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工程 PPT

合集下载

嫦娥三号ppt讲解

嫦娥三号ppt讲解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探月卫星

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 同,将来“嫦娥三号”卫星将 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 是直接飞往月球。“嫦娥三号” 要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 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 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 成分等探测活动。根据中国探 月工程三步走的规划。2013年 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 勘察。
月球车模型
载人登月

载人登月未正式立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明确表示 ,中国的探月工程共分为“无人月球 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欧阳自远透露说,我 国在2017年将有望实现月球采样与返回,对登陆地点附近区域的月球表面的 资料进行更加详细的积累和收集,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中“绕、落、回” 的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 “嫦娥五号”将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而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 程副总设计师兼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透露,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计划 仍未正式立项,但各方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已趋于一致 。
两器分离
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任务

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 奏巡视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 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大约任务时间为3个 月。
嫦娥三号卫星任务
着陆区全景照首公开


16日之后,嫦娥三号迎来月昼高温考验。月球车转入“午休”模式,为应对 高温,只保留部分分系统工作,移动等分系统则停止工作。而着陆器热控能 力强,月午状态仍能工作,地形地貌相机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进行了 360°环拍,获得了全景照片,其他有效载荷也都开展了相应的科学探测 。 据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恩海介绍,全景图片是用 60张照片 分三次拼接而成,分别为0°,往下倾斜15°和30°三个角度拍摄而成,而 选择这个角度正是因为可以由近到远清晰地看清楚。

嫦娥奔月ppt课件

嫦娥奔月ppt课件
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是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的重 要故事之一。它讲述了嫦娥与后羿的 爱情故事,以及嫦娥被迫离开人间, 到月亮上过着孤独生活的故事。
嫦娥奔月与中秋节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祭祀。在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团聚等,以表达对家庭 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现代歌曲中的嫦娥奔月
介绍现代歌曲中嫦娥奔月的形象 表现及情感表达方式
分析现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和 歌词元素来塑现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影视作品中的嫦娥奔月形象塑造
分析影视作品中嫦娥奔月的形象塑造及 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探讨影视作品中如何运用视觉和音效手 比较不同影视作品中嫦娥奔月形象的异
技术来提高探测效率和质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嫦娥奔月的故事价值
故事的历史价值
嫦娥奔月的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月亮的向往 和探索欲望。
故事的现代意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嫦娥奔月的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不 断探索未知领域,追求科学进步和文化创新。
THANKS
古代诗词中的嫦娥
在古代诗词中,嫦娥经常被描绘 成美丽、孤独的形象,代表着人 类对月亮的向往和神秘感。
民间传说中的嫦娥
在民间传说中,嫦娥的形象更加 丰富和立体。她被描绘成因吃了 仙丹而飞升至月亮,并在月亮上 过着孤独的生活。
民间传说中的嫦娥形象
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
在民间传说中,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 事被广泛传颂。嫦娥与后羿相爱,但 由于后羿的徒弟逢蒙想要占有嫦娥, 嫦娥被迫吞下仙丹,飞升至月亮上。
嫦娥奔月的背景
嫦娥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为了逃脱丈夫后羿的惩罚,吞下仙丹 飘到月亮上。

PPT嫦娥奔月

PPT嫦娥奔月
“载人航天”激发民族自豪感
第三个里程碑:
“绕月工程”开创中国航天事业
何 似 在 人 间
起 舞 弄 清 影 ,
高 处 不 胜 寒 。
又 恐 琼 楼 玉 宇 ,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 人 有 悲 欢 离 合 ,
今 夕 是 何 年 。
不 知 天 上 宫 阙 , 不 应 有 恨 ,
奔月
人类探月史
嫦娥一号 人文月球 人类畅想






月球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天体,是距离人类家园—— 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一个自然卫星。 月球,俗称“月亮”,它绕地球转动,同时跟随地球一起 绕太阳公转,月球自传周期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故总以同一半球对向地球。 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很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摄 氏度,夜晚则可降至-183摄氏度,因而是个干燥,无生 命的世界。
25
128 256 —— —— —— —— ——
He H2 Ar CH4 CO2 NH3 OH+H2O
月球表面气体密度图示
白天 密度/(立方厘米)
0% 5% 6%
2%
21%
11%
13%
42%
20Ne
He
H2
Ar
CH4
CO2
NH3
OH+H2O
第六阶段:现状
第五阶段:晚期演化阶段 第四阶段:月海的形成泛滥阶段 第三阶段:区域熔融和高地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月球初始阶段
唐 代 李 白
把 酒 问 月
美科学界终极构想: 盖月球伊甸园续存地球生命 美国科学界知名学者组成的“拯救文明联盟” 提出 构想,认为应该在月球存放数量足够的 地球物种 DNA,保存地球物种。 夏皮罗博士表示,在月球兴建地球生命与人 类知识 的仓库。 霍金、艾德林主张人类离开地球

嫦娥ppt课件

嫦娥ppt课件
地面控制中心的信息交互。
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展望
共享数据与成果
加强与国际同行在数据共享、成 果发布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深空探测事业发展。
联合任务实施
探讨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实施深 空探测任务的可能性,实现资源
共享、风险共担。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在技术研发 、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我国深空探测技术水平。
研发高效、可靠的火箭发动机 和推进剂,提高探测器速度和
机动能力。
轻量化与高强度结构
研究新型材料制造技术,减轻 探测器质量,提高结构强度和 稳定性。
自主导航与控制
研发高精度自主导航与控制技 术,实现探测器在复杂环境中 的自主飞行和精确着陆。
深空通信与数据传输
研究高效、可靠的深空通信和 数据传输技术,保障探测器与
研究月球资源利用,开展月球 基地选址和建设规划。
火星探测任务
开展火星环境探测、火星地质 构造和火星生命探测等任务。
小行星探测
选择近地小行星进行探测,研 究小行星的轨道、成分和构造
等信息。
深空天体观测
利用嫦娥一号的技术成果,开 展深空天体观测,研究宇宙演
化等科学问题。
深空探测技术挑战与突破方向
新型推进系统
承载能力强等特点。
热控技术
采用被动热控与主动热控相结合的 方式,实现了卫星在复杂热环境中 的稳定工作。
电源系统
采用太阳能电池帆板和锂离子电池 组合供电方式,保证了卫星在长时 间任务中的能源需求。
有效载荷技术
探测仪器
搭载微波探测仪、红外成像光谱 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多种 科学探测仪器,实现对月球表面 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探测。

嫦娥ppt课件

嫦娥ppt课件

计划在未来10年内发射火星探测器,实现火星表面巡视和采样返回任务。
火星探测计划
计划在未来10年内探测一颗近地小行星,了解其物质组成和形成历史。
小行星探测计划
计划在未来10年内发射太阳探测器,研究太阳活动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探测计划
共享技术和资源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先进的技术和资源,共同推进深空探测事业。
嫦娥PPT课件
目录
嫦娥计划概述嫦娥探测器的设计和功能嫦娥探测器的发射和运行嫦娥探测器的科学成果嫦娥计划的未来发展
CONTENTS
嫦娥计划概述
嫦娥计划是中国自主探月计划,源于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计划。
起源
实现月球探测、月球科研、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等目标,提升中国航天科技水平,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作出贡献。
高效能源技术
利用轻质复合材料制造探测器结构,有效减轻了探测器的重量,提高了发射效率。
轻质复合材料技术
嫦娥探测器的发射和运行
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指令,调整探测器的轨道参数,确保其按预定路线飞行。
轨道控制
控制探测器的姿态,使其能够稳定地指向预定目标或保持正确的姿态进行观测。
姿态控制
根据探测器的实时状态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确保探测器的稳定运行。
总结词:嫦娥探测器观测到了月球的磁场和重力场,对月球的磁场和重力演化产生了新的认识。
嫦娥计划的未来发展
嫦娥七号探测器
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无人月球科研站,进行长期科学实验和观测。
嫦娥六号探测器
计划在月球南极采集约2000克的岩石和土壤样本,并返回地球。
嫦娥八号探测器
计划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深空探测任务,探索太阳系边缘和行星际空间。

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嫦娥六号科普微课PPT

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嫦娥六号科普微课PPT
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不得大于6m。
嫦娥六号技术特点与创新
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嫦娥六号将采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技术,实现与轨道器的对接和样品转移。
高效推进系统
采用高效推进系统,确保探测器在月球轨道上的精确控制和稳定飞行。
自主导航与控制
引入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提高探测器的自主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1)规划: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及特点,选用适当的材质搭设支架(脚手架)。
下属企业湖南园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相关建设及后期运行管理。
月球背面南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撞击盆地。
地质特征
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包含了多种岩石类型和矿物组合,是研究月球早期历史和深部结构的重要窗口。
3.1.4 对土建结构轮廓尺寸的复核:依据复核过的基准线及土建图纸,对结构轮廓尺寸进行复核,对结构偏差将影响幕墙板块安装的部位,应及时通知总包公司,并申请进行必要的修改。
H、塔吊司机操作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准违章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操作前必须有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并履行签字手续。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月球科学
通过研究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岩石和矿物,可以揭示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了解月球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
太阳系科学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通过研究月球,可以深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为探索其他行星提供重要参考。
发射场与运载火箭选择
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濒临南海,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便于大型火箭的运输和组装。
地理位置优越
文昌发射场的气候条件较好,发射窗口宽,可提高发射任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射安全性高
文昌发射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包括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发射塔架、测控系统等,能够满足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和深空探测器的发射需求。

嫦娥奔月课件ppt

嫦娥奔月课件ppt

THANK YOU
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的起源和特点
其他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 象和社会生活的理解。
除了嫦娥奔月,还有许多其他的神话 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这 些故事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寓意。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 ,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因误食仙丹 而飞升月亮的故事。
嫦娥奔月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 嫦娥奔月的历史文化背景 • 嫦娥奔月的科学解读 • 嫦娥奔月的教育意义 • 嫦娥奔月的未来展望
01
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嫦娥的起源
嫦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她被描绘为一位美丽、纯洁、善良的 女子。
在民间传说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吃了仙丹而飞升到月亮上,成为月宫中的 仙女。
传承中华文明
嫦娥奔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件传播民族文 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弘扬民族精神
嫦娥奔月故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促进文化交流
将嫦娥奔月的故事融入课件,有助于在国际交流中传播中华文化, 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提高科学素养
中国嫦娥奔月计划介绍
目的
探索月球资源、研究月球地质构 造和环境、为未来深空探测打下
基础。
发展历程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 、嫦娥四号以及嫦娥五号探测器 成功发射,实现了对月球的环绕
、降落和取样返回等任务。
未来计划
继续开展月球南极探测、建立月 球基地等深空探测任务。
04
嫦娥奔月的教育意义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是主 要负责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单位 ,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
科研人员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参与了 中国探月工程的研发、设计和实 施,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骨干 力量。
03
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和成果
中国探月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无人月球探测技术
中国成功研发了无人月球 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的 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和技术的进步。
05
结论
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在航天 技术、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国 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高 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 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月球磁场研究
通过对月球磁场的观测和研究,深入 了解了月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磁场与月 球的相互作用。
中国探月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 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
位。
促进科技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 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
带动经济发展
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长远规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为深空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奠 定基础。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探月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技术难题
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月面采样 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面着陆 技术等,需要不断攻克和突破。
资金压力
探月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 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是面临的挑 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 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 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 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 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 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 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
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
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国务院正
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
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 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 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 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月壤包 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 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 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 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月壤 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嫦娥工程
• 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
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
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
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
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
工程介绍
• 工程概况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
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
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
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供人类
1)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 钻取月壤岩芯;
2)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岩/月壤样品; 3)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 4) 着陆器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 类型样品,最后送回返回舱。
3.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任务 主要内容包括:
3)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 研究;
4)开展He-3 、H 等气体资源提取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4. 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 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 窗口。月球演化在31 亿年前基本停止, 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 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 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 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 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
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
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为2013年“嫦娥三号”探
测器“软”着陆月球做准备。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
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
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 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 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 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 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 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为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软 ”着陆月球做准备。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 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
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
环境等。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而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
落”、“回”三步走战略。 并计划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
工程目标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 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 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 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 壤中氦-3的资源量。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 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
1.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 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 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 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 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 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探测区月貌与月 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 2)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 岩石层浅部(1~3 km )的结构探测; 3)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