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绪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马原绪论知识点总结

马原绪论知识点总结

马原绪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一系列代表人物所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哲学。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世界的实践活动,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观点,并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和世界观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结构和理论体系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物质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物质的概念明确地理解为“唯一具有根本的自然属性、唯一具有自己的内在联系、能够相互转化的实在的东西”,即基于实践的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了物质无限的发展性、创造性以及物质的最终极发展趋势。

物质的基本属性包括运动、空间和时间,物质是运动物、真实物,物质是各种可感知的存在,是可以通过感官观察和实验验证的。

同时,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二)运动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的。

物质的基本特征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的形式、物质的存在的方式。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运动的,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等。

运动的特性有: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所谓“量变质变”;运动的不平衡,物质或运动一般是向着平衡状态发展,实现平衡状态是运动的目标。

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与其相反的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深切的矛盾发展的过程中”。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一切事物内部的统一,又是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因。

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特点有:矛盾一般性和矛盾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实践之中。
第一章
第一节
一、物质
1、恩格斯对物质的初步概括: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事物辩证关系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三节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3)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目光和战略定力。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1)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
(2)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3)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之风。
科学文化实践
2、人类实践新形式:虚拟实践
四、实践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选集》
2、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五、认识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框架一、唯物主义世界观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相互关系2. 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3.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4.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二、历史唯物主义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的发展3.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4. 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三、辩证唯物主义1. 对立统一规律2. 质量互变规律3. 异同结合规律4. 运动规律四、哲学方法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3. 实践决定认识的发展和深化4.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五、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 认识的来源和发展2. 认识的能动性和客观性3.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系4. 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条件六、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1. 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2. 意识形态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3. 阶级斗争对意识形态的影响4. 科学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七、历史唯心主义和唯物史观1. 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2.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3. 唯物史观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八、价值和价值规律1. 价值是商品的经济衡量2. 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作用3. 价值规律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九、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1. 劳动价值论是价值规律的理论基础2. 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影响3. 价值规律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限制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基础2.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十一、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 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革命的推动作用3.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规律十二、社会制度和社会历史1. 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 社会制度的更替和社会发展的规律3. 社会历史的阶段性和透视性以上是马克思主义马原理的知识点总结框架,涵盖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历史唯心主义和唯物史观、价值和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社会制度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马原知识点绪论总结

马原知识点绪论总结

马原知识点绪论总结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的核心内容。

这些基本概念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革命、阶级斗争、价值规律、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等等。

这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来源也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哲学领域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发展而来的一种哲学思想理论。

它是通过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扬弃和发展而产生的。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来源,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外延是有帮助的。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运动的本质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

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现实、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最后,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对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还是对人类社会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指导意义,它为我们正确把握社会运动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真总结和领会对我们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认真总结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与思想。

同时,通过认真总结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也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为我们正确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马原知识点

马原知识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科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马恩的崇高理想、勤奋好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他们两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身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在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主义、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第三、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中国近期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注意理解把握要点,二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原课本绪论

马原课本绪论

马原课本绪论介绍《马原》课本,全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是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核心,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内容概述《马原》课本全书包括绪论和八个主要章节。

本文将主要介绍《马原》课本的绪论部分。

绪论是《马原》课本的开篇,它是全书内容的引子,旨在给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和本教材的组织结构,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绪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绪论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脉络的梳理,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思想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接着,绪论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内容和体系。

学生将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人类解放运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3.《马原》课本的组织结构:绪论最后介绍了本教材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划分。

本书主要分为八个章节,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人类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变革、马克思主义与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世界。

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多个小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

教学目标绪论作为整本教材的开篇,对于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建立和全面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绪论,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发展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概念。

3.熟悉本教材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划分,具备对《马原》课本进行系统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知识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知识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一些必背知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马原笔记

马原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他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见联系不见区别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1.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②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2.联系的复杂多样性: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3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
空想社会主义。

3.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的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
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6.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8.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中期。

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