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下答案2020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基础巩固】1、分享交换2、商贸活动人类迁徙活动学校教育3、传媒媒体4、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5 - 10 题选择题:5B8D6B9A7A10C【拓展提升】1、身体动作语言图画纸印刷术2、语言传播的方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6000年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载体变得多种多样。
3、狼烟,主要使用在军事活动中,使用方便,但传播速度较慢,不易发觉,内容单一,缺乏形象感;钟鼓,主要用于时间提示,传播速度快,但传播内容简单,转瞬即逝,缺少形象感,不便于保存;梅花,主要用于个人之间,使用简便,传播速度慢,信息不清晰,使用范围小;鸿雁,主要用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之间,传播范围受限制小,但使用不方便,传播信息量小。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二)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基础巩固】1、印刷媒体大众传媒2、兼收并蓄人际交往信息传播3、现代信息技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信息时代4、文化传播生活时空5 - 10 题选择题:5C8D6C9B7B10D11、(1)小芳接触到的大众传媒有:广播、互联网、杂志、电视、书籍。
(2)小芳是利用博客写日记的。
和传统方式的不同之处:方便、快速,不需要纸张。
可以和更多的入一起分享,也可以让自己的观点迅速传遍全球。
【拓展提升】1、(1)小江的观点。
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
虽然手机上网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便于携带,没有时空地域的限制,信息丰富,传播范围广。
但是它也有它的不足,过小的屏幕使得它单次传播量有限,并且不能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所以传统媒体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
(2)手机上网作为新兴的传播文化的一种载体,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爱用的传播媒介,这只是多种传播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趋势,利用传媒的各自特点,扬长避短,综合使用。
2、略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三)生活的时代印记【基础巩固】1、改变生活2、物质条件3、消费观念消费方式4、C5、D6、A7、C【拓展提升】1、(1)生活的变化是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开始的。
2020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20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填空题(一)写出下列标志性的事件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历史事件是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7、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和。
8、*结束的标志是9、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事件是10、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1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1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二)写出下列会议的名称1、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实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会议是4、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5、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长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是。
6、①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议是②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是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会议是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7、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三)填写下列事件的时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3、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4、“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时间7、*起止时间:8、香港回归的时间是;澳门回归的时间是9、到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肉体是精神居住的花园,意志则是这个花园的园丁。
意志既能使肉体“贫瘠”下去,又能用勤劳使它“肥沃”起来。
在做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习题中,能锻炼自己的心志。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水孕育的城镇【基础巩固】1、灌溉条件土壤2、长江三角洲平原3、太湖银鱼白鱼白虾4 - 10 题选择题:4A5A6D7D8A9D10D11、(1)水稻、油菜等。
(2)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地形以平原为主,具有优越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壤。
(3)农副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四通八达的水路为民间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拓展提升】1、三2、B3、B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二)富庶的四川盆地【基础巩固】1、长江西南低二2、热暖早3、成都平原天府之国4、自贡千年盐都5、天然气芒硝6 - 12 题选择题:6B7D8C9B10C11C12C13、(1)四川盆地高低(2)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油菜籽【拓展提升】1、C2、B3、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大巴山和秦岭的阻挡,冬季风不易进入,而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易受冬季风的侵袭。
所以冬季四川盆地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三)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基础巩固】1、香港澳门2、蔗糖淡水鱼亚热带水果3、侨乡4 - 11 题选择题:4C5A6D7A8B9D10D11A12、(1)珠江京九线广州深圳南海珠诲(2)香港澳门(3)C(4)A【拓展提升】1、广东福建2、B3、(1)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2)深圳香港珠海澳门(3)台湾樟 (位置略)。
七下作业本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第⼀课规则的演变规则之“源”(第⼀课时)[基础巩固]1.规章守则公约法律制度 2.规范准则 3.⽂字约定俗成风俗习惯4.D 5.C 6.A 7.D 8.A 9.C[拓展提升]1.D2.(1)游泳场馆的规定、兴趣班教学常规、超市管理条例、顾客须知、电*管理规定、观影须知等。
交通规则(2)规则是因⽣活的需要⽽出现,应⽣活的内容⽽存在。
没有规则不成⽅圆,有了它可以建⽴科学的⽣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活质量。
[基础巩固]1.⼈类活动的范围 2.社会发展废⽌ 3.国家法律社会制度4.D 5.D 6.C 7.A 8.B9.(1)成⽂规则:《中学⽣⾏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中国⼈年三⼗要吃团圆饭。
(2)太空交通规则的出现。
(3)2006年1⽉1⽇起,《农业税条例》被废⽌,这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宣告终结。
[拓展提升]1.(1)从没有裁判到使⽤裁判执法;从以吆喝、喊叫和⼿势⾏使职权到使⽤哨⼦执法。
(2)规则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略2.(1)交通井然有序的原因是⼈们遵守了交通规则。
交通混乱的原因是⼈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规矩,不成⽅圆”,⽣活离不开规则,当⼈们遵守规则时,⼀切井然有序,⼀旦失去规则,社会将混乱不堪。
规则标明了⽣活的规范,建⽴起⽣活的秩序,提⾼了⽣活的质量。
第⼆课传媒的⾏程⽣活中的⽂化传播(第⼀课时)[基础巩固]1.分享交换 2.商贸活动⼈类迁徙活动学校教育 3.传媒媒体4.⼝语⽂字印刷电⼦络 5.B 6.B 7.A 8.D 9.A 10.C[拓展提升]1.⾝体动作语⾔图画纸印刷术2.语⾔传播的⽅式使⽤了很长⼀段时间,⼤约6000年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不断发展,⽂化传播的载体变得多种多样。
3.狼烟,主要使⽤在军事活动中,使⽤⽅便,但传播速度较慢,不易发觉,内容单⼀,缺乏形象感;钟⿎,主要⽤于时间提⽰,传播速度快,但传播内容简单,转瞬即逝,缺少形象感,不便于保存;梅花,主要⽤于个⼈之间,使⽤简便,传播速度慢,信息不清晰,使⽤范围⼩;鸿雁,主要⽤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之间,传播范围受限制⼩,但使⽤不⽅便,传播信息量⼩。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20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xx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下表相应的位置。
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中国重归统一的事件是()A.隋灭陈B.隋朝建立C.唐朝建立D.唐灭陈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颂扬隋朝大运河的句子,句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A.北京B.杭州C.洛阳D.南京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5.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隋朝修建大运河B.隋炀帝四处巡游C.隋炀帝的暴政D.隋炀帝长期对高丽用兵6.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7.8世纪初,唐朝和吐蕃已"和同为一家"。
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回族B.藏族C.维吾尔族D.蒙古族8.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A.鉴真和尚B.高僧玄奘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七年级下册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社会作业本答案七年级下册社会作业本答案季风的影响【基础巩固】1、季风2、偏南偏北3- 11 题选择题:3C4C5C6A7C8A9D12、(1)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2)东南西南太平印度(3)拉萨海拔高(4)B(5)A【拓展提升】1、B2、D3、(1)夏温暖湿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西南② 印度(3)季风非季风丰富(丰沛)(4)夏水旱(旱涝)(5)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二)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基础巩固】1、平原广阔气候湿润2- 7 题选择题:2D3C4C5B6D7C8、在自然资源、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可从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方面考虑),举例略。
【拓展提升】(1)准噶尔塔里木内蒙古(2)天山油气新疆维吾尔上海黄长(3)新、甘或陇、宁、陕或秦、晋、豫、皖、苏、沪(4)C(5)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的开发,有利于弥补东部地区能源不足,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作业本答案(三)红松之乡【基础巩固】1、小兴安岭2、黑龙江吉林辽宁3、红松人与生物圈4- 10 题选择题:4C5B6A7B8C9A11、(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松花江渤海(2)内蒙古高原B(3)气温低,蒸发量小【拓展提升】1、C2、B3、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作业本答案2020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作业本答案20201、D2、C3、C4、C5、C6、D7、A8、C9、B 10、A 11、B 12、D 13、D14、(1)非 (2)热带雨林 (3)波斯 (4)苏伊士红15、(1)0o,20o W(纬度0度,西经20度) (2)东北 (3)亚洲北美洲欧洲(4)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16、(1)东南亚太平印度 (2)波斯日本 (3)苏伊士非17.春游日记(1)工厂画在白云镇东南部乡村路与公路交汇处附近即可(2分)(2)西北高,东南低(2分)(3)夏季(2分)(4)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意思准确即可)(2分)18、(1)A(2)100 正北(或北)(3)0.51、我国陆地面积与以下哪个大洲的而积差不多大( )A.欧洲B.大洋洲C.南极洲D.南美洲2、义乌有一家很有地方特色的粤菜馆,是下列哪个省的饮食文化吗?( )A.四川B.广东C.福建D.湖南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比例尺大小不一致),回答3~5题① ② ③ ④3、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纬度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四个省级行政区中,黄河干流流经的是( )A.①B.②C.③D.④5、四个省行政区与其简称对应准确的是( )A.①——鄂B.②——鲁C.③——豫D.④——川读地图,知地理信息:据此回答6—8题6、从图1中看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是( )A.北半球太平洋西岸B.南半球太平洋西岸C.北半球太平洋东岸D.南半球太平洋东岸7、在图2中,哪一序号是代表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分界线( )A.1B.2C.3D.48、这两幅地图中,你能确认它们的比例尺大小吗?( )A.图1的大B.图2的大C.图1和图2的比例尺一样大D.不能确定9、我国的邻国中,面积的是,人口最多的是。
10、从海陆位置来看,以下国家同我国相似,都具有海陆兼备特征的是( )A.蒙古B.日本C.英国D.印度11、我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繁星满天,这是因为( )A.我国纬度跨度大B.我国地势落差大C.我国经度跨度大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12、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是( )A.蒙古、俄罗斯B. 尼泊尔、印度C.越南、老挝D.阿富汗、巴基斯坦13、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举行。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_3.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填空题(一)写出下列标志性的事件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历史事件是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7、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和。
8、*结束的标志是9、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事件是10、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1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1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二)写出下列会议的名称1、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会议是4、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5、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是。
6、①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议是②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是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会议是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7、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三)填写下列事件的时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3、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4、“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时间7、*起止时间:8、香港回归的时间是;澳门回归的时间是9、到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下答案2020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他们带来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
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
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
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
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
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
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
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
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
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
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
幅度地裁减郡、县。
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
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
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
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唐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
全国为十道。
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
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
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
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
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不久,武荣州废,三县
仍属泉州。
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鲤城区置武荣州,辖南安、
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在北隅依云榭筑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
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