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中考题汇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3.下列句子与本词风格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可怜白发生”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13.B 14.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诗词风格理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属于豪放风格。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此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词人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融入其中,表达了词人壮志满怀的赤子之心。

风格为豪放。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意思是: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此句运用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破阵子》中考试题

《破阵子》中考试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

(共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答案:6、c 7、a(二)破阵子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这词首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2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答案】(1)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2)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宋)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中考语文重点:破阵子考点整理

中考语文重点:破阵子考点整理

中考语文重点:破阵子考点整理原文呈现破阵子宋代:辛弃疾醉里[1]挑灯[2]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3]分麾[4]下炙[5],五十弦[6]翻塞外声。

沙场[7]秋点兵[8]。

马作[10]的卢飞快[9],弓如霹雳[11]弦惊。

了却[12]君王天下事[13],赢得[14]生前身后[15]名。

可怜[16]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1.醉里:醉酒之中。

2.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3.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

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4.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5.炙:烤肉。

6.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7.沙场:战场8.点兵:检阅军队。

9.马作的卢( 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0.作:像,如。

11.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12.了(liǎo)却:了结,完成。

13.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14.赢得:博得。

15.身后:死后。

16.可怜:可惜练习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招题大集.绝度原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招题大集.绝度原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招题大集淇县五中杨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郑州2012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分,意思正确即可)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4、(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5)、(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山东济南2010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辛弃疾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可以感受到,由此,我们不禁联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7、“可怜白发生”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8、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题及答案

(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题及答案

一、读下列词做1-5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请任选一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

4.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中的“可怜”一词。

5.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答案:1.“示例一:“秋”写用得好。

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宣染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

示例二:“点”字用得好,突出肃穆威严的战地氛围,展现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2.①对偶。

句式整齐,“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充分体现了诗词的韵律美。

通过将士们奏乐吃肉,突出雄壮的军营生活,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②借代。

用“八百里”代牛,“五十弦”代乐器,语言形象,文笔简练,内涵丰富。

通过将士们奏乐吃肉,突出雄壮的军营生活,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弓弦声比作霹雳,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示例二:运用典故,引用“的卢”的典故,写出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描绘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示例三:烘托。

以了快弦急烘托出抗战英雄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4.“可怜”,这里指可惜之意。

这两个字凸显了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由前面词句中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神伤,波澜起伏,言近旨远,充分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30破阵子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整理

30破阵子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整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整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2006年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22006年济南市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参考答案1.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甘情愿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2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7、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

8、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

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赏析题合集

(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赏析题合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思想内容】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名句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

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

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艺术特色】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参考答案】1.(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2.(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江成子破阵子历年中考题

江成子破阵子历年中考题
7、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8、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派。
9、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10、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11、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立功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C表达了自己愿效命朝廷的愿望。4、D李清照的作品语言清丽,词风婉约,不属于豪放派。5、倾城6、B7、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8、豪放9、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10、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11、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湖北孝感2008江城子密州出猎
6.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7.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8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笔记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与苏轼齐名,合称为“苏辛”。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1、词人虽然已经“白发生”,但仍念念不忘报国之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画面。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营生活氛围。

5、赏析“沙场秋点兵”。

6、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7、“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了却”是_________,“天下事”指的是___________。

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可怜白发生”。

9、“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壮”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