 或法 兰、筒体端部) 的作用。对小直径高压 U 形管式 换热器,当筒体厚度超过换热器内径 10% 造成 ω' 或 ω″超界时的计算具有参考意义。对于小直径的 高压容器应用平盖 ( 或管板时) ,且 δ /D 值大于 1 /5 时,不但要计算最大弯曲应力,还应校核最大 剪应力及最大剪应力发生处该剪应力与此处弯曲 应力组合作用的当量应力,且其值应≤0. 7 [σ]t。
程数 主要受压元件
管程 丙酮 ( 含 0. 1% 甲酸)
310 18. 9
18. 9 DN300 2 16Mn 锻 + 堆焊 316L
壳程 水蒸汽
320 3. 0
1 16Mn
本设备管程介质中含少量甲酸 ( 约 0. 1% ) , 因此管箱内部需堆焊 316L 不锈钢做耐蚀层,若采 用夹持管板 ( GB151 中的 a 型管板) ,不但需要一 对法兰,而且法兰轴向长度加上管箱筒体设置物 料进出口所必须的长度,将超过 700mm,而设备 内径仅为 Φ304mm。
其当量应力为:
槡 σO = σ2m + 3τ2
( 4)
式中,σm 为 危 险 截 面 最 大 弯 曲 应 力,本 例 中 为
51. 4MPa; τ 为 危 险 截 面 剪 应 力, 本 例 中 为
21. 3MPa; σO 为 危 险 截 面 当 量 应 力, 本 例 中 为 63. 3MPa,使其控制在 σO≤70 [σ]' = 80. 4MPa。
应力仍在中心处,但其值较纯周边简支时的最大
应力要小,此即 b 型管板较 a 型管板薄的原因。
由于管 箱 法 兰 对 管 板 施 加 了 均 布 弯 矩, 法 兰
也必然受到相等弯矩的反作用,因此在校核管箱
法兰时,必须 考 虑 该 弯 矩 的 反 作 用, 下 面 求 解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