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水田农业 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 季风水田农业(市一等奖)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季风水田特点,影响因素,学习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主导因素。
2.通过资料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学指导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通过使用地理比较的学习方法和案例教学的方法的指导教学,并且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区位分析的思维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发言,启发学生读图思考。
她能以低起点、小步子的问题和环环相扣的发问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深刻含义及其实践应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形成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和区位条件。
难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并辅以谚语: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图片上这位农民打扮的人就是袁隆平,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在西方,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杂交水稻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并且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那这些水稻都种植在哪些地方?又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季风水田农业,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回顾上节课的农业区位因素。
问题: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回答。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科技以及交通运输等。
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师展示亚洲的水稻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问题:(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2)季风水田农业都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区?(3)季风水田农业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气候类型所在的区域?(4)亚洲的地形与河流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学生以地理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总结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为:东亚、南亚、东南亚。
季风水田农业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襄阳市第三中学地理组宋行【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材分析】这节教材的编写思想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类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这一特点。
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重点是让学生仿照对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自主分析、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生产的特点。
在这里,分析能力的迁移更显重要。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提取图片信息以及分析案例的能力。
【学情分析】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需要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到目前为止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概况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和资料,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举例说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地理信息;通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学会读图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来认识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热爱地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归纳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影响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并投影亚洲地区的气候、地形、人口分布图并给学生提供材料。
提示学生前面所学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除了自然因素,还不可忽略社会经济因素)★展示亚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学生:结合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区内?追冋为什么季风水田农业会分布在在季风气候区?(结合三种季风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和水稻生长习性进行分析)教师归纳:正是因为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征与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一致,所以才使得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展示亚洲地形分布图提问学生:结合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地形怎么样?(提示学生结合图例说明来分析)追问平原地区的土壤质量怎么样?(图中平原主要是由河流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所含有机质、矿物质丰富,所以土壤深厚肥沃)追冋图中水稻分布区域你还能看出什么?(提示学生注意蓝色的线条)教师归纳:正是因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满足了水稻种植的生长需要,所以才使得水稻分布在亚洲的季风区★ 展示亚洲人口分布图提问学生:结合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你可以看出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提示学生结合图例说明来分析)追冋:季风水田农业为什么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地区?追问:众多的人口除了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以外,还可以提供什么?(人口众多,稻米是人们的主要食量,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回答: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点季风气候区域内。
季风水田农业的课程设计

季风水田农业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季风气候对水田农业的影响,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和耕作制度,了解其分布情况。
3. 学生能够解释季风水田农业中水资源利用、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状况。
3. 学生能够设计合理的水田农业改良措施,提高农业产量和生态效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关注农民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旨在提高学生对我国农业地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季风水田农业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了解季风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和特点。
2.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与作物种植- 学习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域。
- 了解主要种植作物及其耕作制度。
3. 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技术- 掌握水资源利用、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 分析不同生产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4. 季风水田农业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学习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 探讨季风水田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季风水田农业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地理公开课课题:季风水田农业课型:新授课地点:大多媒体教室班级:104班时间:2013年5月14日授课人:毕灶娟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2、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的类型。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观念。
2、认识到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区位条件分析。
三、教学难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归纳。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季风水田农业1、课前复习投影显示“农业区位因素”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政策……)主要农业地域类型:①、混合农业②、季风水田农业③、商品谷物农业④、大牧场放牧业⑤、乳畜业⑥、迁移农业⑦、热带定居农业⑧、谷物家畜农业⑨、地中海农业⑩、市场园艺农业⑾、游牧业⑿、种植园农业2、导入新课PPT展示有关水稻制成品的图片3、讲授新课第一步:多媒体展示一副水稻种植过程的图片,并讲解水稻的生长习性水稻种植过程:犁地----育苗----插秧-----施肥灌溉-----收割----脱粒水稻的生长习性:水稻是好暖喜热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
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毫米以上。
第二步:多媒体展示世界水稻的主要分布地区,从世界主要分布区中找到水稻的最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季风水田农业研讨公开课教案模板 (自动保存的)

兰州新区教学研讨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张涛 学校: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授课班级:高一1班学科: 地理
④商品率低 ⑤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作 业
预 习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zszszszszszszzsghghgghsdfd 季风水田农业
szzszszszszsghghghg 一、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zszszszszszsghghggh 二、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课后反思:
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商品谷物农业反馈练习
①农场规模化经营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单产高
④商品率低 ⑤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3、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 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5、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改进最关键的是改变( )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D.地势低平、多水旱灾害
4、“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 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第一篇: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学习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在分析其区位因素时是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最后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例,引导总结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和特点的思路,为以后学习其他农业地域类型打下基础。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2、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训练(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2)培养学生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归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区位因素,了解了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所以在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下面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世界上另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板书: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活动一:师生看图探究水稻的生长习性、种植过程以及分布地区,开题季风水田农业。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张图片,如此美丽的景象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景观吗?生:略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张图片,梯田没什么稀奇,梯田里种水稻同学们听说过吗,这里梯田里种的就是水稻,那么关于水稻以及它的种植过程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播放水稻种植过程的幻灯片)师:看了这几幅图片无法不让我们被劳动人民艰辛所感动,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师生共背),在感动之余相信同学们对水稻种植业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结合录像及你们的调研谈谈你对水稻及水稻种植的了解。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能够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评价;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季风水田农业概述a.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和特点;b.季风水田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c.季风水田农业的地理分布。
2.季风水田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a.增加粮食产量和改善食物供应;b.促进人口迁徙和聚居;c.塑造人类社会和文化。
3.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缺点a.优点:增加粮食产量、改善食物供应、促进人口迁徙和聚居;b.缺点: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等。
4.季风水田农业的未来发展a.技术手段的引进和应用;b.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广;c.文化传承与保护。
三、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10分钟)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入主题;b.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季风水田农业?它的特点是什么?2.学生探究(30分钟)a.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等资源,查找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和特点;b.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将所得信息整理成书面报告或展示形式。
3.教师讲解(20分钟)a.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或展示,对季风水田农业进行详细讲解;b.教师介绍季风水田农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地理分布;c.教师强调季风水田农业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4.学生评价(20分钟)a.学生讨论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缺点,并展开辩论;b.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个人观点,综合评价季风水田农业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
5.教师总结(10分钟)a.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评价进行总结,强调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点和发展前景;b.教师鼓励学生提出未来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独立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3.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缺点;4.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学习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在分析其区位因素时是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最后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例,引导总结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和特点的思路,为以后学习其他农业地域类型打下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训练
(2) 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2) 培养学生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归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区位因素,了解了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所以在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下面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世界上另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板书: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活动一:师生看图探究水稻的生长习性、种植过程以及分布地区,开题季风水田农业。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张图片,如此美丽的景象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景观吗?
生:略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张图片,梯田没什么稀奇,梯田里种水稻同学们听说过吗,这里梯田里种的就是水稻,那么关于水稻以及它的种植过程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播放水稻种植过程的幻灯片)
师:看了这几幅图片无法不让我们被劳动人民艰辛所感动,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师生共背),在感动之余相信同学们对水稻种植业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结合录像及你们的调研谈谈你对水稻及水稻种植的了解。
生:发言略
生成结论: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水稻的生活习性是耐高温,需水量大。
且生产过程及其复杂。
那么世界上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幻灯片展示世界水
稻种植业的分布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说出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地区。
(引导: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而且这里的气候类型都属于季风性气候,所以我们给这里的农业地域类型取名为季风水田农业。
)板书:季风水田农业
师:那么具体来说季风水田农业又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地区呢?(展示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生:同学说出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
过渡:说到这同学们是不是又有疑问了,为什么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地区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活动二:请结合图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幻灯片展示四幅图,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地形图、亚洲人口分布图)
师:提示: 要想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为因素,首先我们要回想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生: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
(学法指导)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有哪些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指导学生读地图)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1、回答读图思考题
2、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生成结论:教师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幻灯片展示)
过渡:综上我们不难看出亚洲季风区确实是世界上最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地方,中国理所当然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史,当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水稻文化,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生成结论:师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幻灯片展示)
【课堂小结+方法总结】
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
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
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经营规模
商品率
科技、机械化水平
其他
【课堂练习】同步训练P14
【作业布置】同步训练p15
【板书设计】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作物:水稻
2、分布:亚洲季风区
3、区位因素:
4、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