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多维度视角下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多维度视角下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作者:刘禹君边宇浩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3期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艺术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多维度视角出发,探讨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进而分析文化维度、功能维度、审美维度以及科技维度等视角下的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以提升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多维度视角;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一、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概述公共空间是城市与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文化、心理以及承载情感的容器。
因此,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尤为重要,它关乎空间的功能性、美学性以及与人的互动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涵盖了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其主要目标是创造一个和谐、舒适、具有特色的环境,使人们在其中获得愉悦与归属感。
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要求设计师既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又具有敏锐的审美眼光、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及强烈的环保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共空间。
首先,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功能性。
不同的公共空间有不同的使用需求,如公园、广场、图书馆、交通枢纽等,每种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
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功能需求,合理规划空间,以确保空间的实用性与高效性。
其次是美学性。
公共空间能够直接体现出城市形象,其设计风格、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整体印象。
因此,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进而创造出既符合大众审美又具有独特魅力的空间。
最后是与人的互动性。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的心理与行为需求,比如设置座椅、喷泉、雕塑等元素,可以吸引人们在此停留,从而提升空间的活力。
二、多维度视角下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原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的构建,还涉及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最核心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即所有的设计决策都应该以人的需求、人的体验为出发点[1]。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地。
如何设计和规划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意义、原则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意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交流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些空间中,人们可以进行交流、休闲和娱乐活动。
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环境,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增进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2. 增强城市整体形象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反之,杂乱无章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会给城市留下不良印象,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声誉。
3. 保护自然环境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保护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植被搭配和绿化设计,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还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身心健康。
二、设计原则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尊重和保护居民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营造出舒适、便利的环境。
2. 原生态优先在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保留和保护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貌和植被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等方面的考量,使设计的成果不仅能够满足当下的需求,还能够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
城市公共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研究

城市公共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研究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还在改善城市空间品质、促进社会交流、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定义与类型城市公共艺术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塑、壁画、装置艺术、景观艺术等多种形式。
这些艺术作品通常具有开放性、公众参与性和与环境的融合性等特点。
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中常见的形式之一。
它可以以具象或抽象的形态展现,传递着各种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城市广场上矗立的英雄人物雕塑,能够激发人们的敬仰之情,传承历史文化。
壁画则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为城市空间增添活力。
它可以描绘城市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也可以是现代创意的表达,成为城市独特的视觉标识。
装置艺术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创意的设计,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发思考。
而景观艺术则将自然元素与人工设计相结合,营造出宜人的公共环境。
二、城市公共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审美作用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城市环境的审美价值。
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造型、色彩和材质,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目光,成为城市中的亮点。
比如,一件造型优美的雕塑放置在公园中,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不仅为公园增添了艺术氛围,还让人们在休闲散步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色彩鲜艳的壁画装饰在建筑外墙上,能够打破城市建筑的单调,为城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此外,公共艺术作品的材质选择也十分重要。
不同的材质,如金属、石材、木材等,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质感和触感,丰富人们的感官体验。
通过这些艺术作品的点缀,城市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三、城市公共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作用城市是文化的载体,而公共艺术则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
社会公共空间是否值得辩论辩题

社会公共空间是否值得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社会公共空间是人们共同享有的资源,它的存在和合理利用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是值得辩论的。
首先,社会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体现。
正如美国城市规划师詹姆斯·罗斯曼所说,“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的心脏,是城市的灵魂。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这些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城市的精神家园。
其次,社会公共空间的存在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人们交流、互动和社交的场所,有助于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公共空间是人们共同交往的场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交流和互动环境。
最后,社会公共空间的存在对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是人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场所,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特里克所说,“公共空间是人们心灵的净土,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天堂。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娱乐环境。
反方观点:社会公共空间的存在和合理利用固然重要,但是否值得辩论还需进一步分析。
首先,社会公共空间的存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有的,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社会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因此,对于一些人来说,社会公共空间并不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其次,社会公共空间的存在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一些地区,社会公共空间成为了犯罪和不良行为的温床,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一些人来说,社会公共空间并不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最后,社会公共空间的存在并不一定能够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一些地区,社会公共空间成为了噪音和污染的源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因此,对于一些人来说,社会公共空间并不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规划与社区生活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规划与社区生活引言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
有效的公共空间规划不仅能够改善社区环境,还能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本文将探讨公共空间规划对社区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功能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可供所有人开放使用的地方,例如公园、广场、人行道等。
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社交功能: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社交和互动的场所。
无论是闲逛、聚会,还是举行社区活动,这些空间都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2.休闲功能:良好的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公园、游乐场等设施能够满足居民对放松、娱乐的需求,提升生活质量。
3.文化功能:许多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的文化活动和传统,展现社区的历史和特色。
例如,艺术装置、文化节庆活动等都能让居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4.交通功能:公共空间也为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安全通行的空间。
公共空间与社区生活的关系1. 增强社区凝聚力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吸引居民参与各类活动,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例如,在____(插入具体城市或地区)的某个露天广场,经常举办农贸市场、音乐节等活动,这些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还促进了邻里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2. 提升居民幸福感公共空间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丰富的活动选择,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在____(插入具体城市或地区)的一些高品质公园中,绿荫、流水、座椅等元素共同创造出一个让人放松的氛围,居民可以在此阅读、健身、及带小孩玩耍,这无疑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3. 促进经济发展好的公共空间不仅提升了生活质量,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当社区内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时,咖啡馆、餐厅、商店等商业活动会随之增加。
例如,____(插入具体城市或地区)的一些公园周边,常常聚集了不少商业设施,吸引了周围居民和游客前来消费。
公共空间规划的挑战尽管公共空间带来了许多益处,但在规划和管理上仍面临诸多挑战:1.资源不足:许多城市在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维护上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导致设施老化,环境恶劣。
(完整)公共空间设计期末考试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科考试公共空间设计试卷(课程代码 392362)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2、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3、明度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一般来说,光线越强,看上去越亮;光线越弱,看上去越暗。
4、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及室内空间。
室外部分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室内部分包括政府机关、学校、图书馆、商业场所、办公空间、餐饮娱乐场所、酒店民宿等。
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
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5、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就是以办公的工作需要为主,创建适合办公人员工作环境的设计方案,主要是四个任务:一是对各功能的使用空子在空间上作合理的分配;二是对各功能区作合理安排;三是对分配好的空间作空间形式的设计;四是设定地面材料和设计地面图案。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其社会价值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其社会价值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交流的场所,还承载着城市文化和社会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也逐渐显现。
本文将探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及其社会价值。
一、公共空间的定义与类型公共空间通常指的是开放给所有市民的地域,能够自由出入,包括公园、广场、街道和市场等。
这些空间可以根据使用性质和功能进行分类:1.绿地和公园:供人们休闲、锻炼和娱乐的地方。
2.广场:城市中心的聚集地,适合举行各类活动、庆典和集会。
3.步行街:减少机动车通行,让人们能够安心步行、社交和购物的区域。
4.社区空间:专为当地居民设计的小型公共空间,促进邻里交流。
二、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公共空间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环境美学、功能性、安全性和可达性。
合理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美观度,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1.增强社会互动: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能鼓励人们在这一空间中聚集,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促进友谊和合作。
2.提升生活质量:设计精良的公园和休闲设施,能够为市民提供运动和娱乐的场所,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幸福感。
3.促进经济发展:商业区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增强本地经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4.传递文化价值:许多公共空间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开放的空间设计,能够更好地传递和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
三、公共空间设计的社会价值公共空间的设计绝不仅仅是环境美化,更是提升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
1. 促进包容性公共空间的可及性和多样性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了参与城市生活的机会。
无论是儿童、老年人还是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士,都能够在这些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从而形成一个包容的社会。
2. 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文化节、集市等,公共空间成为了社区居民互动的舞台。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邻里关系,还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有助于打造更强的社区凝聚力。
公共空间设计促进社会包容性

公共空间设计促进社会包容性一、公共空间设计的社会包容性概述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市民日常活动的舞台,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窗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化,公共空间设计越来越需要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以促进社会包容性。
社会包容性是指在设计和规划公共空间时,能够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群体,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资源和参与社会活动。
1.1 社会包容性的核心价值社会包容性的核心价值在于平等、尊重和参与。
它要求公共空间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避免排斥和歧视,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社会包容性的设计不仅关注物质环境的改善,更注重社会关系的构建和文化认同的表达。
1.2 公共空间设计的现状与挑战当前,许多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空间分配不均、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等。
这些问题往往导致某些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难以享受到公共空间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因此,公共空间设计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二、公共空间设计促进社会包容性的策略为了促进社会包容性,公共空间设计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这些策略涉及空间布局、功能设置、环境营造等多个方面。
2.1 空间布局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考虑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空间布局。
例如,可以设置不同规模的广场、绿地、休息区等,以满足不同规模的集会和活动。
同时,空间布局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活动的性质和规模进行调整。
2.2 功能设置的综合性与适应性公共空间的功能设置应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适应性强的设施和服务。
例如,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老年人休息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
此外,公共空间还应提供文化、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以丰富市民的日常生活。
2.3 环境营造的人文关怀与艺术性公共空间的环境营造应体现人文关怀,注重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可以通过绿化、照明、艺术装置等手段,创造一个美观、舒适、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3-1387(2007)01-0046-04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郭 彬(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摘 要: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以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分析了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强调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提出了基于社会价值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思想。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社会关怀;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T U -024 文献标识码:A一、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1.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众多领域之一,就环境艺术设计概念来讲,广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与地面环境和与美化有关的设计领域;其狭义的概念是指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设计。
严格意义上讲,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属于狭义上的环境设计。
但不管广义还是狭义的环境设计,都是为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对环境进行的一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美化活动,属于新兴的既边缘又综合的学科,就学科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来讲,环境艺术设计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主要有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人类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1]。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加深了对环境设计的理解,针对城市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文化和社会危机,基于社会学角度对环境设计的研究呼之欲出。
这表明,作为一个学科,环境设计的学科体系不断健全,出现了如环境社会学等一些新的学科。
环境社会学由起初的人口学者、农村社会学者、城市社会学者、发展社会学者等组成,围绕环境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后来,也吸引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的加入,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到住房与建筑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社会影响评估等的研究领域。
目前,世界各国都开始对环境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给予高度关注[2]。
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实现的,要遵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原则,既是艺术的范畴,又要满足生态的需求,还要体现其社会价值。
以往人们在评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标准时,过多地强调它的功能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的社会价值。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为具有社会性的人而设计。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而人必须是处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人,这样,以社会性的人为中介,无形中搭建起了一个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自然实体与社会这个以文化方式存在的系统之间的桥梁。
所以,在环境———人———社会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要想研究环境必须研究人,而要研究人必须涉及到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这样,以人为中心而产生的社会种种问题应该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必须涉及到的内容。
(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突出公共性。
“公 收稿日期:2006209207作者简介:郭 彬(1979-),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
2007年1月第9卷第1期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Jan.2007V ol.9,N o.1共性”属于社会学的概念,它是“公共领域”价值范畴的体现,著名社会学家尤根・哈贝马斯认为,“自由交流是公共领域体现公共性的核心”。
对公共空间来说,这种公共性不仅体现在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单纯的物质空间形式为人们提供使用功能的简单存在,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存在体现了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环境———人———社会三位一体的依存关系。
由此,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也在于使公共空间在人与人之间自由交流和自由言论中实现其公共性的问题,这里由公共性而延伸出来的包括政治的、宗教的、伦理的、道德的、文化的、精神文明的等社会因素都是公共空间所要承担的价值体系。
(3)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项设计创作活动。
设计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紧密相连。
后现代之后,设计的价值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重视功能价值和美学价值转向了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强调设计的社会关怀,设计的作用方式向着更加通俗化、大众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充分说明了设计活动作为人们的一项创造活动趋于理性化和成熟,更加接近于设计的本质。
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来说,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创造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促进人与人友好相处的、推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的优美环境。
在这里,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价值理应成为衡量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 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意识的进步,促进了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发展,改变着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面貌,成为影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最深层原因。
1.社会意识形态对公共空间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有时会对作为物质基础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古代城市的出现,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意识支配下诞生的,那时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打上了皇权专制意识的烙印。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采用“里坊制”,在城市空间布局上体现了“宫殿不与居民相参”的设计意图。
在与中国同时代的西方中世纪,由于宗教占主导思想统治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以教堂为中心而展开的广场成了那个时代城市的一大景观,也充分显示了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公共空间内容和形式的影响。
我国近代被帝国主义侵占过的青岛、上海等地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娱乐场所众多,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氛,表现出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3]。
2.公共空间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公共空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使得公共空间所承载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扩展。
从公共空间的形式来看,原始社会的公共空间形式单一,基本上是以供公共活动的大房子为中心,周围环绕着氏族成员的小房子,反映了原始居民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经济地位的提高,宋代的公共空间得到了空前发展,开始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娱乐中心“瓦子”等公共空间,这时的公共空间已带有明显的市民性。
到了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明清时期,在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更大规模的商业中心,如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等,以及大量的娱乐场所[3],公共空间开始成为人们集会的舞台,逐步向公共空间的本质内涵靠拢。
工业革命后的高科技给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共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公共空间的类型上,有了较细化的分类,比如居住型公共空间、工作型公共空间、交通型公共空间、娱乐型公共空间等。
形式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公共空间为大众服务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公众的参与性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公共空间的社会性表现得也就越充分。
三、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 在当今社会,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本身成为了社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功能也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它首先应该满足功能价值,作为一项艺术创造活动,也要实现它的美学价值,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还要体现它的生态价值,而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当代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承载了更多的社会价值。
着眼于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当代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突出特征,它表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更加理74第1期 郭 彬: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性化、人性化和社会化。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突出表现在对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上。
1.市民的教育价值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毫无疑问属于艺术的范畴,而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而艺术化了的环境对人的教化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外在表现形式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必然会对公众产生教育或教化作用,而作为公众性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也势必会对公众产生更广泛意义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方面,处在公共空间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环境与人之间的对话也可以对人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
通过这种教化作用可以提高市民文明的状况,促进市民个人素质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反过来,社会文明的提高也会张显公共环境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另一方面,这种对公众的教育作用也突出表现在对市民的审美教育上,优秀的设计必将通过高水平的设计元素来影响或引导市民的审美。
在大审美经济时代,审美教育是市民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引导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念也成了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特别是随着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多种异质文化的共存局面改变了传统审美的价值标准,引导市民合理正确的审美观念,对于提高市民的审美水平,重塑我们的主流审美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
2.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人是环境和社会的主体,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3],尤其是公共性的环境对人精神风貌的塑造作用是显然的,公共空间在体现时代核心的价值观念、引导市民共同的生活理想、强化公众的精神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环境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
而人类共同的生活理想在目前表现在对舒适的人居环境、和谐的社区关系、健康的生活主题等的向往。
城市居民的精神文明状况主要体现在市民对地域精神的认同,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对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和社会友爱的提倡等。
一方面,公共空间环境设计通过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促进人与人之间语言、行动和精神的交流,在交流中升华市民精神;另一方面,通过环境设计的具体要素与市民的交流来达到促进市民文化素质以及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比如,公共空间往往通过具有浓缩精神的公共艺术—雕塑来体现城市精神,无形中强化了市民的城市归属感,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状况,从而促进城市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作为一项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精神风貌、提升市民文化内涵,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发展经济的前提。
目前很多城市都把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看作是吸引外资、拉动经济的前提,沿海城市大连、青岛等地,建设了比较完善的公共空间环境体系,通过视觉环境的改善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给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发展经济的活力。
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和市民的福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有机体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