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水系的调查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期时非常壮观。
上游河流地貌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源涵养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灾害风险
河流地貌景观
上游地区的河流地貌具有重 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下游 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资 源。
上游地区的河流地貌为许多 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地 ,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 要意义。
然而,上游地区的河流地貌 也可能带来一些自然灾害风 险,如洪水、泥石流等。这 些灾害对下游地区的安全和 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三角洲的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初期形成、 快速发育、稳定成熟等。每个阶段都受到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形态特征
三角洲形态多样,包括扇形、鸟足形等。其形态 受到河流流量、泥沙含量、海洋动力等因素的影 响。
下游河流地貌对航运、灌溉等意义
航运价值
下游河流地貌对航运具有重要意义。宽阔的河道和平缓的 水流使得船只能够顺利通行,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和交流 。
人类活动如水利建设、农业开发等也对河流 地貌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有助于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河流地貌基础知识
河流地貌概念及分类
河流地貌概念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 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 。
河流地貌分类
根据河流作用的不同,河流地貌 可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大 类。
形成过程与演化历史
形成过程
河流地貌的形成是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共同作用的结 果。在河流上游,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等地貌;在河流 中下游,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等地貌。
演化历史
随着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河流地貌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地壳抬升会导致河流下切,形成峡谷;气候变化会影 响河流的水量和含沙量,从而影响河流地貌的形态。

澜沧江源[青海玉树的国际河流]

澜沧江源[青海玉树的国际河流]

澜沧江源[青海玉树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源青海玉树的国际河流澜沧江,又称湄公河,是著名的国际河流,东南亚第一巨川,亚洲第六大河,源于青海,经西藏、云南出国境,南流经柬埔寨于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程长4 909公里,中国境内河长2 021公里。

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

澜沧江东源头区,地形独特,自然景观也非同一般。

基本信息中文名澜沧江源发源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千米相关合集羌塘的自然环境共4个词条25阅读羌塘高原中国第2大湖区长江源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源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流域范围简介澜沧江源头澜沧江,是著名的国际河流,东南亚第一巨川,亚洲第六大河,源于青海,经西藏、云南出国境,以下称湄公河,南流经柬埔寨于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程长4 909公里,中国境内河长2 021公里,上游位于青海省的南部和西藏自治区的东北部。

干流在右岸支流昂曲(解曲)汇口以上称扎曲,又作杂曲,系藏语音译,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河”。

源头澜沧江源澜沧江上流有二源:北曰杂曲河,南曰邪穆曲河。

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地区的支流众多。

仅在扎阿曲与扎那曲的汇合处(尕纳松多)上游地区,有近400条大小支流。

尕纳松多以下称为扎曲,到杂多县城,长106.9公里,河床海拔4 055米,河面宽约100米。

澜沧江源区水系包括扎阿曲水系、扎那曲水系。

两源汇聚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扎多县县城西北106.9公里处的尕纳松多(E94°36′40″,N33°12′33″,海拔4 360米;尕纳松多,藏语“黑白交汇处”,扎阿曲水流清澈;扎那曲水流浑浊),河面宽约30米。

测得扎阿曲河宽62米,平均水深0.72米,平均流速2.63米/秒,流量为117.4立方米每秒;扎那曲河宽51米,平均水深0.35米,平均流速1.81米/秒,流量32.3立方米每秒。

考察队科学工作者,对两河上述数据进行了认真对比、分析、研究后,宣布认定扎阿曲河为扎曲的正源,也就是澜沧江-湄公河正源。

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关键词 水资源 澜沧江—湄公河 国 际河流
1 前言
湄公河是世界最大河流之一, 就其河长 4 880 km 居世界第六位; 就其河口平均流量 15 000 m 3/ s居世界第八位[ 1]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北麓, 在西藏昌都有 两大源流扎曲和昂曲汇入, 后始称澜沧江。它自北向南流经云南省西部 7 个地州, 从我国 西双版纳 224 号界碑处出境改称湄公河。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进入越南, 在越南 的胡志明市西南注入南中国海。各流域国在湄公河流域内所占的水资源情况见表 1。
1期
唐海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 析
17
从表 1 可看出, 中国境内干流全长 2 161 km、流域面积 16. 5 km 2, 分别占全流域面积 的 21% 和全流域水量的 16% 。老挝和柬埔寨的国土几乎都在湄公河流域内, 可见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在中国、老挝、柬埔寨、泰国和越南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国际河流, 有 “东方多瑙河”之称。
199 2 199 2
表 4 澜 沧江—湄公河流域内六个国家人口情况[4] Tab. 4 The population condition of six countries in the Lancang- Mekong river
2 710 23 500 ( 1966) 548 ( 1969) 1992
琅勃拉邦
2 761
268 000
3 804 15 200 ( 1966) 652 ( 1956) 1992来自万 象3 237
299 000
4 530 26 000 ( 1966) 701 ( 1956) 1992

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

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

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澜沧江是中国重要的国际河流,其上游梅里雪山脉蜿蜒而过,中下游流经云南、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

这一段澜沧江毗邻中国境内的云南省,是流域内重要的水力资源集中区域之一。

澜沧江望江楼段又称大庄坝段,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距离普洱市约100公里。

本文将对该段澜沧江的消滩水力指标进行研究,以了解其水力特性和潜力。

澜沧江望江楼段是一个河道宽阔、水流湍急的河段,河床较为平缓,流速相对较慢。

根据前期的测量数据,该段水流平均流速为3m/s左右。

在澜沧江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下,水力资源丰富。

通过对这一段河流的消滩水力指标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水能资源分布和利用方式。

消滩水力指标主要包括流量、坡降、水位和河道形态等参数。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河道横截面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³/s)。

通过对澜沧江望江楼段的实际测量,可以得到其流量变化规律。

坡降是指河道纵向水位的变化,单位为米每千米(m/km)。

坡降越大,水流越湍急,水能资源越丰富。

水位是指河道水面的高度,单位为米(m)。

水位的变化与流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水能资源的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河道形态指的是河流的横截面形状和底质特征等。

了解河道形态对于水能资源开发的规划和设计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澜沧江望江楼段的消滩水力指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段河流的水力潜力。

研究水力指标还可以为水电站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澜沧江望江楼段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以为当地乃至整个流域的电力供应提供支持。

通过开展水力发电项目,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水力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还需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问题,以保护澜沧江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澜沧江流域自然条件

澜沧江流域自然条件

澜沧江流域自然条件1 概述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以西4km的高地,河源海拔5388m。

源头河段称加果空桑贡玛曲,南流至尕纳松多后称扎曲,在西藏昌都与右岸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

再南流穿行于他念他翁与宁静山之间,然后穿过云南西部和云南南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31km河段在中缅边境,至南腊河口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

澜沧江全长2161km(中缅边境河段31km),平均比降2.12‰,流域面积16.74万km2。

昌都以上为上游,昌都至四家村为中游,四家村以下为下游。

青海省境内河段长454km,区间流域面积3.87万km2,落差1548m,平均比降3.4‰;西藏自治区境内河段长480km,区间面积3.85万km2,落差1255m,平均比降2.61‰;云南省境内河段长1227km,区间流域面积9.02万km2,落差1780m,平均比降1.45‰,国界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60亿m3。

澜沧江水系主要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组成,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盖曲、麦曲、金河、沘江、黑惠江、罗闸河、小黑江、威远江、南班河、南拉河等。

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北麓瓦尔公冰川,海拔5664m。

南流人西藏巴青县境称松曲,又东流人青海省境称解曲,转东南流圣囊谦县吉曲乡8km后进入西藏,称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汇人澜沧江。

河长约500km,流域面积16774km2,天然落差1898m,平均比降3.8‰,多年平均流量186m3/s。

黑惠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澜沧江第二大支流,全长334km,落差1402m,平均比降4.2‰,流域面积11970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55m3/s。

2 流域自然特征2.1 地形地貌澜沧扛流域,南北纵跨北纬21°~34°。

,东西横跨东经94°~102°,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呈条带状,上、下游较宽阔,中游则狭窄,流域平均宽度约80km,其中溜筒江~功果桥河段平均宽度仅为36km,流域内地形起伏剧烈,地形复杂。

高一地理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必修一).

高一地理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必修一).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研究报告。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多样性和创新意识。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加深对河流地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河流地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思考。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你们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短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澜沧江湄公河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场景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他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河流地貌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研究

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研究

第18卷第6期2011年11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8No.6Nov.2011收稿日期:2011-06-30;修回日期:2011-09-01基金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第七阶段跨界含水层管理项目(ISARM)作者简介:何 静(1986—),女,硕士研究生,地下水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

E-mail:hejing67008@126.com*通讯作者:韩再生。

E-mail:hanzsh@hotmail.com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含水层研究何 静, 韩再生*, 牛 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He Jing, Han Zaisheng*, Niu Lei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He Jing,Han Zaisheng,Niu Lei.Trans-boundary aquifers analysis in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1,18(6):358-366Abstract:Trans-boundary aquifer is an aquifer system that exists in more than one state.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roundwater system,proper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trans-boundary aquifers aresignificantly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ood-neighbor relationships.The paper ana-lyzes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 and delimits trans-boundary aquifer systems,as well as explores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rans-boundary aquifer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d applies it to the four trans-boundary aquifers inthe Lancang-Mekong Basin.The study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ncang-Mekong River trans-boundary aquif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Southeast Asia.Key words: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trans-boundary aquifer;ground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se;in-dicators system摘 要:跨界含水层由位于不同国家的含水层组成,是地下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秘的澜沧江,神秘的湄公河!

神秘的澜沧江,神秘的湄公河!

神秘的澜沧江,神秘的湄公河!我对澜沧江-湄公河充满着好奇!澜沧江-湄公河到底有多长,有多深?何处起何处终?我仍没有弄清楚,只知道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亚洲的国际大河,也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大河,东南亚第一大河。

(流量)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

(长度)澜沧江系国际河流,在东南亚则称为湄公河(Mekong River),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是世界第六大河,全长4900公里,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

我国的澜沧江一词由来于傣语:南兰章,翻译成汉语是:百万大象繁衍生息的地方!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吉富山,源头海拔5200米,流出国后称湄公河,为缅甸、老挝的界河。

澜沧江-湄公河--这里有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纯净优美的生态环境、朴实无华的民族风情、纯洁无瑕的民族心灵!澜沧江-湄公河,集诗画、诱惑、传说、美丽、神秘、野性构成了这幅颇具震撼力的画面!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一直沉睡在我们的心底,就如同澜沧江-湄公河一样,许多陌生的地名和那里的民俗风情、美丽风景总都充满无限诱惑地等待着,等待着我们去探访,用每一瞬间美妙的定格来完成我们的真正的发现之旅!由于澜沧江-湄公河流经区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孕育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鱼类生态系统。

仅次于亚马逊河流域。

到了西双版纳已经进入了美丽热带雨林中了。

流出国外后也大部分被浓密的森林覆盖着,在森林里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象、熊、虎、豹、野牛、犀牛、岩羊、孔雀等,但最为著名的还是大象。

对于有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自然、林业、民族、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了解很多,可我仍然感到澜沧江湄公河是一个雾茫茫的山谷,不容易看透、弄清,充满困惑。

对于澜沧江-湄公河,我曾时不时地想象,如何才能把彻底走进它!某一个夜晚,我竟然想象自己变成一只蚂蚁或一只虫什么的,乘一片树叶做的舟从澜沧江的源头漂流而去,顿时我觉得不妥,这样的话会被湄公河里的江鱼吃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作业云南澜沧江流域概况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罗娅婷学号:2008090176云南澜沧江流域概况罗娅婷 2008090176摘要:本文对澜沧江流域地理位置,地型地貌,植被以及农民利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澜沧江、地理位置、地型地貌、植被、农民利用Lancang Watershed of Yunnan general conditionsLuo Ya TingAbstract:This text is a summary about geography of lancang watershed ,geography position , topography ,plant cover and farmer utilize.Key words:Lancang watershed ; geography position; topography ; plant cover; farmer utilize一、澜沧江的地理位置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一条沿南北方向发育的重要国际河流,也是一条世界著名的大河。

以其长度计,在世界大河中位居第6位;以其流域面积计,位居世界大河第14位。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上源扎曲源出青海省杂多县境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南流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向东南流入云南西部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南阿河口流出国境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西部入南海,是东南亚唯一一条穿越6国的国际性河流。

干流全长4,880 km,流域面积80×104 km2,总落差5,167 m,平均比降1.04‰,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108 m3。

其中,中国境内河长2,153 km,流域面积16.48×104 km2,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0.6%。

澜沧江——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干流总长2,129 km,其中青海省境内448 km,流经杂多县、囊谦县,主源扎曲上有结曲、巴曲、孜曲和草曲等支流,省境内纳子曲、解曲和昂曲等支流;西藏境内465 km,流经昌都、察雅、左贡和芒康县,从德钦县下盐井流入云南;云南境内经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临沧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7地级市、自治州,干流总长度1,216 km,沿途支流主要有黑惠江(中游段叫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罗梭江)、流沙河、沘江、漾濞江、南允河、罗闸河、小黑江和南碧河等,从南阿河口至南腊河口31 km为中缅界河;以下在老挝境内干流长777.4 km,柬埔寨境内长501.7 km,越南境内长229.8 km,老缅界河长234 km,老泰界河长976.3 km。

澜沧江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上中游河道从青藏高原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

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 km,曾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

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

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65×108 m3。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104 kW,可能开发量约2,348×104 kW,干流为2,088×104 kW,约占全流域89%。

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1990 年中、老两国进行了洪水期考察,试航万象取得成功。

1993年新组建的思茅航运公司,开始为老挝、缅甸、泰国运送产品3,000多t。

同年,中、老、缅、泰4国经过协商,对该河段提出共同整治方案。

二、澜沧江的地型地貌1、地貌特征澜沧江流域纵贯整个横断山,从西向东依次是高黎贡山、怒江、怒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形成气势雄伟的山川骈列,高山峡谷相间的主体地貌。

从流域北部,高山峡谷相对高差达3 000~4 000 m,过渡到海拔3 500~1 000 m 的西双版纳北部的中山宽谷,流域南部属于横断山脉延伸地区,呈中低山宽谷盆地地貌景观,海拔500~1 000 m。

2、气候特征流域地势南北高差悬殊,海拔与纬度一致,呈南北走向,非地带性强烈,大大增强了流域内南北气候差异。

从低纬度、低海拔的勐腊县到高纬度、高海拔的德钦县,年平均气温从21.1℃下降到4.8~C,大于lO℃的积温从7 678.0~C 下降到644.7~C,在流域内8个纬距内就可划分出北热带,南、中北亚热带,暖、温、寒温带7个气候带,大致海拔每升高1 000m,气温下降5—7℃。

区内立体气候明显,垂直方向上1 km的气温变化相当于全国水平方向上约2 000 km 左右的气温变化。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在1 000Ill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雨量在季节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

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来源充足,85%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10月的雨季,维西县最低,为68.3%;大理州的最高地区可达95.7%。

此外,降雨量在地域上的分配也差异甚大,年平均降雨量最低的是德钦县663.7 mm,最高的是思茅地区的西盟县,为2 772.3 mm,这也是全省降雨量最高的县。

3、水文特征云南省澜沧江干流长1 240 km,流域面积9.0万k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3.5%。

澜沧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96条,干流平均年径流深584 mm,年径流量517.6×108『n3,年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58.4×1 t/km2。

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流域入境的年输沙量约2 670万吨,出境输沙量8 460万吨,省境内产沙量5 790万吨,年平均含沙量0.57—1.35 Ⅲ3(引自《云南省地表水资源》)。

流域干流的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轻微,中游地区属中度流失,下流为轻度水土流失。

整个流域的年侵蚀模模数为691 t/kin2,在云南省属于较低的河流,侵蚀速度平均O.55 mm]a,即每年流失O.55 mm厚的一层表土,95%以上的沙量集中在汛期6 10月中。

4、人口特征澜沧江流域1998年人口为1 032×104人(云南省统计局,1998),全流域人口密度为70.38人/km2,大大低于全省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最少的德钦县仅7.64人/kin2,而最高的大理市有331.70人/kin2。

流域中游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上游、下游地区的4倍多及2倍多。

流域内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18个少数民族:白族、彝族、哈尼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枯族、佤族、纳西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基诺族、独龙族。

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其习俗风情、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并且和当地自然。

环境密切融合,各民族在流域内大分散、小聚居,其经济、文化水平差异较大。

三、澜沧江植被(从热带到寒温带)澜沧江是云南三江并流奇观的中间的一条江,澜沧江流域可以说是三江并流地区地质地貌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澜沧江流域是古南大陆与古北大陆的碰撞融合地带,在近代又经历了喜马拉雅隆升引起的一系列地质地貌改造,形成了现今独特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格局。

澜沧江下游——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极限在澜沧江流域的西双版纳,生境炎热湿润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与其它森林类型有清楚的区别。

热带雨林主要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温度18℃以上的热带潮湿低地。

由于生长环境终年高温潮湿,热带雨林长得高大茂密,一般高度在30米以上,从林冠到林下树木分为多个层次,彼此套叠。

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最高的树木可长到70多米高度,例如望天树。

热带雨林的种类组成极其丰富,尽管热带雨林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但它所包含的植物种数却占了世界总数的一半。

热带雨林有很多独特现象是其它森林所没有的。

例如,大树具有板状的树根,在老茎干上开花、结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枝、干上;有的植物通过绞杀其它植物而树立自己;有的树木从空中垂下许多柱状的根,最后变成独树成林;林下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有滴水叶尖,而有的植物的叶子长得十分巨大;在林内,大藤本非常丰富,有的长达数百米,穿梭悬挂于树木之间使人难于通行。

由于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缘山地,河谷盆地的平均海拔都在600米以上,它与同纬度的大陆其它地区相比,热量偏低,日温差大。

然而,该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气候的立体分异相当大,其东、北、西三面高,在一定和程度上阻挡了西北方来的冷气流,使得最冷月均温并不低(为15.5℃),弥补了积温的不足;低山沟谷及低丘上,冬季有浓雾,加上土壤湿润,又弥补了降水的不足。

冬季浓雾的存在就像给地面盖了一床被子,起到保暖作用,减小了低温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因而在该地区的低山沟谷及低丘上,形成了热带湿润气候,具有热带雨林发育。

热带雨林虽能存在,但该区在海拔、热量及降水上均处于热带雨林的极限,其热带雨林与本区的其他植被形成交错和过渡的分布格局。

在澜沧江下游流域的山地,在热带雨林带之上林,也称季风常绿阔叶林。

这种森林高25~30米种类组成,乔木以樟科和壳斗科植物占优势,有润楠、钝叶桂、稠琼楠、大叶桂、小果栲、刺栲等。

从西双版纳沿澜沧江往上游,由于地貌作用增强了焚风效应谷向干热河谷转变为,两岸植被也相应从热带雨林过渡到半萨王纳植被。

在从热带雨林向半萨王纳植被的过渡上,中间出现了一类几乎都由落叶树木组成的称为季雨林的植被类型,它们在思茅地区的糯扎渡一带分布特别集中。

这种落叶季雨林高约20米,乔木主要由桂火绳、黑黄檀、毛果扁担杆、余甘子、黄豆树、木棉、白花树、火烧花等组成。

在季雨林受火烧或破坏后澜沧江中游——非洲萨王纳植被奇观澜沧江中游沿江岸已是干热的河谷生境草丛,它在外貌上呈稀树灌草丛型非洲萨王纳植被景观。

非洲的萨王纳植被就是指非洲大陆上的稀树草原,与它类似的澜沧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木草丛,专称河谷型半萨王纳植被。

这种河谷型半萨王纳植被具有低矮、疏散的乔木和灌丛,这些乔木和灌木的枝干弯曲,丛生,茎叶多毛,干季多落叶,主要种类有余甘子、厚皮树、火绳树、木棉、毛叶黄祀、灰毛浆果楝等。

草本植物以芸香草、扭黄茅等禾草为主。

澜沧江的中游,在干热河谷半萨王纳植被带之上广泛分布有以云南松为优势种的云南松林。

云南松林一般是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受严重干扰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次生植被。

云南松原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的一个树种,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受严重干扰后,云南松以它具有极强的耐性和适应能力获得广泛发展,形成大面积的云南松林。

在澜沧江中下游少有植物学家涉足,对这类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它们的生态学和群落学特征我们几乎不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