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简析: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例如,例1通过对某城市六年来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统计,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再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单元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如: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身高的变化、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

再如“生活中的数学”栏目中,引入2003年北京市非典疫情的数据,使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教材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如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品质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品质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第七单元:人物品质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

《古诗三首》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诺曼底号”遇难记》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黄继光》展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气概;《挑山工》表现了普通劳动者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

本单元则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诺曼底号”遇难记》与《黄继光》《挑山工》的课后练习与学习提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交流平台”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总结如何从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

三年级下册已经有过“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的练习,本次习作进一步提高要求,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并且以“写得像”作为评价标准,并引导学生听取家人意见,根据评价标准进一步修改习作。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9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3个要求写的字,会写10个词语,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名言警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四下第七单元备课教案

四下第七单元备课教案

四下第七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3)能够理解并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本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3)本单元的课文理解和朗读。

2. 难点。

(1)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语法知识;(2)正确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三、教学过程。

1. Warm-up。

(1)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问答、游戏等方式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做铺垫。

2. Presentation。

(1)呈现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单词和表达方式;(2)介绍本单元的语法知识,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Practice。

(1)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包括听力练习、口语练习、阅读练习等,巩固学生的语言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Production。

(1)设计任务型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2)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Consolidation。

(1)通过复习和总结,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6. Homework。

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够继续学习和提高。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3. 游戏活动,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4. 任务型活动,设计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和提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和《卧薪尝胆》。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勤奋学习,不怕困难,通过讲述古代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用萤火虫照亮书本,夜晚勤奋学习的故事;《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学习,后来被老妇人的毅力感动,从而勤奋学习,最终成为大诗人的故事;《卧薪尝胆》讲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报仇雪恨的故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人物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囊、萤”等13个生字,会写“夜、习”等15个字。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人物勤奋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文中的一些句式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3.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指导。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老师点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交流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发言稿。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践活动的话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进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讨论、采访、观察等方式,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掌握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能正确使用。

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他们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启发学生对友谊、感恩等话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台湾的树屋》及相关课外材料。

2.教学图片或实物道具。

3.课堂练习和讨论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故事情节导入本单元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台湾的树屋》,学生跟读。

2.课文解读:重点词语讲解及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3. 文本阅读1.学生课文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4. 情感教育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2.引导学生对友谊、感恩等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 课堂练习1.完成相关练习题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总结与展望1.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作业1.复述课文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针对课文中的寓意,写一段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感悟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的详细内容。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单元整体备课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单元整体备课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单元整体备课设计一、单元系统分析
(三)自然单元内容分析:(横)(四)学生认知理解障碍点及建议3.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具有简便计算的作用。

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初步认
识、简单的小
数加减法
整数加法的运
算定律、减法
的性质及其简
便运算、小数
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乘法、小
数除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在小数位数相同时,学生计算时会迁移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把相同数位对齐,不自觉的就把小数点对齐。

2.在小数位数不同时,已有的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矛盾,可能会受到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容易将小数末位对齐。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小数的意义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无论是整数加减还是小数加减,算理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尽管在表像上我们看到的是,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但究其实质是相同的,小数点对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保证数位对齐。

二、单元整体设计: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整体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单元备课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大才学校王君芳单元导读单元主题: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和《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四篇课文,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身上体会,学习那种执著专注、不懈努力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单元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2.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单元导读教学过程:一、老师讲述或出示两个故事导入。

1.一个成功的故事,一个失败的故事,阅读。

2.说说读后的感受,引出——要想成功,须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主题。

现在我们走进第七单元,感受不同人身上的执著专注,努力追求的故事。

一、读导语,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二、逐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目标:课文写谁?他(她)是如何不懈追求的?你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什么?2.逐一读文,逐一交流展示,学生随机板书重点词语。

板书: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敢挑战权威全神贯注罗丹专心痴迷于工作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刻苦学画入迷父亲的菜园父亲坚毅不放弃四、填空,总结升华主题。

1.填空(课件)本单元的课文分别讲了()、()、()、()四个人,有伟大的()、()、()和普通人。

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

2.听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五、布置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1.平时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谁是你敬佩的人?你为什么敬佩他?他做了什么事值得你敬佩?2.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积累形容人物不懈努力的词语。

课文解读课型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和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动作、语言)。

预习:1.课前搜索并阅读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有关资料、图片,了解背景。

2.自学生字词语,自制生字、词卡片。

3.找出课文中有关词语的近、反义词,多音字等。

4.读课文3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

1. 老师讲述布鲁诺的故事,或者大屏幕出示,学生阅读。

2.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体会人物不畏强权追求真理埋下铺垫)。

二、检查预习1.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

2.小组交流识字情况,展示学习成果。

3.课堂练习:多音字组词zhao ( ) geng ( ) de ( ) wei()着zhuo ( ) 更的为Zhe ( ) geng ( ) di ( ) wei ( ) 辨辩辫区分。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解疑:提问—自读—解疑。

(试验过程和结论)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成果或再提疑难。

四、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学生展示有关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有关语句体会体会。

1.读、画,二人小组交流、展示。

2.补充资料: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而且是形式逻辑创始人,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贡献。

这样的人应该被尊重。

但尊重不代表盲目迷信。

二、体会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

1.文中的句子,体会。

2.找、画出伽利略在文中的有关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体会。

3.试验理解伽利略的试验的科学性。

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精神(不迷信权威,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着追求)。

三、以文带写(看插图,练笔。

)1.观察图,想象:当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来描写。

3.展示欣赏。

作业:1.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2.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反义词。

反思:通过补充人物资料来理解课文时较容易,不过要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6*.全神贯注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预习:1.自制字词卡片,自学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搜集罗丹或茨威格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资料(罗丹、茨威格)二、自读探究1.通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人交流、展示)。

2.读、画、批注:画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写感受、体会。

三、交流、展示。

1.交流画出句子的感受。

(个人)2.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联系实际谈谈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四、回读整合。

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2.小结(学生)收获。

3.拓展阅读:以文带文——主题读写《把耳朵叫醒》,简单浏览交流,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批注)。

作业:1.抄写生字词2.积累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2.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预习:1.自制生字卡片,自学生字词语。

2.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3.熟读课文。

准备:课件(名画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小组展示生字词的学习成果。

2.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连词成段或说意思。

二、初读感知:1.自主读文后,谈谈自己对这位青年的初步印象。

(2人小组交流后反馈)2.说说理由。

(2人互相补充)三、细读品味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动作及神态的词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简单)。

2.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上台展示,与其余同学互动交流。

3.作者对青年的印象有什么变化吗?读,找,个体交流。

四、美读积累1.2人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美读展示(个体),读出青年的勤奋,专注,对他的欣赏和敬佩。

师生评价。

3.体会作者耐心、细致的观察,生动具体的描写。

抄写描写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

五、以文带写,随堂练笔。

1.观察插图,想象围观人群议论的情境。

2.动笔写,展示评价。

28*.父亲的菜园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重点:1.学习父亲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2.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难点: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的意义。

预习:1.自制生字词卡片,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词语意思:坚毅,狰狞,气馁,贫瘠,疑惑不解。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以小组展示的方式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

2.课件出示词语,说说意思,或连词成段,或用上几个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坚毅平缓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疑惑不解舒畅疑惑新辟狰狞贫瘠信心十足精心伺候二、自读感悟1.默读课文,交流: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写了几件开垦菜地的小事?在相应段落做批注,两人交流。

2.再自主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父亲是怎样的人。

二人小组交流并上台展示。

三、美读积累1.有感情地朗读父亲言行的句子。

2.抄写积累。

3.讨论:为什么作者不把课题写作“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要写成“父亲的菜园”。

换一下行不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以辩论的方式展示。

(是父亲同自然环境做斗争的结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代表的不仅仅是父亲在荒凉中创造的奇迹,更是父亲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的胜利。

后来想起菜园,就会想起父亲坚毅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给人启示。

)四、总结升华学生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_的“父亲”,我从他身上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以文带文,阅读《蚂蚁与将军》。

读完你想说什么呢?拓展阅读课型教学目标:1.完成《最棒的玉米》、《百合花开》、《50年的守护》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阅读。

2.勾画描写人物外貌、言行的语句。

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言行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主题回顾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哪些人?课件:我们认识了______罗丹,_______伽利略,______聋哑青年和________的“父亲”,他们身上共同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

2.这节我们再去认识一些具有认准目标,不懈追求精神的人和物。

二、阅读浏览㈠《最棒的玉米》1.轻声读文。

2.说一说,棒玉米的哪些地方、哪件事让你很佩服?学生上台说,与同学互动交流。

3.齐读最后一段。

4.朗读卡耐基的话。

㈡《百合花开》1.齐读课文。

2.说说百合花的哪些地方让你佩服?为什么?上台展示,互动交流,补充。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欣赏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

㈢《50年的守护》1.默读课文。

2.说一说,故事中的人物哪些地方、哪件事让你很佩服?学生上台说,与同学互动交流。

3.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认为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吗?㈣《爱因斯坦与小女孩》1.两人一起读,遇到对话分角色朗读。

2.读完后想说什么?各抒己见。

3.爱因斯坦的哪些地方让你佩服?小女孩呢?三、主题回归1.学生总结:说说读完这几篇课文的感受。

2.主题升华:欣赏歌曲《风雨过后是彩虹》。

3.写下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读几篇拓展课文,虽然只读一遍,很粗略,时间较短,但学生的感悟不错,他们说出的句子带着一定的哲理性。

如:自信是开启成功的第一把宝剑。

(赵有杰)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就要坚持不懈。

(马佐蕊)如果你有目标。

就不要自暴自弃。

(李继垚)梦想是靠自己创造的。

(晏启福)梦想是由实干成就的。

(王政廷)梦想需要坚持,不能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放弃。

(李雪颖)梦想是拼搏的结晶。

(赵有杰)这就是海量阅读的结果,没有分析,没有讲解,只是简简单单的读。

同时我也觉得这是得益于“单元主题教学”,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学生在读文时一下就能抓住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意图,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便有了这样的精彩语句。

口语交际内容:我敬佩的一个人设计思路及过程:1.在单元导读课中布置:平时留心观察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的人,或拥有其他让你敬佩的品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